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2.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彭林村 的原始碼
←
彭林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14b.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21/9b9b35f1cf204b9b960b7238dd5019a7.jpeg 原图链接]]] [[彭林村]]俗称九都镇的“南大门”,位于[[闽南]]最大水库(现称为泉州市大水缸、生命库)——山美水库库区内。此地古称彭内,因四周林木茂密,即以地貌取名[[彭林]]。东南面与[[罗东镇]]的高塘村、蔡厝村、振兴村相邻;西与墩兜村接壤,东北距镇区3公里,西北与墩兜村隔水相望。距泉州市区、南安市区均为38公里,通往三郊线的县道经过本村全境。彭林村面积近十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5448亩,耕地面积109亩。辖6个自然村,有村民485户1697人。村内5.5m宽水泥路四通八达,并已安装路灯。<ref>[http://tazwlrh.zjzwfw.gov.cn/art/2016/10/25/art_1237445_2460571.html 彭林村简介] </ref> 中文名称: 彭林村 行政区类别: 村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九都镇 面 积: 近十平方公里 人 口: 1697人 ==历史沿革== 彭林村解放前隶属于九都镇高店保,设四个甲。解放初期属英林乡,公社化时设英林大队。六十年代体制下放后成立彭林大队,64年社教后并入英林大队,1971年国家兴建山美水库,英林大队多数自然村的群众移民到南靖、漳浦、仙游及晋江等县市。彭林村就地迁高后与墩兜(包括鹏新大队的下林埔)组成双林大队。1979年冬恢复彭林大队,1984年改称彭林村委会。 ==人口姓氏== 彭林村村民主要为黄、詹、陈、李、倪、罗、郑、林等八个姓氏。其中黄氏一部分是明清年代从漳州移民而来,一部分是从九都本英林亭后搬来,另一部分则是陆续从罗东镇埔心、山坂、蔡厝、罗溪、振兴等村迁入;詹氏是从安溪移民来彭林,也是南安唯一的詹氏一族;陈氏多数是从漳州迁居而来,少数由墩兜迁入;李氏是九都彭口李氏家族的分支;倪氏从泉州河市迁来;罗氏则是从本省沙县水北移民而来;郑氏亦是直接从漳州移民而来;林氏一户是山美水库兴建从本英林崎仔头迁高而至。彭林村民虽姓氏较多,但历来都能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互助互乐。 ==村容村貌== 彭林村拥有的宫庙有:全国罕见的供奉二尊保生大帝吴真的“龙泉山宫”、供奉李王府的龙海庙、远近闻名的石佛宫,另外还有亭后自然村供奉的朱公庙和田都庙。这些宫庙供奉的神佛都深受村民敬仰,常年香火兴旺。 解放前,彭林村人口仅400人左右,是一个单靠农业收入的穷村,被外乡称为“彭林柄”。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彭林村群众先后修建了小二型水库一座,山池塘3处,并配套了相关设施,基本保证了农业用水,成为远近闻明的“粗饱的彭林柄”。改革开放初期,彭林腾出大队的办公场所,引进了九都第一家企业——九都鞋塑一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彭林的鞋业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带动了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达6300元。以前的木土结构旧平房变成了漂亮的小洋楼,幼儿园、小学等公共基础设施也越来越齐全。 彭林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休闲的好地方。传说南宋末年,宋端宗幼主为逃元兵、疲于奔命,至彭林村时,既困又渴,随口呼叫要水时,突然从山边石隙下冒出一股清泉,这便是有名的呼井格,时至今日香甜的泉水仍然源源不断。彭林村同时是山美水库浏览区的码头,尤其是垂钓爱好者首选之地。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彭林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