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1.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崧 的原始碼
←
李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U=34721010,892848503&fm=173&app=49&f=JPEG.jpg|缩略图|右|[http://t10.baidu.com/it/u=34721010,892848503&fm=173&app=49&f=JPEG?w=357&h=238&s=BD2A777E1BB3E1CC48DD826F0300E07F 原图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17298167408484179 来自恶魔之吻讲故事]]] * <big>李崧(后晋枢密使)</big><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崧'''(?-948年),小字大丑 <ref>《旧五代史·李崧传》:其父尝谓宗人李鏻曰:“大丑生处,形奇气异,前途应不居徒劳之地,赖吾兄诲激之。”大丑即崧之小字也。 </ref>,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时期后晋宰相。<br>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崧早年效力于后唐,历任镇州参军、兴圣宫巡官、协律郎、盐铁推官、成德掌书记、拾遗、补阙、起居郎、尚书郎、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等职,并举荐[[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晋建立后,李崧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他在少帝年间执掌朝政,将国家兵权交于[[杜重威]],最终使得后晋亡国,后随[[辽太宗]]北上契丹,被留在镇州。<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汉建立后,李崧南下归国,被授为侍中。乾祐元年(948年),李崧因得罪宰相[[苏逢吉]],被诬陷谋反,满门遇害。后周年间得以平反。 ==基本信息 == {| |- | '''本 名''' || 李崧 || '''出生时间''' || 不详 |- | '''字 号''' || 小字大丑 || '''去世时间''' || 948年 |- | '''所处时代''' || 五代时期 || '''官 职''' || 侍中、枢密使等 |- | '''民族族群''' || 汉人 || '''出生地''' || 深州饶阳 |} == 人物话题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096c4d0102wrt2.html 五代时期后晋宰相李崧]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17298167408484179 李崧自幼聪明好学,10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家人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https://www.sohu.com/a/232238942_108302 一个中国人跑到越南,居然做了开国皇帝,家族统治二百年 ] == 人物生平 == === 效力后唐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崧自幼聪敏,十几岁便善写文章,弱冠之年被任命为镇州参军。<ref>《旧五代史·李崧传》:崧幼而聪敏,十余岁为文,家人奇之。弱冠,本府署为参军。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任命皇子李继岌为兴圣宫使、镇州节度使。李崧见掌管军府文书的推官李荛不精文牍,私下对掌事吕柔道:“令公乃是皇子,天下瞻望,尺牍往来,章表论事,还须文理合宜。李荛所起草的公文,未能尽善尽美。”吕柔便让李崧代为起草,并拿给[[卢质]]、[[冯道]]看,得到他们的一致称赞。李崧因此被擢升为兴圣宫巡官,专门掌管奏记。同年十二月,唐庄宗定都洛阳,任命李崧为太常寺协律郎。<ref>《旧五代史·李崧传》:同光初,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兼领镇州节钺,崧以参军从事。时推官李荛掌书,崧见其起草不工,密谓掌事吕柔曰:“令公皇子,天下瞻望,至于尺牍往来,章表论列,稍须文理合宜。李侍御起草,未能尽善。”吕曰:“公试代为之。”吕得崧所作,示卢质、冯道,皆称之。繇是擢为兴圣宫巡官,独掌奏记。庄宗入洛,授太常寺协律郎。</ref> <br> 同光三年(925年),唐庄宗任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让他率军征讨前蜀,李崧则任行营掌书记。李继岌在枢密使郭崇韬的辅佐下,仅用七十五日便平定西川,灭亡前蜀。<ref>《旧五代史·李崧传》:王师伐蜀,继岌为都统,以崧掌书记。蜀平。</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天成元年(926年),李继岌听从刘皇后之命,杀死[[郭崇韬]]父子,以致军心不稳。李崧对李继岌道:“大王为何做这种危险事?就算容不下郭崇韬,等回洛阳再杀也不晚。如今孤军深入五千里,没有诏令便擅杀重臣,岂非不智?”李继岌也表示后悔。李崧召来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取黄纸伪造诏书,并倒盖都统印章,以此昭告三军,军心才逐渐安定。不久,唐明宗继位,宰相[[任圜]]授李崧为盐铁推官。<ref>《旧五代史·李崧传》:枢密使郭崇韬为宦官诬构。继岌遂杀崇韬父子,外尚未知。崧白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至于不容崇韬,至洛诛之未晚。今悬军五千里,无咫尺书诏,便杀重臣,非谋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崧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取黄纸矫写诏书,倒使都统印发之。翌日,告诸军,军情稍定。及自蜀还,明宗革命,任圜以宰相判三司,用崧为盐铁推官,赐绯。 </ref> <br> 清泰二年(935年),唐末帝任命李崧为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他还与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知制诰吕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赵延等人轮番入直中兴殿庭,以备皇帝问询,常答对至深夜。<ref>《资治通鉴·后唐纪八》:帝好咨访外事,常命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翰林学士李崧、知制诰吕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赵延乂等更直于中兴殿庭,与语或至夜分。</ref> <br> === 担任宰相 === <p style="text-indent:2em;">天福元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是为晋高祖,并攻入洛阳。后唐灭亡后,李崧逃到伊阙,藏匿在百姓家中。天福二年(937年),晋高祖召拜李崧为兵部侍郎、判户部。不久,李崧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并与[[桑维翰]]一同兼任枢密使。<ref>《旧五代史·李崧传》:及清泰末,晋祖入洛,崧与吕琦俱窜匿于伊阙民家。旬日,晋高祖召为兵部侍郎,判户部。逾月,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桑维翰并兼枢密使。</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天福四年(939年),晋高祖废除枢密院,并将枢密院的职权划归中书省,又加李崧为尚书右仆射。天福六年(941年),李崧随晋高祖巡幸邺都,恰逢父丧,遂辞职守孝。晋高祖命夺情起复,面对李崧的多次上表,先是优诏不许,继而留中不发。李崧无奈,只得复职。<ref>《旧五代史·李崧传》:维翰镇相州,未几,废枢密院,事归中书,加尚书右仆射。从幸邺,丁外艰,恩制起复,崧上章数四,恳辞其命,优诏不允。复上章,不报,崧不得已而视事。</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天福七年(942年),齐王[[石重贵]]继位,是为晋少帝,任命桑维翰为枢密使,并让李崧兼任三司使。不久,李崧接替桑维翰,出任枢密使,与[[冯玉]]一同执掌朝政。开运三年(946年),契丹南伐后晋。降将[[赵延寿]]诈称有意回归中原,以此引诱晋军。李崧深信不疑,并将兵权交付杜重威,结果导致晋军大败,后晋灭亡。<ref>《新五代史·李崧传》:是时,晋兵败契丹于阳城,赵延寿在幽州,诈言思归以诱晋兵,崧等信之。……崧又信延寿之诈以为然,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ref> <br> === 投奔后汉 === <p style="text-indent:2em;">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进入晋都汴梁,因赵延寿、张砺多次称赞李崧的才能,任命李崧为太子太师、枢密使。他在撤回契丹时,又命李崧随行。四月,耶律德光病逝于栾城杀胡林,李崧等后晋降臣都被留在镇州。 <ref>《旧五代史·李崧传》:契丹入京师,赵延寿、张砺素称崧之才,契丹主善遇之,以崧为太子太师,充枢密使。从契丹北行,留于镇州。</ref> 而这时,后晋大将[[刘知远]]早已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年秋季,后汉军收复镇州,契丹守将麻荅弃城而逃,李崧与冯道、和凝等十几位降臣得以返回中原。李崧归顺后汉,被授为太子太傅。当时很多朝臣都在后汉高祖面前进言,称李崧深受契丹器重。李崧此前曾因盛赞杜重威,与汉高祖结怨,因而心怀忧虑。他对后汉权臣谦恭迎合,不敢稍有拂逆。<ref>《新五代史·李崧传》: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之。……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与冯道等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前,汉高祖收复汴梁,曾将李崧的宅第赐予苏逢吉。李崧埋在宅中的金宝器物以及洛阳别业都被苏逢吉所得。李崧归汉后,将两京房契献给苏逢吉,引起苏逢吉不满。李崧之弟李屿、李鳷好酒无知,与苏家子弟饮宴时口出怨言,认为苏逢吉夺取自家房产,苏逢吉更加不悦。李崧忧惧不已,在家称病不出。<ref>《旧五代史·李崧传》:高祖平汴、洛,乃以崧之居第赐苏逢吉,第中宿藏之物,皆为逢吉所有。尝以宅券献苏逢吉,不悦。崧二弟屿、鳷,酣酒无识,与杨邠、苏逢吉子弟杯酒之间,时言及夺我居第,逢吉知之。</ref> <br> === 蒙冤遇害 === <p style="text-indent:2em;">乾祐元年(948年),汉高祖病逝,后汉隐帝继位,[[李守贞]]等三位节度使起兵反叛。当时,李屿因家仆葛延遇藏匿钱财,对他加以笞责,并进行追讨。葛延遇夜宿在苏逢吉部曲李澄家中,并与李澄一同谋划,诬告李崧谋反。苏逢吉得知,命将李崧送交侍卫狱。李屿在狱中屈招道:“我与兄弟李崧、李鳷、外甥王凝以及家僮二十人,打算在皇帝下葬时纵火焚烧京城。我们还曾派人带蜡丸密书到河中城,勾结李守贞,并招引契丹兵。”同年十一月,李崧被族灭,暴尸街头,而葛延遇则被重赏,时人无不称怨。<ref>《资治通鉴·后汉纪三》:李屿仆夫葛延遇,为屿贩鬻,多所欺匿,屿抶之,督其负甚急,延遇与苏逢吉之仆李澄谋上变告屿谋反。逢吉闻而诱致之,因召崧至第,收送侍卫狱。屿自诬云:“与兄崧、弟鳷}、甥王凝及家僮合二十人,谋因山陵发引,纵火焚京城作乱。又遣人以蜡书入河中城,结李守贞。又遣人召契丹兵。”十一月,甲寅,下诏诛崧兄弟、家属及辞所连及者,皆陈尸于市。仍厚赏葛延遇等,时人无不冤之。 </ref> === 平冤昭雪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周建立后,翰林学士[[徐台符]]请求诛杀诬告李崧的葛延遇、李澄。宰相冯道认为葛延遇二人屡经赦免,不肯答应。枢密使[[王峻]]闻知,对徐台符的义气非常赞许,便奏禀周太祖,将葛延遇、李澄诛杀。后来,周世宗又问:“都说李崧曾以蜡弹书勾结契丹,是真的吗?”宰相[[王溥]]答道:“李崧若有蜡弹书,会给别人看吗?这都是苏逢吉等人陷害他的。”周世宗又对李崧加以优赠。<ref>《资治通鉴·后汉纪三》:李屿仆夫葛延遇,为屿贩鬻,多所欺匿,屿抶之,督其负甚急,延遇与苏逢吉之仆李澄谋上变告屿谋反。逢吉闻而诱致之,因召崧至第,收送侍卫狱。屿自诬云:“与兄崧、弟鳷}、甥王凝及家僮合二十人,谋因山陵发引,纵火焚京城作乱。又遣人以蜡书入河中城,结李守贞。又遣人召契丹兵。”十一月,甲寅,下诏诛崧兄弟、家属及辞所连及者,皆陈尸于市。仍厚赏葛延遇等,时人无不冤之。</ref> === 人物典故 === * <small>浮图七级,重在合尖</small>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年间,唐明宗欲命重将出镇太原,抵御契丹。六军副使石敬瑭因秦王[[李从荣]]多行不法,欲借机避祸,请求前往太原。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等人讨论出镇人选,久久不能决断。唐明宗非常生气,责备赵延寿等人。赵延寿惶急之下,欲推荐康义诚。李崧进言道:“太原乃国家北门,应选重臣为主帅,非石敬瑭不可。”赵延寿采纳他的建议,推荐石敬瑭。石敬瑭得以出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他私下派人向李崧致谢,并道:“为浮屠者,必合其尖。”希望李崧以后能继续帮助自己。<ref>《新五代史·李崧传》: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等议将,久不决,明宗怒甚,责延寿等,延寿等惶恐,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曰:“为浮屠者,必合其尖。”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ref>后人便用“浮图七级,重在合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 人物评价 == * [[耶律德光]]:我破南朝,只得李崧一人而已。 <ref name="MYT">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5863/f68c1xidgrIfjxwPpPT_sjLcIjH0MDvMdqaSSqJuCcIyPOz8MvxnYF33sUs0ztEJubjUozMTYaQr3eyZn-qeOl-athvqdRtPsr_RYxSCok4 旧五代史:汉书列传五 .国学导航.2015-01-14] </ref> * [[薛居正]]:李崧仕唐晋之两朝,耸伊皋之重望,考其器业,无忝台衡。会多僻之朝,被参夷之戮,人之不幸,天亦难忱。<ref name="MYT/> * [[蔡东藩]]:⑴ 遭谗诬伏愿拼生,死等鸿毛已太轻;同是身亡兼族灭,何如殉晋尚留名!⑵ 若夫三叛之亡,咎皆自取,而李崧族灭,不无冤诬。然试问谁与亡晋,谁与降辽,而得长享富贵耶?故苏逢吉固不得杀崧。而崧之罪实无可逭;都下称冤,其犹为一时之偏见也夫!<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5863/5ca7vtzP-nYwyvgJPJZ7fxJ53EjUpUKAm5ajNcY9Hee7_pOF15NOG-yuoqfJP3_dZ2bEM2v38BmZRV-IgQHCNQ96qz8pR-D_UM_WDpQC 五代史演义: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汉家军.国学导航.2015-01-14] </ref> == 史籍记载 == * 《旧五代史·卷一百八·汉书列传五》 <ref name="MYT/> * 《新五代史·卷五十七·杂传第四十五》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5863/f8e3JRwHrT9Z8NvnLciTNH0NV4skkO3XYpZVkJGu2T9fkG6bFWbaHjm9w7mieSzwqefoBe8laLDT9T0QcS3Uaek6ztubxMKKAMqQuGBc7A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五.国学导航.2015-01-14] </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五代十国时期人物]][[Category:中国断代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