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5.1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武朥灣社 的原始碼
←
武朥灣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武朥灣舊社'''<br><img src="https://ihc.apc.gov.tw/ihcfile/EJournals/7/Content/%E6%AD%A6%E5%8B%9E%E7%81%A3-00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hc.apc.gov.tw/EJournal/EJournalCat/93 圖片來自原住民族委員會]</small> |} '''武朥灣社'''(Pulauan、又名'''武勞灣社'''、'''武溜灣社'''),或作'''平勞暖社'''(Pinnonouan,又名'''兵老宛社''')是[[平埔族]]中[[凱達格蘭族]]的一支部落,活動範圍約為現今[[新北市]][[新莊區|新莊]]、[[板橋區 (台灣)|板橋]]<ref>李毓中,[http://ge.dyu.edu.tw/1001oceanic/files/2011/10/reading2.pdf 〈西班牙人在艾爾摩莎〉] ,《歷史月刊》,第222期,頁30</ref><ref>翁佳音,[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oldmap/doc/Taipei/Taipei03.htm 新店溪與大漢溪流域:大臺北古地圖考釋]</ref>一帶,從事漁獵、農產生活,直到[[台灣清治時期|清領時代]]之後,[[漢人]]陸續有大量人口進入,也因此這些原住民在遷徙、通婚、漢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在漢人社會裡。武溜灣社在新莊的較晚痕跡出現在1938年([[昭和]]13年)的[[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當時記載著新莊僅剩一戶平埔族民,共五人。 ==簡史== 18世紀的凱達格蘭族武朥灣社是北部平埔族的總社,位在大漢溪與新店溪交會處的港仔嘴〈板橋江子翠〉,在當時帶領北部平埔族走入最興盛的時代。武朥灣社在約1797年移入,陸續整合新店溪下游萬華的「雷裡社」)及新店溪上游中和、新店的「秀朗社」。當時的頭目家擁番屯兵壯勢,立頭目旗桿,河岸有自己的碼頭可供族船停泊,不像是其他平埔族的遺落,武朥灣社頭目家族與漢人招贅通婚,以「吳陳」為姓,於在地設立大廟,持續刻劃平埔輝煌史。 武朥灣社約於1797年,自新莊遷往新店溪西岸的[[港仔嘴]]。在板橋區舊社承德宮,供有平埔族祖先牌位。<ref>[http://www.sukilane.com/2016/03/blog-post_12.html 舒喜巷光河計畫| 淡水河邊 那些人的夢想旅圖],舒喜巷,2016-03-12</ref> ==參考文獻== {{Reflist|refs= [[Category:733 臺灣]]
返回「
武朥灣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