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8.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四位高僧大德施食的故事 的原始碼
←
四位高僧大德施食的故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四位高僧大德施食的故事.jpg|thumb|350px|right|[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673c4049-a77e-4870-bfce-2814ab01f07e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344c67a0102yplr.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四位高僧大德施食的故事'''师问天人曰:贫道修行何德,敢劳尊天送供?天人答曰:我师曾为沙弥时,每于出食,施诸有情。我等咸沾法食之味,皆令得脱苦趣,遂感天身。是故常感大师法乳之恩,济度我等,今来酬报。 == 唐代道宣律师施食感召天人送饭 == 《感通传》云:“昔南山大师住世化导,不餐人间饮馔二十余年,常受天供。一日,师问天人曰:贫道修行何德,敢劳尊天送供?天人答曰:我师曾为沙弥时,每于出食,施诸有情。我等咸沾法食之味,皆令得脱苦趣,遂感天身。是故常感大师法乳之恩,济度我等,今来酬报。” (编者【注】:南山大师,又名道宣律祖,即唐代 道宣律师,因常年居于陕西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大师。) == 唐朝慧明法师 == 唐朝慧明法师,亲近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处闻法获益,后来离开之时,问六祖:“我等何往。”六祖言:“逢缘则止,遇蒙则居。” 于是慧明走到袁州停下,住蒙山而弘法。他在蒙山也经常放焰口施食,有天晚上,有个鬼来受他的施食。这个鬼身前是秀才,有学问,它做了一首诗。诗云: 寂寂荒郊梦也长,古今成败懒思量。 野草鲜花拈多少,苦雨酸风几断肠。 夜雨萤光同出入,五更鸡唱影形藏。 悔不当初修心地,致堕青山泪两行。 于是慧明法师就施食给他,并为之说法。秀才发心忏悔,由是得到解脱。 == 弘济法师施食修复海岸 == 弘济。字同舟。一字天岸。余姚姚氏子。投同里宝积寺舜田满公出家。满公师之从父也。师骏发绝伦。或授法华经。辄能记忆。年十六受度。为大僧。持四分律。顷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已而叹曰。戒固不可缓。 精教乘以资行解。其又可后乎。于是往鄞。依半山全公。读天台之书。久之悉通其说。尝修法华金光明净土期忏。聚精会神。存诚不一仿佛。于观定中。睹尊者畀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辩日增。河悬泉涌。而了无留碍。 未几。泰定改元。开法于万寿圆觉寺。浙河左右杰伟之士。奔走其室。惟恐后之。议者谓。倡佛海之道。以播芳猷。实自师始。示瞽庵。脱白于一山元公。一山度四弟子。取法华开示悟入为名。师当第二。名显示。号瞽庵。出台之宁海卢氏之子。古貌长身。寡言笑清。俭自持。 一榻二十年。潇然如在逆旅。习教观。从师于万寿。师见其天资峻利。有一泻千里之势。乃曰。子盖从吾师游乎。他日大显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示。遂事佛海。至正初。出世隆寿教寺。大唱台衡为海内名浮屠。寔师启之也。 盐官海岸崩。民朝夕揣惴。恐为鱼鳖。行省脱欢公忧之甚。请师亲履其地。建水陆大会七昼夜。师冥心观想。取海沙祝之。帅其徒遍掷其处。凡足迹所及。岸为弗崩。人咸异之…… ——弘济法师传(附示瞽庵) == 慈云遵式法师,昼放生夜施食 == 秀州人。传天台教。学高行苦。名冠二淅。博习教观。而专志安养。尝要期般舟三昧四十九日。常行而不寐。素苦羸疾。自吐血数升。师以死自誓。遂于道场四角。各置灰盆行道。所及吐灰盆中。两足皮裂。誓不退转。 忽一日恍梦寐。见白衣观音。垂手指于口中。引出秽虫数十条。又指间出甘露注其口。身心清净快悦。自此宿疾顿愈。既出忏。顶相高寸余。双手下垂过膝。声如鸣钟。皆与旧异。莫不叹仰之。 日放生命。夜施食。水边渔者。夜闻鬼相谓曰。今大雪甚。忏主不可出柰何。有曰。忏主慈悲。必不忘我等。且待且待。良久。众鬼笑呼曰。忏主果来。我等饱矣。渔者起伺之。果见师携灯踏雪而至。 其精感如此。又尝以缘事过苏州。入城三日。荤血绝市。攉酤不集。长吏欲置之法。寮佐力劝之。乃已。着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净土忏仪。行于世。<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fojing/198550.html 四位高僧大德施食的故事]</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四位高僧大德施食的故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