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0.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拉季舍夫 的原始碼
←
拉季舍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21/258192200.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91/dnt652iame.html 拉季舍夫]</small> |} '''拉季舍夫'''全名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1749年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博学通晓三四门外语,和善地对待农奴,培养了拉季舍夫同情人民的心理。他的童年Yeah2在伏尔加河边长大,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保姆和仆人常给他讲民间故事。 == 简介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1749-1802年)是俄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 [[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第一位作家]],18世纪俄国最优秀的文学家、唯物思想家、反抗专制政治和农奴制的斗士,《彼得堡——莫斯科旅行记》一书的作者。 == 生平 == 1749年,拉季舍夫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博学,通晓三四门外语,和善地对待农奴,培养了拉季舍夫同情人民的心理。他的童年在伏尔加河边长大,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保姆和仆人常给他讲民间故事。7岁在莫斯科舅舅家受教于一个法国共和主义的家庭教师。此外,舅舅的族人是刚刚开办的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许多教师是舅舅家的常客。小拉季舍夫深受感染。 1762年,叶卡特琳娜女皇登上王位,拉季舍夫在亲戚的奔走下成为女皇侍童,进入贵族的特权学校--彼得堡贵族军事学校。17岁时,拉季舍夫和其他几个同学被派往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五年留学使他自由思想意识滋长,哲学观和政治观形成的时期,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认为社会应该以法律为准则,反对专制暴君和专制制度。 1771年他回到祖国,但女皇为了维护专制统治,解散了制订新法律的委员会,进入“凶残的时代”,拉季舍夫成了多余的人,仅在最高政府机关的参政院里作了一个卑微的记录员,大材小用,但是从诉讼案件中深入体察到农奴制的反动本质。任职之余,他开始文学创作。4年后转任军职,官至大尉,他仍不满意,不久退离职位,在商务局任职。 1773-1775年,俄国爆发了著名的普加乔夫起义,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在1781-1783年他创作了第一篇革命的诗歌《自由颂》,开创了俄国革命诗歌的先河。在《自由颂》中,他歌颂和呼吁自由,讴歌争取自由的人民,称自由是“无价之宝”,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源泉”。同时,他诅咒暴君,怒斥专制制度钦定的、得到教堂支持的法律是对人民的奴役。他说人民有权夺回被剥夺的自由并对“恶棍帝王”进行审判。 1790年,他发表了《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广泛地反映了18世纪后半期俄罗斯的生活画面,提出了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婚姻等问题,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专制农奴制的罪恶。表达了他革命的和民主的思想,对农民的同情。一时间人们争相传阅,书传到女皇手中,女皇读了几十页就大发雷霆,咒骂作者是“比普加乔夫还要坏的暴徒”,勒令查处作者,4天后,拉季舍夫被捕,两星期后被判死刑。三个月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10年。他的第二个妻子(即第一个妻子的妹妹)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赶去,这是十二月党人妻子们英勇行为的先声。妻子死于流放期满从西伯利亚回来的途中。流放期间,他并不消沉,继续研究当地的现实情况,写了不少关于哲学、经济、历史方面的论文,其中还有一篇《有关中国商业的通信》,说明拉季舍夫在18世纪已经注意到俄国与中国通商的重要性。 179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去世,保罗一世继位,拉季舍夫得到部分赦免,回到莫斯科,但受警察监视。1801年保罗被杀,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完全赦免他,并委任他在法律编纂委员会工作,要求他说明对几条民法的意见。但是,拉季舍夫完全沉入到有所作为的幻想中了,在起草文件时无时无刻不注入废除农奴制、废除体罚、废除封建特权等思想,但最终他看清了沙皇的虚伪,于1802年服毒自杀,终年53岁。 == 评价 == 他的名言是“我心中充满人类的苦难”。拉季舍夫具有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对受苦受难的俄国人民怜悯和爱恋的典型精神。他曾接受西方启蒙主义思想,但他像大多数俄国知识分子那样,将法国启蒙思想曲解为怜悯与仁爱。他在著作中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大力揭露农奴主的丑恶和冷酷,热情地歌颂农民的高尚。他认为只有农民才具有真正的人的特征。拉季舍夫不能容忍农奴制的继续,不忍看到人民遭受屈辱与苦难。他提出法律高于专制权力,人人都有同等财产,应取消贵族特权,减缓刑法。拉季舍夫因其著作的发表,于1790年被沙皇政府逮捕,先是判处死刑,后改为苦刑监禁。“俄国的当权者就是这样来迎接知识分子的诞生。”保罗一世时期,拉季舍夫从流放监禁地放回,孤独地住在乡下,但其思想并未改变。亚历山大一世时期,他应召到法律委员会工作,起草了民法和刑法草案。在草案起草中,他仍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反对农奴制。他的叛逆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挫。他说:“如果法律,或者帝王,或者任何土地上的某种政权强迫你屈服于不义,强迫你违背自己的良心,你都要不屈不挠。无论凌辱、痛苦、艰难,甚至死亡本身,都不会令你害怕。”这就是拉季舍夫对俄罗斯人民的爱,伴随着这种爱的却是牺牲与痛苦、苦役与监禁。 拉季舍夫的文章体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作为哲学家的思辨以及作为革命家的气魄。他的思想固然是相当激进的,但他只能被看作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先驱者,这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尚缺乏独特性。不过他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像仅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普希金就坦诚自己是“跟随拉季舍夫之后讴歌自由的人”;流亡英国的赫尔岑也深深懂得《彼得堡——莫斯科旅行记》的价值,把它大量印行出版了。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拉季舍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