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8.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模铸化石 的原始碼
←
模铸化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模铸化石.jpg|350px|缩略图|右|<big>模铸化石</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1228/3e82d7db6bcb4a388ae974c403ae01fb.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13239411_81576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模铸化石'''(英语:fossil mold and cast)是古生物遗体留在岩层或围岩中的印痕和复铸物。根据与围岩的关系被分为5种类型:[[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和[[复合模化石]]。 ==印痕化石== 印痕化石是生物遗体(主要是软体部分)因陷落在细碎屑沉积物或化学沉积物中所留下的印痕。[[腐蚀作用]]和[[成岩作用]]虽然使得遗体本身被破坏,但是印痕却保存了下来,而且这种印痕还常常可以反映该生物的主要特征。 ==印模化石== 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 外模是古生物遗体坚硬部分(例如[[贝壳]])的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的印痕,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的形态及构造特征。 内模是壳体的内表面轮廓构造留下的印痕,能够反映该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ref>[http://www.uua.cn/show-27-473-1.html 印模化石],化石网,2014-1-23</ref>。 ==模核化石== 模核化石分为内核和外核两种。泛指留在围岩上的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的内外表面的印痕或[[生物]]遗体被溶蚀后的空腔中的填充物等形成的[[化石]]。外表面的印痕叫外模;内表面的印痕叫内模;它们反映的花纹的凹凸与原物相反。例如双壳类的介壳在生物死后,两瓣分开保存,即可在围岩上形成凹状的外模和凸状的内模。在生物遗体如双壳类的两个壳瓣间的空腔被沉积物充填,其大小和形状与原空腔完全一致,就构成内核。如果内核形成后,生物遗体被溶蚀,再被沉积物充填,而形成的叫铸型。如果生物遗体内部未被充填前,遗体被溶蚀,在其所留空腔中填入沉积物,就形成外核或称复型。铸型及外核均反映原物的外表特征,与原物形状大小相似,但不反映生物内部,尤其是其硬体内部的结构,二者的区别在于铸型内还包有一个内核。 ==铸型化石== 当贝壳被沉积物掩埋并且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有时会全部溶解,然后又被另外某种[[矿物质]]填充,使得填充物像[[铸造]]的[[模型]]一样保留了原来贝壳的原形和大小,这就称为铸型化石<ref>[http://www.docin.com/p-438213242.html 鑄型化石],豆丁网,2012-07-09</ref>,又名石化化石。 ==複合模化石== 複合模化石是内模和外模重叠在一起的模铸化石。 当[[贝壳]]埋藏在[[沉积物]]中并形成内模和外模之后,如果[[贝壳]]随后被溶解而在围岩内留下了空隙,而后由于[[岩层]]的压实作用而使外模与内模重叠在了一起,就形成了複合模化石。 ==视频== ===<center> 模铸化石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一起做印痕化石吧 </center> <center>{{#iDisplay:s03866zq6y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返回「
模铸化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