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17.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的原始碼
←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岭北等处行中书省.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2%AD%E5%8C%97%E7%AD%89%E5%A4%84%E8%A1%8C%E4%B8%AD%E4%B9%A6%E7%9C%81&step_word=&hs=0&pn=1&spn=0&di=4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44880826%2C3980754591&os=2625759483%2C594313656&simid=0%2C0&adpicid=0&lpn=0&ln=358&fr=&fmq=162462449111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gss0.baidu.com%2F9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b8014a90f603738d50e23aa7b91bb051f919ec8f.jpg%26refer%3Dhttp%3A%2F%2Fgss0.baidu.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7216508%26t%3D995520896cfe48d195300231ed865a07&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zit1w5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q7jfpt5gAzdH3F08mcmc8nnl9a8blcdc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16565133940189525.html 来自百度知道]]]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岭北行省,被中国明代列为中国元代十大实土行中书省之首,政治军事中心和林。岭北行省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渔猎业为辅,农业有很大发展,是漠北最大的农业区之一 。戍军、居民所需粮谷主要还是依赖中原汉地供应 ,一部分由政府拨给,一部分靠商人贩运。元代岭北境内先后兴建了许多城市。从事屯田渔猎的主要是汉军以及从汉地和西域迁来的农民﹑工匠,岭北行省的手工业发展也达到历史上的空前规模。和林、称海等城是农、牧、渔、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也是文化生活的中心,建有各种寺院和儒、医学校。元政府还为诸王所部配备了儒学教授以及医学、阴阳学,对促进蒙汉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 管辖机构 == 行省境内各行政区和管辖机构,包括以下几类:和林路﹑称海宣慰司和谦谦州地区诸城郭﹑戍军﹑屯田﹑仓库﹑工局等,皆由朝廷命官管治。诸王“爱马”(ayimaq﹐元译“部”,指蒙古诸王﹑贵族的领民和领地)──拖雷系诸王所部分布在按台山以东至怯绿连河上游,其东为成吉思汗弟搠只哈撒儿(后裔为长者封齐王,分地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湖一带)、[[合赤温]](后裔为长者封济南王,分地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及其以北)、别里古台(后裔为长者封广宁王,分地在今鄂嫩河和克鲁伦河中游一带)三家所部之地,按台山以西至也儿的石河仍属窝阔台后王秃满(封[[阳翟王]])。贵戚﹑功臣的“爱马”──按照成吉思汗的分封,逊都思部千户锁儿罕失剌世袭领有薛良格河(今蒙古、苏联色楞格河)原蔑里乞部地;八邻部万户豁儿赤世袭领有也儿的石河中游以东的森林地带;斡亦剌部驸马(封延安王)世袭管领本部四千户,仍居故土(今色楞格河上游以北至华克穆河一带)。其他直属朝廷的部落,如大泽(今贝加尔湖)东西的八剌忽(Barqu)、火里(Qori)、秃麻(Tumad)、不里牙惕(Buriyad)等部。火里﹑秃麻盛产良马﹐元朝政府在那里设置一道牧场﹐饲养系官马匹,归太仆寺管辖。诸王﹑贵族各置王傅府或断事官,管理本部百姓的政刑财赋。蒙古民户按千户﹑百户﹑十户(也称[[牌甲]])的十进制组织,在指定的牧地范围内游牧居住,由各级那颜(noyan,官人)管辖,上下级有严格的领属关系。千户、百户、十户是岭北行省境内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因而不置州县。至大四年(1311),罢诸王所置断事官,蒙古人犯盗诈者由本管千户鞫问,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自立行省后,漠北诸王的势力渐被削弱。 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国]]、中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 经济文化 == 岭北行省的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和林﹑称海﹑五条河﹑怯绿连河﹑益兰州以至吉利吉思等地区,都开辟了屯田。至大元年(1303),和林屯田收粟九万馀石;同时期,称海屯田年收获达二十馀万石。英宗时(1320~1323),立称海屯田万户府,有户四千六百多,垦田六千四百多顷。从事屯田的主要是汉军以及从汉地和西域迁来的农民﹑工匠。哈剌哈孙任行省丞相时,曾命汉军教诸部落耕作;作为一种救荒措施,行省还多次发给蒙古贫民农具田种,令其耕种自给,可见已有不少蒙古人过著半牧半农的生活。戍军﹑居民所需粮谷主要还是依赖中原汉地供应,一部分由政府拨给,一部分靠商人贩运。大元王朝岭北境内先后兴建了许多城市,除和林及称海城﹑益兰州城﹑昔宝赤城等外,搠只合撒儿、别里古台﹑斡亦剌等部贵族都在自己的辖境内建城居住。此外﹐被迁来岭北各地的中原和西域工匠﹐还建立了不少定居村落。由于各族大批能工巧匠的迁入﹐岭北行省的手工业发展也达到历史上的空前规模。工匠有的隶属于政府的工局﹐有的隶属于诸王投下。 和林﹑称海等城是农、牧、渔、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也是文化生活的中心,建有各种宗教的寺院和儒﹑医学校。元朝政府还为诸王所部配备了儒学教授以及医学、[[阴阳学]],对促进蒙汉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 辖境 == 岭北行省的辖境东越哈喇温山(今大兴安岭),至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与辽阳行省相接界;南临大戈壁;西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部从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中游以东,为成吉思汗诸弟合撒儿、合赤温、铁木歌、别勒古台东道诸王的封地;西北至鄂毕河上游直至额尔齐斯河的巴阿邻部领主管辖地,居住着帖良古、客失迪迷等“林木中百姓”,其南为窝阔台后王的阳翟王封地;驻在唐麓岭北益兰州的五部断事官管辖着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流域的奇尔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乌斯诸部;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之地),凡附属元朝的林木中百姓均归其统辖;东北则包括贝加尔湖周围的豁里图麻惕、布里牙惕、巴尔虎诸部以及石勒喀河至额尔古纳河一带。色楞格河流域为逊都思千户驻地。八河流域为斡亦剌部驻地。克鲁伦河上游为成吉思汗大斡尔朵(行宫)所在地。 == 亲王出镇 == 岭北地区是元朝"祖宗根本之地",是原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行政中心区域,诸王所部星罗棋布,各拥有自己的属民和军队。忽必烈定都中都后,它虽然降为元朝的一个边区,但有元一代(尤其是在元朝的前期),它在政治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忽必烈即位以后,“忽里勒台”(蒙古帝国上层贵族大会)选汗制度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作用,但蒙古诸王对皇位仍在窥视。阿里布哥在汗位的争夺中失败。1276年爆发昔里吉之乱。据有阿尔泰山以西广阔地区的窝阔台兀鲁思的海都,虎视眈眈,始终把夺取岭北地区和故都和林作为实现恢复其先人大汗之位的主要目标。凡此诸种原因,促使忽必烈十分重视巩固其对岭北地区的统治,把它视为大都的藩屏。 1260年,忽必烈封子那木罕为北平王。出镇北方,统领诸王的军队。1264年,忽必烈特派燕王真金到称海巡边抚军。1265年,忽必烈命那木罕率领岭北诸王的军队进驻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永定镇西北),加强对海都的进攻(《元史》卷134《[[昔班传]]》)。1270年冬,从军诸王昔里吉、脱脱木儿、明里铁木儿等反叛,忽必烈急遣伯颜丞相统领蒙古、汉军北征,打退了叛王的进攻,随即以侍卫诸军戍守和林、称海等地,屯田实边(元明善《元文类》卷24;《[[丞相淮安忠武王碑]]》)。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那木罕改封北安王,仍命出镇岭北;二十四年(1287年),置王傅,“凡军需及本位诸事并以王傅领之”。在此前后,忽必烈又派真金长子甘麻剌到北边镇防。 二十六年(1289年),海都乘战败甘麻剌之机,占据和林,忽必烈统兵亲征,收复和林,命伯颜以知枢密院事之职镇守和林。 == 建置 == 忽必烈即位以前,岭北地区的军民行政由大蒙古国的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元史·地理志》载: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建都哈剌和林,“初立元昌路,后改转运和林使司,前后五朝焉。世祖中统元年,迁都大兴,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这一年,成吉思汗正在西域攻打花剌子模,没有随从征伐的皇后、诸妃等家眷均留居本土,1221年,丘处机前往西域途中,亲眼见到了他们所居的斡尔朵(亦即"奥鲁"),车帐千百,"车舆亭帐,望之俨然,古之大单于未有若是之盛也"(《长春真人西游记》)。《元史》所谓"太祖建都和林"的说法当由此而来。其地在今鄂尔浑河上游之西、杭爱山北麓,当时这一带地方泛称哈剌和林(突厥语“黑圆石”)。实际上当时还未建城郭,只是成吉思汗的大斡尔朵之一。后来窝阔台汗所建的和林城也不在太祖斡尔朵原地。 至元九年(1272年),和林转运司设立。大约在至元十九年,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理政府所属军民和城郭、工局、仓库、屯田、驿站等事务。 岭北地区西北部的吉尔吉思、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以南)等处是托雷长妻唆鲁禾帖尼的封地。唆鲁禾帖尼死后,其封地由幼子阿里布哥一家继承。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派汉人刘好礼担任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往治其地,将该地区纳入朝廷直接管辖下,以限制阿里布哥家族的势力。五部指益兰州(突厥语,意为蛇,地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乌鲁克木河南)、吉尔吉思、谦谦州、乌斯(今叶尼塞河上游乌斯河地区)和撼合纳。此外,昂可剌部(今叶尼塞河与安加拉河合流点以北地区)附属于吉尔吉思,亦在五部断事官辖境之内。刘好礼设治于益州(治所在今图瓦自治州境内,乌鲁克木河支流帖列克特河旁,当地称登帖列克。前苏联考古学家曾在此作过考古发掘工作),建城郭、置官署。五部断事官下设经历、知事等官员。后诸王脱脱木儿等反叛,据谦谦州、吉尔吉思之地,至元十七年(1280年),刘好礼被迫逃回朝中。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改封甘麻剌为晋王,命出镇岭北,统领成吉思汗四大斡尔朵及北方诸军和蒙古本土。晋王驻守克鲁伦河上游成吉思汗大斡尔朵之地,置内史府,秩从二品,设内史、中尉、司马、断事官等官属,并在大都置分司;原北安王王府并转属晋王(《[[元史]]》卷17《世祖纪》)。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军越唐麓岭(今唐努山脉),渡谦河,收复吉尔吉思等五部之地,屯兵戍守。元朝政府曾将吉尔吉思、乌思、撼合纳等部人民迁于辽阳行省、大都附近和山东等地,但不可能将他们全部迁离故土。 不在五部之列的有斡亦剌部(活动地区是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北)。斡亦剌作为蒙古大汗的世戚,是独立的领地。忽必烈即汗位后,为了拉拢这一贵族集团,选用忽都合的后人供职元朝。元朝又以公主嫁斡亦剌首领耶布甘,分别封为延安公主和延安王,在元朝北疆担负起“藩翰屏垣之寄”的重任。 岭北行省统有蒙古本土及其以北地域。其辖境大体是:东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接辽阳行省;西至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南隔大漠与中书省和甘肃行省辖境接界;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之地,凡附属元朝的林木中百姓均归其统辖。辖境大体上和晋王所统之地相同。 按照元朝分封制度,岭北是晋王分藩之地,如同安西王分藩于秦蜀,西平王分藩于吐蕃的情况一样。按照行政建制,岭北行省作为元朝中央政府分治北边的地方最高机构,统辖这一方面所有地区,因此省丞相常以勋旧重臣担任(朱思本《贞一斋诗文稿》卷1《和宁释》)。自设立行省后,晋王的权力相对削弱了,王府直接管辖的范围实际上只限于本位下。行省官员对诸王的无理索要和干预予以拒绝;行省不能决定的事务,则报告中书省议决。 == 各行政区 == 和林路、称海宣慰司和谦谦州地区 诸城郭、[[戍军]]、[[屯田]]、[[仓库]]、工局等,皆由朝廷命官管理。路之下不置州县。原因是当时岭北蒙古人民仍是按千户、百户的组织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元朝政府又先后在和林地区多处屯田,并建立了和林、孔古烈、扎浑、昔宝赤等大仓库。这些都直属于政府,隶于和宁路总管府,由朝廷派官管理。还设置了掌管地方治安工作的和林兵马司(张思明《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 称海宣慰司治所在称海城。称海又译镇海(Cingqai),本是13世纪蒙古国大臣的名字。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命他留守后方,总领所俘汉民万人,辟地屯田,筑城阿布罕山北,此城因而得名镇海城(蒙古语作镇海八剌哈孙,今蒙古科布多之东)。由于其地近阿尔泰山,处在东西通路的要冲位置,后来成为元朝防守阿尔泰山沿边一线的军事重镇(真金、铁穆耳、海山都曾在此巡抚或长期镇守)。至治三年(1323年),曾置宣慰司,改置称海屯田总管府,其后又恢复了宣慰司的建置。 诸王“爱马” (指蒙古诸王、贵族的领民和领地) ,诸王公地是岭北行省境内的一类特殊政区。每个王领有分属于他的一部分民事和牧地,称为“爱马”,元代汉译为部,或称位下(也作投下)。 按照传统的分配财产习惯,成吉思汗将一部分蒙古民户分封给其弟、子,各得一份儿(忽必)。后来又划分了诸弟和诸子的封地。弟搠只哈撒儿封地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阔连海子(今内蒙古呼伦湖)地区,后裔为长者封齐王;合赤温封地在兀鲁灰河(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南北,后裔为长者封济南王;铁木哥斡赤斤封地在哈勒哈河以东;别里古台封地在克鲁伦河(今鄂嫩河和克鲁伦河)中游,后裔为长者封广宁王。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封地在阿尔泰山以西,总称西道诸王。 托雷系诸王所部分布在阿尔泰山以东至克鲁伦河上游。托雷诸子袭领蒙古本土和绝大多数蒙古千户。其中阿里布哥诸子的分地在阿尔泰山至吉尔吉思等处;蒙哥之子玉龙答失的分地在札布罕河;忽必烈之孙晋王甘麻剌的分地在克鲁伦河上游祖先故地。窝阔台后王图满分地照旧是阿尔泰山以西至额尔齐斯河,封阳翟王。其余诸王的分地所在多不明。 东道诸王分地除斡赤斤和术赤、察合台领地外,其他诸子、弟领地都应包括在岭北行省境内。 贵戚、功臣的"爱马" 按照成吉思汗的分封,逊都思部千户锁尔罕史拉世袭领有色楞格河原篾里奇部;八邻部万户豁儿赤世袭领有也儿的石河中游以东的森林地带;活动地域在吉尔吉思、谦谦州以西,额尔齐斯河以东的脱额列思部,元时仍属八邻部万户管辖;活动地域在额尔齐斯河以东的田列克部,亦受八邻部的豁儿赤管辖;斡亦剌部驸马(封延安王)世袭管领本部4千户,仍居故土(今色楞格河上游以北至华克穆河一带)。 其他直属朝廷的部落 如岭北行省北境的"大泽"(今贝加尔湖)东西的八剌忽、[[豁里]]、[[图麻]]、布里牙惕等部。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将这个地区称为"巴儿忽地面",并谓其境广袤达40日程,该地区的部落隶属于大汗政府。其属火里、图麻两地盛产良马,元朝在这里设置火里图麻麻牧场,属太仆寺所领全国十四道国家牧场之一(《元史》卷100《兵志·马政》)。 诸王分民和封地均由受封宗王世代承袭,管辖分民的千户那颜即成为所属宗王的家臣。诸王视其地位高低、属民多寡,各置王傅府或断事官、府慰、司马等官,管理本部百姓的政刑财赋。管理所领军民,并可以成立自己的切薛(近卫军),形成许多不同层次、大小不等的藩领,然而,他们均统属于大汗(皇帝),王位的承袭、官属的设置,都必须得到皇帝的诏准。 岭北行省境内的基层地方行政单位,是由千户、百户、十户(也称牌甲)十进制所组成,他们在指定的牧地范围内游牧居住,属各级那颜(官人)管辖,上下级之间有着严格的领属关系。由于按十进制的组织编户,因而不置州县。至大四年(1311年)罢诸王所置断事官,蒙古人犯盗诈者由本管千户鞫问。设立行省制,使得漠北诸王的势力大为减弱。 <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21/20210621A005G600.html 元朝全国只有10个省,看看你在哪个省?]腾讯网</ref> == 测验所 == 岭北行省下辖各部叫“岭北五部”,元初,河南人刘好礼在这里作五部断事官,管理地方民政,“......盖岭北,辽阳......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唐代记载:“其北又距大海,昼长夜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入出之所。"①元人盛如梓的《[[庶斋老学丛谈]]》便记到:“许献臣佥事说,盎哥拉(按即昂哥拉)日不落,只一遭黑气遮日,煮羊膊熟,日又出也。保定刘敬之(按刘好礼字敬之,其父从河南迁保定,故云)往任断事官,亲见之。”为了查明当地情况,以利统治和开发,元太宗还特地派人前往考察,《西使记》曰:“《新唐书》载:‘拂菻去京师四万里,在西海上。’所产珍异之物,与今 日:道里正同,盖无疑也。” 虽萦迂曲折,不为不远,不知几万里也。 《[[双溪集丁零诗]]》注:“圣朝太宗皇帝尝诏和端等入北海,往复数年,得日不落之山,未始闻有马脑、马蹄之民。”又派人打大隼(既海青,是种大鸟)“骑行四十日过此大平原,即见海洋,洋之岸有一高山,中有隼作巢。”元朝杰出科学家郭守敬制定《授时历》时,为使历法更准确,派14名鉴侯官分道四处侧影,共设27处测验所,其中最北就有北海所。 最后说明一下,元人的北海测影所向北达到了北纬63度,不等于元人在东经70度到140度一160度的巨大跨度内都达到过北纬63度。政治地理学和国际法学认为,某国的臣民先到过某地,但未在那里长期留守、居住,管理统辖,考察.便不等于某地便已是某个国家、政权的疆土地盘,不等于已把某地“划入了”某国的“版图”。因为那样的事例在探险史、地理发现史、旅行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16GBPL005436IY1.html 岭北之战,1372年徐达惨败于北元名将王保保下]网易订阅</ref> == 地理位置 == 中国元代行中书省之一。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最北方的行省。治和宁(见和林),北至北海之地,西南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古称),西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东南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以勒拿河东接辽阳行省;凡属元朝的林木中百姓和诸王地等均归统辖。统辖漠北、漠西诸地,南隔大漠与中书省和甘肃行省辖地接。本为中国北方民族蒙古族等族领地。元朝皇庆元年(1312)始称此名,但早在13世纪60年代 中国皇帝忽必烈改国号蒙古为大元时就已经是拖雷汗国领土。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以蒙古大汗王廷和林为中心,东道诸王(又称左手万户)封地东到大兴安岭东西地区;西道诸王(又称右手万户)封地西达阿尔泰山一带地区。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政府组织]] [[Category:中国通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