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12.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徽州刻书 的原始碼
←
徽州刻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徽州刻书</big> ''' |- |[[File:徽州刻书.jpg|缩略图|居中|[http://h.bytravel.cn/shop/head3/43757.gif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书 名: 徽州刻书 作 者: 徐学林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01日 装 帧: 精装 ISBN: 9787212025816 |} 《[['''徽州刻书''']]》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由徐学林编写的一本书籍。<ref>[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4/huipaibanhua.html ],徽派版画 , </ref> ==内容简介== 为总结20世纪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成果,并作出新的探索与研究,安徽省委宣传部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全国素有研究的徽学专家、学者40余人,规划和实施了《[[徽州文化全书]]》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书内容博大,集中、系统地展现了徽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说起徽州,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徽商。其实,徽州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就是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翻开徽州的历史篇章不难发现,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历程,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首先是文化融合的作用。从秦汉至隋唐,徽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化融合与转型时代,即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进而中原文化确立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一是由于朝廷设官治理,促进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二是东汉以后发生了北方人为避战乱而多次南迁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迁徽士民之中有众多的世家大族,他们聚族而居,严格维系原有的宗族组织不变,又特别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承,这就原封不动地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徽州,使之直接继承了中原文明。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位而言,徽州地处皖南,北靠长江,南联赣粤,下通苏杭,距离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遥远。这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有利条件。总之,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使徽州人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 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可谓实至名归。其辉煌成就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新安理学,堪称典范。徽州本是程朱阙里,素称东南邹鲁,朱熹思想对徽州影响至深,至清代前期,徽州又成为朴学的发祥之地。从朱熹到戴震,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既是宋代以后徽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它也代表了该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流。徽州宗族最为典型,世家大族远肇汉唐,其风最为近古,而胜于他邑,实为宗族制度传承的标本。徽州教育,极为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普及程度之高无出其右,科举中第人数之多独占鳌头。新安医学,名扬四海,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见于著录的名医近千人,医籍达七百余部。徽州建筑特色鲜明,在造型、结构、装饰、功能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技艺超群,闻名遐迩。徽州戏曲源远流长,徽戏腔调自成体系,而成为京剧的源头之一。徽州刻书更是明清刻书的一大中心。至于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皆璀璨夺目,成就非凡,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在中华艺术史上均占有显赫地位。徽州文化的水平也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徽州的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全书]]》取广义文化的视角,对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做了全方位的展示,侧重于物态文化方面的有《[[徽商]]》、《[[徽州科技]]》、《[[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菜]]》等卷;侧重于制度文化方面的有《[[徽州土地关系]]》、《[[徽州宗族社会]]》、《[[徽州教育]]》等卷;侧重于行为文化方面的有《[[徽州方言]]》、《[[徽州民俗]]》等卷;侧重于观念文化方面的有《[[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工艺]]》、《[[徽州戏曲]]》、《[[徽州刻书]]》、《[[徽州文书档案]]》等卷,丰富多彩,洋洋大观。此前关于徽州文化的研究多呈分散状态,如此规模宏大、如此集中系统地阐释徽州文化的长篇巨著,在徽学上研究史尚属首次。 至今,徽州仍有30余万件文书档案、近5000种文献典籍、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5000余处文物古迹以及难以数计的文化艺术珍宝遗存于世。徽州留给后人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实为一巨大宝藏。它有太多的智慧、启示、经验、鉴戒,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唐宋元时期徽州地区刻书业 第一节 徽州地区刻书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宋代徽州的刻书业 第三节 元代持续发展的徽州路刻书业 第二章 明清时期徽州府的刻书业 第一节 经久不衰的徽州府官刻 第二节 日益发展的家刻和坊刻 第三章 明代徽州府私刻代表人物 第一节 家刻代表人物 第二节 坊刻代表人物 第四章 清代徽州府私刻代表人物 第一节 藏书家刻书代表人物 第二节 典型的家族刻书 第三节 家刻代表人物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930 雕塑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徽州刻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