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48.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宜都 的原始碼
←
宜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江汉平原西部,长江与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美誉。现辖8镇1民族乡1街道、2管委会,总人口39.7万,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3.7万亩。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现辖8镇1民族乡1街道、2管委会,总人口39.6万,面积1357平方公里。 宜都人杰地灵,晚清国学大师杨守敬、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独臂将军贺炳炎诞生于此,宜都还是全国民间故事之乡,境内青林寺村拥有"中国民间谜语第一村"的美誉。<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宜都] </ref> ==概述== 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美誉。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现辖7镇2乡1街道、2管委会,总人口39.6万,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 宜都市是湖北省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中部地区正在快速崛起的中等城市。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排名142位,中部百强县市第16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排名166位。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 '''地理位置'''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 '''自然气候'''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概述] </ref> ==旅游景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宜都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位于800里清江与长江交汇处,素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宜都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城背溪古人类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清末著名学者、日本现代书道之祖杨守敬出生在美丽富饶的宜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就是诗人李白对宜都山水的逼真描绘。长江的雄浑豪放,清江的静谧婉约,两江交汇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巴楚交融灿烂的人文历史,形成了宜都恢宏大气与圆润秀美兼具的城市魅力,造就了宜都“两江伴流,山水一体,文化多元,民俗奇异”的旅游形象。近几年,宜都致力改善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域经济增长速度及效益居全省前列。伴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宜都旅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奥陶纪石林风景区、古潮音洞度假山寨、宋山森林公园三处景点已跻身3A景区行列;拥有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4家以及近5000个社会床位;旅行社四家,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本配套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全面发展的格局。梁山、探母沟等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蓄势待发,而且一大批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显示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到宜都旅游,交通十分便利,距宜昌三峡国际机场和宜昌火车站仅半小时车程,沪蓉高速西段穿城而过,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将宜都和宜昌紧紧连在一起。 '''天龙湾风景区''' 天龙湾风景区位于宜都市五眼泉乡石门,省“十一五”旅游规划重点建设风景区。这里建有湖北省第一座天文台、金色沙滩浴场、智慧道等,集水上运动、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环水而筑的“智慧道”沿途矗立着十一尊中外科学家的青铜雕像,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人类文明的海洋;依水而建的“智慧迷宫”采用八卦原理,向游客的智慧和知识储备提出挑战;智慧广场以彩色音乐喷泉为中心,用递进的环形廊柱相烘托,是游人理想的休闲狂欢场所。 '''奥陶纪石林''' 奥陶纪石林景区位于宜都市潘家湾乡,国家AAA级风景区。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距今4.7到5.2亿年的奥陶纪石林景观。区域内绵延50公里的大悬崖剖面清晰,年轮可依,奇石高大挺拔,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古生物化石品类繁多,是一处集科普、寻古、探险、觅奇、揽胜的绝佳场所。 '''大宋山风景区''' 宋山位于宜都高坝州镇宋山冲,国家AAA级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宋山是一座“香山、圣山、长寿山”,这里檀香扑鼻,四季花香。景区有千年垂枝银杏、百年桂花、十万松涛林、百亩“方向竹”、名刹法泉寺。“宋山十大碗”、千年垂枝银杏“长寿汤”、帐篷式宾馆“野人巢”、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宋山十八课”名扬全国。 '''古潮音洞度假山寨''' 古潮音洞又名谢家洞,分别因洞中神奇潮音和明末谢氏家族在洞中躲避李自成起义军追剿而得名,地处宜都市聂河镇,国家AAA级风景区。该洞为灰质白沙岩层结构,成洞于寒武纪,距今约5亿3千万年,上下旱水两洞,洞叠洞,洞连洞,深不可测。洞口一擎天巨柱,高39米,围径37.8米,据专家考证,该柱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第一巨柱。 '''天龙湾水城''' 天龙湾水城度假村按国家四星级标准建造,装修温馨、雅致、豪华气派。是宜昌地区特有的、大型的水上“欢乐水世界”运动中心,配有惊险、刺激的水上运动设施,是运动、休闲的理想场所。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1986年根据中共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故居维修后在故居内举办纪念陈列并对外开放。杨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3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庄重、典雅,是本地区土汉民族杂居地带仅存的典型建筑。故居内保存有杨守敬生活原状并设有陈列展览。 200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守敬书院''' 守敬书院地处湖北清江天龙湾风景区区砚墨山,山上古木葱郁,怪古林立,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守敬书院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古书院的形制,保留了古书院最基本的讲学、藏书、祭祀功能,同时在此功能基础上与杨守敬的成就完美结合:以书法为纽带,以汉学为基础,以弘扬杨学(与地学、书法书学、金石学、藏书及版本目录学)精神为宗旨。在功能布局上遵循中国古书院“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原则,结合山水资源,追求“礼乐相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守敬书院以毛家沟桥、董家沟桥结合部“清源阁”为风景中轴线的起点向南沿砚墨山廷伸至顶后向下续。依次排开为清源阁、水榭、牌楼、大门、守敬雕像、勤成讲堂、观海堂(藏书楼)、激素飞清阁、千碑林。书院精舍(迎宾馆)、敬贤祠。 '''青林寺谜语村''' 青林寺位于省宜都市高坝洲境内,清江高坝洲库区北岸、紧靠318国道、离宜昌城区仅40分钟车程。 在青林寺,村民们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几乎人人能说谜语,全村上下,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自己的得意之作。掌握谜语30至100则的占人口的15%,100则以上的占人口的5%。青林寺谜语村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全国众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专家一致认为: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对研究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均有独到的参考价值。2002年7月,湖北省文联在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将青林寺村命名为“湖北省青林寺谜语村”,200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 “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 2005年,青林寺谜语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林古寺建于盛唐。穿村而过的施南商道自古就是古代巴人与汉族商贸往来的重要门户,清江“十二滩”中最险要的柳津滩就位于青林寺的赵家坪,古时如遇山洪暴发江水骤涨,上溯下行的船只均要在此卸货转运或就地加工。于是,这里逐渐形成了一条具有典型明清建筑特点的临江水街,商贾云集,生意兴旺。 近年来,青林寺将“中国谜语村”的品牌优势与本地秀美的清江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旅游元素有机结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由古寺、宝塔、碑林等组成的青林古寺景点群,由亭台楼阁、码头、乌篷船、茶坊酒肆组成的明清水街景点群,由谜语宫、谜语长廊、民俗文化广场等组成的民俗文化景点群,以及港湾风情景点群、渔耕文化及美食文化景点群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宜昌三峡天龙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地处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占地面积5000余亩。拥有18洞标准国际高尔夫球场、150间客房的五星级大酒店、大剧院、魔幻城堡、太空梭、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是集商务、休闲、健身、度假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该景区东起青林寺,西至清江与长阳,南与宋山自然风景区相互呼应,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宜昌三峡机场仅30公里。景区利用原始地貌,巧夺天工,融自然神韵于一体,球道设计别出心裁,看似平易,却暗藏玄机,极具挑战性。 '''红春民俗文化旅游村''' 红春民俗文化旅游村位于宜都市陆城城区西南郊,是典型的城中村,2009年8月荣获“湖北旅游名村”称号。该项目规划总面积350多亩,容纳居民户600多户,分商业贸易区、民俗博物展览区、居民居住区、田园山水绿化区四个区域。建筑布局以地块划分为依据,采用江南徽派形式,融和于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既提高了土地效益,又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环境。其中商业贸易区总面积5.1万平方米,设有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民俗博物展览区的农耕文化正国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为景区一大亮点。田园山水绿化区位于中部和西南部,中部为占地30余亩的田园植被区,以水稻、荞麦和经济蔬菜作物为主,由区内农民承包种植。果园观光区占地50亩,种植橘子、桃树等当地有特色的经济果林,旅游观光者可到果林现场品尝新鲜的水果。 '''世界鲟鱼博览园''' 中国宜都·世界鲟鱼博览园位于长江之滨的宜都市红花创业园区。毗邻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距宜昌长江公路大桥2.5公里,离宜都市区12公里,是三峡旅游、清江旅游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景区之一。 博览园以珍稀濒危物种鲟鱼为研究对象,集科研、物种保护、旅游观光、科学普及、鲟鱼养殖和繁育以及产品开发于一体,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设计游客接待量为30万人次。园区分工厂化鲟鱼繁育基地观光旅游、青林寺谜语村原生态旅游及农民家庭式工厂化鲟鱼养殖观光旅游三大旅游版块。工厂化鲟鱼繁育基地观光旅游点位于宜都红花创业园,占地32774.81平方米,园内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设有游客服务中心、鲟龙广场、水下鲟鱼餐厅、鲟鱼标本馆、鲟鱼商品中心、鲟鱼科普电教室等,是集观赏、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旅游餐饮与特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鲟鱼博览园。农民家庭式工厂化养殖鲟鱼参观点位于红花创业园区杨家畈村,扶持农民家庭式工厂化养殖鲟鱼,楼上住家,楼底养鲟,种花种菜,悠然自得,一派田园风光。 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山岳旅游资源''' 全市拥有多座可供浏览观光的名山秀峰。其中有已经开发的宋山、铜鼓包奥陶纪石林外,还有荆门山(红花套)、梁山(潘家湾)、松乐山(王畈)、绿竹溪(王畈)、云台观(松木坪)等,每座山体植被葱郁,有的种植有经济林,有的石奇、洞幽,有的存在着各种珍稀树种和古老树木,有的具有很丰富文化底蕴、民间传说,有的山上具有寺庙和道观,是一批具有可供旅游开发的山峦。如:梁山诸峰秀美,小梁山孤峰、探母沟、龙潭瀑布以峡谷幽深,鸟鸣山涧,林木葱郁,溪水清澈,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分布在山脚至山顶的多座寺庙和道观是旅游观光、研究宗教和探险旅游的大好去处。绿竹溪石林和铜鼓包石林遥相呼应,它属于奥陶纪地质公园主体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400米左右,最低80米,最高在500多米,其间有独特的河谷风光、石林风光、古生物化石、民间传说、土家风情和自然的生态环境,真可谓“山青、水碧、石奇、蓝天、宁静、民族风情”,它是具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的一个游览区,是长江三峡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的配套产品。荆门山位于宜昌长江大桥南,与虎亭三国古战场隔江相望。此处存有十二胜景,其间仙人桥、女观山、仙女溪、荆门关、古江关尤负盛名。 '''溶洞旅游资源''' 市域内的众多名山秀水在地质历史时期孕育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岩溶洞穴。主要有已经开发的古潮音洞,双龙洞(姚店),金龙洞(高坝洲),楫木洞(全福河),金钱洞(潘家湾)等。洞内有各种石幔、石帘、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岩溶地貌所形成的绚丽多姿的岩溶景观。其中楫木洞已经处于初步开发阶段。 '''江河''' 长江黄金水道自北向南流经本市,市域内全长达46公里,江面宽210—1500米不等。宽阔的水面和巨大的流量不仅为本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还为本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水上交通,而且著名的长江旅游线也为本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客源。清江是长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从西北长阳入境,横贯本市于清江咀汇入长江,碧绿的清江水与混浊的长江水在陆城清江一桥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成为宜都市陆城的一道特殊风景线。目前清江旅游已经被国家开发银行列入重点支持的旅游项目之一。渔洋河是清江的一级支流,境内长大55公里,河流从西南五峰县入境向西北穿过市域南部,河流两岸青山绿树,石奇林密。 '''湖泊''' 宜都市具有旅游价值的湖泊水面基本上是由于修建水库大坝而形成的人工湖泊。主要有高坝洲水电站市库区——“天龙湾”香客岩水库、熊渡电站水库及大溪水库等。其中高坝洲“天龙湾”最为秀丽,整个水库面积46500亩,清江“天龙湾”是因库区投影形视龙的形象而命名,包括红花套镇鄢家沱至高坝州大坝之间的清江及沿岸区域,全长32公里,天龙湾风景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其间广阔的电站湖泊,独特的民风民俗,历史沉淀悠远的人文环境等等资源都是可以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先决条件,其归纳为:“平湖高坝、如诗如画”、“乡村谜语,中华一绝”、“山秀洞奇,古木珍稀”、“巴楚文化,别具一格”。已经被《三峡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清江流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级高端休闲度假区。 '''宋山森林公园''' 宋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占地1.36万亩,西倚清江,东临长江,跌宕起伏的山姿,宽阔明净的水面,蜿蜒曲折的岸线,使宋山呈现雄、奇、秀、幽、奥的基本特色,宋山森林公园由大宋山及周围蜿蜒起伏的百余山包组成,主峰孤峰顶海拔406米,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段最高峰之一,宋山最低海拔69米。山虽不算太高,但相对高差悬殊,平地突起异峰,山势雄传秀丽。宋山以其特有的山体美景而久负盛名,主峰孤峰顶与菊花峰、香炉峰、跑马岭拥为一体,奇峰异石与岿然壮观的寺宇构成“八大景”、“四十小景”。在宋山著名的“八大景”中,山景就有孤峰顶、菊花峰、香炉峰、跑马岭四大景,“四十小景”中山景比比皆是,其中有牛头包、马头山、狮子包、乌龟包、观音山、托宝山、睡美人等,或源于仙说或物出象形。高坝洲电站坝址,位于宋山西南山脚,库容区水面沿宋山西北山脚,朔清江蜿蜒而上,登宋山可见长18公里,宽500米的平湖翠带和16条长1000米的港汊,宋山脚下,清江水百折千洄,自西北向南东最后在宜都汇入长江。宋山龙泉寺位于孤峰顶东坡,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名法泉寺,清乾隆时更名龙泉寺。龙泉寺由正殿、侧殿、后殿三部分组成,还有客房、斋房、厨房及僧人用房等附属建筑。正殿为龙泉寺主体建筑,高10米,宽17米,进深10米,殿内有高大的楠木桩,正中神龛供奉7米高释迦牟尼佛象,左有阿弥托佛,右有弥勒佛,佛像泥塑贴金。正殿门有一特大的香炉,炉座为石雕,重250公斤;香炉铁铸,重500公斤,四根园柱亭,亭顶亦为铁制,三层高1.7米余,香炉坡径1.6米,为寺庙罕见。宋山唐时名嵩山,早在唐朝佛教盛行时“临济宗”僧人在此建有小庙,讲经传佛,明嘉靖年间,宋山香火日盛,小庙折除,新建三重大殿的法泉寺,法泉寺建成后,远近闻名,香火极盛,长江、清江两岸香客来此进香拜佛的络绎不绝,湖南、四川的香客仍为数不少。据咸丰年间宜都志记载,明荆藩惠王妃贺氏曾到宋山拜住持僧堕宗为师,并捐资扩建法泉寺,还赠铜铸佛像12尊。惠王妃住在法泉寺费时数年,手抄佛经82卷,藏于法泉寺藏经堂。 '''古人类和古生物类遗址''' 宜都历史悠久,是城背溪文化的发祥地(城背溪文化是长江流域考古的标尺地)。其中被省地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荆门山发现的城背溪古文化遗址,距今7000多年;还有红花套古文化遗址和王家渡古文化遗址,距今也达5000多年。 与以上三个典型遗迹同时代的还有花庙堤、金子山等遗迹;在这些古人类遗迹中发掘出许多文物,主要有石器、陶器、骨器和动物遗骸以及房屋、建筑、石器制造厂等遗迹。已发掘的这些古墓中以三国、两汉时期的文物最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陆城偏将军墓。 '''地上文物''' 主要有古代房屋建筑、古井、柱基、桥梁及碑刻等五大类。其中尤其以碑刻分布最为广泛,数量也较多,保存较好。特别是高坝洲库区红花套、高坝洲、五眼泉三个乡镇,现统计保存完好的有五处二十五块之多。不同时期的不同套刻记载了重要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还有望佛桥,古民居等。 '''名人故里''' 陆城既是宜都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清代名人杨守敬的故里。在陆城清江边有一条半边街,晚清著名书法家、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的故居就座落在这里,现已经对外开放。原面积800亩,现恢复面积400亩,城南10KM处还保存有杨守敬墓地。 '''现代工程''' 长江宜昌大桥、枝城大桥,使本市与江北变通途。枝城长江大桥是中国第四座跨越长江天堑的大型桥梁,位于本市枝城镇。该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单层钢梁桥,铁路全长1742.3米,公路全长1744.8米。正桥10墩9孔,长1282.28米。引桥14墩,铁路引桥南岸3孔,北岸11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公路引桥两岸均从正桥头向两侧呈“八”字形分开。除公路引桥外,均为平坡直线。载重铁路等级为中—24级,桥定等级为中-22级公路桥为汽-13级。桥下可通大型客轮,在水位为54.4米时,通航净空18米,净宽120米。大桥的建成,使焦枝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沪蓉国道主干线在宜昌市境内跨越长江经湖北省西段进入重庆市的特大型公路桥梁,桥址位于宜昌市江河段虎牙滩。主跨跨度为960米,桥宽30m。其单跨跨度居国内第三。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香客岩水电站、熊渡水电站等水电工程。其中以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规模最大。由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全长439.5米,最大坝高57米,总库容5.3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80米。电站安装三台单机容量8.4万千瓦水能发电机组。<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旅游景区] </ref> ==旅游指南== '''宜都柑橘''' 有“中国柑橘之乡”之称的宜都市是中国首批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柑橘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量超过12万吨。目前,宜都柑橘总产值达2亿元,占宜都农业总产值的12%,农村人平柑橘纯收入达400元。 '''天然富锌茶 ''' 天然富锌茶又名高锌茶,因茶叶中含微量元素锌而得名。据卫生部门测定,我乡生产的富锌茶含锌量高达70-85mg/kg,比日本、斯里兰卡等高一倍。“天然富锌茶”在浙江农大博士导师、著名茶叶专家张堂恒教授、华农陆启清教授指导下研制、开发。1993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级新产品”。 '''清江鲟鱼 ''' 清江高坝洲库区水产养殖发展迅猛。目前全球鲟鱼品种共28种,宜都清江段就有17个品种 ,品种之多在中国首屈一指。天峡鲟鱼有限公司的鲟鱼产品有:各类鲟鱼鱼苗、鲜鱼、鱼片、鱼子酱等。 '''“土老憨”系列干菜 ''' “土老憨”干腌、腊菜系列产品均以生长在宜都王畈松乐山、绿竹溪、将军山奥陶纪原始石林等地区的野生植物、农家生猪为主要原料,通过细采、拣选、自然晾晒、中草药烟熏等原始程序并采用传统民间手工工艺精制而成的菜系,具有色美味香、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历史文化== 宜都历史悠久,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确证在置县前5000多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属楚地。秦时县域属南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治所在今陆城,隶南郡。西汉末年曾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 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晋朝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东晋太和年间,夷道改名为西道县,后仍复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析夷道县置宜昌县,宜都郡遂辖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江北夷道县属后梁,江南夷道县属陈。陈天嘉元年(560)江南夷道县改为宜都县。 隋开皇七年(587)废宜都郡,宜都县改为宜昌县,先属松州,后属南郡。江北夷道仍名夷道县,属峡州。大业三年(607)改峡州为夷陵郡,夷道县改属夷陵郡。 唐初县域仍置宜昌、夷道二县。武德二年(619)改宜昌县为宜都县,属江州。贞观八年(634)夷道县并入宜都县,属荆州都督府峡州郡。 宋朝时,宜都县属荆湖北路峡州夷陵郡。 元代,宜都县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江北道峡州路,隶河南行省。 明代,宜都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1647),宜都隶属于荆州府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荆州府。同治四年(1865),县境内设14铺、36保、99甲、13市镇。 民国初年,宜都县属湖北省荆南道。民国11年(1922)属荆宜道。民国19年(1930)设4区,有集镇13个。民国21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6月,全县划分为3个区、1个督导区,17个乡镇。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枝江县,将其所辖区域划归宜都县管辖。1962年12月,恢复枝江县制,白洋等6个区和江口镇划归枝江县管辖。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县级)。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1949年至1957年,宜都县隶属宜昌专区;1958年至1961年隶属宜都工业区;1962年至1969年隶属宜昌专区;1970年至1992年隶属宜昌地区。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历史文化] </ref> ==风俗民情== 宜都是巴人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之一,本地民风古朴,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山歌、音乐、舞蹈、民居、饮食、地都渗透着巴楚文化的风韵。 宜都民间文化丰富多采,既有鄂西巴人文化的基础,也有鄂中的楚风韵味。目前宜都最具特色的品种有:宜都梆鼓、宜都渔鼓(楠管)、楚剧等,宜都青林寺迷语有中国迷语第一村之美称。宜都境内土汉杂居,民间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生产劳作、服饰装扮,婚丧嫁娶等也都参杂有巴楚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各种特色。如:哭嫁、哭丧、打丧鼓、跳丧、打栽秧鼓、猜灯迷等。 宜都既能有佛教、道教。两大教派的各种建筑、人物和传教信徒,在域内和周边颇有影响。宗教场所主要有梁山和宋山。梁山,它具有佛教场所和道教场所,山顶为道教,中部为佛教场所;山顶有金顶、山腰有观音阁、关帝庙、大雄宝殿等建筑,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之险,而金顶最为险峻,有“南武当”之称。宋山,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宗教场所有龙泉寺,建于明朝初年,因其侧的清泉水得名“清泉寺”,清嘉庆年间易名为“龙泉寺”。明万历年间,荆藩惠王及王妃贺氏俱信佛,曾拜宋山住持僧堕宋为师。因而这二处寺庙建筑规模十分宏大,香火旺盛,信徒遍布川、鄂、湘三省,而成为闻名的宗教圣地。除此之外宜都还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政治经济==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同比增长17.1%,是2005年的3.4倍;农业总产值31.6亿元,增长11.9%,是2005年的3.9倍;规模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增长40.8%,是2005年的5.8倍,规模工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39.9%,是2005年的5.2倍;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增长29.2%,是2005年的2.6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是2005年的4.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是2005年的7.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0元,增长12.7%,是2005年的1.7倍,农民人平纯收入7721元,增长18.5%,是2005年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22.7%,是2005年的2.5倍;实际利用外资3045万美元,增长10%,是2005年的1.9倍;外贸出口1.99亿美元,增长28.4%,是2005年的9倍。 宜都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两位,连续7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在中部百强县市的排名由2006年的65位上升到2009年的22位,累计上升43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348位上升到2009年的166位,累计上升182位。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县市等50项国家级荣誉,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100项省级荣誉,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之一。 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规模工业总产值482.6亿元,增长57.9%;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增长3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增长4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3亿元,增长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亿元,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1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4元,增长18%。县域经济实现了在更高平台上的新跨越。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44.8亿元,增长39.9%。我市被表彰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柑桔、茶叶产量分别突破48万吨、1万吨,生猪出栏76.4万头,水产品产量1.3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我市被表彰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大实蝇联防联治成效明显,柑桔产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配套服务业加快发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4家,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6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26.7亿元。土老憨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4个乡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3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投资86.2亿元,增长34.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34.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家,达到14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78家,新增43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19家。东阳光、宜化楚星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电子产业快速成长,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7.8%。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达到1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2亿元、增加值46.1亿元,分别增长46.9%、44.4%。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5家企业被列为全省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居宜昌县市首位。 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21.2%。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0家,达到104家。文峰、荣祥集贸市场改造完成,清江商城建成投入营运。新增村级综合服务社20家,“一站式”缴费平台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经验在全国推介。东阳光高尔夫球场、杨守敬书院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增民营企业325家、个体工商户3149户。加快金融创新发展,民生村镇银行顺利组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02亿元、95.8亿元,存贷比达到93.8%,居民人均存款达到1.73万元。 ==产业结构== 对沿江平原、中部丘陵、南部山区进行了重点规划,沿江平原地区以城镇带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为主,中部丘陵地区以发展旅游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南部山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 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医药化工、电子、建材、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能源、纺织、机械三大传统产业,形成了“4+3”工业经济特色板块。医药化工业——以精细化工、成品医药为重点,发展高浓度化肥和生物制药,重点支持宜化楚星、大江、宜昌鄂中化工、宜昌欣龙、东阳光医药等企业发展。目前已形成年产108万吨酸、24万吨合成氨、75万吨复合肥、3800吨医药制品的生产能力。2007年完成产值55.5亿元。建材业——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中高档卫生洁具和墙地砖,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重点支持宜昌华新水泥、惠宜陶瓷、首佳陶瓷等建材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已形成水泥450万吨、49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300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年生产能力。2007年完成产值10.2亿元。电子工业——依托东阳光化成箔、新京都电子公司,发展化成箔、PTC电子元件为主的电子材料,培植电子元配件、网络器材、教学设备等产品的开发。2007年完成产值17亿元。食品工业——以浙江丰岛、宜红茶业、天峡鲟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以软饮料、罐头为主体的食品工业。目前已形成年产2.5万吨罐头、4200吨精制茶的生产能力。2007年完成产值3.5亿元。机械加工业——以船舶制造、输送机械、机械配件为重点,已形成年造船8.5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2007年完成产值9.2亿元。纺织工业——以清河股份、南清纺织、宜昌欣龙熔纺为代表的纺织骨干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适用型纺织产品,提高服装制造水平。2007年完成产值2.6亿元。能源工业——重点发展东阳光火电厂,支持化工企业余热发电项目,提高水电、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2007年完成产值2.13亿元。 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全市规模企业达到10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5亿元的4家。税收过千万元的达到8家,过500万元的6家。省级高新技术达到9家。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34家,出口商品达到7大类20多个品种,出口额达到7500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0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69万美元。 形成陶瓷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四大分区,聚集规模企业81家,2007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0.5亿元、销售收入98亿元,实现税收5.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发酵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在全省92家县市区工业园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一位。 创建1个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51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6个企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共组织实施了64项科技攻关项目、88个技术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154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34个,申请专利67项,授权专利20项。东阳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红霉素发酵工业用菌种改造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29.8亿元,增加值达到10.9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的27.6%和35%。全市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著名商标3件。 发展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建成23万亩优质柑桔、7万亩优质茶叶、70万头生猪、18万只山羊、1万吨清江鱼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人平拥有1亩高效经济林的目标。已成为“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最大的宜红工夫茶生产基地、中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中国最大的人工养殖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和鲟鱼鱼籽酱生产基地。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44.9万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16个。清江鲟鱼、宜都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功夫茶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1家、省级4家、宜昌级1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宜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