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威特海默·马克斯 的原始碼
←
威特海默·马克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488/17281840.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57/ce176p62me.html 威特海默·马克斯]</small> |} '''威特海默·马克斯'''(1880—1943),[[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 == 人物简介 == 188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时的布拉格,1943年在纽约州去世。威特海默求学于布拉格的一所天主教学校,后入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学习,开始主修法律,既而主修哲学和心理学。当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C.冯.厄棱费尔的教学给威特海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1902年,威特海默转入柏林大学,与一些著名人士,特别是C.斯顿夫一起研究哲学和心理学。 1904年,他进入符茨堡大学,同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 理论研究 == 在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的6年时间里,威特海默曾在维也纳、柏林、符茨堡、布拉格等地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机构与研究所工作过,对语词联想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并把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用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1910年, 威特海默开始了知觉实验。不久,他便把该项研究转入法兰克福学院F.舒曼心理学研究所,在那里W.苛勒而后K.考夫卡充当了这些实验的被试,并共同阐释了有影响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原理。他们三人把“似动现象”的实验(即把一个实际上静止的刺激知觉成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看作是对流行的知觉理论的批驳。这些研究成果在《心理学杂志》(1912)上得以发表,标志着格式塔学派的问世。 威特海默的格式塔理论认为,整体完全不同于他的部分之和,不止是大于他的部分之和,而是比其部分之和更重要。大多数整体都是整合系统,其亚部分彼此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部分只是因为他们在整体中的位置、作用和功能才使其成为部分。在一个真正的系统的整体里(一个格式塔),一个部分的变化可能引起其整体和许多其他部分的变化。 这一方法在本世纪前50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许多格式塔的的观点于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现代信息加工领域、问题解决、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一些认知心理学方面再现。这一方法也适用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威特海默·马克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