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89.1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止咳 的原始碼
←
止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止咳</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315jiage.cn/upload/2019-11/1911211153355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AD%A2%E5%92%B3&step_word=&hs=0&pn=19&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280373221%2C710802005&os=2612005970%2C1876707481&simid=3448225983%2C221205671&adpicid=0&lpn=0&ln=1822&fr=&fmq=167574008417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www.315jiage.cn%2Fupload%2F2019-11%2F1911211153355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n8c3tw2j_z%26e3BvgAzdH3F4g8l9dmn_z%26e3Bwfrx&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NCwyLDYsNSw3LDgsOQ%3D%3D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止咳为治法名,是对咳嗽症状的治疗,咳嗽可单独表现为一种疾病,亦可是其他疾病的伴发症状,治疗时,要分清虚实,辨主证兼证,标本兼顾。 ==基本信息== 中文名止咳 类 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运用具有止咳作用的药物治疗咳嗽的[[方法]]。 ==解读== 咳嗽是指由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人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临床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统称咳嗽。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因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每兼化痰作用,且病证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故治疗上化痰止咳平喘往往同时进行。 ==中医应用== 1、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 (1)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2)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3)旋复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煎服,3~10g;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4)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化痰。煎服,3~10g;或入丸、散。 (5)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6)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7)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 (8)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9)竹沥:甘,寒。归心、肺、肝经。清热豁痰,定惊利窍。内服30~50g,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对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10)天竺黄:甘,寒。归心、肝经。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煎服,3~6g;研粉冲服,每次0.6~1g。 (11)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疏散风热。煎服,6~10g;或入丸、散。 (12)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13)胖大海:甘,寒。归肺、大肠经。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14)礞石:咸,平。归肺、肝经。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1.5~3g。 使用注意:本品重坠性猛,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不宜使用。脾虚胃弱、小儿慢惊及孕妇忌用。 (15)苦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九、散。 使用注意:阴虚咳喘及大便搪泻者忌用。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16)紫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喘咳及脾虚便便溏者慎用。 (17)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18)紫苑:苦、辛、甘,微温。归肺经。润肺化痰止咳。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19)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 (20)马兜铃: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炙用。 (21)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煎服,5~10g。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22)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23)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煎服,5~10g;研末服,3~6g。 (24)白果: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煎服,5~10g;捣碎。 (25)矮地茶:苦、辛、平。归肺、肝经。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煎服,10~30g。 (26)洋金花:辛、温。有毒。归肺、肝经。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内服:0.2~0.6g,宜入丸、散剂,作卷烟吸,一日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外敷。 (27)华山参:甘、微苦,温、有毒。归肺经。温肺祛痰,止咳平喘。煎服,0.1~0.2g。或制成喷雾剂吸入,也可制成片剂。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以免中毒。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妇慎用。前列腺极度肥大者慎用。 (28)罗汉果:甘,凉。归肺、大肠经。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煎服,10~30g;或开水泡服。 (29)满山红:苦,寒。归肺经。止咳祛痰平喘。煎服,6~15g。 (30)胡颓子叶:酸,微温,归肺经。平喘止咳,止血,解毒。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本品能解毒消肿,治痈疽发背,可鲜品外敷;治痔疮肿痛则可煎。 2、常用止咳(化痰平喘)方剂 (1)九仙散《卫生宝鉴》 组成:人参、款冬花、桔梗、桑白皮、五味子、阿胶、贝母、乌梅、罂粟壳。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g),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现代用法:为末,每服9g,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 (2)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2片,枣子1个,苏叶2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由滑或白腻,脉弦滑。 (3)定喘汤《摄众妙生方》 组成: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半夏。 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宜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4)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g),食后、临卧开水调下;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每服6~9g,温开水或姜汤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5)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麻黄、杏仁。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6)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7)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胆南星、制半夏。 用法: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以上8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7味药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1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ref>[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3812624803475312184 咳嗽有什么好办法止咳],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止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