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226.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 的原始碼
←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6/e20d30084585417d99ab127419ef62ac.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77769601_100191055 圖片來自搜狐]</small> |}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USS Oriskany [[美國海軍艦體編號|CV-3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96703 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知乎</ref> 的十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七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奧里斯卡尼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奧里斯卡尼戰役]]。 奧里斯卡尼號在1944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個月下水。接著海軍延遲奧里斯卡尼號的服役時間,將之用作SCB-27A現代化改建的原型艦,使奧里斯卡尼號要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 改建後奧里斯卡尼號在大西洋艦隊短暫服役,然後加入太平洋艦隊,參與[[韓戰]]。期間奧里斯卡尼號在1952年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4。韓戰後奧里斯卡尼號繼續在太平洋艦隊執勤,並在1959年作SCB-125A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 1965年,奧里斯卡尼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在戰爭期間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戰爭正式結束為止。戰爭結束後奧里斯卡尼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回CV-34,然後到西太平洋作最後一次巡航。1976年,奧里斯卡尼號退役,開始在後備艦隊封存。 此後奧里斯卡尼號開始處於廢棄狀態。[[隆納·雷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奧里斯卡尼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1989年奧里斯卡尼號除籍,並一度出售拆解;但拆解合約在1997年因故告吹,使海軍要再次接管奧里斯卡尼號。最終海軍決定將奧里斯卡尼號鑿沉為[[人工魚礁]]。2006年,奧里斯卡尼號在[[彭薩科拉]]外海炸沉。 奧里斯卡尼號為現時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魚礁;亦是繼於[[十字路口行動]]沉沒的[[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薩拉托加號]]後,第二艘可透過水肺潛水抵達的航空母艦遺跡。 == 韓戰後與現代化改建 == 返國後奧里斯卡尼號進入船廠維修,然後留在近岸訓練。9月14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此時韓戰已經停火,奧里斯卡尼號主要在日本海、中國東海及菲律賓等地演習訓練,於1954年4月22日返抵聖地牙哥。接著奧里斯卡尼號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廠]],再作現代化改建。改建主要參考SCB-27C方案,改善了飛行甲板的降落設備,並在10月22日完成。 1955年3月2日,奧里斯卡尼號再一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上一年[[日內瓦會議 (1954年)|日內瓦會議]]後,[[越南]]正式分裂為[[北越]]與[[越南共和国|南越]],造成大量難民由北越逃往南方。奧里斯卡尼號到南中國海,參與海軍的[[自由之路行動]],派飛機協助難民撤到南越。行動結束後,奧里斯卡尼號繼續在南中國海及日本海等地執勤,並曾到訪香港及馬尼拉等地,於9月21日返抵[[阿拉米達 (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 返國後奧里斯卡尼號如常進入船廠維修,然後留在近岸訓練。1956年2月11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於6月13日返抵阿拉米達。10月1日,奧里斯卡尼號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廠,進行SCB-125改建,並在1957年1月2日暫時退役。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後,奧里斯卡尼號由拖船拖行到[[普吉灣海軍基地]],再進入乾船塢,增設C 11-1蒸汽彈射器,然後再返回三藩市作最後階段改建。1959年3月7日,奧里斯卡尼號在三藩市船廠重新服役,並在29日正式完成改建。由於奧里斯卡尼號的改建方案較其他SCB-125艦先進,故有時亦被劃分為SCB-125A艦。 == 太平洋艦隊 == 改建完成後奧里斯卡尼號在近海試航訓練。1960年5月14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此時中共逐漸加緊炮擊[[金門]],[[金門砲戰]]有愈演愈烈之勢;奧里斯卡尼號前往沖繩作嚴密演習,並在西太平洋戒備,於12月15日返抵阿拉米達。1961年3月30日,奧里斯卡尼號進入三藩市船廠維修,同時加建[[戰術資料系統]](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以強化艦隻的空中指揮系統。9月9日奧里斯卡尼號完成改建,留在近岸訓練。 1962年6月7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阿拉米達,再到西太平洋,並在日本海及中國東海等地訓練演習,於12月17日返抵阿拉米達。稍後奧里斯卡尼號安裝了[[電視降落輔助系統]](Pilot Landing Aid Television),然後留在近岸訓練。1963年6月6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經登艦觀察訓練。 1963年8月1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離開阿拉米達,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後到沖繩及菲律賓等地演習。同年8月底,美國政府與南越總統[[吳廷琰]]決裂;而吳廷琰則在11月的[[1963年南越政變|南越政變]]被捕殺。鑑於南越政局不穩,奧里斯卡尼號在11月初開始在越南外海戒備,直到月底才返回日本海執勤。1964年1月,奧里斯卡尼號再到南中國海,先往到訪香港及[[蘇比克灣]],然後在南海訓練。3月10日奧里斯卡尼號返抵聖地牙哥。 返國後奧里斯卡尼號到普吉灣海軍基地維修,然後留在近岸訓練。1965年2月23日至3月8日,奧里斯卡尼號參與了代號[[銀槍行動]](Operation Silver Lance)的兩棲作戰演習。 == 建造、首次改建與到地中海巡航 == 奧里斯卡尼號於1944年5月1日在[[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未完工的狀態下,於1945年10月13日下水。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近兩個月,海軍經費開始削減;再加上海軍已有多艘在役的航空母艦,使奧里斯卡尼號成為多餘軍艦。然而,隨著噴射機年代來臨,海軍急欲為現有的艾塞克斯級進行現代化改建,使之可更有效地起降噴射機。1946年8月22日,海軍下令奧里斯卡尼號停止建造,以預備用作現代化改建的原型艦。 1947年8月8日,奧里斯卡尼號開始進行SCB-27A改建。其時奧里斯卡尼號的建造進度為85%,要布魯克林船廠倒行拆建至60%,然後重新建造。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海軍經費復增,並加快奧里斯卡尼號的改建。9月25日,奧里斯卡尼號終於在海軍服役。 12月6日,奧里斯卡尼號到[[佛羅里達州]]外海考核飛行員,然後前往[[關塔那摩灣]]試航,在1952年1月11日返抵紐約檢修。4月2日,奧里斯卡尼號再到佛羅里達州考核飛行員,在5月15日離開[[諾福克海軍基地]],到地中海巡航。接著奧里斯卡尼號先後到訪[[直布羅陀]]、[[巴塞羅那]]、[[尼斯]]、[[戛納]]、[[那不勒斯]]、[[的黎波里]]、[[克里特島]][[蘇達灣]]、[[雅典]]、[[伊茲密爾]]、[[伊拉克利翁]]、[[拉斯佩齊亞]]及[[熱那亞]]等地,並曾在[[馬爾他]]外海與[[北約]]海軍演習,於10月4日返抵[[昆錫點海軍基地]](Quonset Point)。11月6日至1952年5月15日,奧里斯卡尼號再進入布魯克林船廠,作最後檢修,並重建飛行甲板及艦島等設備。 1952年5月16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諾福克搭載軍資,然後前往美國西岸。由於改建後奧里斯卡尼號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故此奧里斯卡尼號要繞道南美洲,途經關塔那摩、[[里約熱內盧]]、[[合恩角]]、[[瓦爾帕萊索]]及[[利馬]],於7月21日抵達新母港[[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並加入太平洋艦隊。 == 韓戰 == 韓戰期間,奧里斯卡尼號正在朝鮮半島東海執勤。由於天氣嚴寒,艦上水兵正忙於清理前部甲板的積雪,以恢復甲板正常飛行作業;相片背景隱約可見另一艘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攝於1953年2月10日。]] 1952年9月15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聖地牙哥,前往西太平洋,參與韓戰。10月1日,正在日本海執勤的奧里斯卡尼號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4。28日奧里斯卡尼號與[[奇爾沙治號航空母艦|奇爾沙治號]]離開[[橫須賀]],於31日與第77特遣艦隊會合。 此時艦隊主要執行[[切羅基攻擊]]及[[密接支援]],支援陸上的聯合國軍部隊。奧里斯卡尼號隨即加入,開始攻擊陸軍迫擊炮射程以外的目標,同時支援地面部隊。切羅基攻擊一直執行至韓戰結束。由於海軍既未能分割北韓及志願軍部隊;而由1952年6月底連串針對工業設施的攻擊,亦未能改變戰局。[[約瑟夫·J.·克拉克]]在5月履新第七艦隊司令後,計劃新作戰方案,以盡量發揮海軍力量。當時地面戰況僵持,而迫擊砲射程有限,無法攻擊較後的補給點以至軍營。克拉克決定派海軍飛機攻擊該等目標。為與空中密接支援(Close air support)作識別,此等攻擊另作命名。取名切羅基乃因克拉克的[[切羅基人|切羅基血統]]。他是首位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的原住民。11月17日,奧里斯卡尼號與[[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艾塞克斯號]]攻擊了邊境城市[[清津]];奇爾沙治號則攻擊了[[吉州]]。18日,奧里斯卡尼號的三架[[F9F]],在艦隊45|mi外遭遇七架蘇聯的米格-15,並與之交火。奧里斯卡尼號的機隊最終擊落三架米格,並且沒有飛機被擊毀。七架米格機由[[海參威]]飛往艦隊,並先攻擊美軍巡邏戰機,次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橫須賀休整,在22日抵達。 12月2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橫須賀,在4日與[[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好人理查號]]等會合。9日奧里斯卡尼號空襲了[[惠山郡]];艾塞克斯號空襲了[[慶源郡]][[訓戎里]](Hunyung-ri)的鐵路網及[[羅先市]];好人理查號則空襲了[[茂山郡]]的鋼鐵廠。平日艦隊繼續作切羅基攻擊,但21日作切羅基攻擊的海軍飛機誤擊友軍,使攻擊要一度叫停,到3月才再次恢復。24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艦隊,在27日抵達橫須賀休假。 1953年1月7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橫須賀,在10日與艦隊會合;[[福治谷號航空母艦|福治谷號]]在不久前加入艦隊,而[[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菲律賓海號]]則在31日加入。此時戰事仍處於僵持狀態,奧里斯卡尼號繼續進行密接支援及鐵路切斷行動,在2月11日前往[[名古屋]]休整,然後在日本近海訓練。 3月1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離開橫須賀,於4日與艦隊會合。6日奧里斯卡尼號發生意外:一架F9F在降落期間,機上一枚250磅炸彈意外脫落,並在飛行甲板滾躍數次後,在艦艉升降台爆炸,造成兩死13人受傷。次日奧里斯卡尼號在海上搶修,在8日恢復作戰,繼續執行切羅基攻擊等任務,並派飛機到元山等港口執勤。29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艦隊,前往[[香港]]休假。 4月8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香港,在11日與艦隊會合。此時艦隊任務依舊,艦隊航空母艦繼續作切羅基攻擊、切斷道鐵及空中密接支援。13日,奧里斯卡尼號與菲律賓海號一共派出119架次飛機,並配合艦炮,攻擊清津的道路網絡及工業目標。22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艦隊,途經橫須賀等港口,在5月18日返抵聖地牙哥,結束其韓戰巡航。 == 越戰 == === 滾雷行動與反防空飛彈作戰 === 1965年,一架海軍陸戰隊的F-8E戰鬥機在奧里斯卡尼號預備起飛。其時奧里斯卡尼號正參與滾雷行動的各項轟炸,其機隊幾乎每日遭遇北越嚴密的防空炮火及飛彈,造成嚴重損傷。為此海軍安排部分陸戰隊的飛行小隊到航空母艦服役,協助其進行[[野鼬任務]],以應對北越的防空威脅。 1965年4月5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西太平洋,作首次越戰巡航。5月8日奧里斯卡尼號開始在南越外海執勤,見奧里斯卡尼號越戰巡航、在線及戰損紀錄。並即時與[[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中途島號]]及[[珊瑚海號 (CV-43)|珊瑚海號]]等空襲潛藏南越中央高地的越共軍隊,同時為美軍及[[南越軍隊]]提供空中密接支援。由於掩護成效甚為顯著,[[威廉·威斯特摩蘭]]要求海軍在南越外海設立固定的航空母艦執勤點,直至陸軍的機場可以全面運作為止;此一執勤點亦稱為迪克西站(Dixie Station)。北方的航空母艦執勤點稱為[[洋基站]](Yankee Station)。[[迪克西]]一詞原為[[美國南方]]的俗稱;而美國北方相應的俗稱為洋基(Yankee)。[[美國內戰]]期間,迪克西多用以稱呼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而洋基則用以稱呼北面的[[美利堅合眾國]]。5月13日,美國暫時停止[[滾雷行動]],以拉攏北越返回停戰談判,但北越未有理會。18日[[林登·詹森]]下令開始第二階段的滾雷行動,並准許空軍及海軍轟炸更多北緯20度以北的目標。見越南空戰年表:1965年。自滾雷行動開始,所有攻擊目標必須經美國總統批准,前線美軍方可攻擊;再加上詹森在河內及海防兩地設下禁止攻擊區,使空襲效率極差。31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迪西站,前往蘇比克灣休整。 6月11日,奧里斯卡尼號返回迪西站,繼續支援南方的地面部隊,並參與滾雷行動各項轟炸;這些轟炸任務包括針對[[老撾]]東北部北越遊擊隊的[[橫滾行動]](Operation Barrel Roll),以及老撾東南部[[胡志明小道]]的[[鋼虎行動]](Operation Steel Tiger)。與此同時,北越的空軍及防空實力繼續增強。在蘇聯及中國協助下,北越開始在河內附近興建[[S-75導彈|S-75防空飛彈]]陣地,並運送更多戰機到北越機場;然而詹森未有准許海軍及空軍攻擊該等目標,使海空軍只能為飛機增加電子干擾設備,作被動防禦。早於1965年4月,美軍的偵察機已發現河內正在建立防空飛彈陣地;到5月25日,蘇聯更公開表示正協助北越興建防空飛彈及雷達設施;然而詹森否決海空軍的請求,不准其發動攻擊,以免美軍誤傷蘇聯人員,引發更多爭議。6月17日,中途島號兩架[[F-4]]擊落了兩架[[米格-17]],為海軍首次與米格機交戰。18日奧里斯卡尼號由迪西站轉到北面的[[洋基站]](Yankee Station),開始派飛機轟炸北越的鐵路網絡,以切斷胡志明小道的北端路線,直到7月初才返回迪西站執勤。7月18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橫須賀休整,在24日抵達。 8月5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日本,在10日於洋基站恢復執勤。上月底空軍一架F-4被[[S-75導彈|S-75防空飛彈]]擊落,為美軍在越戰遭飛彈擊落的首架飛機。這使詹森終於在准許空軍攻擊河內數個指定的防空飛彈陣地,但效果卻極為惡劣。S-75防空飛彈可在數小時內轉移陣地,再加上空軍的攻擊受到諸多制肘,使攻擊效果奇差。8月11日,中途島號一架[[A-4攻擊機]]遭S-75飛彈擊落,海軍隨即獲准攻擊飛彈陣地。12及13日,中途島號與珊瑚海號派飛機空襲河內的防空飛彈,卻遭防空炮擊落六架,兼且未有摧毀任何地面防空飛彈。為此海軍嘗試改良作戰戰術,並將部分陸戰隊機隊轉移到航空母艦執勤,協助干擾北越的雷達設施;此等反防空飛彈作戰逐漸演變為[[鐵手行動]](Operation Iron Hand)。除反飛彈作戰外,奧里斯卡尼號繼續斷北越的補給線。9月8日,艦上[[第16航空團]](CVW-16)指揮官[[詹姆斯·史托戴爾]](James Stockdale)帶領六架飛機,在[[清化市]]東北摧毀了一隊運輸車隊;然而史托戴爾卻在次日遭北越擊落俘虜。10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越南,先前往蘇比克灣維修,然後到香港休假。 9月30日,奧里斯卡尼號恢復在越南作戰,並繼續切斷北越的補給網絡,更在10月9日一度中斷了[[東方大橋]]行車;10月17日,奧里斯卡尼號與[[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獨立號]]更一同空襲了中國邊境的高速公路。當日獨立號亦摧毀了河內東北的一個防空飛彈陣地,為鐵手行動的首次成功。8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離開越南,並先後到蘇比克灣及越南休假。 10月29日,奧里斯卡尼號再開始在洋基站執勤,如常派飛機到陸上切斷北越補給線,以及攻擊防空飛彈陣地。11月5日,奧里斯卡尼號攻擊了[[海陽大橋]],又在7日摧毀了[[南定省]]一處防空飛彈陣地。不過北越的防空火力繼續威脅美軍飛機;17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空襲海陽省的鐵路橋,一共損失了三架飛機。25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越南,先後途經蘇比克灣及珍珠港,在12月16日返抵母港聖地牙哥。是次巡航奧里斯卡尼號一共有15架飛機遭北越擊落。 === 第三及第四階段滾雷行動 === 1966年10月26日,奧里斯卡尼號意外起火,艦體前方冒出滾滾濃煙。由於大火是由鎂質空投照明彈引起;鎂的燃點僅在30至40攝氏度之間,兼且可在水上燃燒,使大火難以撲滅。不過在全艦人員奮鬥之下,大火在三小時後已徹底撲滅,未有釀成更大災難。奧里斯卡尼號是美國在越戰第一艘意外起火的航空母艦,另外兩艘分別為福萊斯特號(1967年)及企業號(1969年),當中以福萊斯特號的大火造成最多傷亡。 1966年1月3日至2月28日,奧里斯卡尼號進入船廠維修,接著留在近岸訓練。5月26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聖地牙哥,再次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到珍珠港演習。接著奧里斯卡尼號前往日本,並曾派飛機監視三架飛近[[關島]]的蘇聯轟炸機。6月14日奧里斯卡尼號抵達橫須賀,在20日前往蘇比克灣,最終在30日開始在迪西站執勤。 日前美軍終於獲准攻擊北越東北部的工業及燃油設施,此等攻擊亦稱為POL攻擊,P代表原油Petroleum、O代表石油Oil、L代表潤滑油Lubricants。早在滾雷行動開始之時,美軍已有計畫攻擊北越的燃油設施,不過只局限於北越南部地區;海防港口的運油設施幾乎一直免受攻擊。見越南空戰年表:1966年。但奧里斯卡尼號先派飛機支援南越的地面部隊,到7月6日才轉到北方的洋基站,攻擊北越的工業設施。12日奧里斯卡尼號的機隊摧毀了河內北部兩座油庫,同時以[[AGM-45百舌烏反輻射飛彈]]攻擊附近的防空飛彈陣地。14日奧里斯卡尼號的機隊被[[米格-17]]埋伏,一架[[F-8戰鬥機]]被擊落,但機師最終獲救。23日奧里斯卡尼號空襲了[[榮市]]的煉油廠。29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蘇比克灣休整,在次日抵達。 8月2日,奧里斯卡尼號返回洋基站,在6日繼續作戰。稍後奧里斯卡尼號派飛機執行[[橫滾行動]],到老撾北部作有限的對地支援及偵察,並繼續攻擊海防港口、各地的燃油設施及運油船。18日奧里斯卡尼號的機隊摧毀了北越一處大型補給點,燃油與彈藥爆炸引起的濃煙,一度上升至6,700呎高空。不過在9月5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有一架飛機被北越的米格機擊落。7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洋基站,先到蘇比克灣休整,在15日前往香港休假;期間奧里斯卡尼號曾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勝利號航空母艦 (R38)|勝利號]](HMS Victorious, R38)在海上演習。 9月24日,奧里斯卡尼號在洋基站恢復執勤,並在27日空襲了海防。稍後奧里斯卡尼號繼續攻擊北越的燃油設施、防空飛彈陣地及補給路線,更在10月9日擊落了一架[[米格-21]];而取得是次空戰勝利的機師,正是在7月遭米格-17擊落但獲救的[[中校]]。接著奧里斯卡尼號繼續派飛機到陸上作戰。 === 意外大火 === 10月26日大火期間,奧里斯卡尼號的水兵正將炸彈推入大海,以免艦上武裝遇熱爆炸,造成更多損毀。事實上前部機庫已有多枚炸彈、油箱及防空彈藥遇熱引爆,令機庫彈藥橫飛,造成多人受傷。大火撲滅後奧里斯卡尼號的前部機庫幾乎徹底摧毀,艦體嚴重受損,被迫即時終止巡航,返國維修。]] 10月26日早上,奧里斯卡尼號開始派出飛機執勤。7時38分,正當奧里斯卡尼號預備派出更多飛機之際,兩名水兵在武器庫傳遞武器時,意外點燃了一支[[鎂]]質空投[[照明彈]],在慌張之下將其丟進位於右舷前方的武器庫(正確程序應為丟出艦外)。照明彈隨即點燃了庫內另外700多枚的同型照明彈,引發大火。僅在數分鐘後,武器庫發生猛烈爆炸,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個前部機庫,更一度迫近彈射器的液態氧儲存庫;而濃煙則佈滿附近所有人員通道,使多人在艙房被困,甚至窒息。 奧里斯卡尼號立刻終止飛行作業,並總動員滅火。艦上的自動滅火系統已即時啟動;而水兵則從艦艉調動更多滅火喉;又將機庫的炸彈等易燃武裝推入大海。不過,由於鎂的燃點僅在30至40攝氏度之間,且可在水中燃燒,使滅火極為困難。不久,大火及高溫開始點燃防空炮的彈藥,以及部分武器庫的炸彈,引發連串爆炸;而滅火用水又向下層甲板流動,使多條通道水浸及停電,令更多人員被困。艦上水兵在濃煙、高熱及子彈橫飛的機庫繼續滅火;又逐一搜索前部各層甲板的艙房;並將傷兵抬到飛行甲板,由直升機轉移到星座號治理。 在艦上人員的奮鬥下,大火在燃燒三小時後撲滅。是次意外一共造成44人死亡,38人受傷;死亡人數中有24人為飛行員。由於艦體嚴重受損,奧里斯卡尼號即時終止巡航,在28日進入蘇比克灣作緊急維修。11月2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蘇比克灣,在16日抵達聖地牙哥,最後於23日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廠維修。 是次大火揭露了美軍航空母艦執勤的多項問題。按照指引,水兵在搬運武器時,應有高級士官從旁監督;但由於航空母艦執勤人手嚴重短缺,使兩名水兵一直無人監管;同時,航空母艦每日的攻擊任務甚多,使艦體攜帶的武裝遠超設計標準,飛行員在橫越通道時甚至要跨過多枚炸彈,一旦發生火災,便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按艦長[[約翰·亞羅比諾]](John H. Iarrobino)上校的後續調查,鎂質照明彈的設計本身存有缺陷,更曾多次在航空母艦意外起火,只因意外全部發生在飛行甲板,才未有引起關注。軍事法庭起初未有調查起火原因,便草率控告兩名水兵44項謀殺罪,後來又將責任推卸到亞羅比諾及數名士官身上。最終所有指控雖均未有成立,而艦長亞羅比諾亦僅受到無懲罰性的警告;卻自此受到排擠,一直無法晉升少將,直到退役。事後海軍下令重新設計照明彈,並將所有舊款照明彈銷毀。 === 第五階段滾雷行動 === 1967年3月23日,奧里斯卡尼號完成維修,並到近岸試航訓練。6月16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阿拉米達,途經珍珠港及菲律賓,在7月14日開始在洋基站作戰。 此時美軍的切斷補給行動漸達頂峰。奧里斯卡尼號開始派出飛機,切斷北越各地的鐵路及公路橋樑,同時空襲河內部分工業及港口設施。然而,北越的防空火力比往年更為強勁;14日到25日之間,奧里斯卡尼號已有九架飛機被防空炮及飛彈擊落。29日[[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福萊斯特號]]意外起火,造成134人死亡,161人受傷,奧里斯卡尼號亦有從旁協助救援。8月7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蘇比克灣休整,於9日抵達。 8月18日,奧里斯卡尼號返回洋基站作戰,繼續轟炸北越補給線。21日,奧里斯卡尼號與[[無畏號航空母艦|無畏號]]及[[星座號航空母艦|星座號]]發動聯合攻擊;無畏號先派出兩波飛機攻擊[[錦普鎮]]的港口,然後派另一波飛機攻擊河內外圍的軍事補給點及鐵路設施;星座號空襲了[[白馬市 (柬埔寨)|白馬市]]機場;而奧里斯卡尼號則空襲河內的[[火力發電廠]]。自1964年後,美軍一直在河內市中心設下禁止攻擊區;未經美國總統批准,美軍均不可進入攻擊。故此不少軍事設施到一直未受損毀。但不久華府在河內市中心重新設下禁止攻擊區,並維期兩個月,使奧里斯卡尼號等無法空襲該處的重要設施。海軍為此訂立另一套攻擊計畫,改為集中切斷海防市外圍的所有通道,以孤立該港口城市,並以此為據,要求華府批准海軍及空軍攻擊更多目標。31日,奧里斯卡尼號與其他航空母艦一同派出混編機隊,開始攻擊海防所有的對外橋樑,並在水道佈置水雷。9月15日奧里斯卡尼號前往橫須賀休整,在19日抵達。 10月5日,奧里斯卡尼號返回洋基站,繼續執勤。早前孤立海防的行動漸見成效,市內的防空炮及飛彈的彈藥更開始用盡,迫使北越改為依賴蘇聯貨船從海路運輸補給。不過,10月中北越遭到颱風吹襲,帶來惡劣天氣,令美軍飛機出擊數大減,而北越則乘機在數日內徹底完成補給。12日奧里斯卡尼號再與無畏號作聯合攻擊,空襲了海防市多處的港口及船廠設施;這也是美軍首次獲准攻擊該等目標。稍後奧里斯卡尼號等持續空襲北越的補給路線。不過,北越的防空火網令奧里斯卡尼號損失慘重;整個10月,奧里斯卡尼號一共有九架飛機被擊落,包括時為海軍少校的[[約翰·麥凱恩]]。 11月20日,奧里斯卡尼號返回越南作戰。此時美軍獲准攻擊海防市更多的港口及船廠設施,但北越天氣再次轉差,使艦隊的出擊數大減,只能派[[A-6攻擊機]]作有限度攻擊。12月初北越天氣好轉,奧里斯卡尼號的機隊再次空襲海防附近的多處目標,繼續切斷北越補給線,更在14日擊落一架米格-17。然而當日天氣再次轉差,艦隊的出擊數再次大減;與此同時,蘇聯的偵察漁船Gidrofin號更連續數日干擾航空母艦執勤,刻意駛入編隊航線,更多次阻擋奧里斯卡尼號及遊騎兵號。艦隊最後要派拖船以艦體將之撞走。奧里斯卡尼號在16日離開越南,先後到蘇比克灣及香港休假。 12月31日,奧里斯卡尼號再次返抵洋基站執勤。由於天氣持續惡劣,再加上詹森在聖誕節再次終止滾雷行動,試圖拉攏北越返回談判桌;奧里斯卡尼號的出擊數繼續減少,僅執行少量橫滾行動攻擊。1968年1月11日,奧里斯卡尼號離開越南,途經蘇比克灣,在31日返抵阿拉米達;其時剛好為[[春節攻勢]]發動第二日。是次巡航,艦上的第16航空團一共有29架飛機被擊落,另外十架因意外墜毀;總共有20名機師死亡,九人被俘。此一單次巡航的戰損紀錄,為美國航空母艦在越戰之最。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