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83.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朱向前 的原始碼
←
朱向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朱向前 (军艺军事文艺研究所教授) 朱向前,祖籍江西萍乡,1954年出生于江西宜春,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文学系,历任文学系主任、军艺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副院长。全军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军艺首批学科带头人。现为军事文艺研究所教授,专业技术三级。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2] 中文名朱向前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睢宁 出生日期1962年5月 职 业海军某油料仓库主任 主要成就获江西纪念建国优秀作品一等奖 获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获第三届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 代表作品专著《军旅文学史论》,文论集《初心与正觉》,《沉入生命》 目录 1 人物简历 2 专著文集 3 社会任职 4 专家讲坛 5 经典语录 人物简历 朱向前,技术三级 朱向前,技术三级 朱向前,祖籍江西萍乡,1954年出生于江西宜春,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文学系,历任文学系主任、军艺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副院长。全军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军艺首批学科带头人。现为军事文艺研究所教授,专业技术三级。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鲁迅文学奖评委,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评委,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央电视台主讲嘉宾。 [3] 已出版《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 [4] 、《中国军旅文学50年》、《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莫言:诺奖的荣幸》等专著、文论集16种近500万字。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大奖。2005年以来,已在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央视七套周末开讲以及全国各地论坛演讲”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近200场,被誉为“当下解读毛泽东诗词第一人。”朱向前又是莫言军艺文学系同学,30年前,他说莫言“天马行空”;20年前,他说莫言必获诺奖;今天他说,莫言是诺奖的荣幸。因此,朱向前又被誉为预言莫言第一人。 专著文集 多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解放军报》、《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解放军文艺》等报刊发表理论评论近200万字,已出版《中国军旅文学50年》、《军旅文学史论》、《沉入生命》、《寻找合点》、《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等专著、文论集16种近500万字。主编《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中篇小说》,长篇军旅小说《金戈丛书》等约1500万字。并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等十余种奖项。 社会任职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评委;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周末开讲”主讲嘉宾。 专家讲坛 朱向前以《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为题,在国防大学、北大、清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电视台等讲了一百多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经典语录 ——军艺的学员宿舍是四个人一间,在这种环境下,莫言无法安静地写作,于是就在文学系的梯形教室里写。每天晚上,同学们有的访亲探友,有的喝酒侃山,也有的看书写作,只有莫言,躲在教室里一写就写到凌晨两三点钟。 ——凭借同窗近水楼台的关系,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早评介莫言作品的评论者。在《红高粱》问世之前,我就写了《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评点》、《在传统堤岸与现代潮流之间构筑自己的世界——莫言小说“写意”散论》、《莫言莫可言》等关于莫言的一系列研究文章,其中不乏万字长文,分别发表于《解放军报》、《昆仑》、《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上,这些都成为莫言成名的“助推器”,也算是我对当时质疑莫言声音的一种回应。发表于1986年12月8日《人民日报》上的《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谈》通栏标题占了大半个版,可见莫言的分量。 ——我判定莫言会得诺奖,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首先,莫言的小说写农村的风土人情,融入作家对生活的深度体察,其早期的作品犹如天籁之音,发自内心表达对故乡、对童年、对乡情、对人性的理解。其次,莫言有着精准的人生记忆力。一个小说家是否具有超常的人生经验记忆力是关系到这个作家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再次,莫言的作品有着狂放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语言特质,他的每一部都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不可复制性,显示出其超凡的才气。 ——20年来,莫言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道路选择上,也走过了一条螺旋式的发展轨迹。粗略看来,我认为他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枯河》、《白狗秋千架》一直到《红高粱》。第二阶段的创作就是继《红高粱》之后到90年代中期大约十年间,莫言有点剑走偏锋,在追随西方化的道路上过犹不及。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的《檀香刑》开始,莫言又回归了传统。那个很熟悉、很亲切的莫言又回来了,回到了本土、回到民族、回到了民间、回到了说唱艺术。 ——莫言不是一个精致的作家,但是一个丰富的作家;不是一个理性的作家,但是一个深邃的作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家,但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5] 。
返回「
朱向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