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1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可乡 的原始碼
←
大可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大可乡 </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994292414,875026551&fm=253&fmt=auto&app=120&f=JPEG?w=89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isenlin.cn/sf_3C9A34B1B9724EC5AA101391E79A06DB_209_D962709B750.htm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 大可乡 所属地区: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 |} '''大可乡''',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处石林彝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弥勒县[[西三镇]]接壤,东南与弥勒县[[西一镇]]为邻,南与弥勒县[[西二镇]]相连,西与宜良县[[竹山乡]]毗邻,北接[[鹿阜街道]],距石林县政府18.8千米, 区域总面积104.9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可乡户籍人口为17611人。 1952年,称为第七区;1988年2月,撤大可区设大可乡。截至2020年6月,大可乡辖6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大可村。 截至2019年末,大可乡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ref>[http://www.isenlin.cn/sf_3C9A34B1B9724EC5AA101391E79A06DB_209_D962709B750.html 石林县大可乡:做好“四篇文章”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附图)], </ref> =位置境域= 大可乡地处石林彝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弥勒县[[西三镇]]接壤,东南与弥勒县西一镇为邻,南与弥勒县[[西二镇]]相连,西与宜良县[[竹山乡]]毗邻,北接[[鹿阜街道]],距石林县政府18.8千米, 区域总面积104.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可乡地处云贵高原内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分为山地、丘陵;主要山脉有老黑山、竹节山;境内最高峰老黑山,位于水尾行政村老马地村,海拔2067米;最低点位于长麦地下村,海拔1655米。 =气候= 大可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偶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3.8℃(2011年6月),极端最低气温-3℃(1976年1月);7月平均气温24.6℃,生长期年平均320天,无霜期年平均330天,最长达35天,最短为3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3019.6小时,年总辐射141.9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0天(一般为2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0.1天,最大降雨量1200毫米(1976年),最少雨量511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 大可乡境内河道属巴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大可河,自南向北纵贯大可乡,境内长35.5千米,径流面积235.5平方千米,径流总量0.2亿立方米,年均流量1.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大可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山体滑坡]]等。干旱灾害较为常见,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8月—2011年,大可乡连续重旱导致境内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自然资源= 大可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磷、铜、铁等,其中磷矿储量约0.7亿吨,已经开发的磷矿位于水尾村,矿区面积约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0.4亿吨,可采储量约0.1亿吨,年产量22万吨。 =人口= 2005年,大可乡年末总人口17008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521户,共15896人;乡内主要居住有[[汉族]]、彝族、[[苗族]]、[[壮族]];出生216人,出生率12.69‰,死亡97人,死亡率5.70‰,一孩率40.28%。 截至2007年末,大可乡总户数4546户,总人口16488人,其中农业人口16191人,劳动力10190人;人口结构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3966人,彝族2522人。 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总人口有173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83人,城镇化率17.2%;另有流动人口103人。总人口中,男性8870人,占51.2%;女性8468人,占48.8%;14岁以下3215人,占18.5%;15—64岁12467人,占71.7%;65岁以上1706人,占9.8%;以汉族为主,达14460人,占83.4%;有彝、苗、壮、回、哈尼5个少数族,共2928人,占16.6%;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共27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92.2%。2011年,大可乡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6.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5.16人。 截至2017年末,大可乡常住人口为16481人。 截至2018年末,大可乡户籍人口为17608人。 截至2019年末,大可乡户籍人口为17611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大可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548万元,比2010年增2.4%;地方财政收入254.3万元,比2004年减54%;农民人均纯收入2247元,与2004年持平;乡镇企业实交税金68万元,比2004年增10%。 2007年,大可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034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410万元,占总收入的8.14%;[[农民]]人均纯收入2387元,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外出务工收入410万元。 2011年,大可乡财政总收入0.08亿元,比2010年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6828元。 截至2018年末,大可乡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截至2019年末,大可乡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2005年,大可乡人均有粮578.9千克;烤烟收购总值916.48万元,千克均价7.16元;大春粮食种植面积16900亩,占计划数的103%,其中,水稻种植4950亩,玉米种植8250亩,大豆种植2200亩,薯类杂粮种植1500亩;完成小春粮食种植面积12010亩,其中蚕豆种植3900亩,小麦种植5600亩,大麦种植400亩,薯类种植2110亩;实现粮食总产9846吨,其中秋收粮食7265吨,小春粮食总产2581吨;种植朝鲜蓟450亩。2005年,大可乡种植烤烟16480亩(红花大金元品种),收购烟叶128万千克,收购总值916.48万元,千克均价7.16元。 2007年,大可乡烤烟收购完成320.9万千克,均价达10.22元(含补助);种植业收入3262万元,占总收入的64.8%;畜牧业收入1246万元,占总收入的24.75%;年内出栏生猪13061头,肉牛1211头,肉羊5620头,商品鸡20000只);渔业收入18万元;林业收入44万元,占总收入的0.87%。 2011年,大可乡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6.8%。大可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2011年,大可乡生产粮食9908.4吨,其中水稻3100吨,玉米3848.0吨,小麦1444.3吨,蚕豆646吨。大可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花卉等。2011年,大可乡烤烟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8600吨;花卉400亩,亩产鲜花26000枝/年。大可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可乡生猪饲养量3.0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羊饲养量1.7万只,年末存栏1.2万只;家禽饲养量215.6万羽,上市家禽147.2万羽。2011年,大可乡生产肉类4535.8吨,其中猪肉1590.8吨,羊肉172.3吨,牛肉147.6吨,禽蛋110吨;畜牧业总产值0.73元。2011年,大可乡水果种植面积0.3万亩,主要品种有枇杷、板栗、大杨梅,其中枇杷55万吨,[[板栗]]48万吨,大杨梅18.6万吨。 ===工业=== 2007年,大可乡工业总产值为1300万元。 大可乡形成了以石材加工、磷矿开采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大可乡工业总产值为0.3亿元;工业增加值0.01亿元,比2010年增长16.8%。2011年,大可乡有工业企业7家,职工248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7年底,大可乡设中心学校1所,中心学校含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有教师67人,中学生605人;小学部有6所完全小学,有教师75人,小学生1387人;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92人,入学率达100%。 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600多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5所,在校生956人,专任教师9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大可乡主要学校有大可中学。2011年,大可乡教育经费达53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3万元,均比2010年增长9.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3%,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有科普示范村3个,科技示范户31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8个;有各类科技人才0.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0.003万人,农村实用科技人员0.1万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07年底,大可乡设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个,图书室1个,有6个行政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共有文艺宣传队20个。 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有文化广播电视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室6个;有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12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6人;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6人。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有学校体育场地1处,篮球场7个,农村篮球场29个;有体育社团12个,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人员31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元旦、春节体育健身活动;16.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8%;有广播喇叭78万只,入村率100%,通响率95%。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1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71%。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大可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6个;卫生院病床15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6张;有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师)医师1.5人、注册护土0.2人。2011年,大可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25.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孕产妇死亡率4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14‰、12‰。 ===社会保障=== 2007年底,大可乡享受低保60人,五保户38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26人,已享受社会养老保险33人。 2011年,大可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2户,人数26人,支出6.2万元,比2010年增长25%,月人均200元,比2010年增长25%;医疗救助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32人次,共支出8.7万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6户,人数732人,支出79.5万元,比2010年增长11%,月人均90.5元,比2010年增长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人,支出7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人,支出7.1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57人次,农村临时救济1259人次,支出5万元,比2010年增长6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787万元,比2010年增长8%;有敬老院1个,床位2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7人。 2011年,大可乡新增就业人员800人,有26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64人,全年共帮助18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大可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