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23.2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衡 的原始碼
←
王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王衡1.jpg|缩略图|王衡:[[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辞官归隐,中年早卒。著有《[[缑山]]集》等,又是明代[[南剧]]的名家,有《[[郁轮袍]]》、《[[真傀儡]]》、《[[没奈何]]》等杂剧名篇。]] '''王衡''',生于[[嘉靖]]四十一年九月九日(1562年10月6日),卒于[[万历]]三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1609年3月4日),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江苏]][[太仓]]人。<ref>王衡.缑山先生集[Z].[[山东]]:[[齐鲁书社]],1997:233.</ref> ==基本情况== [[万历]]时期首辅[[王锡爵]]之子,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之父。万历十六年(1588年)顺天[[乡试]],王衡因是大学士之子,当时首辅申时行的儿婿也中举。有言官弹劾主试官,认为有作弊嫌疑。虽然王衡在随后的复试中取得第一获准参与会试,但言官们仍不依不饶,为避免父亲王锡爵陷入更大的党争之中。王衡在他父亲执政期间没再参加考试。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锡爵致仕后,王衡再次走进科场,以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File:《郁轮袍》1.jpg|缩略图|左|《郁轮袍》:《[[郁轮袍]]》是王衡编写的杂剧名篇,是一出暴露科举弊端的剧作。它也取材于唐代[[薛用弱]]《[[ 集异记]]》中有关 [[王维]]的记载。]] 后辞官归隐,中年早卒。王衡著有《缑山集》等,同时他又是明代南剧的名家,编写有《郁轮袍》、《真傀儡》、《没奈何》等杂剧名篇。<ref>[[王锡爵]].王文肃公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7.</ref> ==人物生平== ===少年成名=== 明[[嘉靖]]四十年( 1561年),王衡出生于官宦家庭。其父 王锡爵为万历年间的大学士、 内阁首辅,其母为朱氏。王衡从小聪颖过人,又好学博记,尤好古文诗歌,且得名师教导,并从同乡同姓的大文豪 王世贞处学习诗文,故《列朝诗集小传》就称他“学殖益富,能诗善书,散华落藻,名动海内”。 万历五年(1577年),发生的[[张居正]]夺情事件,更是让少年王衡在当时名满天下。[[陈继儒]]在《[[太史辰玉集叙]]》中道:“初江陵夺情,文肃公争丧次,救吴、赵两太史,祸叵测。辰玉和《[[归去来辞]]》以招之。文肃公持以谓人曰:吾不归,将无为孺子所笑。辰玉方十四,名动京师已。”[[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王编修衡]]》也说王衡“年十四,作《和归去来辞》,以讽江陵,馆阁中争相传写”。<ref>沈泰.盛明杂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ref> [[File:郁轮袍2.jpg|缩略图|《郁轮袍》:郁轮袍【连环画】 800*591]] ===丧妻之痛=== 王衡少年时娶父亲好友之女金氏。金氏贤淑有礼,未几早逝。王锡爵写道:“其幼女适余子衡,为元配。贤孝有女德,不幸夭。”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衡继娶的徐氏不幸又亡。 万历十三年(1585年),王衡再娶[[华亭]]冯举人之女冯氏。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冯氏又卒。王衡与冯氏共同生活了九年,感情深厚,在其书中写道:“人非木石亦复谁能堪此。妻亡以来,仿徨不知所寄。欲以玄理遣之而不能,欲以书卷笔札遣而又不能……本具野人骨而强使戴儒冠,本自行脚僧而强使谐家室,以致惊饵含钩、爱河翻浪、穷而始悔、悔之而无可奈何不敢专恨命也。”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王衡娶某氏,相关记载语焉不详,[[史学家]]认为其出身寒微或是优伶(因王衡爱看戏写戏推测)。<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9/wangheng8689.html 王衡,[明][公元1562年-1609年]太仓明代人物专题,博雅旅游网]</ref> ===科举蹉跎=== 王衡的显赫身世在科举中反而深受其累,正如他的好友[[陈继儒]]在《缑山先生集》序言中所云:“不幸生于相门,为门第所掩,又为数十年功名所缚。” 万历六年(1578年),王衡十八岁就试宜兴失利。他在《[[李茂才文序]]》中云:余于失意时粗能排脱,然戊寅以来,文不免三迁。王衡自幼喜好诗文,但为了应对科举,他不得不开始专攻[[八股文]]。 万历十三年(1585年),他年轻气盛,踌躇满志,24岁的他与同窗好友松江的 陈继儒去南京应试,没想到落第,这对他打击甚大,但他自信自己乃怀才不遇,未遇上伯乐而已,他决定对“古今治体”、“经世要务”再作研习,以求再战。 万历十六年(1588年)秋,王衡举顺天乡试第一,而[[王锡爵]]时为大学士。 万历十七年(1589年)正月,礼部客司郎中[[高桂]]以该科有作弊嫌疑上疏请求复试,嫌疑考生中本无王衡,但高桂在疏文最后补充道:“今辅臣王锡爵之子素号多才,岂其不能致身青云之上?而人疑信相半,亦乞并将榜首王衡与[[茅一桂]]等一同覆试,庶大臣之心迹亦明矣。” 万历命众考官对试卷进行复校,众考官一致认为王衡才气逼人,名符其实。春闱前王衡参加复试,仍位列第一,获准参加会试。但随后刑部云南司主事饶伸又以乡试案为由上疏罢斥王锡爵和申时行。王锡爵与申时行只有上疏求去,万历帝震怒令镇抚司查办[[饶伸]],罢职为民,[[高桂]]也降两级调边使用。 王衡一面劝父亲上疏救言官,一面表示不应试以免争端再起。而王锡爵也发誓,只要自己在朝为官,儿子王衡就不再应试,免得瓜田李下之嫌。此后,王衡回太仓老家,“闭置一室”,“谢客读书”,他当时写诗自叹“生长宰官家,心情春后花”,那种矛盾,郁闷、无奈的心情可见一斑。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王衡母亲病危,望子成龙的王母强命王衡参加会试。会试头场过后,王衡无心继续考试急奔回家侍母。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此时离王锡爵请辞回太仓休养已十年了。为了证明自己并非背靠大树好乘凉,王衡第二次上京会试。会试名列第二名,继而又在殿试中以第二名得中榜眼。王衡以过硬的才学向天下人昭示了自己的清白,昭示了自己的真才实学。因当年 王锡爵也是榜眼,故朝野以“父子榜眼”传为美谈。 此后,王衡被授 翰林院编修。由于王衡自感“长于边务”之才无法贡献朝廷,对仕途颇感失望,就索性借奉使江南之机,辞官回故里。回太仓后的王衡过着平谈的读书著书生活,终其一生,再未出仕。 ===终老故乡=== 王衡辞官回 太仓后,居住于春水船。与当时的文坛名人时有往来,常有诗文唱和,并与戏曲家[[汤显祖]]、[[屠隆]]等人都有交往。 万历三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1609年3月4日),王衡头疾发作,比他父亲早一年去世,使王锡爵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之余,他写下了《[[祭天男衡文]]》。 ==个人作品== ===著作=== 《缑山先生集》(又名《缑山集》)二十七卷,收诗五卷、词七阙、序文四卷、记两卷、墓表两卷,其余传、论、策、奏疏、祭文、偈跋、尺牍等。友人陈继儒、唐时升、娄坚、陆广明作序文。 《纪游稿》 《春秋纂注》四卷 《秦汉人文选玉》六卷 《归田词》 《诸子类语》 《论语驳异》 ===杂剧=== 《 [[郁轮袍]]》是一出暴露科举弊端的剧作。它也取材于唐代[[薛用弱]]《[[ 集异记]]》中有关 [[王维]]的记载。 《[[真傀儡]]》写宋丞相 [[杜衍]],穿便服看人扮木偶的傀儡戏,受人侮慢。后朝廷使臣来点破 杜衍身份,市人前倨后恭的嘴脸。 《 [[没奈何]]》写[[弥勒佛]]化作葫芦先生,在街头卖卦,没奈何问卦。 《[[再生缘]]》没流传下来 《[[裴湛和合]]》没流传下来。<ref>孟称舜.新镌古今名剧酹江集[M].上海:商务印书出版社,1958.</ref> ===诗作=== 王衡的诗歌大约有380首,按题材分类大致能分为山水游记、交友赠别、科举官场这三大类。 科举类,王衡有“誓将弃此道,砺此言行庸”、“嗟我同舍子,短发未覆唇。谒归父母喜,车马耀四邻。县伯不追乎,钟鼓邀上宾。十五学句读,名姓固沉沦。试察丘里言,读叹声何频。”等诗句。 赠别类,王衡有《[[送王夫子言事谪贵阳]]》、《[[送孙见田任仪封]]》、《[[送李将军至甘州]]》等诗。 山水游记类,王衡有《[[雨后游天池]]》、《[[古城谒三义庙]]》、《过留候祠》、《观海》等诗。<ref>祁彪佳.元山堂剧品[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ref> ==人物成就== ===杂剧成就=== 一、在戏剧中对科举的批判。 而王衡的《郁轮袍》全剧专注描绘官场百般丑态和各种奇怪现象,官场中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成为王衡笔下批判的对象。既是在写王维的心迹,也是王衡的真实感受,表明了自己势要与科举官场决裂的态度,从而彻底批判否定科举考试。 二、对人性的两面性的描写,避免元代剧的人物刻画的单一。 在王衡戏曲中的官场描写与元代杂剧中的也有不同之处,元代戏曲中稗与恶、忠与奸的界限十分明晰,好官就是好官,贪官就是贪官,剧作家对二者的态度是爱僧分明。而王衡出身于内阁首辅之家,深谙官场形形色色的人物,因此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对官场以及与官场结合在一起的众生相,杂剧的批判反思力度更加深刻。 如《[[真傀儡]]》中的[[杜衍]]辞官后,穿着道袍骑着毛驴,粗茶淡饭,每日棍迹市井,过着通世逃名悠然自在的生活,王衡并没有给他顶上过多贤良的光环,而极力把他描绘得和普通百姓一般。而对愚盆可笑、附庸风雅的赵大爷、商员外他们,作者也没有把他们刻画成十恶不赦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可信,符合生活。 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戏剧是王衡介入戏曲活动的第一步,是他在历经世间沧桑之后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冷峻思考,他的杂剧虽然数里不多,但却深深烙上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印记,真切感受到了王衡的内心世界和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明中后期杂剧做出贡献。 四、王衡的戏剧受自身文人的影响,有时用典过多,冲淡了戏剧的故事性。 典故过多,曲文艰涩是王衡杂剧的瑕疵之处,这使得他的作品有时不能淋演尽致地发挥。在《郁轮袍》的第七折中,[[王维]]在看进官场的黑暗腐朽之后毅然辞官而去,与好友[[裴迪]]在[[辋川]]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故事讲到这里结束,整个剧本已经完整,但是作者又搬出来个[[文殊菩萨]]出来点化王维,借佛家的口吻劝世作为结局不免让人觉得多余。 ===诗词成就=== 一、笔调朴素,清淡之风。 王衡笔下的田园诗中,诗人把田园生活的自然平淡、村人的真挚淳朴,作为腐朽官场和黑暗现实的反面来加以歌颂,这些田园诗表现了农村牧歌式的美好和田园的勃勃生机,给人一种清淡自然之感。如《[[田园]]》有“枯桑又生耳,宿莽在抽心……雨过烧痕青,日日挑生菜。日向病边余,闲从愁里学,弄水怕惊鱼,刈草时逢乐。”;又如《初秋月夜外散步》有“我田占城稻,七月先登场。桥西历历黄,半倾收夕阳。” 二、情景交融,幽静与雄浑之气。 王衡在他的山水诗歌中,创造了多种意象,除了“淡”,就要数在诗人笔下“雄”和“幽”的意象了,这两种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及“清淡”这样的主流愈象,但其艺术造诣却有独到之处,“雄”与“幽”是对王衡诗歌主流意象之外的一个孟要补充,是使其诗歌艺术风格呈现多样性、丰富性的原因。 如《[[太湖]]》中有“萧然吾意在沧浪,乱水如天不可量。千片晓滩千片月,芦花白似夜来霜。”又如《登[[泰山]]日观观日》“扪星夜半历虚台,海畔青阳左个开。阳谷先含诸界动,涛光忽拥众山来。封中云气成宫阙,栏外扶桑落酒杯。晴色渐分轻谒后,岛烟点点辨蓬莱。” 三、逞性任气,慷慨悲凉 王衡的诗歌还有沉雄悲壮的一面,虽然此类诗歌数量不多,但别具特色,感概万千。王衡才兼文武,胸怀大略,为人也重义倜傥,然而历经几十年的科考风雨使他心力憔悴,故发而为诗,其诗内容雄厚深沉,格调悲壮。这种风格的作品一般体现在王衡科举官场诗中,一般为他人生后半期所作,是诗人历经沧桑之后对人生的一种体验,透露着一种悲凉慷慨之气。 如《[[渡黄河]]》“客思如流急,河声带雨浑。滔滔今古恨,淡淡夕阳痕。壮甚吕梁水,高于云梦村。孤舟去飘忽,倚棹寂无言。”又如《[[登大观楼]]》“愁看夕鸟投遥岸,曾此伐船拥上游。无限壮心销欲尽,一年头白两瓜州。” ===书法成就=== 王衡善书法,学[[颜真卿]]与[[苏轼]],[[董其昌]]云:“辰玉虽不沾沾论书, 乃眼白一世,鲜所许可,其天骨既尔秀绝,而盘旋唐、晋间,功力兼至,或以为学苏子瞻,子瞻实不能尽辰玉也。” 明代[[娄坚]]在《[[学古绪言]]》中谓其“天授即优,功力日深,小自指顶而上,至径可二寸,皆极娟好,更饶风骨,又大而四五寸,或大至尺余,皆不烦绳削而趣溢出,更假之年,只可追蹑北宋名迹。”评价既实又高。王衡是被列入《[[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的明代书法家之一。 ===家族历史=== 始于名门“太原王氏”。唐朝时,祖[[王言]]任[[滑州]][[黎阳县]]令。王言之孙[[王祜]],[[宋太宗]]时任兵部侍郎。王祜之子[[王旦]]为[[宋真宗]]时宰相。王旦曾孙[[王皋]]迁入苏南。王皋之子[[王易]]为太仓这支王氏始祖。 高祖:[[王谦]],莆田县丞。 曾祖:[[王涌]],善于经营,富甲一方。时为太仓一带之巨富。 祖父:[[王梦祥]],正德年间诸生,太学生。因出生时其父王涌做梦,梦中子读书高中,故取名梦详。后因王梦祥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期间,家中出现了官司纠纷,被迫弃儒经商,操持家业。 父亲:[[王锡爵]],进士及第榜眼,万历年间首辅。 母亲:朱氏 叔父: [[王鼎爵]],[[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第九名,官至河南提学副使。为人乐善好施,在太仓一带有王菩萨之称。王衡少年跟随叔父读书,爱好戏剧也是深受叔父影响。 妻子:金氏、徐氏、冯氏、某氏(名不详) 儿婿 长子:王鸣虞(与申时行长孙女订亲、未娶早夭) 次子:王庚虞(早夭) 幼子:王赞虞(即 王时敏,明末清初的大画家) 女婿:黄翼圣,字子羽,明代官四川新都知县、安吉知州。有《黄摄六诗选》。 孙子 大孙:王挺,字周臣,号减庵,官至中书舍人。有《减庵公诗存》、《不盲集》、《离忧集》等。 次孙:王揆,字端士,号芝廛,明崇祯十二年举人,清顺治十二年进士。有《芝廛集》。妻为申时行的曾孙女,画家 王原祁生母。 三孙:王撰,字异公,一字大年,号随庵,生员。有《三余集》、《随庵诗稿》、《五异公诗稿》。 四孙:王持,字平宰,贡生。 五孙:王抃,初名抡,又名扬,字清尹,清后改字怿民,后改鹤尹,号巢松,生员。有《健庵集》、《巢松集》、《舜华庄》、《筹边楼》、《浩气吟》等。 六孙:王扶,字匡令,号砥庵,贡生。 七孙:王摅,字虹友,号汲园。著有《步檐集》、《芦中集》。 八孙:王掞,字藻儒,号颛庵,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有《西田集》、《西田诗集》、《一览集》。 九孙:王抑,字诵侯,康熙十六年举人,官太原府同知。 ===人物评价=== 明末[[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评道:“辰玉自以宰相之子,当通达古今治体,讲求经世要务,又奋欲以制科自见,穷日夜之力于斯二者。” “其才器无所不有,固不尽于诗,而诗亦不足以尽辰玉也……游戏而为乐府诗馀,即宋元当家无以过也。” “学殖益富,能诗善书,散华落藻,名动海内。” 王衡的好友陈继儒在《缑山先生集》序言中道:“辰玉诗沉雄鲜爽,学韩杜;文章精辩宏衍,学荀卿、刘中垒。久则机局新,节制整,遂成卓尔一家之言。”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道:“辰玉虽不沾沾论书,乃眼白一世,鲜所许可。其天骨既尔秀绝,而盘旋唐、晋间,工力兼至,或以为学苏子瞻,子瞻实不能尽辰玉也。” [[孟称舜]]评:“(真傀儡)相传为王荆石相公寿日,辰玉作此为尊人寿,其曲词隽爽不在马东篱乔梦符之下,较郁轮袍为更胜矣。” “非经历一过,不能道只字。饮醇原胜伴食万倍” [[祁彪佳]]评王衡剧:“境界妙、意致妙,词曲更妙。正恨元人不见此剧耳。询之识者,始知是眉公在王辰玉座上所作。”(注:实为王衡所作) 清人[[王士禛]]评剧:“鹤尹大父缑山先生作《郁轮袍》、《裴湛和合》二曲,词曲家称本色当行。” [[沈德符]]读王衡试卷赞:“余读兄戊子乡卷时,甫能文耳,不谓今日结衣钵之缘。”<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805040309903749&wfr=spider&for=pc 明朝万历:顺天乡试案王衡与政坛清算有何缘由? 智英说历史 百家号2019-01-05]</ref> ===史籍记载=== 《[[本朝分省人物考]]》 《[[罪惟录]]·志》卷一八《科举志》 《[[明史]]》卷二二八 《明史》卷二百一十八 《明史稿》卷二百一 《明诗综》卷五十九 《明诗纪事》庚籖卷二十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 《晚明曲家年谱》 ===人物故居=== 王衡及其家族故居在位于 [[苏州]] [[太仓市]] 城厢镇新华东路60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现存门屋(俗称“太师第门楼”)与王氏宗祠三进,门楼面阔五间,门厅左右为上下二层。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