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4.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唐亮(会唐网) 的原始碼
←
唐亮(会唐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唐亮</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ce.cn/ce/culture/zt/csr/cf/201701/16/W020170116677505091288.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ce.cn/culture/zt/csr/cf/201701/16/t20170116_19641665.shtml 来自 知乎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唐亮 国家 [[中国]] 外语 |} '''[[唐亮]]''',是[[中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人物。<ref>[http://www.ce.cn/culture/zt/csr/cf/201701/16/t20170116_19641665.shtml 唐亮], 知乎, 2024-11-21</ref> == 简介== 唐亮,男,[[会唐网]]CEO、联合创始人,SITE中国区主席,美中国际商会会议经济委员会主席。 毕业于Newcastle研究生商学院,归国后曾参与创建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及任搜狐畅游首席新闻官,并获评国家级领军型创业人才。 2007年创办会唐网,2012年将企业转型为O2O模式,是互联网+创业先锋人物,曾获得中国会奖产业年会“2015年度风云人物”、“2015中国O2O潮流人物”、中国“互联网+”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等大奖。 ==唐亮:打造“人民大会唐”== 2017年01月16日 18: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979年出生的唐亮,2002年从国外留学归来,参与了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组建。在频繁出差的过程中,感触到了在外地住酒店、做会展极为不便的痛点。 于是,会唐网的创意浮出脑海。后来,唐亮担任搜狐畅游的首席新闻官,大脑里的互联网基因逐渐扩散,将传统的会展服务提到线上交易的想法逐渐清晰。 2007年,会唐网上线。为了采集最原始数据,唐亮带领6名大学实习生,从老家哈尔滨出发,见火车就上,见车站就下,见宾馆就闯,见会议室就量,硬是纯手工采集了150多个城市的酒店数据。 2015年初,会唐获得B轮上亿级融资。连续两年,会唐已经名列福布斯中国非上市公司百强,2015年是第38位,2016年是第15位。 会唐目前的盈利,主要是靠服务企业获得的服务费和酒店的广告费。据唐亮透露,年营业额达5.45亿人民币。 找到痛点,创新产品,实现融资,完成上市——每个创始人心目中的完美路径,对于唐亮来说,似乎已经就差最后一步。 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人民大会唐”,是会唐网创始人唐亮的梦想,也是他的野心。 1、自爆脑洞,“学渣班”里的“学霸”传奇 唐亮是哈尔滨人,进入哈尔滨师大附中读高中的时候,他仅仅是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 就在此时,唐亮们碰到了一个新困难。班主任老师结婚生孩子了,所以唐亮他们班就被拆散,男女同学被“渗透”到别的班里去了。 唐亮被分到的,是全校最差的一个班。 当时很多被分进去的同学,内心很失落,觉得这辈子都没有什么希望了。 那个班差到什么程度呢?哈尔滨师大附中,是省重点学校,当时高一共有7个班。正常情况下, 7个班,每个班至少应该有10个学生进到学校前100名。而唐亮那个班,只有1个同学能够进到前100名。这个班级基础之差,可见一斑。 理所当然,当时正处青春期的唐亮非常失落。 但是,唐亮有一个非常好的性格,就是他愿意跟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也就是分散到各个班的同学经常交流和聊天。当时有一个朋友就跟唐亮讲,你们这个班是很差,但凡事都要往好的一面想——你们班还没有老大,你可以考虑做这个班的老大啊。 唐亮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人们常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学渣班里的学霸,那也是如假包换的学霸啊。于是,唐亮就暗中观察、分析和思考,这个班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唐亮经过观察,发现这个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班同学,有个明显的分界线,排名在前半部分的学生都很努力,但是找不到学习方法;而成绩居于后半部分的,基本上成天打闹,是名副其实的“学渣”。这就是学生方面的构成。 而在师资配备上,唐亮发现:完全应该辩证地、乐观地来看问题。正因为这个班很差,学校就把最好的老师都配给了这个班级。这些好的老师,对于各个知识点讲得很细致,很透彻很明白。但是有填鸭和灌输之嫌。所以就导致前面那些努力的学生,听得很明白,但是真正到自己做题的时候,他做不了。 当然那些“学渣”们,可不管你老师讲得好不好,就是压根不学习。于是,唐亮得出一个结论:“学渣”们不爱学习,不是自己竞争对手;而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自然也就不足为惧。 于是,唐亮开始做了一个被他自己称之为“地狱式”训练的学习计划。 唐亮认真分析、梳理了自己的成绩单,发现自己数学、物理、语文与英语都很好,甚至能跟班级前10名的人有一拼。而唐亮最差的课程,其实就是一门:化学。 马上到了寒假,唐亮决定好好利用这一个月,以实现自己的突变。唐亮强迫自己开始了这个地狱式的训练。这个训练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狂虐”:如果说正常情况下,一张化学卷子需要2个小时完成,唐亮就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完成。这仅仅是规定完成时间的四分之一。 完成第一份试卷,唐亮自测只得了5分。虽然事实告诉唐亮,自己其实真的是一个“化学渣子”,可唐亮并不沮丧。因为自己的化学功底厚薄,自己最清楚。他开始用很长的时间,看哪些题做得对,哪些题做错了,仔细地研究为什么做错,下次怎样用更快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其实就像现在做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思维:出品,测试,反馈,优化,迭代。 当唐亮做到第10份试卷的时候,变化开始出现。当时化学满分150分,唐亮差不多能够得到90分--这跟他平时花2个小时所答的分数是一样的。 结论是,在完成时间极大压缩的情况下,质量没有下降,效率却极大地提高了。当唐亮做到30份的时候,奇迹发生了:150分的化学试卷,唐亮基本上都能拿到130分左右。 就这样,唐亮整个思考的角度和运算的方法,跟平时采用的全都变得不一样了。 转过年,等唐亮过完寒假,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已由中等偏下的学生,一跃变成全学年第一名了。 学渣班里杀出了一匹学霸!唐亮立刻被整个学校传为神话。 在学校,正常人2个小时都答不完的化学试卷,唐亮仅需一个小时就答完了。 在考试时,常常出现这样一幕:大家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愁容满面,为一道道化学难题而埋头苦战时,唐亮已经潇洒地交卷出去玩了。那些“学渣”同学,对他真是“羡慕嫉妒恨”到了极点。 仅用了别人一半的时间答题,而成绩总在140分左右。唐亮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被训练成能够承载更多信息量的超强大脑! 这个经历,直接养成了唐亮最初始的一个性格。 唐亮认识到:如果没有和别人聊自己的困境,别人也不会提示自己可以成为学渣班的老大;而如果不是自己独创性地采取自虐式题海战术,那么大脑也不会训练得如此强大。 从那以后,唐亮就更愿意与人分享,和聪明的朋友们一起去讨论问题,这也直接决定了其在后续创业所遇到的相关的人和事。 唐亮认为:“通过大量的训练,你其实是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唐亮在后期创业途中,遇到了一个接一个的困境,但是他坦然应对,并逐一战胜。他其实应该感谢曾经的“学渣班”。 后来,学霸唐亮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当时是财经类最好的一所学校。 当唐亮讲到他的自我虐待式学习计划时,脸上洋溢着一种和他年龄与CEO身份不太相符的小自豪。 而我坐在他的对面,听他侃侃而谈,一脸平静,似乎毫不为这个故事所动。但我的内心,却激烈出了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有一种非常流行的理论:如果想在任何领域,成为顶尖高手,你都必须训练不少于1万小时。钢琴家如此,泥瓦匠如此,作家也不例外。 如果想了解这种“1万小时理论”,可以去看看《格拉德威尔经典系列·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我推崇这种理论。 唐亮用的其实也是“1万小时理论”,只不过他是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训练1万小时的作业量,异曲同工。 高中生唐亮,自己悟出了一条学习上的救赎之道,他是一个天才。 2、两个外国人,分别教给唐亮的人生课 1997年,还在中央财经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唐亮遇见了爱尔兰的一位女博士,她曾在宝马总部负责市场营销。她用全英文教唐亮们市场营销课程。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案例学习。当时在国内,高校里所谓的市场营销,很多都是照本宣科,谈的是理论,可谓纸上谈兵。 性格使然,在大学里唐亮其他课的成绩很差,例如思想政治,因为那些课程纯粹就是死记硬背。但是市场营销课是案例分析,需要“动脑子”,老师鼓励和激发学生现场讨论问题、提出见解,形成市场营销的思维力。唐亮爱动脑子、表达能力强,所以成绩非常好。于是,优秀的唐亮进入了女博士老师的视野。 当时,美国的原版教科书,售价昂贵。她就把自己的那本原版教科书送给唐亮,还说她愿意写推荐信帮助唐亮到国外去读书。 就这样,市场营销课成绩极其优异的唐亮,就定下目标,努力到国外去学习更新的专业知识。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唐亮就去了澳大利亚读Newcastle研究生商学院。 在商学院的时候,唐亮有机会接触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 大约在2001年的时候,Newcastle研究生商学院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数量比例还算均衡,不像后期的时候,在此求学的很多都是中国人。正因为如此,唐亮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结交到了优秀的外国人。 在Newcastle研究生商学院,有两件事对唐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件事就是修电脑。唐亮的一台索尼笔记本电脑坏了,但他不知道该怎么修理。只能找人修。但是那个学校是商学院,毕竟不是国内大名鼎鼎的蓝翔技校,不可能有电脑修理专业。而且,当时在澳洲的学校,不像在国内有这么多人,你往操场扔一块板砖,能同时砸破三四个人脑袋。在澳洲,有时你从这座山头,走到那座山头,你鞋底都磨破了,都见不到一个人,袋鼠倒有可能碰见几只。 这时,一位来自台湾的同学就介绍了一位德国同学,请他帮忙修电脑。 那个德国同学,接到求助,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只见他背着包,平静来到宿舍,水也不喝,二话不说,就在那边打开自己的电脑,这边又打开唐亮的电脑,根据电脑上出现的问题,他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搜索,找寻问题根源,再一步一步找到如何修理的解决方案。大约花费了一个多小时,这位德国人帮唐亮修好了电脑。 经过交流,唐亮才知道德国人根本就不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他实际上是完全通过在线上进行自学来解决问题。那时候,搜索引擎的使用还不普及,这件事情给唐亮留下的印象非常深。 唐亮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够聪明,现在,德国人用自己的表现给他上了一课。 首先,唐亮觉得德国人的动脑动手能力,非常值得尊敬。 其次,这件事启发了唐亮,面对任何问题,你都能找到解决方案。是否掌握某项具体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能够找到解决任何问题的逻辑方法。 这位德国人给来自中国的唐亮上了深刻而生动的一堂课。这使得唐亮的整个心态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 从某种角度来说,唐亮是一个幸运儿。 他在正确的时间节点上,总能遇见正确的人。 读高中的时候,好友提示他可以成为“学渣班”的“学霸老大”; 读本科的时候,爱尔兰女博士看到了他的优秀,推荐他到澳洲商学院深造; 而在商学院,他从修电脑的德国人那里碰撞出了灵感的火花,而这火花点燃了他的人生哲学的星空。 后面,唐亮还会遇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些人的名字说出来,如雷贯耳,能吓你一跳。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下结论:唐亮的确太幸运了。 后来,唐亮遇到了创业困境,走了一段漫长的黑暗路程。说明这个人的运气并不是总那么好;而他的崛起,自然也不是靠的什么运气。 3、听台湾人的劝,回国吃饱饭 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其实还蛮差的,而国外则形势一片大好。唐亮的研究生同学,大约有95%都留在了澳洲。 当时,在唐亮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要想留在澳洲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比如说,只要你结婚,而对方也不一定是澳洲人,你就可以立刻移民澳洲。 唐亮说:“你看,我长得还行,所以当时很多女生愿意跟我结婚,从而能留在澳洲。”这么轻描淡写,仿佛是在谈一件男女之间牵牵手的事情。 唐亮在他的位于北京朝阳泰禾文化大厦四层的办公室,向我如此描述和评价自己“长得还行”的时候,露出了一点坏笑。其实,此刻他虽已经是会唐网创始人兼CEO,但在某种角度来说还是一个大男孩,调皮而自信。 彼时,唐亮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就是那个介绍德国人修电脑的台湾人。唐亮每遇大事,都喜欢与人“聊”。唐亮就问他,要毕业了,到底该怎么选择--是和别人一样,找个人结婚,留在澳洲,然后享受生活,享受澳洲迷人的阳光沙滩?还是做出其他什么别样的选择? 这位台湾同学就跟唐亮讲,他说你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最先是罗马帝国强盛,然后带动整个欧洲,接着是意大利。然后法国带动了英国。英国强盛带动了美国。美国带动了日韩。然后日韩带动了我们台湾。台湾下一步(那时候是2001年)一定就会带动中国大陆。 台湾同学特别强调一点:这将是人类的长河里,可能是在中国近几百年的历史当中,唯一会出现的一次巨大发展机会。 台湾同学讲了这段话之后,唐亮就问:“OK,你说的我都认同。但这个跟我会有什么切身的关系呢?” 台湾同学说:“你看,如果你选择回大陆的话,你就会在你的生命当中最关键的时期,碰到整个中国经济腾飞的最关键的时刻。你将碰见的就是:经济提速;股票大涨;房地产越来越值钱……” 听完这句话,唐亮就说:“oh,ok。我明白了。” 唐亮一生也不会忘记,那位台湾同学的名字,叫Paul。 颇有醍醐灌顶之感的唐亮,当晚就收拾了行李,连父母的意见也未征求,直接上了飞机。回国的唐亮,第一站就到北京来找工作。 当时,从海外留学归来的研究生很吃香,工作机会很多。特别对于唐亮们而言,有海外留学背景,所学又是企业稀缺的市场营销,最好的选择,是进像麦肯锡一样的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做顾问;第二个选择,是去世界500强公司做营销。 那时候像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如日中天的跨国企业。而他们的大门都愿意向唐亮们敞开。 但是,就连唐亮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最后却去了一所学校做招生。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时,这家就连中国人都还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商学院,还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的仓库里低调筹备。 当然,彼时的唐亮也不可能想到,他后来供职的这家商学院,先后毕业的EMBA学员名单里,包含了李亚鹏、李湘、任泉、张一白、李鲁豫、范冰冰和赵本山。 后来,一个叫王石的男学员,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和一个叫田朴珺的女学员,引爆了一场举国震动的情事,导致该学院的EMBA学费一下暴涨到了70万元的天价。 唐亮本来可以留在澳洲,那里地广人稀、机会多多。但是,台湾人的一番话,促使唐亮当即回国。 表面上看,是台湾人在指点唐亮何为大势。但是,聪明人之所以愿意和聪明人在一起交流和工作,就是他们的方向感一致,判断力相当。 如果唐亮看不到大势,他就不会在国内环境还不太好的时间节点回国。而他回国的时候,“海龟”的内涵还是“海归”,而非今天的“海待”。所以,他有机会能够和最厉害的人一起共事。 由此来看,所谓看到大势,就是看到未来。但是一般人都能看到的未来,往往没有未来。 “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真正的未来,是常人难以看到的。 唐亮善于与聪明人讨论未来。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回到国内;又在朋友的建议下,进入还在仓库里筹备的长江。 而他加入了长江,就此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新航道。 4、和最厉害的人共事,每三个月升一职 唐亮成为长江最早的一批教职员工。 事过多年,唐亮坦言,那时候得到这个offer之后,自己是有些犹豫的,是有些抗拒的。 因为唐亮毕竟本科与研究生读的都是市场营销专业,他希望能去做与广告、创意相关的工作。学以致用,专业对口,人之常情。 每到人生关键节点,少年时养成的良好性格,就为唐亮又一次指引了正确方向--唐亮读高中时,有一个很好的同学,叫成若之。他当时在哈佛读医学院。 唐亮就问成若之,自己面对第一份工作,应该怎么做选择。 成若之帮助唐亮分析,他说你看,你们学市场营销的,都认为最好的工作是去麦肯锡。麦肯锡的工作为什么你觉得好?是因为你在麦肯锡,可以跟很多企业的CEO们在一起工作,对吧? 但是,在长江也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著名企业的CEO们过来读书。你也一样可以跟他们产生深度的交流。 唐亮说:“哦,我明白了。”唐亮知道该怎么进行选择了。虽然,那个时候大家并不知道长江商学院未来的道路是什么。 唐亮去长江的时候,工作相当之辛苦。一个初创的学校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事全要你自己去做,而且学校又没有什么人。 比如说,让你去做一个最简单的文案,你会发现连纸都没有。你得先去买纸,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而此时的唐亮,从市场专员的最底层职务做起。 但是唐亮的职务,基本上是每三个月被提升一次。唐亮说,每三个月升一次职,是因为自己做的performance特别好,不断地升职,一直升到管理阶层。 从市场专员到经理,唐亮仅用了一年时间。此后,唐亮在长江呆了差不多4年。 唐亮认为,自己之所以成长得很快,除了自身条件和努力,能够和最厉害的人共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时,唐亮身边的同事,都是什么人呢? 比如说项兵。项兵是长江商学院的创办院长与现任院长。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北京大学,曾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和EDP的创办主任和博士生导师。 比如说齐大庆。齐大庆是当时唐亮他们EMBA项目的主任。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员,NASDAQ上市企业搜狐公司和分众传媒公司独立董事。 比如说曾鸣。当时长江的学术主任曾鸣,2006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集团参谋部资深副总裁。十一月就任中国雅虎代总裁。 比如说陈龙。陈龙是金融学教授,曾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2014年11月,陈龙入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担任新成立的集团战略部门负责人。 而唐亮们招到的第一批的学员,又是什么人呢?——福布斯前100强的富豪,有6个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 唐亮说,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因此非常努力,可以说为了完成任务,经常是连续多日不眠不休。 人们常说“混圈子”。其实就是积攒人脉。聪明的古人,早就总结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深刻道理。唐亮能和项兵、齐大庆这些卓越人士一起共事,在他们的领导、支持下工作,势必就能更快速地学习到了他们的方法论。 而这种学习,不仅免费,而且带薪。太值了。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是他们往往都在同一个圈子,因此他们的见识、修为和专业度,也就能互相激发提升。 就这样,优秀的种子逐渐在唐亮身上生根,发芽,冒尖,出类拔萃。 5、给唐亮5分钟,他就能从别人兜里掏出几十万 商学院,既然有一个“商”字,必然“在商言商”。那时,负责EMBA项目招生的唐亮,练成了一个什么绝招呢?——给他5分钟的时间,就能让一个身价过亿的人掏出几十万学费,来报读长江。 多少年后,唐亮还非常感谢那位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并全英文授课的女博士。唐亮理论结合实践,研究琢磨出了一套销售绝活。他完全遵从市场化的营销思路,做了几个堪称经典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其实就是案例分析的实操。那段时候,唐亮把所有的广告投放成本、最终效果,都做了非常详细而精准的数据分析。唐亮发现,学员之间推荐,是一个最有效的招生方法。其实,就是口碑营销。 报读EMBA时,面试的环节很重要。每个学员来面试的时候,都先要在一个屋子里等待叫号。被叫到的人,到另外一个屋子里接受几个教授面试。 在这个期间,候选人其实也没闲着——忙着紧张呢。虽然这些人都是身价过亿的,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也和普通人一样,比较紧张,甚至有人还会紧张到浑身出冷汗。 于是,唐亮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分发一份调查问卷给他们,让他们填写回答一系列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只是一个幌子,真具杀伤力的,是在调查问卷最底下,要求填写者推荐“3个你认为可以做你同学的人”。 这是一道亮剑。当唐亮们招到第一个100人的时候,其实他们就拿到了300个人的名单;到第二拨人来面试,这300份名单,又在几个小时之内,变成了900份。 唐亮说:“因为人和人之间其实是一个圈子。比如说联想的副总裁,他就会跟华为的副总裁经常有交集,互相认识。而且,联想的副总裁进了长江读书,华为的副总裁就会想:嗯,连那个聪明的家伙都去了长江,我也别错过机会。这就是基于人际关系彼此信任的口碑的力量。” 唐亮设计的招生方案,使得长江的营销成本大幅度降低,而招生人数大幅度提升,最终得到了整个学校的高度赞赏。 第二个案例,就是自己一个人,带着一名前台小姑娘去路演。 当时,长江草创,因为没人,项兵院长就说让唐亮试试走出去,给他配了一名原先做前台的小姑娘当助手。任务是:两个人,一个月之内要做5场从南到北的路演。 路演的目的,当然是招生。虽说是路演,但你不知道听众是谁。于是,唐亮通过在所在城市打广告,同时通过和当地的工商联等组织联合的方式,招徕听众。那时,每场能来300多人。 唐亮一个人带着前台小姑娘,一个月之内搞定了5场路演,完成了招生任务。 多年以后,当唐亮再回学校的时候,招生办的人告诉唐亮,当初唐亮的这个工作,现在他们是共有12个人在做。 路演对于唐亮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他当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当你到异地办活动的时候,你得自己去找酒店,找场地,以及会务管理等等方面,非常复杂棘手。 2001年左右,携程已经开始慢慢冒头了。于是,正在长江忙着招生的唐亮,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让会议也通过系统把它管起来?让它更简单?当然,当时也只是一个最初级的想法。 唐亮说:“因为你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创业者,都是创业致富的人。所以他们很多思想会影响你。你是从一个打工者的角色,演变到你是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待企业和看待如何进行管理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角色上的转变。” 创业。这个念头一旦生长,就会挥之不去。虽然还没有决定具体做什么,但是,唐亮已经为自己选准了总的方向:互联网。 成功须有方向,是指必须能看准大势,能够准确进行战略判断。而成事则需要方法。那就是创业者应该在商业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打法,创出自己的方法论。 当年,那个德国人教会了唐亮,凡事都能找到一套逻辑方法来解决。他不仅学会了,而且用实操赢得了顶尖团队的赞赏。 6、出谋平息长江商学院卖“假文凭”风波 当时的长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唐亮说:“你要从整个宏观的角度,去看待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那时候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比如说,当时中国政府要求你,民办学校,必须招满多少人之后,你才能有资格申请毕业证。” 说白了,在招生人数达标之前,长江是一个没资格发放国家承认的毕业证的商学院。所以,在第一届EMBA学员毕业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来闹事。都说你没有毕业证,你当初是骗我们进来的。 而来闹事的,哪一个也不是普通的学生。在那个年代,随便说一个学员名字,实力都比现在的王石还要强得多。 当时唐亮的领导曾鸣,非常沮丧。唐亮在十几年后,向我讲述这场风波时,连说了两个“非常沮丧”。 有一次,曾鸣跟唐亮们开会,说学校可能是开不下去了。甚至都已经到第二届、第三届的时候,依然还发不了证。 差不多在2004年的时候,唐亮有一个机会跟曾鸣单独见面。当时曾鸣沮丧到了极点。唐亮就问了曾鸣一个问题: “你说说看,你在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学校怎么样?” 曾鸣说:“我们都骂学校啊,都说学校不怎么的啊。” 唐亮就接着问:“那毕业之后呢?” 曾鸣恍然大悟,说:“哦,我明白了。” 然后,唐亮就说,其实这件事没有像你想的那么沮丧。 唐亮他们开始分批安抚学生。 他们叫来第一批学员跟他们对话。 问:你们要毕业证干嘛?你是出去找工作吗? 答:我们都已经管那么多企业了,我们不用找工作。 问:那你是要升职、加薪还是咋的? 答:我他妈都已经是公司老大了。 于是,唐亮最后问:那你们要毕业证干嘛?毕业证对你们而言,既不是为了找工作,也不是为了加薪、升职,那要它有什么意义和必要? 大佬学员们想一想,说:“啊,唐,你说的有道理啊。” 唐亮松了一口气,安抚他们说,现在先给你发一个毕业证,虽然国家不认可。你们回去等着,三年之后,证我们会补给你的。 然后,用唐亮的原话说,就是他“连夜回家画了一个”。 即便现在,也没有人知道长江的第一批毕业证是怎么来的。其实,那是唐亮在自己家的电脑上画(设计的)的。 大概又过了一两年,国家教育部开始认可长江是个正规的学校,可以发毕业证。 长江商学院是李嘉诚资助的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能够发证书,也是后期李先生跟教育部运作的一个结果。 唐亮说:“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整个过程当中,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启示。这些优秀的人,他们对于工作的要求,他们的能力,都很牛逼的。是这些牛逼的人,带着我一起做的这个创业的东西。因为创业这件事,没有人可以教你。你必须要跟他们一起干你才知道,你要承担很多你原来不曾想过的痛苦和委屈。” 创业者就是开路者。开路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面前除了困难,就是挑战。 长江遇到的文凭危机,从大部分人来看,都是致命的。确实,一个大学,人家花了几万几十万学费来学习,可临到毕业你却说教育部不准你们发毕业证。这不是坑爹吗?! 可是,唐亮采用的是结果为导向的思考方式。一般人求学,拿文凭,是为了求职、升职和加薪。而长江商学院EMBA的大佬学员们,他们已经不用靠文凭才能求职、升职,而加不加薪,更是老板们自己就可以说了算。 既然这张文凭对于大佬学员们而言,并非必要。那么,他们选择长江,一定另有所图。如果他们的所图已经得到,何必还要闹事,与母校撕破脸皮呢? 战胜有逻辑的人,必须有更为强大的逻辑。 唐亮,就是那个为平息“假文凭”风波,提供了逻辑武器的军火商。 7、贫贱时好哥们,创业时天使人 那时,唐亮有一个大学同学,名叫蒋理,刚从北大毕业,在银河证券工作。唐亮记得非常清楚,2004年,中国股市是900点。他们俩聊天,蒋理跟唐亮说:你看,你应该进入股市,否则你就没办法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快感。唐亮觉得这个搞证券的人,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为了快感的唐亮,就拿所有的钱扔在股市里了。不到十万块钱,所有的积蓄。 到了2008年的时候,股票6000点。 一入股市深似海。在900点的时候,大家说股票还要跌;到6000点的时候,大家说还会涨到8000点。 但是,2008年,6000点整的时候,就在大家热议还会涨到8000点的时候,唐亮把股票全卖掉了。 于是,他在危机爆发之前,逃脱了。 唐亮说:“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本身是学财经的,通过经济学的判断,我们发现黄金开始在涨价。我们判断说这个异动,是会出现经济危机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任何国家都是在办完奥运会之后经济才会下跌。但是中国是提前的。在2008年奥运会还没办之前,经济就开始暴跌。唐亮就是通过这个信号,通过黄金宏观经济学的判断,认为经济危机要来了,将股票全抛掉了。 最后核算下来,差不多他们挣得有60倍。就是从10万,变成600万了。这就是“唐亮跟蒋理的故事”。 唐亮的朋友们,许多后来都成了他的股东。他还讲述了“唐亮与韦华宁的故事”。 在长江的时候,唐亮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其时在长江读博士,叫韦华宁。这个人的特点,用唐亮的话来说,就是特别聪明,“头发很少”。 唐亮至今怀念他们的友谊。他们俩怎么建立的友谊呢? 当时,他们俩都很穷。在东单有一个小饭馆,每到中午的时候,你吃饱了饭,还能给你免费粥。因为他们那时年轻,吃不饱,就去蹭那个粥喝。其实就是人家头一天没卖完剩下的米饭,再熬煮成的粥。唐亮经过与韦华宁“聊”,发现他很聪明,所以唐亮就很愿意和他在一起,互相聊天。 韦华宁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了重庆龙湖地产。他跟着后来成为中国第一女首富的吴亚军,把重庆龙湖地产从一家小地产公司,做成了全国房地产前十强。韦华宁也一路做到了龙湖的CFO。 唐亮的眼睛很亮,清澈,也不近视。在他回忆他的好哥们的时候,他是怀旧的,感性的。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重感情、够哥们的男人。 男人在世界上行走,必须有几个死党。老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而唐亮能够找到优质的朋友,说明他优秀。他能把哥们发展成为合伙人,说明他有担当,值得信任。 后来,唐亮建造会唐。蒋理和韦华宁,都是最早期的天使投资人。 8、遇见“靠谱老李”,合作创建会唐 本文的主人公,他目前的主业是做会唐网。那就应该把视线投注到他目前从事的事业了。 于是,该轮到另一个重要人物,“靠谱老李”李建出场了。 认识李建,也是在长江的时候。因为唐亮每次办活动,都要去找各种各样的供应商。于是,唐亮认识了一个人,就是李建。 大概是2004年时候,李建开始自己做一个小的会议策划公司。唐亮称之为四流的会议活动公司。 因为他做的是最基本的业务,都是人家倒了四手才到他那儿。他最早是从喷绘易拉宝开始干起来的。 李建是唐亮的一个供应商。唐亮如此评价李建:“他做事情就是非常踏实稳重。配合到后期的时候,我只要在邮件里发给他多少人、在什么地,以及我们的主视觉是什么。你只需直接发需求给他,然后现场所有的东西,都会井然有序。” 但是,唐亮很快就发现李建的力量只限在北京,他在外地就干不了。出了北京,唐亮就要找别的供应商。“别的供应商,并没有像老李这样靠谱。” 应该是2006年的时候,李建找到唐亮,他们俩在国贸的巴蜀酒楼,开“聊”。李建拿了第一份策划,说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会议策划的场地,像携程一样搬到网上来。 唐亮立刻就同意了。 于是,唐亮和李建,成为会唐的合伙创始人。 因为当时唐亮自己也在寻找突围。他本身在做婚庆服务,也确实挣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唐亮发现婚庆入门的门槛极低。今天,你可以扛着摄像机给客人拍,明天另一个摄像师也可以。“你容易起步的地方,别人也容易起步。” 婚庆市场门槛低,就造成整个市场乱杀在一起。但是2B这件事,针对企业,它是有门槛的。那时候李建做的是一个三四流的活动公司,也在突围之中。因为线下的市场已经瓜分完毕了。 有实力的会展公司,都已经有大客户在手里。李建是没有办法再往上走的。 所以,后来唐亮总结出一条铁律:“一个线下市场做得好的公司,他是不会考虑去做线上的。相反,是这个市场当中中下游的一些企业,一直想要去做一些新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们破釜沉舟,觉得可以做一个B2B的携程。” 创业者往往就是在困境中求生,从而闯出了一条新出路。 唐亮在解释自己创业做会唐网的时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逼格很高的理由。 9、脚上磨出多少泡,网上就有多少房 那时候,唐亮他们很傻很天真,就是一心要把所有会议的东西互联网化。他们觉得这个事非常简单,是一蹴而就的事。 他们建立了“会唐网”。线下还继续做会议活动,线上做会唐网。 当时的团队,是唐亮、李建、lvxin,还有另外的6个实习生。实习生来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那时候你招别的大学的实习生,人家根本就不来。清华、北大,人家谁跟你做这个事。” 唐亮带着6名实习生,买了火车票,从最北边哈尔滨跳上火车,每到一站,唐亮他们就跳下来。因为没有钱,就用公交卡,坐公交车到市中心。到了市中心,每到一个地方就跳下来。 那时,你在网上找不到任何酒店的相关信息,你甚至也不能在网上查到酒店的位置。于是,唐亮他们就挨个到酒店去,拿出事先打印的一张表,纯手工采集信息——记下每间房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测量好所有会议的场地,然后把它登在网上。 突然闯进来一群陌生人,一言不合就要量人家会议室,确实让人家服务员吓一跳。很多酒店的销售经理就很不理解,说你们这是干嘛呢?唐亮他们赶紧解释说,是要把你们放到互联网上。 销售经理就轰人,说你是竞争对手派来的骗子吧!探子!你赶紧走! 遇到这种情况,唐亮他们就耐心解释,说我们把你放到网上,也许你在网上就可以接到订单了。 唐亮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位,就是在摸索中前进。也不区分酒店的中高档,只要你有会议室,进来就给你量了,然后就记录下来。非常粗犷,但也高效。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大约花了6个月的时间,每到一地,唐亮他们就找个小旅馆,大家住在一起。晚上养精蓄锐,白天就都出去跑、跑、跑。 唐亮永远记得当时的情形:“白天就都出去跑、跑、跑。跑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到下一站,再跳下去。6个小孩走得满脚都是血泡。因为很多酒店挨着,你坐车反而不方便,只能走,挨个进去量。” 那时候,会唐网的数据不包括客房。到今天他们才开始做客房。 原始数据的采集,使得会唐网逐渐成为一个“能够实现在网上下订单”的平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互联网时代,有时还就是这个道理。 唐亮以及6个大学还未毕业的小孩,用脚丈量了整个中国。他们采集了差不多全国所有他们能一眼望见的大小酒店。 至今,会唐网的场地资源,覆盖了全国152个一二三线城市的3万多块会议及活动场地。 “脚上磨出多少泡,网上就有多少房”。这句话,是唐亮团队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10、极度缺钱,误以为小便池边站的都是投资人 数据越来越多,唐亮他们就把它慢慢放到网上。当时,放在网上的过程,就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当唐亮他们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下半年。 看到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会唐网”,唐亮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开心,充满希望。那时,唐亮总是看新闻报道里说,只要你做了互联网,然后就有很多人来给你投钱。 那时传的最神的,就是马云去厕所小便,站在他小便池边上的投资人,只看了他一眼,就给他投了一大笔钱。唐亮极度缺钱,他受此启发,每次去厕所,就深情地望着小便池边的“疑似投资人”。这件事的后遗症是,一年过去,不仅没有人投钱,还有人以为唐亮是个变态。 “没有人给你投钱,怎么办呢?我们的心理落差很大。我们自己没什么钱,还要持续地在烧钱。” 搞网站,就要买服务器,养研发团队。当时研发团队一共有6个人。他们虽然凑了一两百万,不断地扔钱进去,但总是不够。 唐亮说:“后来没办法了,就是说以活命为主,还重操旧业吧。活动什么的,继续干起来。然后线上来了客人,我们就去服务他线下的事。线下这个事,还可以赚钱,把团队能养活。虽然过得不好,但是既养活了线下的团队,又让线上能活着。就是以线下养线上。” 但是,这种经营模式,还是入不敷出。唐亮就跟李建说,我还是出去找个工作干吧。 唐亮的想法非常朴素: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咱们回来再说。 唐亮就像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的妈妈,对李建千叮咛万嘱咐:“老李,你就养着公司,千万别让公司垮。需要投钱的时候,我们就凑钱往里再投。” 前前后后,他们投了有三五百万。 身为创业者,你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就是你要有高远理想,不忘初心。而脚踏大地,就是需要面对现实,一切的前提是生存。在客观环境不理想的时候,为了生存,创始人应该及时调整心态。短暂的退却或转移,其实是为更快、更猛地推进做战略准备。 正如唐亮后来对我说的:“如果全职在会唐的话,我就没有经济来源去养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也没有办法负担我的开支。如果我出去的话,还能挣更多的钱。否则的话,不仅挣不到钱,还消耗公司的成本。” 第一次融资,就此宣告失败。 11、有钱烧了,反而不敢烧了 2007年,唐亮就出去了。 “因为我卖相比较好,所以就去了UPS。UPS是世界500强。”UPS是全球第一大的物流快递公司,也是最大的航空公司。他参与了UPS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后来,唐亮又进了谷歌,先后和李开复与刘允成为同事。从谷歌出来,他又去了搜狐畅游,担任首席新闻官。 到了2012年的时候,唐亮觉得自己历练得差不多了,就回到会唐。 唐亮说:“那个时候,我们发现会唐的流量已经很稳定了。而且已经有很多知名的客户知道会唐。我在外面,会碰到一些人,他们一提及找会场,就说你可以上会唐网去搜啊。” 唐亮不是孤身一人回到会唐,而是带来了原单位的4个老同事。这样就壮大了公司的骨干力量。 回到会唐,唐亮主导的第一个案例,是做了BCG2012年全球合伙人大会。那个标的是几千万。因为唐亮服务过奥运会,所以他有这个胆量敢做这么大的项目。 但在此时,李建不敢做,说他不会英文。唐亮说没关系,涉及英文的事,以后找个英文好的人弄。经过几轮应标之后,最后会唐中标了。该项目要求在几天之内,帮助来自50多个国家的1600人,在不同的城市解决吃住行。这个任务,通过传统的方式解决不了。而会唐网有非常好的互联网基础,能帮人们预定所有的会场。 那个项目非常之成功。唐亮他们挣了三四百万。但是,单靠这几百万,根本就做不了多大的市场,还需要更多的钱。于是,唐亮决定再次出去融资。 整整2013年,唐亮见了70家投资者。每家要谈两到三次以上,被拒了一百多次。 唐亮印象最深的是徐小平。当初,他们把会唐网的case给徐小平看,徐小平说你们这个项目太小了,我们不感兴趣。 事隔两年之后,唐亮再拿他们的项目给徐小平看,他说:“哇塞,你这每个月已经这么大的流水了,我投不动了。” 就这样,基本上每三天被拒绝一次。唐亮已经基本绝望了。但是,唐亮学习能力很强。投资人会问很多问题,比如说你的转化率是多少?你的模式是什么?促使你一遍又一遍重新审视这个商业模型是什么。 到最后,70多家只有两家同意给钱,两个都是一千万。一个是杨宁,另一个是王雷雷。会唐在两人中选了王雷雷。这是第一轮。 第二轮融资是春晓资本。2014年,春晓资本刚成立,会唐大概是它第一个项目,投了接近1个亿。 拿到钱不是最关键的,投资方帮助会唐把整个业务模型进行梳理,促使他们开始转型成一个B2B的交易平台。现在会唐的交易能够形成闭环,打通了整个交易的支付,使得在线就可以连接客户和酒店,可以直接成交。 这件事,相当于淘宝从最早没有支付宝,到有了支付宝,对于会唐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是,拿了钱之后,唐亮们就有点急躁,有点激进。 那时候,包括“靠谱老李”也有点飘飘然了,他们开始做了一个大范围的补贴。也就是烧钱拉用户。事后证明这件事情是很危险的。到今年,已经有不少B2B会展企业都烧死了。像“天天旅交会”、“E路同行”,不下5家同行烧死了。 唐亮非常及时地刹了车。 现在,会唐网号称是中国首家及最大的在线会议场地查询预订平台,全国90%的会议活动服务及资源查询预定业务通过会唐网完成,被称为B2B的携程、中国的Cvent。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深圳、波士顿设有分公司,且在全国32个城市建立了经销商和认证服务商体系。 唐亮说:“会唐全力打造会议商旅市场互联网生态系统,成为业内首家获得三轮融资的平台企业,再次巩固了我们在业内‘领头羊’的地位。” 唐亮,生于1970年代的尾巴,但是他总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引领潮流。 这个快四十岁的会唐创始人兼CEO,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充满激情。而且,具备了东北人的特有的幽默与耿直。 虽然,在交流时,唐亮会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这样就会增加英文不好的人的理解障碍。但是他的表情是那般无辜与真诚,使你觉得他是真的双语能力极棒,习惯使然,而非“装”。 在讲到一些好笑的桥段时,这个经历丰富的男人,竟会突然露出羞涩的笑容来,使人感受到他的善良与纯真。 创始人都是一群特殊的物种。他们凶猛,但不忘初心;他们充满狼性,在创业的丛林左冲右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但他们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与完成自己的理想情怀,终极目标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当哪一天,全世界的人出行之前,不论是出差公务还是个人旅行,都会自惯性地将在他乡的酒店事务托付给会唐网的时候,唐亮就会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唐亮的内心深处,他开创的事业,他前面的路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注定一片光亮。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唐亮(会唐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