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2.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屋檐(红山飞雪) 的原始碼
←
屋檐(红山飞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屋檐'''<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078812/pexels-photo-2907881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屋檐》'''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屋檐=== 山村里的屋檐,不是一般齐。 山村的房屋,顺着山向,依着山势,错错落落展开,像参差绝峨的岩石。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纵横有致,高低比肩的。 高低错落的院落,或疏或密、或大或小、或古拙或简朴地分布在山坡、转角、或者山坎上面。像是在岩石上面自然生长出来的树,自然就各具姿态,各领风骚了。 这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村落,深藏在大山里,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原始风貌。 后山,距离村子很远的最高处,是一座庙宇。不知建于何时。村里的老人们说,他们一出生,庙宇就在那里,香火缭绕,磬声悠扬。是附近很有名的“娘娘庙”。 这是一座满身[[沧桑]]的建筑,年年的香火,却也难阻庙宇的日见衰败。 据说庙里的娘娘是辽代一个亲王的王妃。庙宇里面供奉的泥塑早已不知去向,所传真伪,难以考证。三重青石台阶的上面,是几间正房,只有中间最高的一间,还相对完整地保留着。长长探出的屋檐,笼着山里的风雨,氤氲着曾经的云烟。 屋顶上面压着一排排青瓦,苍白、残缺。从屋脊,行走到屋檐,被一块块瓦当,接住。瓦当,早已经被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残损不堪,辨不出上面雕刻的是花纹,还是鸟兽。但是,每一块瓦当,都牢牢地贴在屋檐上面,接住山雨,挡住朔风,护佑着一座曾经烟火缭绕的庙宇,守望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屋檐底下,是一条庄严的走廊。走廊上那条青石板,不知曾经响起多少虔诚的足音,叠印着多少晶莹的滴痕,斑斑驳驳,凹凸不平。正厅的门楣上方,悬挂着一方匾额,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燎,早已模糊不清了。匾额隐约可见斑驳的蓝色,残缺的几笔满汉字符,还固执的表明着这座庙宇的身份。文字辨别不清了,但萦绕在整个庙宇四周的那种磅礴与肃穆,还是让每一个前来凭吊的人,感受到了未曾远去的香火气息。 因为年代久远,因为这些久远的年代的种种天灾人祸,娘娘庙呈现出一种很特别的站立方式。该坍塌的早已经坍塌,断壁残垣,荒草凄凄,鹰兔出没,狐鼠突奔,满目荒芜。仍然站立的,骨架完整,支撑着庙宇昔日的风范。那曾经高高挑起来的屋脊,经受不住山里风霜的日夜侵袭,有的地方坍塌了,露出山墙与檩木,现出一种苍凉的色彩。门窗破败了,山里的风,山里的雨,不断袭扰,穿堂过厅,呼啸凄厉。厅里面的香炉、瓦罐,贮满了凄风,盛满了苦雨,也装进了岁月的沧桑。就连曾经坚固的墙壁,也斑驳、洞穿,将一百多年的香火,不断外泄。唯有那条屋檐,纵贯东西,被几面不肯坍塌的墙,几根不朽的柱子支撑着,完整如初。 谁都说不出原因。或许,曾经旺盛的[[香火]],给这屋檐以加倍的熏染,每一块檐砖,每一片瓦当,每一条檩木,都有了禅意,有了佛骨;或许,这在这山里的百年岁月里,一条屋檐,收纳了太多的日月之精华,经受了太多的风雨之敲打,成了大山之魂。从没有见过山雀、燕子在这里筑巢居住。有人说这些野性的鸟儿耐不住这庙宇的空寂,有人说这些轻薄的鸟儿承受不住这庙宇历史的厚重。在坍塌的墙角,那些残断的檩木和廊柱中间,看见几只蜘蛛,慢慢爬行,编织着岁月的经纬,品尝着日复一日的荒凉与苦涩。 该坍塌的早已经坍塌,该荒凉的早已经荒凉,该空寂的早已经空寂,该流逝的早已经流逝了。庙宇的香火,人的内心,或许,还有许多许多…… 偌大一座庙宇,也许只有那些蜘蛛,试图将昔日的时光缝补,和依旧完整的屋檐一起,重燃庙宇的香火。 鸟儿们只好到山下去,在那些缭绕着人间烟火的屋檐下面,筑巢搭屋,繁衍生息。 这是一座很大的院落,北方特有的民居风格。檐角不是太夸张,也不是太内敛,像一个张开翅膀的鸟儿,欲飞还收,恰到好处。屋檐探出不是很远,比那山顶的庙宇,收敛了许多,朴素了很多,但修缮得更加整齐。同样浸染了山里风霜的一砖一瓦,只不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并未见一点点颓败的气象。屋檐下的几扇窗,就是屋檐的眼睛,深邃、温暖。精致的窗棂,洁白的窗户纸,让一扇一扇的窗子,既古典又现代。古典的窗与整齐的屋檐,相得益彰,让这百年老宅,于沧桑之外,又不失尊贵。 翩翩飞来的燕子,叽叽喳喳的麻雀,是这屋檐下最快乐的音符。它们从屋檐下的巢里,或者屋檐上的瓦缝钻出来,上下翻飞,把屋檐的一砖一瓦,当作五线谱,在那上面作曲。古老的屋檐下,就翻出新的乐章。屋檐探出墙外,遮风避雨,却不去阻挡阳光的照射。秋天,灿烂的阳光照在墙面,屋檐下也是明亮而温暖。屋檐下挂上几串刚刚从田里摘回来的辣椒,一串一串的,就把秋天,收藏在屋檐下。岁月一催,一串一串的辣椒红透了,像一串串跳跃的火焰,映红了布满沧桑的墙壁,照亮了屋檐下的一砖一瓦,也照亮了山里人家一个个快乐的日子。有些人家,还把剥去皮的玉米穗辫成一辫子,挂在屋檐下,金灿灿地笑。可能还会有吃不完的白菜,从中间劈开,辫在一起,挂在屋檐下慢慢阴干。与那红的辣椒,黄的玉米,共同显示出庄户人家的丰衣足食。 山里的屋檐,长长短短、高高低低,古拙的、朴素的……在漫长的行走之间,也吸纳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让各种各样的屋檐,有了不同的韵味。“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同在一个屋檐下。”等等谚语,就包含了许多丰富内涵,道出了行走人生意趣。[[白居易]]《晏起》里的:“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苏东坡]]《新城道中》里的:“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还有唐代[[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等诗句,都让本属于房屋建筑一部分的屋檐,单独具有了文化的厚重,增添了特别的意蕴。 站在山坡下看上去,山脚下、山坳里、山坎上,一座座院落,一条条屋檐,容纳着不尽相同的内容。但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古朴、富足。每一条屋檐都是一条直线,并不在一个高度上,在平原地区,这是很忌讳的。但山里人却从来不去在意这些。这里的屋檐,从来就不是一般齐。这是环境使然,也是山里人淳朴、憨厚的个性使然。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屋檐(红山飞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