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47.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東部發電廠 的原始碼
←
東部發電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東部發電廠'''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hccc.gov.tw/Utility/DisplayImage?id=1978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ccc.gov.tw/zh-tw/CulturalHeritage/Detail/238 圖片來自hccc] </small> |} '''東部發電廠''',官方正式名稱為'''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東部發電廠''',為[[臺灣電力公司]]管理[[臺灣東部]][[水力發電廠]]之管理機關,主管中心位於[[花蓮縣]][[花蓮市]]。 目前管轄分布於花蓮縣境內共11處的發電機組,旗下所管理之發電機組主要集中在[[花蓮溪]]支流[[木瓜溪]]沿線,僅[[東部發電廠溪口機組|溪口機組]]、[[東部發電廠立霧機組|立霧機組]]與[[東部發電廠碧海機組|碧海機組]]分別位於[[壽豐溪]]、[[立霧溪]]與[[和平溪]]流域。總計旗下共有11個廠、17部機組,總裝置容量到達244.2[[MW]]。<ref name="東部發電廠簡介">{{cite web|language=zh-tw|url=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about/..%5C..%5CUpFile%5CPowerDevFile%5Cd225.pdf|title=東部發電廠簡介 - 臺灣電力公司|author=|publisher=臺灣電力公司|date=|accessdate=2015-07-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3144610/http://www.taipower.com.tw/UpFile/PowerDevFile/d225.pdf|archivedate=2014-02-03}}</ref> ==沿革== === 日治時期 -二戰結束前 === 臺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最早可追溯於臺灣[[日治時期]],爾後再1944年(昭和19年)8月,當時的清水第一機組、銅門機組以及立霧機組因[[颱風]]來襲,其引發之洪水將兩座發電廠沖毀,於隔年,[[美軍]][[空襲]]導致當時位在花蓮的軍用製[[鋁]]工廠被炸毀,電力需求量大減。<ref name="台灣電力之光的東西聯絡線">{{cite web|language=zh-tw|url=http://www.tri.org.tw/per/52/52-50.pdf|title=台灣電力之光的東西聯絡線|author=朱瑞|publisher=台灣綜合研究院|date=2005年4月25日|accessdate=2015-07-01}}</ref> === 二戰結束後 - 2000 年=== 1946年(民國35年)[[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隔年,[[臺灣省政府]]旗下之臺灣電力公司原先計畫先修復位在[[臺灣西部]]遭[[美軍]][[轟炸]]原[[日本人]]所遺離下來的發電設施,並且,當時的臺電總經理劉晉鈺開始規畫進行[[烏來]][[發電廠]]之工程計畫,招聘外國工程專家以及請求[[外匯]]支援,然而因當時國際情勢的險峻,直到1949年(民國38年),外匯始終沒有撥到臺電,後續轉而開始進行東部發電廠之復健的評估。 1949年(民國38年)5月11日,劉晉鈺率領臺電企劃處工作人員等多人前往花蓮立霧、初音、銅門以及清水第二等日本人所遺留之發電機組進行考察,當時評估認為,由於日治時期遭到美軍炸毀的製鋁工廠至今尚未修復,因此東部地區的用電量尚不高,在東部發電廠修復後,可再興建一條東電西送之輸電線路將東部發電廠之多餘電力轉送西部,並得到以下結論: * 立霧發電廠之取水來源立霧溪因經過多次颱風侵襲導致大量泥沙堆積河床,其抬昇高度甚至超過原日本人建廠時的高度,因此導致[[水輪發電機]]發電後的尾水無法順利排放至溪流,再加上原上游之攔水壩以及進水口皆已被沖毀需要重建,故其評估修復有一定困難。 * 清水第二以及銅門發電廠所在之木瓜溪因在1943年(昭和18年)時遭遇颱風侵襲,導致河床抬昇近20公尺,使得清水第二以及銅門發電廠之廠房被淹沒至泥沙之下,需另選新場址重建發電廠以及重建攔水壩與進水口。不過其兩座發電廠之原發電設備再經過臺電東區蒲敏仁主任的團隊帶領下,將其挖掘出並修復完善,僅需選定場址後方可進行發電。 * 初音發電廠原使用一部分之[[灌溉]]用水進行發電,並且其水頭僅19.5公尺當時之裝置容量也僅1770千瓦,然1949年(民國38年)5月過後,當時省政府水利局已將其進水口之水路修復,可直接進行商轉發電。 * 東西電力網路路線計畫早在日治時期末期便已有規劃,甚至已完成計畫報告書。 在東部發電廠修復計畫受到時任機電處處長[[孫運璿]]等人的支持下,計畫通過開始執行,於1950年(民國39年)9月成立立霧工程處進行立霧發電廠之興建計畫。隔年,1951年臺電成立「東部發電區管理處。 1952年(民國41年),立霧發電廠完工。同年9月成立銅門工程處,開始進行木瓜溪流域發電廠之興建工程,於1955年(民國44年)1月完成一號機之工程並商轉發電。1977年:東部發電區管理處改組為「東部發電處」。 === 2000年 - 至今=== 2001年5月,因應政府組織改造,「東部發電處」改組成「東部發電廠」,旗下多座發電廠亦改稱為發電機組。並且完成自動化遙控機組工程,總控制中心為「東部發電廠遙控中心」。 「東部發電廠遙控中心」以下再劃分為 * 控制龍溪機組、水簾機組、龍澗機組與其發電水壩進水口閘門開關的「龍澗副控」。 * 控制清水機組、清流機組、銅門機組、榕樹機組、初英機組、溪口機組與其發電水壩進水口閘門開關的「銅門副控」。 * 控制砂卡礑壩進水口閘門開關的「立霧副控」。 總計「東部發電廠遙控中心」對11座水力發電廠17部發電機組實施集中遙控自動化。 原定於2010年完工並商轉發電的西寶水力發電計劃,預計也將併入東部發電廠,然計畫目前已取消並轉由萬里水力發電計畫取代之。 2010年7月,[[碧海發電廠]]進行開關廠加壓以及增設「碧海副控」之工程。 2011年,碧海發電廠併入東部發電廠體制中。<ref name="台電月刊551">{{cite web|language=zh-tw|url=http://info.taipower.com.tw/TaipowerWeb//upload/files/28/TP551_04-17.pdf|title=後山電力博物館-獨具風格的東部發電廠|author=劉智淵|publisher=台灣電力公司|date=2008-11(台電月刊第551期)|accessdate=2013-06-19|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4100102/http://info.taipower.com.tw/TaipowerWeb//upload/files/28/TP551_04-17.pdf|archivedate=2013-12-24}}</ref> 2014年5月,東部發電廠因應廠內組織及人員精簡,將原有之「銅門副控」以及「立霧副控」裁撤廢除,並將原兩座副控之功能整併到東部發電廠位在花蓮市區廠本部2樓的總控制中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東部發電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