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3.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楚門石獅 的原始碼
←
楚門石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楚门石狮'''<br><img src="所在 楚門鎮西南村楚門劇院門口" width="280"></center><small>[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楚门石狮''',是[[玉环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浙江省]][[玉环市]][[楚门镇]]西南村[[楚门人民剧院|楚门剧院]]门口。石狮创作于[[清代]],本来摆放在庙门前,后在1970年代迁至现址。 玉環縣楚門鎮,位於浙江樂清灣東岸,北通溫嶺市,南過漩門灣與縣城玉環相接,轄區面積37.5平方公里,是玉環縣港北區域中心,北面連接清港鎮、西面毗鄰玉環經濟開發區、東面連通沙門鎮、南面連接蘆浦鎮、龍溪鎮。相傳,楚門古時原為海洋,丫髻山與西青山形成海中的峽門,元朝末年築塘圍墾後,曾有楚樹(牡荊)叢生,故稱楚門。 歷史人文方面 東晉至五代初年,楚門隸屬樂城、永嘉不一。五代開平二年(908)至宋、元屬樂清縣。一千多年前的楚門古鎮,境內東面山區和塘垟一帶已有人居住,而平原則是船舶出入的海灣,丫髻山與西青山形成海中峽門。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7),築塘圍墾後,曾有楚樹叢生,故稱“楚門”。明洪武二十年(1387)楚門設千戶所,信國公湯和築楚門城。清順治十八年(1661),因南塘漸壞,命民戶內遷而空其地。康熙九年(1670)開始允許外遷人員回歸。雍正五年(1727)招集永嘉、平陽、黃岩、太平等地墾民修築南塘,開荒耕種。雍正六年(1728)玉環建廳,楚門從太平(溫嶺)劃歸玉環廳,屬溫州府。此後,外地墾民、漁民、商賈、匠工、漁民等紛紛遷入定居,生息繁衍。民國元年(1912),屬玉環縣。民國二十年(1931)撤銷村里制,設楚東鎮和楚西鎮,民國二十三年七月,奉省令推行保甲制,又合為楚門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稱楚門人民公社。1959年4月,撤銷玉環縣建制,楚門由溫嶺縣管轄。1962年4月,恢復玉環縣建制,楚門仍屬玉環縣,一直至今。1992年5月,撤區、擴鎮,原田馬全鄉和原外塘鄉7個村併入楚門鎮,原名沿用。 古鎮楚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從東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來,楚門的靈山秀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傑俊士,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文化。 == 历史 == 楚门石狮是一对创作于[[清朝]]的[[石狮子]]雕塑,但具体完工时间有争议,一说雕刻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一说雕刻于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石狮本来摆放在[[楚门镇]]西门大帝庙门前,不过这座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剩下石狮得以保留。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狮亦受到一些损毁。石狮后来在1972年迁至西南村新建成的[[楚门人民剧院]]大门前,但是石狮原有的基座、石鼓等配套摆设都没有一同搬移过去,而是被人堆放在山北村一口水井旁边。楚门石狮其后在1981年7月8日列入[[玉环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改称为玉环市文物保护单位)。 == 雕刻和造型 == 楚门石狮为两座分别呈现雌狮和雄狮形象的石狮子,同样高1.3米、身围1.85米,各以一块整石雕刻而成,石材为青色岩石,线头粗壮而雕工精细。两座石狮的狮头同样稍微歪斜,满头鬈毛,双目圆瞪,嘴巴半咧,口衔着石珠。雌狮左前肢轻抚一头小狮子,呈现母子相依景象;雄师右前肢踩着绣球,表现出雄健敏捷的形象。石狮迁至现址前本来立于基座上方,两座基座上分别刻有西元和农历的石狮建造日期(与石狮雕于光绪十一年的说法吻合),但现在的石狮已经没有基座。 == 參考文獻 == {{reflist}} 浙江城鎮網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楚門石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