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195.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愛滋病 的原始碼
←
愛滋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央社台北26日電)全球各國致力於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之際,土庫曼至今聲稱「零確診」,獨立組織質疑;東京疫情續趨緩,連10天單日新增低於千例;不過韓國單日確診首度破3000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網站追蹤數據顯示,截至台灣26日上午7時,全球至少474萬1914人病逝於COVID-19,至少2億3142萬1601人確診。 [[File:愛滋病.jpg | thumb | 300px | 愛滋病 <br> [https://www.mohw.gov.tw/cp-4343-48866-1.html 原圖鏈接] ]] '''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為AIDS),又稱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縮寫為HIV)感染造成的疾病。 *HIV以人體的[[免疫系統]]作為攻擊目標,在沒有任何[[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愛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將逐漸被HIV摧毀,直至喪失幾乎所有免疫能力。 *一般俗稱的「愛滋病,(簡稱AIDS)」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菌]]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 **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人感染。 *臨床上一般將愛滋病分為四個階段:急性感染期、潛伏期、症狀期,以及典型AIDS發病期。 *在HIV的急性感染期感染期,大部分感染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 *HIV急性感染階段後,愛滋病進入潛伏期,這一時期感染者仍然不會出現明顯症狀。 *愛滋病的潛伏期長度介於數月到20年之間。根據統計,愛滋病潛伏期的平均長度大約是10年。 *最後,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幾乎被HIV摧毀,愛滋病進入症狀期(發病期)。 **幾乎失去所有免疫力的患者將很快死於感染或惡性腫瘤。 **一般將病程處於急性感染期與潛伏期的感染者稱為「HIV攜帶者」,而將進入症狀期(發病期)的感染者稱為「愛滋病人」。 *HIV以人體免疫系統中的CD4+ T細胞(輔助性T細胞,Th)為攻擊目標。在急性感染階段,HIV通過gp41與gp120組成的複合體侵入CD4+ T細胞,導致CD4+ T細胞的數量開始下降。 **偵測到HIV存在的免疫系統很快會作出反應,殺死大部分的HIV,令CD4+ T細胞的數量幾乎恢復到正常水平。 **但HIV病毒通過高頻率的突變,最後能逃過免疫系統的追捕,轉為潛伏狀態。 *在HIV處於潛伏狀態的潛伏期,CD4+ T細胞的數量持續下降。最後,當CD4+ T細胞數量下降到極低水平、HIV病毒上升到一定水平後,愛滋病也隨之進入症狀期。 **沒有CD4+ T細胞輔助的後天免疫系統幾乎失靈,免疫系統將難以殺滅侵入機體的病原體以及體內發生癌變的細胞,患者很快就會死於感染或惡性腫瘤。 *引發愛滋病的HIV是一種反轉錄[[病毒]]。HIV暴露在空氣中之後會在幾秒鐘到幾分鐘之內全部死亡。 **愛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以及性傳播。一般情況下,接吻不會感染HIV。 *在什麼清況下我們會遭受到愛滋病毒的感染呢?最主要是透過接觸[[感染]]者的[[體液]]和血液而傳染,一傳十、十傳百的擴散開來。 *傳染的途徑包括性行為、血液交換及母子垂直感染,其中以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的情形最為常見,這是因為接觸到精液、陰道液及性行為中造成傷口而感染。 **血液的交換情形以[[輸血]]最為危險,其他如共用針頭、共用穿刺物品如刮鬍刀、穿耳洞等,這是因為傷口接觸帶有愛滋病毒的血液而感染。 **第三種的傳染途徑則是由於母子垂直感染所導致,懷孕的時候愛滋病毒可能會透過胎盤,及在生產過程或哺餵母奶時傳染給嬰兒。 *愛滋病毒是相當脆弱的,它必須在活體的細胞中才得以生存,若是離開人體很快就失去複製的能力,此時,要傳染給別人的機會便相當的低。 **所以它不會經由空氣或飲食傳染,也不會經由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而感染,與感染者一起進食、游泳、握手、擁抱及蚊蟲叮咬等,是不會感染愛滋病毒的。 ===如何面對愛滋病患者===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日前公布一份「知識就是力量」報告,認為讓愛滋帶原者接受檢測、了解自己的狀況,是對抗愛滋最有利的武器。 **但要帶原者勇於接受檢測,社會歧見和就醫障礙必須先消除。 *在台大醫院工作的牙醫師長頸鹿(化名)也表示,只要有基本的病毒學或感染控制知識,應該都知道愛滋病毒非常弱,感染控制層級只要按照一般的防護措施來做就好。 **但根據她在台大醫院的經驗,她發現HIV帶原者確實很難在一般的牙科診所接受治療,都是輾轉來到大醫院,讓她覺得很心疼。 *醫院雖規定員工每年要完成一定的感染控制教育學分,但沒有規定要上什麼課,愛滋只是其中一塊,「所以我相信許多醫師在大學以後如果沒有主動去接觸這些課程,也沒有人逼他去上,加上以前學的東西也都忘光光,那應該觀念與一般民眾無異,」。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牙醫科主治醫師馬魁也坦言,不同世代的醫師對愛滋病的認識有別。 **台灣1984年有第一起本土愛滋病例,但他前一年才從醫學院畢業,一開始難免不了解,而他2005年被派至北市聯醫昆明院區的「愛滋牙科特別門診」輪班時,心中其實不太甘願,但仍全力以赴,讀了很多資料後明白HIV沒有想像中可怕,真要說起來,B肝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反而更長。 *馬魁微笑著說,牙科診所若按照衛福部公告的「牙科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對包括HIV在內的各種病毒的防護都「絕對足夠」,台灣也沒有出現過醫護人員因照護HIV帶原者而染病的例子。 **他相信醫師若與時俱進,瞭解愛滋病之後就不會那麼害怕了,但若真要解決歧視,需要改變的不只是醫師,全民都應該具備相關知識。 *台灣目前僅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成立「愛滋牙科特別門診」,由忠孝院區派牙醫師輪班看診,馬魁醫師即是其中一位;另外則有台大醫院牙科部安排固定時間,由台大志願牙醫師看診。 **台灣並無專門為HIV帶原者服務的牙醫資源。 *「不是有特別門診嗎?HIV帶原者為何不乖乖去那裡就好?」新聞上每次有帶原者被拒診的新聞出現,就會看到類似的輿論,但這其實是倒果為因的說法,因為按照法令,一般診所本來就不得拒絕帶原者,是現實狀況不盡理想,特別門診才應運而生。 *但根據衛福部統計至2018年10月底的資料,本國籍存活的HIV帶原者約有3萬1千人,更不是全都住在台北,不可能通通擠到這兩個地方看診,帶原者也擔心走進特別門診時被人看到,等於變相揭露身分。 **若要消化帶原者的需求,一般診所終究應成為更友善的環境,不能全指望特別門診。 *牙醫師阿忠(化名)的經驗可以印證這一點。阿忠在桃園中壢區的牙科診所工作,這是一間由好幾位醫師共同看診的診所;阿忠對愛滋病相關知識非常了解,曾以平常心替HIV帶原者看牙,而病友們「好康倒相報」,一傳十、十傳百,上門來的HIV帶原者越來越多,老闆便召開會議決定「通通不要再接了」。 *「我們診所老闆(本身是牙醫師)其實懂這個東西,他只是覺得要排除眾議,要大家做這個事情,何必呢?」阿忠分析說,當社會上還有很多民眾不了解愛滋病的時候,有些牙醫師擔憂消息一旦傳開,很難釋疑,乾脆請HIV帶原者到大醫院就好,省得給自己找麻煩,「他們覺得,我們家診所病人很多,又沒有缺病人需要做這塊,他們都會傾向說,那我們看原本的病人就好,為什麼一定要做這個?」 *阿忠也指出,牙科助理不需醫療專業背景即可擔任,常對HIV懷有無止盡的恐慌,就算聽說「有穩定治療的帶原者傳染力極低」,也會繼續鑽牛角尖:「你看到他拿藥紀錄,你確定他有吃嗎?你確定他有吃,那你確定他檢查報告都是ok的嗎?他上個月拿藥,你確定他這個禮拜有吃嗎?」而牙科助理流動率本來就高,診所不希望他們被「嚇跑」,這樣又得補充新人,乾脆就不看帶原者了。 *其實就算帶原者沒有治療,根據醫療機構標準的感染控制作業,本來就能防禦愛滋病毒等血液傳染病及其他傳染病。 **但恐懼是一種有理說不清、無限上綱的東西,加上「愛滋病」本身有汙名,當恐懼和汙名交織在一起,就引發強烈的衝突,這樣的現象當然也不只發生在牙科。 *至於「雲端藥歷」未來是不是應遮蓋HIV藥物資訊,謝尚廷說,他還是傾向不要遮蓋,幫助醫師擬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例如給藥時需評估患者的免疫狀況和正在服用的藥物。 **帶原者為什麼希望能保全隱私,更期盼醫護人員能同理HIV病友們害怕被拒診、被歧視的心情,若醫病關係夠好,互信關係夠堅強,有朝一日每間診所都是友善診所,病人自然再也不怕對醫師揭露身分。 <ref name="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cite web |url=https://praatw.org/news/1639 | title= 拒絕恐慌,而非拒絕病患:我的門診不怕愛滋病毒帶原者 | language=zh | date=2018-12-05 | publisher=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 author=報導者 | accessdate=2021-09-26}}</ref> ===如何確認感染愛滋病與預防=== *愛滋病病毒不會經由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日常生活接觸包括:握手、擁抱、吻面頰、一起用膳及共用洗手間。 **沒有證據顯示蚊叮蟲咬可以傳播愛滋病病毒。 *如何診斷愛滋病病毒感染?--我們不能從外表辨別誰人已受愛滋病病毒感染,但受感染者卻會將病毒傳染他人,進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可以確定一個人有否受感染。 *一般而言,當人體受到外來感染入侵,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來抵禦入侵者;但愛滋病病毒抗體對身體是沒有保護作用的。 *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就是要檢查血液內有沒有這種抗體,以確定一個人是否受感染。 *如果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呈陽性反應即表示已受感染;反之,若在「空窗期」後測試結果呈陰性反應,即表示沒有受感染。 *「空窗期」是由身體受愛滋病病毒感染,直至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檢驗出抗體的一段時間,一般而言「空窗期」都以三個月為準。 *受愛滋病病毒感染的人若在「空窗期」內接受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測試結果有可能會呈陰性反應,但體內卻帶有愛滋病病毒,並能傳染他人。 *預防方法--為保護你自己及你的性伴侶,每次進行性行為時都應該使用安全套。 **無論進行陰道性交、口交或肛交,正確及持續使用安全套可減低受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機會。 **與性伴侶彼此維持單一親密關係可減低但不能完全消除感染的機會,因為我們不能憑外表知道誰人已受愛滋病病毒感染。 **如果你的性伴侶拒絕使用安全套,你可以考慮拒絕與他/她進行性行為。 *切勿在飲酒或服食毒品後進行性行為;因為酒及毒品會影響你的判斷能力,減低你使用安全套的警覺性。 *切勿與他人共用針筒、針咀及其他相關的注射器具。 *如果你已懷孕或正計劃懷孕,應儘快接受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 **及早發現愛滋病病毒感染,除了可採取合適的藥物治療幫助受感染的產婦,更可以有效地把胎兒經由母體感染的機會減低。<ref name="香港衞生防護中心">{{cite web |url=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6.html | title= 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愛滋病病毒感染) | language=zh | date=2017-12-19 | publisher=香港衞生防護中心 | author=健康資訊 | accessdate=2021-09-26}}</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415 西醫學]]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愛滋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