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99.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烏溪沙 的原始碼
←
烏溪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烏溪沙'''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511908/org/7d462089b143e162039cd24ee2a0301d.jpg/3xjTn9gno66dT9UZ2IBD4Giyu0H3ljvjEOVe3RDlXt0?v=w192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83311/%E7%83%8F%E6%BA%AA%E6%B2%99-%E6%B5%B7%E4%B9%8B%E5%BF%83-%E4%BD%95%E5%8E%BB%E4%BD%95%E5%BE%9E-%E6%8B%86%E7%9F%B3-%E7%A0%8C%E7%9F%B3-%E6%90%AC%E7%9F%B3-%E5%B1%85%E6%B0%91%E4%B8%89%E6%96%B9%E8%A7%92%E5%8A%9B 圖片來自hk01] </small> |} '''烏溪沙'''(Wu Kai Sha),曾稱'''烏龜沙'''或烏雞沙(Wu Kwai Sha,亦作U Kwai Sha),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鄰接[[馬鞍山 (香港市鎮)|馬鞍山]],為香港一處郊遊度假地點,近年發展成為私人[[住宅]]區域,據說明末清初,已有廖姓廣府人在此居住。嘉慶《新安縣志》卷二〈輿地略〉中已有烏溪沙的名字出現。 ==歷史== [[考古學家]]在馬鞍山及烏溪沙一帶發現有[[新石器時代]]後期的[[文物]][[遺跡]],證明烏溪沙在當時已經有人類居住。 烏溪沙為一塊面積不大的沖積平原,由山上黑色的鐵礦沙隨溪而下形成,故得名烏溪沙。據說明末清初,已有廖姓廣府人在此居住。嘉慶《新安縣志》卷二⟨輿地略⟩中已有烏溪沙的名字出現。後來移居此地的客籍村民因方言不同,鳥溪沙訛為烏龜沙或烏雞沙,甚至清末有地圖及書籍以烏龜沙為正式名稱。<ref>{{Cite book|title=馬鞍山、十四鄉和烏溪沙|last=饒玖才|first=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下冊)—新界|publisher=天地圖書有限公司|year=2012|isbn=978-988-219-461-8|location=香港|pages=273|authorlink=}}</ref> 烏溪沙位於十四鄉與沙田海東岸村落的中間點,故此在此建造了前往大步墟的街渡碼頭。[[舒懋官]]在[[嘉慶]]年間編寫的《[[新安縣志]]》曾提及烏溪沙往大步墟的街渡收費為四錢。當時對外交通依賴[[街渡]],由[[九廣鐵路]][[大學站 (香港)|大學站]]側的[[馬料水]]碼頭前往烏溪沙。 1980年代末期,[[港英政府]]開發[[馬鞍山新市鎮]],在[[沙田 (香港)|沙田]]開闢了多條道路通往馬鞍山及烏溪沙,亦開闢了通往[[西貢區]]的[[西沙路]],從此烏溪沙的交通變得方便。此外,同段時期,為了應付當時因為[[越戰]]而導致嚴重的[[越南船民]]問題,香港政府在烏溪沙興建[[白石羈留中心]]為[[難民營]],當年曾經在此發生過多次[[騷亂]]及[[武裝衝突]],隨著越南船民問題於[[香港回歸]]前解決,船民已經被[[遣返]][[越南]],白石船民中心亦被拆卸,更改興建成為[[高爾夫球場]]等康樂用途設施,而碼頭由渡輪碼頭更改成為公眾碼頭。 2004年,[[馬鞍山綫]]通車,在區內興建了[[烏溪沙站]]。 2005年,香港舉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期間,逾1,000名來自[[韓國]]的[[農民]][[示威者]]入住[[烏溪沙青年新村]]。 ==填海計劃== 2012年年初,香港政府舉辦第二次改善[[香港土地供應]]策略,[[土木工程拓展署]]副署長[[李鉅標]]表示目前25個建議填海地點並非最後選址,只是可以考慮地點,當局會繼續收集意見,於2012年中前完成公眾諮詢。其中地點包括了鳥溪沙碼頭的[[烏溪沙沙灘|天然海灘]]。有馬鞍山居民認為烏溪沙沙灘是香港難得接近民居的天然海灘,充滿鄉村特色的公共空間,是馬鞍山居民[[垂釣]]和放[[風箏]]、觀賞群鳥飛舞和朝霞、晚霞及月亮之地,也是[[冬泳]]者的[[游泳]]場地,應該獲得保護,而非破壞,因此引起了於2012年1月中旬起馬鞍山居民所發起的「馬城抗爭」。「馬城抗爭」一詞,首見於2012年2月2日[[信報]]A15版,丁望所寫的《思維漫步》專欄文章《馬城春天期望 留烏溪沙海灘》:「馬鞍山居民最近遊行(權稱「馬城抗爭」),反對官方把烏溪沙天然海灘列入填海建議名單……」。這篇文章對於市民的「保護烏溪沙海灘」行動,有指標作用。<ref>{{cite web|url=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g/php/blog_details.php?blog_posts_id=80070|title=信報網站 - 信報論壇 就事論事講道理,包容不同意見,匯聚民間智慧 - hkej.com|website=信報論壇|accessdate=2012-02-11|archive-date=2013-04-26|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426122936/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g/php/blog_details.php?blog_posts_id=80070|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1120202.htm|title=馬城春天期望 留烏溪沙海灘|website=www.celebritiespress.com.hk|access-date=2012-07-01|archive-date=2016-12-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22201510/http://celebritiespress.com.hk/01120202.htm|dead-url=no}}</ref>居民強烈反對下,計劃最後不了了之。 ==著名地點== *[[烏溪沙青年新村]] *[[烏溪沙公眾碼頭]]:[[油麻地小輪]]於1974年到1983年間經營烏溪沙至[[馬料水]]航線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烏溪沙沙灘]] *[[海星灣(香港)|海星灣]] *[[渡頭灣]] *[[落禾沙]] *[[白石 (香港)|白石]] ===鄉村=== *[[落禾沙村]]:即烏溪沙舊村,[[上水圍]]廖族分支,部份分支到[[屯門]]的[[紫田村|子屯圍村]]和[[沙田 (香港)|沙田]]的[[牛皮沙村]]。 *[[長徑村]]: [[上水圍]]廖族分支 *[[渡頭灣村]]: 昔日的渡頭屬烏溪沙廖氏擁有, 此村的原居民是張氏[[蜑家|蜑家人]],原在[[塔門]]及[[高流是灣]]一帶捕魚為生,後來才遷至[[渡頭灣]]。 *[[烏溪沙新村]]: [[上水圍]]廖族分支 *[[烏溪沙村]]: [[上水圍]]廖族分支 *[[樟木頭村]]: [[上水圍]]廖族分支。 鬼婆樓:【昔日很多外國人居住地方】是烏溪沙新村另類名字。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烏溪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