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44.1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艦巨砲主義 的原始碼
←
大艦巨砲主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大和號'''<br><img src="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16/12/27/20161227220324-4d197b7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tvbs.com.tw/life/696267 圖片來自tvbs.com.tw]</small> |} '''大舰巨炮主义'''是一种[[海军]]战略作战思想。其核心是利用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大型军舰,主要是[[战列舰]]<ref>[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105000055-260417?chdtv 战列舰],中時電子報</ref> 以取得[[制海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無畏艦]]在[[英国]]誕生,這種戰艦在海上砲戰無往不利,继而触发德英以至全欧的大艦巨炮[[军备竞赛]]。一战结束后,军备竞赛在英美日三国之间仍在持续,各國戰艦越做越大。到1920年代末由于[[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而[[美国]]又出现[[孤立主义]],所以在1920-30年代曾稍稍停顿。1930年代末期,随着[[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海军条约]]时代结束,列強军备竞赛又再次兴起,英美日德四国均试图建立世界最强的战列舰,大艦巨砲主義也達至頂峰,但此時二戰爆發,[[塔兰托战役]]及[[偷袭珍珠港]]肯定了[[航空母舰]]的地位,列強的萬噸超級戰列艦此時剛開始服役,在與飛機對決期間生存能力即遭到質疑,英美两国开始改為大量建造航空母舰,日本海軍則保留航母與戰艦平行的策略。日本于二战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是人类历史上服役的最大的战列舰,但由于在[[中途岛海战]]损失大量航空母舰,日本海軍也撐不住,更将建造中的大和级战列舰三号舰[[信浓号航空母舰|信浓号]]改为航空母舰,它也是美国海军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航空母舰 (CVN-65)|企业号]]登场之前史上最大排水量的航空母舰,所以大艦巨砲主義在二戰還沒結束其實就已經開始沒落。到了現代,海軍最大噸位的船隻以航空母艦為主力,戰艦與巡洋艦過大的配置變得過時,並在驅除艦的基礎上引進的垂直發射系統,戰鬥利用更是便捷,使用大型艦裝備大砲的機會也完全不復存在。 ==起源== 19世紀末的海軍經歷了工業化,新式的技术,如全钢[[装甲]]、旋转[[炮塔]]、[[光学]]仪器、[[蒸汽轮机]]等陸續被發展安裝到船上,展现了不同於風帆時代的强大威力。英国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约翰·费舍尔]]爵士得出二級主炮(口徑小於主炮、大於副炮,用以輔助主砲戰鬥)战力低下,且造成测距、补给繁复困难,应在战列舰上统一大口径主炮的结论,这导致第一艘[[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无畏号]]的出现,其理论是放大现有船舰的舰体,以容纳更厚的[[装甲]]及新型机组,从而提高防御力及速度;撤除所有二級主炮,进而装备统一的大口径主炮,以加强远程攻击力。這種新的裝甲戰船,集合了當時的最新技術,无畏舰的出现,一下子令当时所有的现役战列舰变得过时了。 ==发展== 在[[一战]]中,英德的大舰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港口内,较少出来活动。但在1916年5月底英国的[[本土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进行了一次大海战,即[[日德兰海战]]。双方均出动各自海军的精华,包括44艘战列舰和16艘战列巡洋舰。在这次海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了顶端,战列舰的进退主宰了所有行动。这次海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为战列舰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经验。 到1920年代,大舰巨炮已经是各国海军一致走的路,主炮开始追求大口径的16寸火炮,而装甲要抵得住同型火炮的威力,速度一般要在23節(每小時23海里)以上。当时日本的[[加贺号航空母舰|加贺级]]、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_(1920年)|南达科他级]]、[[列星頓級航空母艦]]等都是即将出笼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但[[伦敦海军条约]]和[[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来临,令这些舰只中途夭折,一部分成为了[[航空母舰]],一部分则解体了事。 ==二战== 30年代末期,条约时代结束,各国再度开始建造大型战舰,英法美日德意都企图建立强大的战列舰队。当时战列舰都装备15英寸或更大的主炮,而各国亦试图建造更大口径的超级主炮,但最后仅日本继续研制并将460毫米火炮装上[[大和级战列舰|大和级]]上。不过到了[[二战]],大舰巨炮主义已经没落。各国在[[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一役后意识到航空母舰和[[潜艇]]已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所以都将大部分资源用作建造航母或潜艇,而战列舰也由主力降为了航母编队的警戒舰和炮轰陆地目标的军舰。在战争后期仅有美国和英国还在继续建造战列舰。 ==没落== 大舰巨炮主义的没落,其一是因為[[潛艇]]技術已漸漸成熟,龐大且不具反潛能力的戰艦更容易遭到攻擊,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航空母艦]]的發展,在[[舰载机]]面前,航速再快的戰艦也只是一隻速度極慢的猎物。在大量[[航空炸彈]]和[[鱼雷]]的攻击下,其配備的防空武器不論數量再多仍效果有限(尤其是在[[電腦]]系統與[[面對空飛彈]]開發出來前),战列舰接近航空母舰進入主炮射程前便可能被擊沉,更别说要先穿过由其他军舰组成的防线,在[[珍珠港事件]]此跡象已開始嶄露,但由於該戰役為偷襲戰而未重視這現象,不久後的[[馬來亞海戰]]便明白表現此事實,[[莱特湾海战]]更為清楚。所以在二战后,不再有國家造新戰艦,進而連[[巡洋艦]]也漸漸式微,[[航空母舰]]接著取代旗艦地位,對艦攻擊主力改以較小型機動性與功能性較高的[[驅逐艦]],大舰巨炮主义也彻底走向没落。 儘管傳統戰艦和巡洋艦已多淡出了舞台,但仍參加了二十世紀的少數戰爭。美國[[愛荷華級戰艦]]曾投入1950年代的[[韓戰]]、1960年代的[[越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並以重炮轟炸敵方的岸上防空設施,為[[航艦戰鬥群]]和[[轟炸機]]編隊清除障礙;在波灣戰爭時期,愛荷華級艦上全新追加的[[戰斧巡弋飛彈|戰斧飛彈]]和[[AGM-84魚叉反艦飛彈|魚叉飛彈]]的強大威力,使[[巡弋飛彈]]和[[反艦飛彈]]取代了艦砲,並成為戰艦的主要對地/對海攻擊手段。1982年爆發的[[福克蘭戰爭]],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遭到英軍潛艇擊沉,證明了魚雷、反艦飛彈在海上戰鬥中優於艦砲的威力。在大艦巨砲主義走入尾聲後,隨之而來的是航空母艦配置的艦載機和[[潛艇]]配備的各型飛彈主導海上戰場的時代。 ==後續影響== 大艦巨砲主義雖然在現實中沒落,但至今仍不少人對此抱有浪漫或憧憬的情懷,因此在流行文化裡仍有不少[[動漫]]、[[電影]]或[[遊戲]]延續此思想,在日本許多作品中可以看到如配置大型主砲、機密的巨型戰艦等武器設定,有些科幻作品也出現配置巨砲的高科技戰艦或[[宇宙戰艦]]。 現實中,雖然各國海軍多改以航空母艦做為戰略力量投射主力,但以大艦攜帶重火力的思想仍就未徹底斷絕。美國遲遲不肯拆解所有愛荷華級願意花錢保存甚至肯將[[密蘇里號戰艦_(BB-63)|密蘇里號]]短暫復役也證實了海軍仍認為大艦或許仍有派上用場的一天,甚至開始建造了噸位大過不少巡洋艦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而冷戰時期[[苏联]]也造出龐大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做為戰略壓制。過去的大艦巨砲主義演變成今日的[[武库舰]]概念,這種想法或許會持續以不同型態續存著。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艦巨砲主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