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4.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常森 的原始碼
←
常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常森 '''<br><img src="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content/2018-05/20180521161041738402.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chinese.pku.edu.cn/rwfc/1224513.htm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small> |} '''常森''',男,山东新泰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屈原学会理事。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于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学;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东京大学讲学。 ==学术成果== === 专著 === 《屈原及楚辞学论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628页,52.3万字。 《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354页,31万字。 《先秦诸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532页,40万字。 《先秦文学专题讲义》,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371页,29万字。 《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25页,30万字。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本人撰写第一、四、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七、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三章,共224页(页22-38、页73-87、页133-153、页167-207、页222-236、页250-264、页279-311、页324-333、页362-372、页383-395、页406-423、页434-448),约24万5千字。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本人撰写第一、四、七、八、十、十三、十六、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四章,共141页(页1-16、页38-47、页70-108、页122-130、页145-154、页170-195、页207-215、页235-245、页254-264),约11万字。 《新概念语文·初中古诗词读本》(合著),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7月。本人撰写约20万字。 《庄子散论》(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本人撰写第二、三、十、十一章,共70页(页17-43、页125-167),约5.5万字。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全书223页,16.5万字。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合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全书231页,19.5万字。 === 编著或教材 === 《先秦诸子选读》(主编、独立撰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16开131页,19.5万字; 《先秦诸子选读教师教学用书》(主编、独立撰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16开195页,33万字; 《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主编、参与撰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本人撰写约9万字; 《古代文化经典选读》(参与撰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本人撰写第一单元“思想编(上)”,页1-70,约7万字; 《符号中国》(本人任分类主编,并撰写部分稿件),译林出版社2008年6月; === 论文 === 《上博〈诗论〉“眚”“心”“命”等范畴论析》,刊载于《饶宗颐国学院院刊》第3期(2016年5月),约2.9万字。 《怎么读〈墨子〉》,刊载于《中华读书报》2015年11月18日第4版,4000字;《新华文摘》网刊2016年第4期转载。 《屈原,作为儒学传播与影响的重要个案》,《文学遗产》2015年第5期,约1.5万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期转载部分内容,约4000字,题为《屈原与传世儒典之关联》。 《从简帛〈五行〉篇到〈孟子〉:一段重要历史的追踪》,《古典学集刊》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约3.4万字。 《〈五行〉之“和”及其〈尚书〉学背景》,收入《第三届国际〈尚书〉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线状书局2015年4月,1.7万字。 《〈远游〉非屈原作以及〈远游〉创作史实新论》,《国学研究》第三十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约5.5万字。 《〈五行〉之“和”及其〈尚书〉学基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6万字。 《〈招魂〉:屈原而非宋玉营构的奇诡世界》,《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约2万字。 《两汉乐府民歌之剪裁运化》,《文史知识》2014年第4期,6500字。 《从〈五行〉学说到〈荀子〉:一段被湮没的重要学术思想史》,收入《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第三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国际)论文集》,齐鲁书社2013年12月,约3万字。 《文学的解读与文化的解读——以〈诗经〉学几个个案为中心》,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约1.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五行〉学说与〈荀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约2.2万字。 《论汉代〈诗经〉著述之内外传体》,刊载于《国学研究》第三十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约2.1万字。 《学术上的闻一多:论〈古典新义〉之新》,收入《古典新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页527-572,约3.4万字。 《说评点》,刊载于《文史知识》2011年第11期,页38-44,约6700字。 《论屈原诗歌的比体艺术》,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页31-43,约2.2字;被收入上海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页86-87,约4300字,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2012年第2期“论点摘编”部分摘要介绍了本文的部分观点,题为《〈离骚〉的比体艺术》。 《中国寓言研究反思及传统寓言视野》,刊载于《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页141-151,约2.3万字;收入《北大中文学刊》(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简帛〈五行〉篇与〈尚书〉之学》,收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主编《先秦两汉古籍国际学术研讨会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页105-129,约2.4万字。 《论楚辞文化学研究的问题:以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为考查中心》,刊载于《中国诗歌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30-61,约3.6万字。 《〈庄子〉和先秦道家散文艺术》,收入熊礼汇主编《中国古代散文艺术二十四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页55-73,约1.7万字。 《“纯绿”还是“纯缘”:一个〈诗经〉学的误读》,刊载于《文献》季刊2010年第1期,页104-107,约5500字;收入《北大中文学刊》(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页682-686。 《论简帛〈五行〉与〈诗经〉学之关系》,刊载于《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页10-19,约1.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25-32;又被收入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编《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页40-58。 《〈离骚〉三论》,刊载于《国学研究》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页1-29,约2.5万字;被收入《北大中文学刊》(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页307-327。 《简帛〈五行〉篇与孟子之学》,刊载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3期,页4-12,约1.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页41-48;又被收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文摘》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史记〉:那个时代的“文学”》,刊载于《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页9-15,约6000字。 《〈诗经〉学误读二题》,刊载于《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页46-49,约6000字。 《理解孔子》,刊载于《在北大听讲座》第17辑,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7-36,约2万字。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自恋倾向:以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为考查中心》,刊载于台湾远东科技大学《远东通识学报》第1期,2007年7月,页69-90,约2.3万字。 《〈两都赋〉新论》,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页68-80,约2.2万字;被收入上海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页92-94页,约8000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页21-33。 《究竟要走多远:楚辞文化学研究之问题》,刊载于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先秦两汉学术研究室编《先秦两汉学术》第六期,2006年9月出版,约3.5万字。 《上博战国楚竹书〈诗论〉的〈诗经〉学史价值》,刊载于《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2005年8月,页1-27,约3.4万字。又被收入《立雪集》(题为《论上博战国楚竹书〈诗论〉的〈诗经〉学史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4月,页726-767。 《先秦两汉文学与哲学》,收入《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傅璇琮、蒋寅总主编,赵敏俐、谭家健分卷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页252-268,约1.3万字。 《现状和困境:近年来〈诗经〉研究平议》,刊载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页63-73,约1.9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页42-51。 《归乡情悲:〈采薇〉新释》,刊载于《文史知识》2005年第6期,页39-45,约5500字。 《关于先秦寓言的追问》,刊载于《文史知识》2004年第6期,页11-19,约6000字;《新华文摘》2004年第14期作了论点摘编。 《论屈原作品中的“男女关系”隐喻》,收入《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页252-281,约1.7万字。 《卫宏作〈诗序〉说驳议:兼申郑玄子夏作〈大序〉、子夏毛公作〈小序〉说》,刊载于《中国学术》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页163-187,约2.3万字。 《史学、文学、经学:〈史记〉特质三层》,刊载于InternationalChineseStudiesⅡ(《国际中文研究》第二辑),博特拉大学出版社(UNIVERSITIPUTRAMALASIAPRESS)2001年,页68-84,约1.3万字。 《孔子天命意识综论》,《孔子研究》1999年第3期,页35-45,约1.2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马列哲学政治及社科类)1999年12期全文转载,页48-58。 《论〈诗经〉汉学宋学之异同》,《文史哲》1999年第4期,页46-51,约9000字。 《论共时性理解对〈诗经〉、〈楚辞〉研究的意义》,《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页140-148,约1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页57-65;《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页112-120。 《史记:司马迁人格的完成》,收入孙以昭主编《中国文化与古典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页59-74,约1.25万字。 《试论荀子的人文意识》(署名萧鲁),《孔子研究》1991年第3期,页37-46,约1.4万字。 《论〈诗经原始〉在〈诗经〉学史上的进展及其保守性》(合著),《学术交流》2011年第8期,页159-163,约9000字。 《朱子〈诗〉学特征论略》(合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页54-60,约1万字。 《历史性:汉字阐释的原则》(合著),《人文杂志》1996年第2期,页95-101,约1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页105-111。 《关于汉字构形功能的确定》(合著),《安徽教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页41-46,约1.1万字。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合著),《学术界》1995年第1期,页13-19,约9500字。 《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与弥合》(合著),《语文建设》1994年第12期,页17-20,约6500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页115-118。 《〈说文解字〉与儒家传统》(合著),《江淮论坛》1994年第6期,页77-82,约8000字。 《汉字阐释与图腾遗风》(合著),《东南文化》1994年第1期,页14-19,约9500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94年第6期全文转载,页123-128。 《论屈原的理性精神》(合著),《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页69-74,约8000字。 ==专业领域== 楚辞学史 诗经学史 简帛文献与先秦学术思想史 文学历史以及文学史书写 ==科研项目== “中华简帛文学文献集成及综合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时间为2015年11月5日,项目批准号为15ZDB065;为子课题负责人。 “出土文献《五行》《诗论》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时间为2014年6月19日,批准号为14FZX005;独立承担。 “出土文献《五行》《诗论》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北京大学中文系自主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ZZKY06;独立承担,已结项。 “简帛《五行》、《诗论》与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北京大学中文系自主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2013ZZKY14;独立承担,已结项。 “新编新注十三经”之《墨子》新校注,北京大学211工程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千年先秦散文研究史论”,批准号:01JA750.11-44023(2001年立项,主要参加者,已完成)。 ==获奖情况== 获得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5)。 获得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 《屈原及其诗歌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6月18日)。 获得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3)。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两都赋〉新论》,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3月3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被评为2003年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集体)。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被评为2003年北京市级精品课程(集体)。 “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获得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集体)。 “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获得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市级一等奖(集体)。 获得北京大学2002年度岗松奖教金。 《汉字阐释研究》,1998年4月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f>[https://chinese.pku.edu.cn/szdw/gdwxjys/index.htm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教授]]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常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