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79.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尼山 的原始碼
←
尼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尼山</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7f0de015a8fa93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454434&sid=666812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尼山 地理位置: 曲阜市城东南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夫子洞、尼山书院、孔庙 |}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 尼山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ref>[https://cul.sohu.com/a/611806661_121119351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筑牢“四个高地”,新时代儒学再出发 ]搜狐</ref> == 尼山简介 ==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其讳,故易名“尼山”。据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戴光编修的<邹县地理志>载:“尼丘山去城东60里,在鲁源社、鲁源村。昔启圣王夫人颜氏祷于此,而生孔子者也,其山五峰连峙,中峰之麓有孔子庙”。志书中并把尼山列为古邹十六景之一“尼山毓圣”。当时文人顾俊曾题诗颂之“乾坤开辟本无心,邹鲁合邦毓秀深……”<舆地志>亦有记载:“邹县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其山并不甚高大,海拔仅340多米。因为孔夫子降生于此山,才得以名扬海内外。 == 旅游景区 == '''尼山孔庙''' 尼山的主要建筑是“尼山孔庙”。据<阙里文献考>载:“后周显德中,以尼山为孔子发祥地,始创庙”。说明此庙最早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宋代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第四十六代裔孙孔宗愿扩建尼山孔庙,增建讲堂,立学舍、置祭田。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请复尼山祠庙,朝议未允。元顺帝二年(公元1336年),复建祠庙并塑孔子像,造礼、乐器,建观川亭和尼山书院。荐举彭为书院山长。名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增修启圣殿及寝殿,建成现在的规模,明清以来又多次重修。 尼山孔庙,建于山之东麓的高台之上,共分三进、五院,重堂叠阁、柏松苍翠蓊郁。其正门为棂星门,二门为大成门,其后的正殿亦名大成殿,是庙内的主体建筑。黄色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殿前石柱之上,精雕云龙和花卉,宏伟壮观。殿前竖有元至五年(公元1339年)翰林院编修国子助教陈绎曾撰文《尼山书院铭》碑,和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国子监监丞危素撰文的《尼山大成殿四公配享记》碑,是研究尼山孔庙历史沿革,祀庙情况的重要资料。大成殿后为寝殿,东西两庑各五间。殿两旁的东西两跨院,各有门相通,东为毓圣侯祠(即尼山神祠),西为仿北京国子监形建造的尼山书院。明朝文人孔承庆曾赞美书院题诗,“盘石重梦何处家,山深茅屋隔烟霞。幽人读罢无余事,纱帽笼头自煮茶。” 尼山风景秀丽,五峰连峙,其山形五峰耸峙,尼山傲居其中,故有尼山五老峰之名。“群山环峙插层天,五老峰高瑞气连。”这是古人形容尼山的真实写照。汉代<纬书>所称“五老降庭”殆由此相互附会而来。尼山的五老峰、鲁源林、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合称为“尼山八景”。 '''孔子出生地''' 尼山之西约五华里处,有一片绿树浓荫掩映着的农家房舍,它就是鲁源村,古人称之为鲁源林。据《阙里志·尼山》载:“在尼山之西五里,史载孔子生鲁昌平乡,即此,今名鲁源村。”鲁源,其义即为[[鲁国]]之源。1958年在鲁源村东建起了一座可蓄水1.2亿立方米的特大水库,可灌溉农田20万亩。登上尼山,俯瞰遥望,只见山峦重叠、碧波荡漾,为古老的尼山圣地又增添了一处妩媚动人的景观。 过鲁源村,北行有溪,曲折蜿蜒,流水潺潺名叫智源溪。智源,即智慧之源,是说孔子出生地乃智源之源。明代人张敏曾赋诗赞颂,“智源水远东还鲁,颜母山高上接天。木落空林明晚照,雁衔寒雨下秋田……。偶因圣诞来瞻仰,红叶黄花处处鲜。”沿智源溪北行,约里许,溪西岸便是坤灵洞,亦名“夫子洞”。据《邹县续志方域志古迹》记载:“夫子洞在城北尼山东麓,下临沂水。久为沙壅,不见洞口。干宝《搜神记》称,孔子所生,今名孔窦是也……邹尹司居敬因刻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曾祈祷于尼山而生孔子,其父叔梁纥嫌其相貌丑陋,便弃于山下,一只雌虎将其衔入恐内养了起来,故名“坤灵”,洞中原有邹县令司居敬雕刻的孔子像,并有石桌、石凳等。金人陈国瑞曾有诗记述:“云开虎洞清溪绕,雨卧龙碑碧鲜封”。后因流沙所淹没。1979年维修其洞时,清除掉淤沙,才复现出洞口。 '''观川亭''' 由坤灵洞拾级西上,便是“观川亭”,此亭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334年)。《[[论语]]·子罕》篇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相传孔子曾在这里看到河水滔滔,不断流逝,感叹光阴如流水,不分白天黑夜的在流逝。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尼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