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45.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 的原始碼
←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瑞鹤仙·四山秋气爽</big> ''' |- | [[File:元好问8.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7173/20160714050641-1368252896.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5323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961%2F20200619005406-607031774_jpeg_1010_1600_591854.jpg%2F0&type=1#simple_10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 创作年代:宋金时期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元好问]] 别名:元才子、遗山先生 |}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是宋金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作的一首诗词。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type=author&page=1&value=元好问 元好问 ] 古诗文网</ref> ==诗词正文== 四山秋气爽。正云淡、银河露零仙掌。轻烟瑞屏嶂。有文星一点,□从天上。襟怀倜傥。笑谈间、光焰万丈。向玉皇,案底秋毫□纸,屡承天奖。何况云龙风虎,万乘故人,两朝耆望。油幢玉帐。听环佩,丁东响。有弹弦吹竹,年年高会,增壮中秋气象。□月中玉兔长生,借公醉赏。<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46.html 「元好问」诗词全集(476)首)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 诗词名句网</ref>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词为金代之冠,散曲对当世有倡导之功。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在文学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于1221年进士及第,后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68岁。 ==作者生平== 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着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生逢乱世出佳作 元好问出身在一个官僚家庭,他的先祖系鲜扦族拓跋氏,北魏时期改姓元。北宋宣和年间,他的高祖元谊担任忻州神武军使,曾祖进便定居在忻州。父亲元德明一生没有做官,但是诗写得很好,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元好问出生后几个月,就过继给他的叔父元格。元格当时任县令,元好问五岁时跟随叔父住在掖县(今属山东)任上,开始学诗,据说他七、八岁时就能写诗,被人们称为“神童”。十四岁时,随叔父到陵川任上,在著名学者郝天挺门下求学六年,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养,为他后来做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人二十一岁时,叔父元格在陇城(今甘肃泰安县东北)病逝,他扶柩回到秀容老家。这时蒙古军南侵,河东北路都处在兵荒马乱之中,诗人不得已于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携同自己的母亲离开家乡,流亡到河南。残酷的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打破了他这个富贵公子的闲适生活,使元好问初步接触了社会和人民群众,思想上有很大触动,开始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如《[[阳信砦]]》、《[[石岭关书所见]]》、《[[春日]]》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批评,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一直受诗家的重视。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三十二岁,考中进士,担任过一段时期的国史院编修。后来就闲居在登封,著书赋诗,并且和农民有一定接触。从三十七岁(1226年)开始,他先后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均属于河南省)县令。这一时期诗人目睹腐朽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写下了一些现实主义诗作。其中有讽刺时政的,如《[[虎害]]》、《[[杂著]]》等,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如《秋蚕》、《宿菊潭》等,有关心民事生产的,如《乙酉六月十一日雨》、《驱猪行》等。 公元1232年,蒙古军攻陷洛阳,围攻汴京,元好问这时在朝中任左司都事。第二年,汴京城破,他和其他金朝官员被驱遣至山东博州,过了几年俘虏生活。在金朝灭亡前后的这一段时期,诗人深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成为整个辽金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如他被蒙古军遣送博州途中所写的《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反映“道旁僵卧满累囚”,“白骨纵横似乱麻”的凄惨景象,读后令人悲愤不已。《[[雁门道中书所见]]》是诗人在金亡以后,面对蒙古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篇控诉书: 食禾有百滕,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呼天抢地,为民申诉,表现了强烈的爱憎感情。除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以外,诗人还写了不少述怀、咏物、写景之作,大都言情抒愤,也是很有价值的。元好问继承了自建安诸子至杜甫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诗以内容丰富、气势豪迈、格调悲愤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中国古代负有声誉的杰出诗人。潜心修书 公元1239年,诗人五十岁,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秀容。他决心不再作官,而立志撰写金史著作。他在家里建起了一座野史亭,经常奔走四方,搜集到大量史料,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编纂成《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中州集》十卷,收录有金代的诗歌,每人都有传记,保存了不少文献资料,是“借诗以存史”,堪称断代诗史。《壬辰杂编》今已失传。元人撰写的《金史》,有很多材料都是从这两部书中得来的。 元好问晚年也写诗,但除一些山水诗仍然闪射出光彩以外,其余大部分是题画、应酬、游戏一类的作品,虽然有时也发出怀念故国的感叹,但更多的则是流露了嗟老悲穷的思想,成了一个“衰年那与世相关”的遗民。<ref>[http://unn.people.com.cn/GB/channel340/344/1049/1064/200010/23/3324.html 元好问] 人民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