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79.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拟大萼苔科 的原始碼
←
拟大萼苔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拟大萼苔科</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8694a4c27d1ed21bb10e085dac6eddc450da3f4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baike.baidu.com/pic/%E6%8B%9F%E5%A4%A7%E8%90%BC%E8%8B%94%E7%A7%91/5397170/1/8694a4c27d1ed21bb10e085dac6eddc450da3f46?fr=lemma&ct=single#aid=1&pic=8694a4c27d1ed21bb10e085dac6eddc450da3f46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拟大萼苔科 拉丁学名:Cephaloziellaceae 界:[[植物界]] 分布区域:多分布于南方 各地,[[云南]]均有分布 |} '''拟大萼苔科''',拉丁学名Cephaloziellaceae,[[植物]]体小,通常仅几个毫米,宽约0.1—0.4毫米,多次不规则分枝,平铺丛生垫状,淡绿色或红色。 <ref>[http://www.iplant.cn/info/%C4%E2%B4%F3%DD%E0%CC%A6%BF%C6 拟大萼苔科], 植物智, 2020-01-18</ref> ==拟大萼苔科特征描述== 茎横切面圆形或扁圆形,皮部细胞与内部细胞相似,腹面或侧面分枝。假根常散生于茎腹面。 叶片三列,腹叶常退失或仅存于生殖枝上;侧叶2列,互生,2裂,裂瓣等大或稍有差异,叶缘平滑或稍有细齿,极少呈刺状齿。 横生茎上或腹侧稍下延;叶细胞小,六边形,多薄壁,三角体不明显或缺。油体小,球形,直径2—3微米。 雌雄同株异苞。雌雄苞叶2裂,全缘或有齿。蒴萼长筒形,上部有4—5条褶,口部宽广,边缘有长形指状细胞,生于茎顶或侧短枝先端。 雄苞常呈穗状,生于侧短枝上。孢蒴椭圆形或短柱形,黑褐色,蒴壁2层细胞,两层细胞间壁加厚,外层细胞大透明,成熟后四裂瓣; 蒴柄4列细胞,中间一个细胞。孢子小,弹丝与孢子同数,弹丝2条螺纹。 如具芽胞,则生于茎顶或叶尖,椭圆形或多角形,1—2个细胞。 ==拟大萼苔科所属分布== 本科据Schuster(1980)和Grolle(1983)报道,共包括7属,我国曾记录2属,多分布于南方各地,云南均有分布。 ==标本鉴定信息== 学名 中文名 拟大萼苔科 鉴定人 汪楣芝 鉴定时间 20071016 ===采集信息=== 采集人 汪楣芝 采集号 54770 采集时间 19990326 采集地 中国 广东省 海拔 550 ~700 生境 林下,土岩面 习性 物候期 无孢蒴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拟大萼苔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