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6.1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周天鹤) 的原始碼
←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周天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我的山沟,我的老家'''<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887955/pexels-photo-2888795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是[[中国]]当代作家周天鹤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 老家的山上,田间、地头,长着一些赖以维系城市与山沟感情纽带的核桃树,板栗树。[[秋天]]已成熟都要回来收。尽管果实的收益和往返的花销不能成正比,但这是我能回到山沟的理由。父亲曾经坚定地说:只要人活着,山里的核桃,毛栗子就不能丢。前几年他身体好时自己回去,近些年,身体差了,就差我回去。 我理解父亲的心思,他把秋天回到山沟收果实当成了一种对山沟的[[感情]]寄托。 为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医病[[方便]],父母随我们住进城里。他丢了老宅,丢了责任田、丢了自留山,这几棵果树不能再丢了。这些树一直长在父亲的心里。我知道父亲不舍的是什么。 虽然山里的老家,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字眼,一个概念。那里也没有了老宅,没有了栖身之地。但每提起山沟,我心里就有一种渴望,一种冲动。山沟无时无刻不在我的生活里,我生于斯长于斯。我的童年,少年 、一部分的青年时代都在山沟度过。近二十年里,我把自己的开心、快乐、忧愁、、泪水播洒在山沟的沟沟壑壑。我熟悉山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山沟正在消逝,住户越来越少。杂草覆盖的麦场里,碌碡被尘埃掩埋,房山头的石磨、大核桃树下的青石碾上长满了岁月的青苔。它们是山沟[[历史]]兴衰的见证者,如今它们也渐渐老去。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我是回不去了,它正一点点随着生活的变迁,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会在某一个黄昏,或者某一个清晨,凝望着老家的方向发呆。我为回不去的山沟忧伤。还好,拥有笨拙的文字。我在点滴的书写中,一遍遍回忆着山沟,回忆着老家,怀念那里的发生的一切。即使它已经远去,在我的[[文字]]里,我的老家将会得到永生。因为我的根还在这里。当初为了进城买掉了老宅,但不会卖掉我人生的根。 我习惯把老家称为山沟。我总觉得山沟叫起来熟悉而亲切。叫老家反而显得那么的遥远。遥远得好像我已经离开很久了。而事实是,老家从未走远。也许在旁人印象里,山沟可以是长满树一条沟,可以是一座荒无人烟,溪流在茂密的草丛里流淌的地方,而有人住的地方才可以叫山村。而在我的印象中,村庄是人家居住集中的地方,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大人喊小孩叫一片热闹。那里应该有街道,有水井,每家每户都有砖或土院墙,有大门楼。院墙头上长满了马齿苋和仙人掌。而山村,就像山寨一样,有个村口,村口有古老的大树,来人都要由村口进入村子。 而我生长的地方,我之所以叫它山沟,是它太小,它南北长不过五里,宽不到一里,中间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个山沟。就在这两个小小的山沟,散居住十四户人家。土墙灰瓦,屋顶被炊烟熏得黑漆漆的,木质结构房子,七零八落,毫无规则地依山而建。就像树林里一样长出的蘑菇。根本没有村庄的样子。 山沟的顶端有一座山,叫鸡鸣山。鸡鸣山在方圆附近最高,站在山顶能一览众山。老人们说,鸡鸣山当年有庙宇,而且香火很旺。后来因为庙里的和尚胡作非为,被朝廷差人一把火烧了。老人们还说,站在鸡鸣山顶可以望到卢氏城。小时候,向往卢氏城,向往外面世界的我们,经常爬上鸡鸣山顶眺望卢氏城。但看到的都是山。大山连小山,连绵不断。那时候,我们的眼里就是山,我们的[[世界]]里就是山。 山高水长。一条溪流从鸡鸣山中流出来,和其他沟岔的小溪汇聚一起,流过家门前时成为一条小河。它低吟着,流向山外。河水不大,遇到天旱时还会断流。小河的两岸是地,地是那种土壤里包含了石仔的加沙地,很瓷实,种起庄稼很难料理。河沟两边有很多树,以杨树居多。杨树里有一种甜杨树,叶子可以吃,春荒不接时,叶子捋下来用开水淖了可以作酸菜吃。还有核桃树、臭椿树、漆树、柳树、柿子树等很多种树。树与树之间长有一丛丛野樱桃、野桃花、野杏树、羊褡裢和一藤一藤的银花,猛子,以及其他的不知名野花,春天一到竞相开放,粉的、白的,红的,如烟如云,芳香扑鼻。 小河流过门前时,被人用石头堵成一个水潭,供人吃水,洗菜、洗衣用。小河边的路上,牛羊天天经过,拉屎屙尿,都在河里。山里也不忌讳。山里人常说:水流百步为净。再脏的水,只要一流就干净了。 水潭里有鱼,大的小的在水底自由的游动。我到现在都不明白,这么高的山沟里,鱼是从哪里来的?大鱼也不算大,最大的指头粗细,都是那种叫麦麸子的鱼。水潭里无人洗涮的时候,水面上会有好几只 “卖盐”伸着长腿在来回游动,很像现在的民用无人机的样子。 夏天的时候,水潭里会有蟾蜍衣,我们都叫它蛤蟆衣。蛤蟆衣一团一团的,在水地沉着,滑溜溜的很晶莹。那一年大妹头上长满了疮,抹了很多药都不管用。父亲听人说,蛤蟆衣有败火驱毒之功效,就在水潭里捞了蛤蟆衣让大妹喝。蛤蟆衣光洁柔滑,到大妹嘴里一下都咽下去了。事后,我们问大妹蛤蟆衣啥味道,大妹说,那东西到嘴里太快,还没有觉着都到肚子里了。不记得,蛤蟆衣到底起没起作用,倒是大妹喝蛤蟆衣的事让我记忆犹新。水潭里的蛤蟆衣,过些日子就变成很多的小蝌蚪,小蝌蚪随着我们一样成长。但小蝌蚪比我们长得快,不到俩月,就变成了小青蛙,一个个蹦走了。 这就是我的山沟,我的老家。 山沟人丁最兴旺的时候,十四户,七十口人。有一年到了七十口,南沟的五保户李西连去世了。说来也怪,后来山沟里人口,每长到七十口都要折一口人。山沟就这么维持在六十多口人的样子。那时候是大集体,大伙集体干活,集体劳动。山沟人口尽管不多,倒也热闹。 记得土地才分到户那几年,每年的麦收是最忙的时候。早上割麦,赶饭时把麦背到场里晒上,中间还有几次翻场。到了三四点的时候,我就从牛圈里吆出牛,帮父亲套牛碾场。都说懒牛上磨道,不是拉就是尿。这话不假,牛慢吞吞地走着,屎尿沥沥拉拉从牛圈拉到院子。我气得拿棍子使劲在牛背上打。棍子打在牛身上,震的我的手生疼。 父亲牵着牛在场里一圈一圈转。他一手牵着牛缰绳,一手拄着木锨随时准备接牛屎。太阳正毒,火辣辣,像无数根针从天而降。无数喝牛血的“蝇子”、” 蒙钻”,这时趁机来骚扰牛。牛腿上,肚子上、鼻子上都爬满了“蒙钻”,一会功夫把牛都咬着急了。我的专职工作就是拿树叶子替牛打 “蒙钻” 。我跟在牛屁股后面,在没膝麦秸里趟着,新鲜的麦秸香甜丝丝的包围着我。太阳晒得我满头大汗。牛也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努力地驱赶着蝇虫,也甩过来阵阵骚气直冲鼻孔。就这样,几亩麦子,要扯旗放炮,一个月才麦罢。 后来,山沟里买了第一台柴油机和打麦机。机器是大伙集体买的。一台打麦机大大地缩短了山沟的麦收时间。 麦收时节,是山沟最热闹的时刻。每家每户,按麦子熟的早晚,按次序打,秩序井然,从没有争执。打麦的时候,每户出一个劳力,集中在一起帮助这户打,这家打完就抬上机器去另一家。山沟道路崎岖,大伙抬着机器,喊着号子,小心地在山路上走,好不热闹。每到某一户的场里,大家忙着固定机器,东家忙着做饭。机器欢快地在麦场里唱着歌。大伙抱麦子的抱麦子,挑麦秸的挑麦秸,热火朝天。麦子打完了。主人看着一堆散发着麦香的麦子堆在场里,喜上眉梢。赶忙端出捞面条,大伙也不推辞,土豆丝就红辣椒,可着大腕造。吃完了饭,主人会拿出酒让大家喝。大伙也不贪杯,你一口,他一口,一会功夫分完一瓶,抬起机器就走,因为还有下家麦子要打。 大集体时,麦子全部背到场里,德子伯和庙子叔要套两套牛,顶着烈日,在场里要碾一个月场。到头来分到每户的麦子也少的可怜。有一年,父亲半后晌都去队里分麦子,到半夜回来,只分到一斗七十斤的湿麦。那时我家人口大,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分。那七十斤的湿麦子,是我们一家七口人全年的细粮。那时候,奢望吃一次麦面,比过年奢望穿一件新衣服都难。我上初中的时候,一个星期只拿四两麦面。我经常吃的馍,是黄玉米面蒸的懒糕馍。有时候,母亲为了让我姊妹换口味,把玉米面里掺些花椒叶,五味子叶,变着花样让我们吃。 我想不通,同样多的土地,包产到户和大集体时的收成却有着天壤之别。其实,道理只有一个。世界上很多事,就怕认真二字。你认真地对待土地,你精心地管理土地,土地就会回报你。 这就是我的山沟,我的老家。 我怀念我的山沟。怀念那时候的欢乐。今天,当我又一次站在我的山沟,我的老家时,山沟没有了往日的欢乐。人们都陆续离开,山沟人越来越少,树越来越多。我的山沟,田园树木犹在,人却都消失了。 我怀念我的山沟。怀念那不计前嫌,互助友爱,淳朴善良的山沟。 在我的山沟里,有着一家有难大伙帮的良好风气。 十五岁那年麦天,我得病在县城医院住院半月,父亲一直在护理,家里熟透的麦子无人收割,眼看就要糟蹋了。老队长保正叔一声招呼,山沟里的人们立马放下自己手里的活,帮我们家把麦子割完,背到场里打完。还有一年,虎群哥带他妻子在县城做结扎手术,庄稼地里杂草丛生,无人管理。还是老队长带领大家用了两天的时间,把地锄了草除了,解除了虎群哥的后顾之忧。在我的印象中,逢到冬天下雪,有些城市还会下达政府扫雪令。然而在我的山沟,我的老家,却不用任何命令,只要雪一停,不用喊不用叫,人们就主动地拿起扫帚到路上扫雪。刷刷的扫雪声,在山沟里温馨地响起,像在唱着一首欢快的歌。每每想起这些,我是那么的[[自豪]]。自豪于山沟里父老乡亲的勤劳和和善。 在生活中,邻里之间因为一件小事,有的会动手打架,有的会记上一辈子仇,老死不相往来。在我们山沟,没有这样的现象。今儿上午,两家因为其他事吵的盆破连天,急赤白脸,看样子恨不得把对方杀了。下午对方家里有事,这一家照样没事一样去帮忙。 在山沟,尽管大家住的分散,但和睦相处。今儿你去他家借一碗糁子,明儿他去你家挖一瓢面,你家来客了去他家借三鸡蛋,他家炒菜了去你家借半碗盐,往来不断。有时时间长了,借的难免会忘记还,再来借时,一样痛快地借给你,对之前之事,只字不提。 相比住在城里的楼房,隔住合金钢窗户看世界,隔住猫眼看人。生活在我的山沟,我的老家,是自豪、幸福、温暖的。 记得前几年,看到一篇报道说,在一个城市的楼房里,一位老人死在家里,快俩月都没有人发现。最后还是老人的女儿从国外回来才发现,发现时尸体已腐烂的不成样子。 城里的高楼大厦,对人的封闭,给人的感觉是短视的冰冷。在钢筋水泥的树林里,你看不到蓬勃的发芽,望不到生活鲜活的气息,嗅不到花的[[芬芳]]。邻居之间,关上防盗门,就隔断了外面的世界,自顾自地过自家的日子。人与人之间少了情感的相依,相互帮衬的[[温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许多年后,当我在京城漂泊时,看到上面那篇新闻报道后,我愈发[[怀念]]我的山沟,我的老家。想起那些质朴的乡亲们,我心如春天一般。 田间地头的果树,会一点点地老去枯死,但山沟里父老乡亲们的单纯、淳朴、真诚、善良、知足的生活姿态不会死。他们像大山一样淳朴厚道,像山坡上青冈树一样本分。 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愁成了一个挂在嘴上的常用词。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呼吁留住乡愁,记得住乡愁。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也毫无疑问地,也成了留在心里的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种[[心情]]?一种情怀?乡愁,就是蕴含在乡民身上的乡村[[文化]]和淳朴的精神风貌。这,才是乡愁的核心。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那淳朴,友善、和睦,和谐、善良才是我心中真正的乡愁。<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周天鹤,1964年生,[[河南]]卢氏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爱好文学三十余载,作品散见国内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我的山沟,我的老家(周天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