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52.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安远镇 的原始碼
←
安远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375x.jpg|thumb|right| [http://www.tsrb.com.cn/xwzx/2020-03/31/0a1d84f1-ddea-4b83-b90d-8ee60bcda9e1copy.jpg 原图链接]]] [[安远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位于甘谷县北部,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靠大庄乡和通渭县。面积155.25平方千米,人口43304人(2017)。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西城村,北纬34°53′东径105°16′,距县城17千米。地处散渡河上游川道,海拔在1420—1890米之间。甘(谷)礼(辛)公路过境。景点有香台山、古城墙、杨六郎墓、古战场—西教场。 古称柳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公社),1983年改乡。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现辖35个行政村,镇域内有甘谷县第三中学、甘谷县安远小学等教育机构,以及六郎峰、香台山等古遗址。<ref>[http://ts.gansudaily.com.cn/system/2020/04/01/017396058.shtml 【文明家庭】记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牛志宏家庭] </ref> 中文名称: 安远镇 外文名称: Anyua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下辖地区: 西城村,大城村,南城村,北城村,北川村,店子村等 政府驻地: 西城村 电话区号: 0938 邮政区码: 741206 地理位置: 甘谷县北部山区 面 积: 155.25平方千米 人 口: 43304人(2017)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香台山,西校场 机 场: 天水机场 火车站: 甘谷站 车牌代码: 甘·E 学 校: 甘谷三中,安远小学 著名人物: 马画,王翰,陈本斋,王立民等 耕地面积: 105000亩 友好乡镇: 大像山镇,新兴镇,大石乡 产业企业: 安远建筑公司,安远砖厂 ==乡镇简介==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海拔高度在1420—1890米之间,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与大庄乡和通渭县为邻,通(渭)甘(谷)、甘(谷)礼(辛)公路横穿而过,区位条件优越是甘谷县的北大门。全镇共辖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12170户,46280人,其中农业人口44612人,区域面积155.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1万亩,粮田面积96675亩,有效灌溉面积13920亩,占13.1%。全镇共有干部职工161人,在职村干部113人。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152元,人均产粮230公斤。镇政府驻地西城村,位于北纬34°53′,东径105°16′。 安远镇古称柳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置安远寨,属秦州,旋即又属通县,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元、明、清以至国民时期,为通渭重镇。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先后设安远区、安远人民公社、卫东人民公社、安远乡等。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2003年7月被省体改办批准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安远古为丝绸之路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前有“不夜城”之称。甘(谷)礼(辛)、通(渭)甘(谷)公路交汇于此,是甘谷县的“北大门”,东西各条道路四通八达,境内交通便利,人流物流畅通,劳动力资源丰富,集市贸易活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今尚存“天水古关”、杨六郎墓、古城墙、西校场等遗址,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宫灯、高台、戏剧、秧歌等享誉县内外且演员辈出。“天水古关”、杨家将大战场、古城墙、香台山等“安远八景”构成安远独有的旅游资源,颇具开发潜力,安远已成为甘谷县北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教育卫生中心和文化中心。 ==历史沿革== 古称秦州或柳城。宋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大城、北城、南城、西城、北川、蔺家店子、麻池窑、杨屲寺、黄鹤、安坡、后川沟、苏家沟、蒋家山、王台、史家川、张家河湾、巩家川、王马、韩家湾、厚家坪、任家山、董川、菜子山、王窑、石方、沙滩2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 1969年设向阳公社,1972年更名康家滩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77.2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康家滩、雒家坪、姚家沟、孙家坪、半屲、芦家山、阳屲、侯家沟、牛家坪、衡家坪、阴坡、阳坡、李家堡、何家坪、阳赛、山庄川、何家山、老庄、庙滩、马坪20个行政村,驻地距县城13千米。 ==历史简介== 安远处在散渡河与清溪河的交汇处,北达通渭、宁夏,东连秦安、平凉,西通武山、陇西,南控甘谷、西礼。四至有大路通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宋代,安远是北宋和西夏交战的前沿地区。宋朝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每得一地,便筑城设寨,安远古城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修筑的。公元1016年8月,河湟吐蕃嘉斯勒等领部属三万多人攻略三都谷(汉代叫射虎谷),被秦州知州曹玮打败,杀敌一千多人,此战事即发生在今天的安远川。宋的“军”、“城”、“寨”、“堡”是具有军事和行政双重职能的机构,既管军,又管民。由于安远寨是杨文广所筑,所以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在安远流传很多,有六郎山、六郎坟、三关口、西校场、校场坡、演武厅等与宋王朝边防军事有关的遗迹存在。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海拔高度在1420—1890米之间,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与大庄乡和通渭县为邻,通(渭)甘(谷)、甘(谷)礼(辛)公路横穿而过,区位条件优越是甘谷县的北大门。区域面积155.25平方千米,全镇辖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342元,人均产粮214.4公斤,,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粮田面积81800亩,有效灌溉面积13659亩,占13.1%。镇政府驻地西城村,位于北纬34°53′,东径105°16′。 安远镇古称秦州或柳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置安远寨,属秦州,旋即又属通县,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元、明、清以至国民时期,为通渭重镇。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先后设安远区、安远人民公社、卫东人民公社、安远乡等。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2003年7月被省体改办批准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宋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公社),1969年设向阳公社,1972年更名康家滩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大城、北城、南城、西城、北川、蔺家店子、麻池窑、杨屲寺、黄鹤、安坡、后川沟、苏家沟、蒋家山、王台、史家川、张家河湾、巩家川、王马、韩家湾、厚家坪、任家山、董川、菜子山、王窑、石方、沙滩2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 古为丝绸之路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前有“不夜城”之称。甘(谷)礼(辛)、通(渭)甘(谷)公路交汇于此,是甘谷县的“北大门”,东西各条道路四通八达,境内交通便利,人流物流畅通,劳动力资源丰富,集市贸易活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今尚存“天水古关”、杨六郎墓、古城墙、西校场等遗址,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宫灯、高台、戏剧、秧歌等享誉县内外且演员辈出。“天水古关”、杨家将大战场、古城墙、香台山等“安远八景”构成安远独有的旅游资源,颇具开发潜力,安远已成为甘谷县北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教育卫生中心和文化中心。 ==地理环境==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靠大庄乡和通渭县。面积155.2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西城村,北纬34°53′东径105°16′,距县城44千米。地处散渡河上游川道,海拔在2633—3876米之间。甘(谷)礼(辛)公路过境。景点有香台山、古城墙、杨六郎墓、古战场—西教场。 ==社会人文== 安远古城旧时的建筑规模规整而宏大,具深厚历史底蕴。镇上古建筑有文昌楼、太平寺、天爷楼、南爷楼、北爷楼、香台山、古戏楼两座,建筑宏伟精巧,布局错落呼应,现仅存香台山一处。镇上近二华里的一条长街贯通东西,城南、城西、城北各有一座独立的高墙大堡,有护城河与吊桥。安远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镇,是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与旱码头。旧时的安远商行不下五、六十家,百货、山货、药材、药店、食品、粮栈、当铺、五金、蔬果、牲畜、旅店等一切行当,应有尽有。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京、武汉等地的客商落籍安远,视安远为风水宝地。安远老街尚存不少清代、民国时期的店铺建筑。走进老街,依然可以体味到当年繁盛的风貌。安远处在两水交汇的小盆地上,平畸如掌,据险扼要,旧称黄槐川,也称柳州城。安远有“丹山似凤、白石成羊、旌旗分寺,天水合流、五云岭秀,六郎峰高、东岗兆雨,四阜屏风”八景,形象地说明了此地的风光之盛。 安远小学创办于1905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天水地区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创办人王翰(字干卿),清例授宣德郎政司理堂,任甘肃督军张广建手下督察委员之职。安远小学“哥特式”的校门至今犹存,是“西学东渐”的明显标志。安远也是最早创办女子学校的地方之一。1937年,即创建了安远镇女子学校,最初招收20多名学生。学生最多时,达70多人。1942年,由于各种原因,并入安远镇小学。如今的甘谷三中设在安远,是甘谷县北部山区最大的完全中学,安远、大庄、永兴、礼辛四乡镇及金山乡的部分高中生全集中在安远上学。学校规模大,教学质量高,是天水地区农村中学中的翘楚者。 安远古城经历了千年的历史风云,只剩下几段伤痕累累的断垣残壁,在时代的风雨与晨昏暮鸦中诉说着历史的苍凉与变迁。然而,历史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今天的人们,更应该珍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视频== 凯娱乐:站在甘谷县安远镇沙滩村地头顶端 {{#iDisplay:u0741xtk1v0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安远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