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34.1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沙田鄉事委員會 的原始碼
←
沙田鄉事委員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沙田鄉事委員會''' </p> |- |<center><img src="https://mos.hk/file/shatin/_c952x390/p558e5cfd7e9dc.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os.hk/shatin/10/19/33 圖片來自hk] </small> |} '''沙田鄉事委員會'''是協助[[香港]][[新界]][[沙田區]]村民排難解紛、爭取合理權益的[[鄉事委員會|鄉事機構]],更會協助政府推廣地方事務,並提供意見。沙田鄉事委員會是組成[[新界鄉議局]]的二十七個鄉委會之一。會址位於[[沙田站]]旁的[[排頭村]]。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沙田村民只有「[[沙田九約|九約]]」作為鄉事組織,成員多在「[[沙田車公廟|車公廟]]」及之後建成的「[[曾大屋]]」內集會;如無特別事故,每年只聚集二、三次,並負責籌辦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 戰後沙田鄉中父老利用戰時日軍用作「區役所」的樓房([[西林寺]]對面近火車路邊)辦理鄉事,並配給[[稻|米糧]]、[[砂糖|糖]]和[[食油]]等,協助村民,以解民困。 1946年[[大埔理民府]][[班絡]]發動新界各區組織鄉事團體,鼓勵各村選出代表負責鄉事,且應允撥地及撥給半數之建築費資助建築會所。沙田區父老吳健榮、韋兆玲、曾廣仁及劉水秀等積極籌劃,建成沙田鄉公所。 在鄉公所開幕後,隨即由沙田區內四十九村之村代表、九名社會賢達及三名沙田商會代表中選出二十五位委員,從而再互選出正、副主席共三名,吳殿平當選首屆主席。及後之主席分別有吳松熾、吳燦林、劉水秀、吳池、吳燦林而至韋漢良,其中以吳燦林及韋漢良兩位主席任期最長,分別為八年及九年。 鄉公所於1978年易名為鄉事委員會,加上為配合地方行政之實施,主席和各委員之任期於1982年由原來的兩年改為三年,而鄉事會主席更是[[沙田區議會|區議會]]的當然議員。鄉公所自成立以還,除協助村民排難解紛、爭取合理權益外,更協助政府推廣地方事務,並提供寶貴意見以期令村民以至全區受惠,而沙田新市鎮之不斷發展和繁榮,沙田鄉事會亦作出了一定之貢獻。<ref>{{Cite web |url=http://mos.hk/shatin/10/19/33 |title=沙田鄉事委員會-沙田故事 |accessdate=2020-05-29 |archive-date=2018-10-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09060205/http://mos.hk/shatin/10/19/33 |dead-url=no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沙田鄉事委員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