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80.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心统性情 的原始碼
←
心统性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100" align= center| '''<big>心统性情</big>''' |- |<center><img src=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1535406437,3193617076&fm=173&app=25&f=JPEG?w=400&h=480&s=B51A72940AB3E0DE4488DC5C030090E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225911040610798 来自 网络网的图片]</small> |} '''<big>心统性情</big>''',是宋代理学家用语。张载说:"性者理也,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张子语录·后录下》)朱熹发挥说:"心是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性便是许多道理,得之于天而具于心者,发于智识念虑处皆是情,故曰心统性情。"(《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又说:"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朱子语类》卷五)认为心能将所谓仁义礼智之性理转化为人们的道德情感,并落实到日用经常实践。但朱熹又认为,[[情炽]]而荡则是心的[[放肆]]和失职,故主张通过"主敬"、"存养"和"[[格物]]穷理"的为学修养功夫,做到"尽心"、"复性",为"心统性情"创造[[先决条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心统性情 <ref>[https://baike.so.com/doc/7583097-7857191.html 心统性情]</ref> 关系 心、性、情 意思 人的精神作用包括理性和情操 拼音 xīn tǒng xìng qíng ==拼音== xintong xingqing ==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关于人性论的重要命题== 这个命题确定了心、性、情三者的关系。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所谓心,指精神作用;所谓性,指普通的理性;所谓情,指普通的情操。"心统性情"是指人的精神作用包括理性和情操。《性理大全》卷三十三引:"张子曰:心统性情者也。有形则有体,有性则有情。发于性则见于情,发于情则见于色,以类而应也。"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首先论及心与性情的关系问题,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他认为,仁义礼智之性根于心,尽心则能知性,性、情都是心所固有的。董仲舒说:"心有哀乐喜怒","心有计虑"。哀乐喜怒是情,计虑是知,心兼含情知,心有主宰情欲的能力。张载则明确提出"心统性情"的命题。他认为,心是总括性情与知觉而言的,"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性是根本的,"天授于人则为命,亦可谓性。人受于天则为性,亦可谓命";"性即天也",所以"性又大于心",有性再加知觉,便成为心;性之发为情,情亦是心的内容。 ==朱熹发挥了张载"心统性情"的思想== 朱熹发挥了张载"心统性情"的思想,使之成为理学人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说:"横渠云'心统性情',此说极好",他解释说:"统,犹兼也。心统性情,性情皆因心而后见,心是体,发于外谓之用。""性者,理也。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认为心有体有用,心之体是性,心之用是情,性情皆由心中发出。他比喻说,心如水,性如水之静,情如水之流。张载、朱熹强调"心统性情",其主要意义在于表明,进行精神修养既须认识本性,又须培养情操、调节情感。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心统性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