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72.1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宋名臣言行录 的原始碼
←
宋名臣言行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宋名臣言行录.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G07/M00/9F/6B/q4YBAFzabKWAbLORAACdVZJ6esg178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AE%8B%E5%90%8D%E8%87%A3%E8%A8%80%E8%A1%8C%E5%BD%95&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宋名臣言行录'''》是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传记,共七十五卷,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五十一卷。该书汇编了散见於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ref>[https://yuwen.7139.com/4711/08/125926.html 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简介], 求学网,2020-05-12</ref> ==内容简介== 《宋名臣言行录》的前集、后集,为李衡校勘、删节《[[八朝名臣言行录]]》后的版本,虽然体例变动不大,但正文、注文却大幅度缩减,甚至误校,亦有注文混入正文的情形。 今印行的前集,其原书名为《[[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为《[[三朝名臣言行录]]》,二书并称为《[[八朝名臣言行录]]》。若不包含附传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后集收入42人。 ==成书过程== 《[[八朝名臣言行录]]》初稿完成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不久刻书于建阳。 朱熹于本书自叙:“予读近代文集及记事之书,观其所载国朝名臣言行之迹,多有补于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无统也,既莫究其始终表里之全,而又汨于虚浮怪诞之说,予常病之。于是掇取其要,聚为此录,以便记览。尚恨书籍不备,多所遗阙,嗣有所得,当续书之。”故朱熹编此书,其目的在于整理散乱而不统一的史料,将北宋名臣的事迹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来,而非掺入一家之言,故书中不见他个人的评论。该书的作用,除了作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为后世君臣的借镜。 收入的名臣根据其侍奉的北宋各朝依序排列下来,该书一共有八朝,朱熹先后分编五朝与三朝。五朝为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三朝为神宗、哲宗和徽宗,北宋九朝独缺钦宗这一朝。 成书之后的第二年,即受到友人吕祖谦的责难,乃为先人吕夷简劝宋仁宗废郭后一事争辨,认为朱熹所根据的史料来源是有问题的书。朱熹回信表示会再修订内容。 私下却对人表示曾见过《[[涑水记闻]]》原稿,所以相信没有被司马光的家人补入,所以坚持保留这段史料而不删去。 ==版本信息== 四库本、文海本,为李衡大量删节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后的校正本,李幼武据此本连同自辑的三种著作合刻进去,名为《[[皇朝名臣言行录]]》(宋亡后称《宋名臣言行录》),成书之后此版本逐渐取代原本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部丛刊影印宋本,宋末已不多见,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的原本。虽然有极少部分缺叶,但可从四库本、文海本补入。故四部丛刊本为现今新校标点本主要依据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 ==作品争议== 后世对编撰宗旨的解读不一:该书所收录的人物为多数为当时的名臣,但有若干人物在后世较具争议性,被认为不该收入进去,如王安石、赵普、吕惠卿等人行事风格接近小人,则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质疑。然而,有些学者认为朱熹编此书着重的是严谨的史学态度,而“有补于世教”乃其次,况且这些人物对国家社稷并非毫无建树,且对当时的政坛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亦符合名臣的条件,故被收入书中并没有不合理。 ==视频== ===<center> 宋名臣言行录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TXJD-第176期《南宋名臣》</center> <center>{{#iDisplay:v32445k8yj1|560|390|qq}}</center> <center>《四库全书》抢鲜看</center> <center>{{#iDisplay:f0015g8j9u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返回「
宋名臣言行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