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天五事 的原始碼
←
大天五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大天五事</big>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1.artimg.net%2F201906%2F1ki32UVIzKEpguv9u8kg1If3HprwJsZHVcfYkDkO.jpg&refer=http%3A%2F%2Fimg1.artimg.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6101270&t=a204108bf584f02f504cd12d5a647c07/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http://exhibit.artron.net/exhibition-64509.html 圖片來自雅昌艺术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大天五事'''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因大天比丘提出在佛教教义上的五种主张,后称“大天五事”。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 又作五事非法、五事妄语。印度部派佛教大众部之祖大天(梵 Mahādeva,年代约于佛入灭后百年)尝编作一偈,以宣扬其所提倡之五项教义(大四九‧一五上):「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其时,上座部(或有部)持相反论点,而视其所倡之五事为非法,称为五事妄语、妄言、邪说、恶见等。五事即指:(一)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婬欲烦恼,然有漏失不净(遗精、便利、涕唾等)者,乃因恶魔憎嫉佛法,遂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二)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之见思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之无知,则尚有疑惑存在。(三)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后者,则虽为独觉圣者,每每仍有其惑。(四)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莂,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之授记,始自知已解脱。(五)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始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此系大天对五事之阐释。由以上五事观点之歧异,遂导致其后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之势。〔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大毘婆沙论卷九十九、三论玄义〕<ref>[https://www.lishixinzhi.com/fojiao/1907506.html 大天五事什么意思?作何解释?],历史新知,</ref> ==原文== 大毗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 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证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证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分类== 1、“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淫欲烦恼,但仍有漏失不净之物,如遗精、便利、涕唾等;此是由于恶魔憎嫉佛法,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 2、“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无知,尚有疑惑存在。 3、“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后者,故虽为无学圣者,仍有惑相现前。 4、“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别,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的授记,才能自知已得解脱。 5、“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方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10 宗教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天五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