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13.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柳青木版年画 的原始碼
←
杨柳青木版年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柳青木版年画</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12a87cc34e570f13.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3&eid=7120253&sid=734338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杨柳青年画 别名: 杨柳青木板年画 主要题材: 仕女、娃娃、神话传说 代表作品: 《五子夺莲》《莲年有余 》等 产生年代: 明崇祯年间 盛行时期: 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 |}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ref>[https://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899 杨柳青木版年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 起源 ==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历史沿革''' '''孕育时期''' 杨柳青年画已知最早的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 '''鼎盛时期'''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鼎盛时期,杨柳青年画发展到以杨柳青镇为中心,包括周遭的南乡三十二村庄(杨柳青、周家庄、李家庄、赵家庄、古佛寺、炒米店、木厂、冯高庄、郭家庄、大杜庄、小杜庄、宣家院、毕家村、小甸子村、宫家庄、阎家庄、康庄、房家庄、东西流城村、老君堂、岳家开、王家村、大沙窝、小沙窝、辛口村、郑家庄)都在印制年画。 '''走向衰落''' 清末民初,农村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生产日渐衰落,但犹有十六、七家(如戴莲增金记、万盛恒、万盛昌、戴莲增、莲增戴记、义顺号、戴美丽、庆和、玉万等画店)。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社会原因,年画业逐步转到天津,杨柳青年画印制上又逐渐采用洋纸洋色,作工日渐粗糙,虽仍然保持红火热闹之特色,但整个年画业已日趋衰替。杨柳青年画随即搁置发展,年画在生产销售上均受到很大破坏,画店相继倒闭,有些则主要以刻印神码勉强维持,至解放前已濒于艺绝人亡的境地。 '''再度发展''' 解放后,杨柳青年画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蓬勃发展起来。 == 制作方法 ==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 艺术特点 ==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 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题材范围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码等,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 年画特点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莲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制作时,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工细腻,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种工序。年画作坊拥有画师、雕版师、刷印工、裱工,还有以填色、开脸为副业的农民。一张年画除主要领先画师创作外,从刻版到水印加彩完成,还要众多民间艺人通力合作。其中杨柳青的画师尤有相当高的技艺,清代时有的还曾被如入宫廷,北京前门外一带画店中也有杨柳青画师,清末又有上海画家钱慧安受聘为杨柳青年画创稿。 杨柳青年画历史长,渊源久远,产量多,制作精细,在中国民间年画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 参考来源 ==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返回「
杨柳青木版年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