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14.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山兵豆中药 的原始碼
←
山兵豆中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山兵豆中药 </big> ''' |- | [[File:T011152ec5cbfd03cea.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1152ec5cbfd03cea.jpg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662385&sid=6876209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山兵豆,中药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reticulatusPoir.的根及茎、叶。植物小果叶下珠,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活血之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肝炎]],肾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山兵豆 别名; 烂头钵,龙眼睛《广西本草选编》,白仔《台湾药用植物志》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平。[[入肝]]、肾、肠经 ==毒性== 小毒《广西本草选编》 ==药材分类== 植物 来源大戟科山兵豆Phyllanthusreticulatus Poir.,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涩,平。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能== 祛风,利湿,活血。 ==主治== 风湿关节痛,肝炎,肾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祛风活血,散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2、《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山兵豆)全株9-15g。浸酒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跌打损伤,(山兵豆)茎、叶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小果叶下珠。 ==形态特征== 直立或稍攀援状灌木,高1.5-5米。枝柔弱,秃净或稍被毛。叶互生;叶柄长2-5米;托叶褐红色,长约l.7毫米,后期变厚,略呈刺状;叶片纸质,形状和大小变异很大,通常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5厘米,宽0.7-3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钝、浑圆或心脏形,全缘,背面粉绿。 花单性同株,单生或数朵雄花和1朵雌花同生于每一叶腋内。具纤柄,长2-3毫米,绿而染紫;雄[[花萼]]片5-6枚,雄蕊5,其中3枚较长,花丝合生,花盘腺体5,鳞片状;雌花萼片同雄花,花盘腺体5-6,子房4-12室,花柱与之同数。果扁球形,肉质,平滑,直径5-7毫米,红色;有宿存萼;种子8-16颗。花期3-6月,[[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400米的山谷、路旁林中。<ref>[https://zyk.99.com.cn/zyfj/zysy/2012/1224/332925.html 山兵豆的功效与作用 ],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山兵豆中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