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83.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的原始碼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images01/20231005/4e905af351854f888814345b4396b3fc.jpeg width="32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725828631_12117496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 ==简介==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未央宫是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和禁苑,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未央宫是[[丝绸之路]]<ref>[https://www.sohu.com/a/800621380_120166273 丝绸之路到底是怎样的一条“路”?],搜狐,2024-08-13 </ref>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未央宫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cssn.cn/kgx/whycybwg/201808/t20180823_4547372.shtml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构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8-23</ref>。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未央宫所在的西汉帝国首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国际都会。未央宫作为汉帝国的“公宫”,是汉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对中国古代都城建制有着重要影响,以其使用时代最长、宫城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皇宫之一。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身)组成汉长安城工作队,开始了汉长安城考古工作。1961年至1962年工作队对未央宫范围进行了初步勘探。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队全面开展了未央宫遗址的[[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 1980年春、[[秋季]]对椒房殿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第2号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钻探。 1981年春季进行了复查。1981年10月至12月、1982年2月至5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吉发掘。 1983年3月至5月又进行了补充发掘。未央宫第2号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大刘寨村西180米,位于未央宫前殿遗址北330米,天禄阁遗址南275米。 1980年4月至6月、10月至12月对前殿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第1号建筑遗址)的A区和B区遗址进行了发掘。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1986年9月至1987年5月对中央官署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第3号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卢家口村东100米,位于未央宫前殿遗址西北880米,西距未央宫西宫墙105米。 1987年9月至1988年5月对少府(或所辖官署)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第4号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柯家寨村西南,东南距未央宫前殿[[遗址]]400米,未央宫第二号建筑遗址(即椒房殿遗址)在其东350米。 1988年10月至1989年4月对宫城西南角楼建筑遗址(编号为未央宫第5号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地处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车刘村北。 此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0年间,还对未央宫布局形制进行了较全面勘探,对有的宫门、宫墙和宫内道路进行了部分试掘。 ==建筑格局== 未央宫遗址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遗迹高出地表20余米,以高屋建瓴之势俯瞰全城,成为整个未央宫的视觉中心,充分彰显了统治者的权势与威严。 未央宫遗址区大致可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分别是中部的朝寝建筑区、西南部的皇家池苑建筑区和西部、西北部的官署建筑区(前殿东部的功能区尚无法判断)。由道路[[系统]]区分不同功能区的整体格局是未央宫营城规制的重要特征。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南北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共40余座。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前殿西侧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建有沧池、渐台等。 据[[历史]]典籍的记载,未央宫的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的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 ==科研成果== 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掘出土于西汉皇宫的6万多枚骨签资料——《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解密“中国首批国家微缩宫廷档案”的著作,由90卷8开本组成。该著作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名义编著,刘庆柱与李毓芳、刘瑞三位研究员分别担任正副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之一。书中收录了汉长安城未央宫3号遗址(即中央官署遗址)出土的一批骨签,共计64305件,其中刻字骨签57644件。 ==文化活动== 2023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举行,现场举行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联盟签约仪式。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