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33.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仁恭 的原始碼
←
王仁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王仁恭</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1986/32077174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8/9gmoicdi4n.html 来自 名人简历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wang ren gong </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王仁恭 出生地: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所处时代:南北朝—隋朝 民族:汉族 官职:车骑将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马邑太守 出生日期:558年 逝世日期:617年 主要成就:平定汉王杨谅叛乱、征讨高丽、突厥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仁恭'''(558~617年),字元实,[[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隋朝]]时期名将,鄯州刺史王猛之子。 <p style="text-indent:2em;">刚毅修谨,弓马娴熟。追随名将杨素征战,屡立军功,深得隋文帝、隋炀帝的信任和喜爱。东征辽东,北抗突厥,颇有能名。拜为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迁骠骑大将军、吕州刺史、卫州刺史、汲郡太守,迁马邑太守。 <p style="text-indent:2em;">义宁元年(617年),面对饥荒,不敢开仓赈灾,导致民怨沸腾,被部下刘武周所害,时年六十岁。<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66797/429aYUSOwru1rNCUBQ7Y7xLfEKCi48LC2X7iZWA0Hpp3v8q3e-w8RpqK3GTdc8Jf1BSMZ8rWVcHwxTc__fJDLiTy2tZHVs6jbLxerD_VPzg 隋书 列传第三十 王仁恭传,国学导航] </ref> ==人物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王仁恭(558年—617年),字元实,天水上邽人。<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66797/1d92M2C3tF7g6xljf69WQ3DtjR0o__kPUfq8Yu3wzc7r0F6W1gAEhRZHJ3hKhpkhdmap14jODHPr-Ewb1tIA6dCr0Mxx9HAmFcNXJKo 北史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六,国学导航]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少时刚毅修谨,弓马娴熟。二十岁左右,补为州主簿,秦孝王杨俊引为记室,转长道令,迁车骑将军。后跟随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以骠骑将军典蜀王杨秀军事,奉蜀王命讨破山獠。 <p style="text-indent:2em;">隋炀帝嗣位后,曾从杨素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后转任卫州刺史、汲郡太守、信都太守等职位。隋炀帝征讨高丽,以左光禄大夫出扶余道,进军至新城,高丽兵数万拒战,亲帅劲骑一千击破之,高丽婴城固守。<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66797/0d2dM993nIaD5wazuB1HSM5c59RfOcdpZ6WVCus28Xo6aFemS-hHs4IF8dPbHCtFeFIzz6pEjI97D4A0bP6Ei-rO57SsyG4gtDzGrshpcbE8Og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八十二,国学导航]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后逢[[杨玄]]感作乱,王仁恭的侄子参与其中,遭到牵连而罢免。之后,因突厥屡屡入侵,隋炀帝又任命能征惯战的王仁恭官复原职,领马邑太守。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任马邑太守期间,适逢饥荒,百姓饥馁不堪。清正廉洁的王仁恭,没有朝廷的命令,不敢擅自开仓赈济百姓,引起了官民百姓们的不满。这时王仁恭属下刘武周私通于王仁恭的侍婢,担心东窗事发,就煽动吏民造反。群情激奋之下,刘武周率领数十名党羽冲入府衙,杀死王仁恭,时年六十岁。 <p style="text-indent:2em;">其后,刘武周起兵,自称天子,依附突厥,图谋帝业,进而“率军南向以争天下”,开启了隋末群雄纷乱的大幕。 ==人物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隋书]]》:王仁恭初在汲郡,以清能显达,后居马邑,以贪吝败亡,鲜克有终,惜矣! <p style="text-indent:2em;">王仁恭与周罗睺、周法尚、李景、慕容三藏、薛世雄、权武、吐万绪、董纯、赵才等人齐名,都是当时的名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汉民族对于少数游牧民族的作战,总是败多胜少。隋唐时期,突厥一直是侵扰中原的主要势力,令中原王朝不胜其扰。后来,隋末群雄并起,其中多数都曾经依附过突厥。一时形势诚如《[[通典]]》卷197所谓“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李渊在晋阳初起时,也曾经迫于形势,自下于突厥。其手段亦不外于割地、贡献、贿赂等等,实与诸雄无异。突厥之强盛,可见一斑。面对突厥的强悍,王仁恭在与突厥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名动一时。“名将”之称,当之无愧。 <p style="text-indent:2em;">《[[隋书]]》所言“鲜克有终”,认为王仁恭最终“以贪吝败亡”,这种说法其实值得商榷。王仁恭的直接死因,是没有朝廷指令,不能及时开仓放赈,被刘武周抓住了把柄;而隋末天下大乱,饥荒遍地,动荡不安,大乱将至,年迈的王仁恭已经无力也无心适应变局。他的悲剧,其实是必然的。 ==亲属成员== <p style="text-indent:2em;">祖父:王建,凤州刺史 <p style="text-indent:2em;">父亲:王猛,鄯州刺史 ==人物轶事== <p style="text-indent:2em;">因荒酿祸 <p style="text-indent:2em;">隋朝末年,马邑大饥,太守王仁恭,坚闭粮仓,不搞赈济。刘武周对大众说:“现在百姓饥饿,到处都有饿死的尸体,而姓王的坐视不救,难道他还是我们的父母官吗?”因此,他就敲起牛皮鼓,对众宣誓说:“我们不能甘心等死,官仓的粮食,都是百姓的血汗,你们可随我去取走,用以延长几天生命。”大家齐声答应,就谋杀了仁恭,开仓赈济。远近各个地方纷纷响应。 <p style="text-indent:2em;">刘武周的原意,不过是想号召饥民,一来杀人避祸(刘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二来乱中夺权罢了。但酿成祸害的根源,来自王仁恭。从前赵清献去越州为官,正碰上吴越大旱,公在百姓还没有发生饥荒的时候,就提前规划,安抚人民,顺就民意,以后就民情安定,没有出乱子。那些要保全自己和妻子儿女的臣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也许真的如前面说的,王仁恭老迈昏聩了吧。 <p style="text-indent:2em;">注:刘武周(?-622),河间景城人,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县),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与同郡张万岁杀太守,聚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依附突厥,攻占雁门、楼烦、定襄等郡,受封为“[[定扬可汗]]”,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年)勾结突厥,攻占太原、晋州、浍州。次年兵败奔突厥。后拟逃归马邑,事泄被杀。 ==史籍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隋书·王仁恭传 <p style="text-indent:2em;">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祖建,周凤州刺史。父猛,鄯州刺史。仁恭少刚毅修谨,工骑射。弱冠,州补主簿,秦孝王引为记室,转长道令,迁车骑将军。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废,官属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赐帛四千匹,女妓十人。岁馀,转卫州刺史,寻改为汲郡太守,有能名。征入朝,帝呼上殿,劳勉之,赐杂彩六百段,良马二匹。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赐绢六千段,马四十匹。明 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赐良马十匹,黄金百两。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围。帝闻而大悦,遣舍人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赐绢五千匹。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免。寻而突厥屡为寇患,帝以仁恭宿将,频有战功,诏复本官,领马邑太守。其年,始毕可汗率骑数万来寇马邑,复令二特勤将兵南过。时郡兵不满三千,仁恭简精锐逆击,破之。其二特勤众亦溃,仁恭纵兵乘之,获数千级,并斩二特勤。帝大悦,赐缣三千匹。其后突厥复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击,斩千馀级,大获六畜而归。于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馁,道路隔绝,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又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其麾下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将为乱,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听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武周于是开仓赈给,郡内皆从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转攻傍郡。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Category:隋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仁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