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07.1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沈剛伯 的原始碼
←
沈剛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沈剛伯</p> |- |<center><img src="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ET910mnPLudrmxo1vGJVxMa45kmtKH5HYNF0Ll7RTUDmOM7ICohvIKNBZ-fL7fJmnxvl3SYL1u819NI4H0kZTn9wMOj8pd7nkLpGFSW6wBBqVMF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www.stcef.org.tw/product_cg92810.html 圖片來自財團法人沈剛伯曾祥和文化教育基金會]</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性別''' 男<br> '''出生''' (1896-12-04) 1896年12月4日(124歲)<br> '''國籍''' [[中華人民共程國]]<br>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沈剛伯]](生1896年12月4日-1977年7月31日歿),[[中華民國]][[歷史學家]],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湖北]][[宜昌]][[三鬥坪]]人。</p> </div> ==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自幼受留日歸國的父親沈莘庵教誨,讀畢《[[左傳]]》、《[[國語]]》、《[[禮記]]》、《[[戰國策]]》後,於11歲,1907年就讀湖北[[方言學堂]]。[[辛亥革命]]後於1914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畢業。因成績優異,留任該校附中教授歷史及英文等課程。<ref>{{Cite web |url=http://ying.forex.ntu.edu.tw/app/news.php?Sn=26 |title=沈剛伯院長/ 歷屆臺大文學院院長/ 英千里先生教授紀念網站 |access-date=2016-06-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13192041/http://ying.forex.ntu.edu.tw/app/news.php?Sn=26 |archive-date=2016-08-13 |dead-url=yes }}</ref></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4年</b>考取湖北省官費留學,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歷史學,專攻英國史、憲政史及[[埃及學]]。</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7年</b>學成回國,先後任教于[[國立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金陵大學]]。1931年,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1942年繼[[金毓黻]]出任歷史系主任。</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4年</b>,任[[四川]][[三台]][[東北大學]]教授。</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6年</b>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中大歷史系教授。</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任教期間,先後開設西洋上古史、西洋通史、[[希臘史]]、[[羅馬史]]、[[英國史]]、[[俄國史]]、[[印度史]]、[[法國大革命]]史、西洋文化概論等專門史和國別史的一系列課程。當時能在大學裡專門講授如此繁多的世界歷史課,中國尚無第二人。</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8年</b>經時任教育部長[[朱家驊]]介紹,與[[國立臺灣大學]]時任[[莊長恭]]校長同赴[[臺北]],任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主任。</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0年</b>[[傅斯年]]去世後,任代理校長到隔年四月錢思亮校長接任。</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4年</b>在[[臺灣]]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任理事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61年</b>,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今圖資系)成立,沈剛伯教授兼第一任系主任。雖非出身圖書館學相關領域,卻對充實該系之圖書設備以及師資之延攬十分重視,使得該系能夠在良好的環境、優良的師資和設備之下茁壯成長,成為今日台大代表性系所之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8至1969年</b>,擔任文學院院長期間,為推進院務和提高學術水準不遺餘力。設立考古人類學系(今人類系)、圖書館系,加上原有的中文、外文、歷史、哲學四系,使台灣大學文學院有了六個系。1949年增設文科研究所,後於1956年增擴為中國文學、歷史、哲學、考古人類學4個研究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66年</b>又增設外國語研究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67年</b>起中國文學研究所和歷史研究所招收博士班,把歷史研究所的碩士班分為一般史學、近代史、中國藝術史三組。全力協助發展校務,安定師生生活,佈置讀書研究環境,校內混亂情勢,頓時為之一清。</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據臺灣作家、文學評論家[[楊照]]所言,沈剛伯教授會在上西洋史時,藉機教授在當時言論自由受到箝制下仍為禁忌的[[國共內戰]]史。例如黑版上寫[[波希戰爭]]但其實講授的是[[徐蚌會戰]],被楊照譽為臺大的「人格典型」。</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沈剛伯教授晚年致力於國史及中國文化之闡發,並對中西上古學術思想作比較研究,解析入微,見地新穎。</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全心貢獻教育事業。對學生「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由於他賦性淡泊,不重修飾,長年一席長衫、一頭亂髮、一支香煙,被譽為「台大一景」。</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70年</b>以其學貫中西、開史學新風、對中國史學及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關係的獨到見解,被遴選為中華民國第八屆[[中央研究院院士]]。<ref>{{Cite web |url=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D |title=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accessdate=2016-06-02 |archive-date=2016-11-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02125806/http://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D |dead-url=yes }}</ref></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77年7月31日</b>終因[[心臟衰竭]]而病逝。</li> </ul> </div> ==家庭==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沈剛伯夫人[[曾祥和]],中大研究院文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教授。</p> </div> ==作品==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果應其許,在沈剛伯逝世後5年的1982年10月由臺灣《中央日報》出版社出版了《沈剛伯先生文集》上下兩卷,每卷50余萬字,堪稱巨著,書中分歷史、哲學、文學、教育、世局、記事等多項,成為了真正代表沈剛伯其人的見解與思想。</p> </div> ==社會評價==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沈剛伯]]賦性淡泊,不重修飾,長年一席長衫,一頭亂髮,一支香煙,被譽為“台大一景”。對學生“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1976年他80壽辰時,學生為之編印《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p>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沈剛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