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53.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打柴沟镇 的原始碼
←
打柴沟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打柴沟镇'''隶属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位置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东南与[[华藏寺镇]]相连,南与[[石门镇]]相接,西与炭山岭镇毗邻,西北与抓喜秀龙镇相接,北与[[安远镇]]、[[朵什镇]]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410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打柴沟镇户籍人口为16291人。 打柴沟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打柴沟村而得名,藏语称曲隆。元代时期,打柴沟镇境域属庄浪县;1983年5月,撤销打柴沟公社,设打柴沟、下河东、火石沟乡,属金强区;1985年10月,打柴沟、下河东、火石沟3乡合并成立打柴沟镇。截至2020年6月,打柴沟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打柴沟村。 2018年,打柴沟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打柴沟镇] </ref> ==简介== 打柴沟镇境内年平均气温-2℃,年均降水量400-450mm。全镇总人口17536人,其中农村人口3523户 15636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回、土、蒙古等族。耕面积29410亩,大小畜42856头(只)。2004年,全镇完成农业增加值1593万元,粮食总产量532.6万公斤,乡镇工业增加值52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531~4027米之间,金强河从镇中部流过,河东有毛毛山,河西有马牙雪山。年均气温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相对无霜期120天。耕地面积3.5万亩,大多数为川地。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籽、洋芋等。2005年粮油总产量582.2万千克。草原面积25万亩,有少部分灌丛草场,主要养殖牦牛、黄牛、马、绵羊、绒山羊等牲畜,2005年,大小畜存栏4.26万头(只)。森林面积13.97万亩,大部为灌木林。野生动物有蓝马鸡、雉、狼、兔等;矿产有石膏等;野生中药材有秦艽、冬虫夏草、羌活等。镇有乡镇企业346户,从业人员2933人,其中个体工商户79户,民营企业1个,年总产值2.11亿元。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2.6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20元。 镇辖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村学4所,在校学生2510名,教师193名;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室)24个,医务人员46名;境内有打柴沟铁路工区、铁路医院、火车站、省属打柴沟粮库等。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境内有兰新铁路兰武复线乌鞘岭特长双隧道南端道口。<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简介] </ref> ==历史沿革== 打柴沟地区历史悠久,是天祝县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建国前,打柴沟地区部分地方属于石门保。建国初,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区(县级)第七乡。1976年,成立打柴沟公社。1985年10月成立了打柴沟镇。2004年原柏林乡石板沟、上庙儿沟、下庙儿沟三个村划到打柴沟镇,合并为多隆村。 '''名胜古迹''' 位于镇西北部安门村的安门汉代古城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开南门,城墙残垣高2米,地表遗有大量的布瓦残片、灰陶残片,灰陶纺纶。古迹还有金强驿村的石洞沟明长城遗址,打柴沟汉长城遗址,金强驿汉长城遗址,汉代的四道沟墩,明代的乌鞘岭东山墩,汉代的大墩子,汉代的乌鞘岭壕沟,汉代的个老墩长城遗址。金强河为镇境内最长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境内高山与平川高差悬殊,山坡陡峭,尤其马牙雪山(藏族称阿尼嘎卓),山峰峻峭,壁立万仞,嶙峋崎岖。经火石沟、石灰沟可直达马牙雪山山麓,冬春可观赏其白雪皑皑、气势磅礴的丰姿,夏秋可饱览其景色壮丽、婀娜多姿的神韵。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自然资源''' 打柴沟镇境内的自然资源丰富。矿藏资源有煤、石膏、电石、石灰石、粘土;森林资源天然灌木林和人工林,野生动物有狼、麝、狐、兔、蓝马鸡、雉、鹰、隼、狍鹿等,中草药有秦艽、羌活、狼毒、冬虫夏草、大黄、雪莲等。<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沿革] </ref> ==经济发展== 全镇已全面推广产量较高的13种无公害蔬菜,建成了蔬菜、马铃薯、杂交油菜和食用菌生产"四大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全镇特色农业逐步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特色农牧业富镇,招商引资强镇,旅游产业兴镇,生态环境美镇"的建设思路,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2190.5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大楼,5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1467.12平方米的打柴沟中学教学楼。并通过典型带动,引资经商的办法,建成了近4000平方米的2幢商贸楼等。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 现在,打柴沟镇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带镇,小城镇建设促镇,科学教育兴镇,特色农业强镇"战略,着力打造"中国特长隧道建设地"、"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马牙雪山旅游景区"等品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突出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商贸流通、餐馆服务、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经济发展]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打柴沟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