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4.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甘蔗镇 的原始碼
←
甘蔗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甘蔗镇'''街道位于闽侯县中部,地处福州西郊,是闽侯县政所在地,距省会[[福州市]]中心仅20千米。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6年)。辖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有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码头,福古公路、外福铁路横贯镇境。<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甘蔗镇] </ref> ==简介== 甘蔗街道原为闽江冲积洲,唐代称榕洲,后又名瀛洲,由于河道变动,江水将其一分为二,分称柑洲、蔗洲,随后泥沙淤积,又合二为一,各取两洲首字定为"柑蔗"(今作"甘蔗")。宋为侯官石门乡的九功上里、九功下里、万字里,元、明、清均为石门乡的十五都、三十六都。清末属甘蔗区。民国时期区划多变,民国29年(1940年)为甘蔗镇,属第四区,民国34年属甘白乡,民国37年为甘蔗乡、属甘蔗区。民国38年(1949年)9月属第七区,1951年设镇。1956年春,与[[荆溪]]、[[竹岐]]、鸿尾、白沙合并为白沙区,1958年5月并入荆溪乡,9月后改属荆溪人民公社,设甘蔗管理区。1970年9月1日,县革委会机关迁此,1972年9月,由荆溪人民公社划出甘蔗地区的10个大队(横屿、山前、化龙、三英、五福、双池、大元、长江、十字、青岐)作为闽侯县城,正式成立甘蔗镇革委会,1984年7月改称镇人民政府。 ==境内主要道路== '''甘洲路''' 原名大寨路,是城区修建的第一条街道,东起甘蔗镇政府门口,西越防洪堤与福古公路相接,长1186米,宽17米。 '''街心路''' 西起县政府大门口,东至县医院折北与军民路相通,折南跟校园路相连。长890米,宽16米。 '''交通路''' 南接甘洲路,北达火车站,全长355米,宽12米。 '''校园路''' 南跨防洪堤与福古公路右支25公里处相交,北连军民路,折西与甘洲路相通,长790米,宽17米。 '''军民路''' 东起福古公路右支24公里处,南接校园路,折西转入街心路。长1830米,宽5.4米。 一号路、二号路是沟通街心路与甘洲路的南北走向的中段横街。一号路长135米,宽16米;二号路长130米,宽10米。 '''蔗洲路''' 位于城东,东临环城路,西接甘洲路,长1030米,宽17米。 '''环城路''' 是防洪和交通兼用的道路。长3600米,宽16米。 '''通站公路''' 位于城北,东起火车站,西至军民路,长2164米,宽7.5米。 '''入城路''' 又名818大道。是1991年旧城改造时新建的入城大道,西连街心路,东接福古公路(昙石路段),长2000米,宽24米。 '''滨江大道''' 沿着闽江,西起县道115号道路,东至甘洪路,长9700米。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甘蔗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