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58.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披甲 的原始碼
←
披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披甲''',读音pī jiǎ,汉语词语,意思是穿上[[铠甲]]。<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07989683171218147.html?fr=bks0000&word=%E6%8A%AB%E7%94%B2 披甲是什么意思]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10/2a85a8590a544462a20a570b640e96ac.jpeg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解释 == (1).穿上铠甲。 (2).借指[[从军]]。 (3).清代[[八旗]]兵的别称。 (4)子弹弹头上的铜质外壳。为了增加射程,子弹头多采用密度较大的金属铅,但铅质软,射入人体后会形成分散,形成极大的杀伤力,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达姆弹,后由于有悖人道主义,被禁用,于是便在铅质[[弹头]]外包裹坚硬的铜质外壳,称为披甲,这样的弹头射入人体后不会分散,[[创面]]有限,让伤者有存活的机会。 == 出处 == 《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 《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忽一晚,有异人长九尺余,皂衣[[高冠]],披甲持戈,向孔子大咤,声动左右。”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事势有[[不得不然]]耳。” 清·袁枚《新齐谐·雷诛营卒》:“二十年前,披甲时曾有一事,我因同为班卒,稔知之。” 清·王逋《蚓庵琐语》:“贝勒在杭发披甲三千,廿五晚抵嘉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披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