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3.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吴璘 的原始碼
←
吴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W020151106350437618520.jpg|缩略图|右|[http://www.pingliang.gov.cn/plrw/lsmrt/201511/W02015110635043761852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pingliang.gov.cn/plrw/lsmrt/201511/t20151106_2216.html 来自中国平凉]]] <p style="text-indent:2em;">'''吴璘'''({{bd|1102年||1167年|6月6日<ref>按《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徳之碑》称吴璘“以(乾道三年)五月十七日薨于位,春秋六十有六”。乾道三年五月十七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即为西历1167年6月6日。</ref>|}}),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初年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二人均以勇略知名。<br> <br> * [[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璘、吴玠兄弟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和议”签订后,置司于兴州,成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帅府之一。累官至奉国军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制等。<br>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侵宋。吴璘被授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克宁]]长期对峙,彼此互有胜负,至“隆兴和议”签订后,方才退守四川。 * 乾道元年(1165年),入朝受封新安郡王,兼判兴元府。 *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ref>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二》“中兴异姓七王”:中兴异姓七王……明年,吴璘死,以为熟例,追封信王。</ref>。自撰有兵书《兵要》,今已佚。 ==基本信息 == {| |- | '''中文名称''' || 吴璘 || '''出生时间''' || 1102年 |- | '''别 称''' || 吴武顺、吴信王 || '''去世时间''' || 1167年6月6日 |- | '''字 号''' || 字唐卿 || '''出生地''' || 德顺军陇干县 |- | '''所处时代''' || 宋朝 || '''官 职''' || 奉国军节度使、少傅、四川宣抚使等 |- | '''爵 位''' || 新安郡王→信王(赠) || '''追 赠''' || 太师,谥号:武顺 |} == 人物话题 == * [http://www.pingliang.gov.cn/plrw/lsmrt/201511/t20151106_2216.html 兵法活用的名将吴璘] *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2/27648.html 吴玠吴璘:让金兀术割须而逃的南宋“兄弟名将”]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054580615586262&wfr=spider&for=pc 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吴曦的悲剧] == 人物生平 == === 少年征战 === <p style="text-indent:2em;">吴璘为德顺军(今甘肃静宁)陇干县人。他自少喜欢骑射,于北宋末年跟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进攻,攻城野战,多次立下战功,累官至閤门宣赞舍人。<ref>《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谨按故太师、奉国军节度使、新安郡王、追封信王、谥武顺吴璘字唐卿,德顺陇干人也。 </ref> === 崭露头角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的箭箐关之战中,吴璘切断金国将领没立和乌鲁、折合所部的联系,迫使金军撤退。在此战中,吴璘功劳最多,被越级提拔为统制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东)军马。当时吴玠在河池(今甘肃徽县)驻军,吴璘专守和尚原。等到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兀术)大军进入,吴玠兄弟拼死守卫。金军布阵“分合三十余(次)”,吴璘都随机应变,金军至神坌时,宋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军,完颜宗弼被流箭射中,匆忙撤退。之后,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承制授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康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 * 绍兴二年(1132年)三月,金军进犯陇安县,被吴璘等击退。 <ref>《宋史·高宗纪四》:(绍兴)二年……三月……辛丑,又犯陇安县,吴璘等击走之。</ref> * 绍兴三年(1133年),吴璘被任命为荣州(今四川荣县)防御使、知秦州(今甘肃天水),管辖阶州(今甘肃武都县)、文州(今甘肃文县)。同年,金将完颜撒离喝进攻饶风关(在今陕西石泉西),[[吴玠]]率军驰援,激战数日后,被金军从险道绕至饶风关之上偷袭,遭遇失败。饶风关之战后,吴玠命令吴璘放弃和尚原,退保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防备金军深入。完颜撒离喝孤军深入,补给困难,只得被迫放弃汉中。随后,吴玠调整防御策略,一面加强仙人关的战备,一面修筑名为杀金坪的营垒,以便在和尚原失手的情况下,另有一道阻碍金兵入蜀的铜墙铁壁。同年冬,完颜宗弼再次攻蜀,和尚原粮尽失守,吴璘退守川口 。 * 绍兴四年(1134年),完颜宗弼等率领十万大军猛攻仙人关。吴玠派兵万余人守杀金坪,以挫败金军锐气。吴璘闻讯,率精兵自武州(今甘肃武都县东南)、阶州驰援,并向吴玠去信,认为杀金坪地方宽阔,前方布阵散漫,需要从后方布阵阻挡,才可一战取胜。吴玠听从其建议,急忙在杀金坪修筑第二道隘砦。吴璘转战七昼夜,方才在仙人关和吴玠会师。 * 三月,金军首先攻打吴玠军,被击退。于是转攻杀金坪,用云梯攻打吴玠军的营垒,凭借人数优势,猛攻不息。吴璘拔刀划地,对诸将道:“死则死此,退者斩!”将军杨政也表示此处为四川门户,宁死不可失守,由此坚定军心。金军分为两支,完颜宗弼统军列阵于东,勇将韩常列阵于西,呈左右夹击之势。吴璘率敢死队冲入二军之间,“左萦右绕,随机而发”。在长时间的血战后,宋军不能支撑,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诸将中有人请求选择别的地形来把守,吴璘慷慨陈言:“我军刚一交战就退下,这是不战而逃,我想金军很快就会离去,各位请坚持。”此时金军援军到来,吴璘命“驻队矢”轮射,箭下如雨,金军伤亡惨重,“死者层积,敌践而登”。次日,金兵进攻宋军营垒西北角楼,将军姚仲登楼酣战,吴玠及时派遣统领田晟率军突入金阵,以长刀左右击杀。相持到夜晚,宋军“明炬四山,震鼓动地。布火四山,大震鼓随之”。第三日,吴玠遣右军统领王庆及王武等诸将分紫白旗杀入金营,金军惊溃,趁夜遁逃。吴玠等趁胜收复凤、秦、陇等州。史称此役之后,完颜宗弼、完颜撒离喝“不敢窥蜀者数年”。 * 七月,高宗赏仙人关之功,任命吴璘为定国军承宣使、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今甘肃临洮)。<ref>《宋史·吴璘传》:露布献捷,迁定国军承宣使、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ref> * 绍兴五年(1135年),吴璘、[[杨政]]进兵收复秦州,擒获伪齐的秦州守臣[[胡宣]]。 <ref>《宋史·高宗纪五》:(绍兴)五年……二月……丁亥,吴璘、杨政攻拔秦州,执伪齐守胡宣……。</ref> === 百战全蜀 === ==== 地位渐升 ==== * 绍兴六年(1136年),宋廷新设置行营两护军,吴璘为行营右护军统制军马。次年,被擢升为陕西诸路都统制。<ref>《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七年,升陕西诸路都统制。</ref> * 绍兴九年(1139年)春,吴玠病重,吴璘改任行营右护军都统制,节制阶、岷、文、龙四州 。六月,吴玠逝世后,吴璘被拜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 * 七月,被拜为秦凤路(今陕西风翔)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秦州。这时,金国废黜伪齐君主刘豫,商议归还南宋河南、陕西一带土地。高宗派文臣楼炤出使陕西,允许其便宜行事。楼炤准备命令三帅分别把守陕西,即:吴璘统帅秦凤路、郭浩统帅鄜延路(今陕西延安)、杨政统帅熙河路(今甘肃临洮)。除此之外,再将蜀口(位于川、陕交界处)的各部迁到陕西。吴璘反对楼炤的布局,他认为:“金人反复无常,不能相信他们,恐怕有别的变化。现在把军队都迁移到陕西,蜀口一带防备空虚,金军如果从南山截击我们陕西军队,径直奔向蜀口,我军将不战而屈。应当靠山扎寨,控制险要地带,观望金军的情况,看见他们力量衰弱,再考虑向前推进。”楼炤同意吴璘的建议,于是令吴璘和杨政两部驻扎在内地,以保卫四川;郭浩所部驻扎在延安,以守卫陕西。 * 不久,四川制置使胡世将暂管四川宣抚司事。宋廷在与金朝达成第一次和议后,想撤去仙人关的守备。吴璘拜见抵达河池的胡世将说:“金人大军驻扎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离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只有一桥之隔,金人骑兵奔驰,不过五天就可以到达蜀口。我军远在陕西,紧急情况下不能立即汇集援救,关隘不整修,后勤供应中断,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啊。我的家族不值抚恤,可国家该怎么办呢!”因此胡世将上奏建议说:“应当对金国巩固和议,对内加强防御。现在措置军队,应该使陕西、四川相连,近日士兵宫贺仔侦察了解到完颜撒离喝曾密谋说:‘要进入四川并不难,只要放弃陕西不顾,三五年宋军必来占据,陕西山川道路我已全部了解,一旦出兵必然夺取四川。’敌情如此,万一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我们就应该做破坏敌人谋略的准备,仙人关不应立刻放弃防御,鱼关仓也应该积存粮食。”因此吴璘仅派三队牙校奔赴秦州,留下主力守卫阶州、成州的山寨,告诫诸将不要擅离守备。<ref>《宋史·吴璘传》:既而胡世将以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至河池,璘见之曰:“金大兵屯河中府,止隔大庆一桥尔,骑兵疾驰,不五日至川口。吾军远在陕西,缓急不可追集,关隘不葺,粮运断绝,此存亡之秋也。璘家族固不足恤,如国事何!”时朝廷恃和忘战,欲废仙人关。于是世将抗奏谓:“当外固欢和,内修守御。今日分兵,当使陕、蜀相接,近兵宫贺仔谍知撒离喝密谋曰:‘要入蜀不难,弃陕西不顾,三五岁南兵必来主之,道路吾已熟知,一发取蜀必矣。’敌情如是,万一果然,则我当为伐谋之备,仙人关未宜遽废,鱼关仓亦宜积粮。”于是璘仅以牙校三队赴秦州,留大军守阶、成山砦,戒诸将毋得撤备。世将寻真除宣抚,置司河池。</ref> ==== 麾师反击 ==== *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背盟,入侵南宋,高宗命吴璘节制陕西诸路军马。完颜撤离喝渡过黄河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直奔凤翔,右护军近一半军对被金军隔绝在陕北,“远近震恐”。这时,杨政在巩州(今甘肃陇西),郭浩在鄜延,只有吴璘随胡世将在河池。胡世将闻知金军南下,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仅有杨政与泾原(今甘肃泾川)守将田晟前来。在会议中,参谋官孙渥建议退保仙人原,吴璘厉声反驳:“用怯懦的话瓦解军心之人,可杀!我以举家百口性命保证,定能击破金军。”胡世将为之感染,指着军帐说:“我一定战死在这里!”随即指挥布置各部,命孙渥赶赴泾原,田晟率领三千人出凤翔,郭浩出奉天,杨政由赤谷回驻河池。吴璘也派部将姚仲在石壁寨及扶风(今陕西扶风)分别击败金军。隔在陕北的右护军部得以撤回川陕边境。同月,高宗授吴璘为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 * 六月,吴璘写信约金将交战。金将鹘眼郎君率领三千骑兵来犯,吴璘命令部将李师颜率领骁骑击退金军,并趁胜攻克扶风,俘获金将三人及“女真百十有七人” 。完颜撒离喝大怒,亲自攻至凤翔城西的百通坊,布阵二十里,吴璘派姚仲奋战,击破金军。闰六月,吴璘因功建节,被授为镇西军节度使,升为侍卫步军都虞侯 。<ref>《宋史·吴璘传》:璘以书遗金将约战,金鹘眼郎君以三千骑冲璘军,璘使李师颜以骁骑击走之。鹘眼入扶风,复攻拔之,获三将及女真百十有七人。撒离喝怒甚,自战百通坊,列阵二十里。璘遣姚仲力战破之,授镇西军节度使,升侍卫步军都虞候。</ref> ==== 鏖战剡家湾 ==== * 绍兴十一年(1141年)九月,吴璘再度攻克秦州,招降守将武谊。不久后,率姚仲等在丁刘圈再破金军。此时,杨政、郭浩二路也接连告捷,收复陇、华等州,“破岐下诸屯”。同月,吴璘使用以步制骑的“叠阵法”,与金国统军胡盏、习不祝所部五万在剡家湾交战,大破金军。胡盏与习不祝久经战阵,首先占据险要地点防守,前临近高山,后控腊家城。他们认为宋军一定不敢轻易进攻。交战前一天,吴璘会集各位将领询问怎样进攻,姚仲说:“在山上战斗便能获胜,在山下便会失败。”吴璘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向金军请战。金军不以为然,反倒嘲笑宋军。吴璘在半夜时派遣[[姚仲]]和[[王彦]]衔枚(古时袭击敌军时,常令士兵衔枚在口中,以防喧哗)在山坡上截击,约定二位将领登上山岭后才发动进攻。二人到达山岭后,全军悄然无声,军队的行阵已经排列完毕,宋军上万火把同时点燃。金军惊慌失措说:“我们的行动失败了。”习不祝善于谋略,胡盏善于征战,二人意见不统一。吴璘首先派兵挑战,激胡盏出战,使用叠阵法轮番进攻,他身穿轻便的皮衣骑马指挥作战,宋军拼死奋战,金军大败,有上万人投降。剡家湾之战后,胡盏逃到了腊家城,吴璘趁势围城。就在腊家城即将被攻时,朝廷却派驿使给吴璘送信,命令他班师回朝 * 次年,“绍兴和议”达成,宋廷竟将吴氏兄弟百战而守的和尚原割让给金国。<ref>《宋史·吴璘传》: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以为然,乃告敌请战,敌笑之。璘夜半遣仲及王彦衔枚截坡,约二将上岭而后发火。二将至岭,寂无人声,军已毕列,万炬齐发。敌骇愕曰:“吾事败矣。”习不祝善谋,胡盏善战,二酋异议。璘先以兵挑之,胡盏果出鏖战。璘以叠阵法更休迭战,轻裘驻马亟麾之,士殊死斗,金人大败。降者万人,胡盏走保腊家城,璘围而攻之。城垂破,朝廷以驿书诏璘班师,世将浩叹而已。明年,竟割和尚原以与敌。撤戍割地,皆秦桧主之也。</ref> === 置司兴州 === [[File:8601a18b87d6277f5c4dd4ba6a432036e824fc53.jpg|缩略图|右|[http://pics1.baidu.com/feed/8601a18b87d6277f5c4dd4ba6a432036e824fc53.jpeg?token=fc311fe1e12e8725c9b3e316fc754bfe&s=450AAFF348C2A4DE1E35453D03003052 原图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9194707082010955 来自清水阿娇]]] *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六月,入朝觐见的吴璘被高宗加拜为检校少师及阶、成、岷(今甘肃岷县)、凤四州经略使,并获赐汉中的五十顷田地。 * 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宋廷将利州路(今陕西汉中)分为利州东、西两路,吴璘被授为利州西路安抚使,在兴州(今陕西略阳)开置官署,管辖阶、成(今甘肃成县)、西和(今甘肃西和)、凤、文、龙(今四川平武)、兴等七州。当时“绍兴和议”已经完成,但吴璘治军训兵,仍如从前一样保持警戒。 * 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月,吴璘改任奉国军节度使,原任的行营右护军之职改为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兴州,其安抚使之职照旧。 * 绍兴十八年(1148年)三月,高宗命吴璘、杨政招抚关陕地区的流民,以补充殿前司的军力。 *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五月,吴璘因“守边安静”,武阶官被进为最高的太尉。 *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吴璘兼领兴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改判兴州。自南渡(南宋建立)以来,还没有任命使相为都统制的例子,当时吴璘已授开府仪同三司(使相官衔)之官<ref>《宋史·高宗纪八》:(绍兴)二十六年……三月……癸亥,加吴璘开府仪同三司。</ref> ,所以被重新改派。 *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二月,吴璘被加授少保之官。<ref>《宋史·高宗纪八》:(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加吴璘少保。</ref> === 力疾登关 ===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金国皇帝完颜亮在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后,决意分兵四路,大举侵宋。高宗得讯后,拜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而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合喜率军三万,自凤翔(今属陕西)经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入川。九月初五,金军在攻取大散关后,派骑兵进攻黄牛堡(今陕西凤县东北黄牛铺)。吴璘带病乘肩舆,由兴州北上杀金坪,驻于青野原,增调四川腹地各军分道前进,分授方略,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四川制置使王刚中(四川地区官阶最高的文臣)前来与吴璘会合,一同商量计策。不久后,吴璘奉诏遣使向契丹、西夏及金国占领的山东、河北等地军民送去檄文,声讨金人的罪行,让他们举兵讨伐。 十月,吴璘获兼陕西、河东招讨使,随后派第五子吴挺及统制向起于德顺军治平砦击破金军。同月,被封为成国公 <ref>《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绍兴三十有一年冬十月……少保、奉国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吴璘封成国公,以明堂恩也。</ref>。 * 十一月,吴璘的病情加重,自仙人原退回兴州,留姚仲节制诸军。总领王之望五次派人驰马致信于朝廷,认为吴璘多病,为防不测,请调其侄、湖北京西制置使吴拱(当时南宋中部防线的主要军事统帅)来四川,以协助西军作战。但朝廷均未答复,吴璘于同月扶疾再登仙人原,继续指挥作战。 * 十二月初五,宋廷乘完颜亮被杀、金军北撤之机,命吴璘率军反攻,收复所失州县。吴璘旋即派部将收复水洛城,并攻克治平砦。 *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吴璘指挥部将,以攻为守,发动对西线金军的主动攻势,但宋军各路进展不顺,金军据守大散关六十多天,与宋军对峙。[[姚仲]]围攻巩县三昼夜未克,退守甘谷城,转攻德顺军四十余日,因金军据城坚守,故久攻不克。吴璘于是命知夔州(今四川奉节)李师颜接替姚仲,与吴挺共同节制诸军攻城。同时,徒单合喜遣军增援,吴璘命吴挺率军阻击,与金军相遇于瓦亭(今宁夏隆德东北)。宋军冒矢石进击,金军被迫弃马步战。宋军乘机多路突击,将其击退,生擒千户耶律九斤等百余人。在此同时,吴璘及其部将相继克复镇戎军、大散关、环州等地。 * 三月初五,吴璘亲自率兵到达德顺军城下,守城金军听到下面呼唤“相公(指吴璘)来了”,都观望赞叹,不忍射箭。他视察各屯驻军,处决违令者。鉴于城坚难攻,预先修治黄河战地,占领有利地形。随后派数百骑兵挑战,诱金军倾城而出。吴璘事先已修好了战地防线,宋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十。双方激战至夜间,吴璘忽然喊到“有的将领作战不力”,士兵听到后更加奋力拼搏,金军因此大败,退入城中固守。黎明,宋军再次出战,金军坚守不战。十二日夜,金军趁风雪弃城逃遁,宋军仅用八天便攻下此城。吴璘入城后,安抚百姓,使“市肆不惊”。城中父老乡亲围住他的马,叩拜不断。不久后,他留副将[[张舜]]中守城,自己率军还屯河池 * 自闰二月姚仲收复原州(今甘肃平凉)至五月间,原州一直遭受金军的围攻,姚仲领兵援救,吴璘亦亲自奔赴凤翔巡视。宋军诸将虽然奋力拼杀,但金军不退反进,且增兵至七万人。五月,[[姚仲]]率军与金军在原州的北岭激战,遭遇大败,损失三十多位将领。同时,吴璘派兵收复熙州。 * 六月,吴璘前往大幽岭,夺去姚仲的兵权,将其囚于河池狱中,命[[李师颜]]代其掌兵 。同月,宋孝宗即位,赐信褒奖吴璘,令他兼任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吴璘猜测金军一定会再来争夺德顺军,立刻驰马奔赴城下,而金将完颜悉烈等果然于八月统领号称十数万的大军来攻;金国万户豁豁又率领精兵从凤翔到达。吴璘命吴挺率军于城东将其击退。德顺城北有北岭,东有东山,两山地势相接,互为犄角。吴璘遂据北岭,吴挺据东山,深沟高垒,严阵以待。 * 九月初,徒单合喜命陕西都统完颜璋、副都统完颜习尼列率兵两万,复攻德顺军。两军激战于城东,接战数次,宋军稍稍退却,金军追至城下。吴璘命北岭兵与城中守军,用弓弩夹射,击退金军。徒单合喜又遣统军都监泥河领兵七千,与完颜璋合兵,企图攻取东山。吴璘令军依险列阵,环列剑盾、拒马,多次击退金兵进攻。时北岭宋军已扼金军退路,夺其粮饷。十月,徒单合喜率兵四万来援,吴璘分兵袭击,双方伤亡甚众。由于宋军控扼东山、北岭,金军难以攻克,遂移师德顺军东南水洛城,企图切断宋军粮道。当时,主和派认为宋军驻扎在外,离川口很远.担心金军偷袭,想放弃三路(指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地方。 *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十二月,宋廷为向金朝乞和,下诏命吴璘班师回河池。吴璘为避猜忌,于隆兴元年(1163年)正月仓促下令撤军,金军尾随其后进攻,宋军死伤两万余人,此前收复三路、十三州、三军又被金军占有<ref>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ref>。 * 隆兴二年(1164年)冬,金军入侵岷州,吴璘提兵至祁山御敌。金军闻讯后撤回,派使者告诉吴璘说:“两国(宋、金)已经讲和了。”这时朝廷诏书也已到达,吴璘于是撤离。在争夺川陕的期间,吴璘的官衔自少傅加至少师。<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宋史·高宗纪九》:(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乙巳,录商、虢之功,加吴璘少傅、王彦为保平军节度使。</ref> === 入朝封王 === * 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沈介]]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以来,常常与吴璘意见不合,兵部侍郎胡铨也曾在奏章中攻击吴璘。在此情况下,吴璘抗章请求入朝觐见,孝宗赐亲笔信,表示同意。他在入朝途中上表,请求辞去宣抚使之职并致仕,孝宗都不准。 * 乾道元年(1165年)四月,吴璘抵达临安府。入宫觐见时,孝宗派宦官予以慰劳,并在偏殿召见。随后,又允许他去德寿宫朝见高宗。高宗看见吴璘,感叹地说:“朕与你,是一对老君臣啊,你可以经常到朕这来。”吴璘叩头感谢。两宫(指高宗、孝宗)分别派来使者多次慰问吴璘,又令皇太子拜见吴璘。五月,进拜太傅、新安郡王。不久后,孝宗下诏,仍任吴璘为四川宣抚使,改判(宋制,凡以高级别出任州长官,均称判而不称知)兴元府。吴璘即将返回四川时,两宫都设宴为他饯行,倍极荣宠。吴璘至德寿宫向高宗告别,感伤落泪。高宗也为之怅然,解下自己所佩带的刀赐给吴璘,说:“想起朕时,看一看这把刀就可以了。”吴璘回到汉中(今陕西汉中)后,修复褒城废弃的塘堰,灌溉数千顷田亩,便利了当地的农业生产<ref name="M69"> 《宋史·吴璘传》:璘至汉中,修复褒城古堰,溉田数千顷,民甚便之。</ref>。 * 此年八月,吴璘再度改判兴州。<ref>《宋史·孝宗纪一》:乾道元年……八月……乙未,诏吴璘复判兴州。</ref> * 乾道二年(1166年)时,朝廷采纳四川制置使汪应辰的建议,传下密旨:如果吴璘遭遇不测,由四川制置司暂领其职任。 吴璘麾下精锐,史称其“精兵为天下冠”。但他步入晚年后,“既老且病”,健康状况极差。 === 病逝川蜀 === * 乾道三年(1167年)四月,宋廷合利州东、西路为一路,授吴璘为“知兴元府、充利州路安抚使、四川宣抚使”。 * 五月十七日(6月6日),吴璘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孝宗闻讣讯后“震悼”,赐给置办丧事的银千两、绢千匹、钱五百万,又为其辍朝两日;太上皇高宗亦赐银千两 [74] 。六月,追赠太师、信王,位列南宋异姓七王之一 。乾道七年(1171年)六月,赐谥号为“武顺”。 * 宋宁宗时,吴璘之子吴摠请求以吴璘配享宋孝宗庙廷,但此议未获朝廷允准。<ref>《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二·高宗孝宗配享功臣》:孝宗既祔庙,诏以故相陈康伯侑食。宝文阁待制吴摠上疏,请以其父璘配飨庙廷,不报。</ref> * 开禧二年(1206年),吴璘之孙[[吴曦]]发动叛乱,最终被杀。吴曦的党羽及妻儿、叔父、弟弟等都被处死,吴璘的后裔也被朝廷迁往湖广、浙江一带,只有吴玠的子孙免于连坐,以供奉吴璘。<ref>吴健琴主编.《中国吴氏通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02 </ref> == 人物贡献 == * 军事:吴璘在北宋末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屡立战功。南宋初年,吴璘与兄长配合,于箭箐关战役击退金将没立和乌鲁、折合军,又在和尚原、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吴璘认为“金人有四长(“四长”指骑兵、耐力、重甲、弓箭),我有四短”,应扬长避短。 * 政治:吴璘晚年改判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时,留心民间疾苦。他修葺褒城的塘堰,灌溉田亩数千顷,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又废除冗赋,惩治贪赃官吏。甚有政声。<ref name=M69/> == 人物轶事 == * 德顺军之战期间,吴璘带病领军与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克宁长期对峙,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但宋孝宗即位后,听从朝中主和派意见,下诏要求吴璘撤军。当时幕僚中有人劝他“苟利社稷,专之可也”,不能马上撤退,吴璘神色愀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主上即位之初,璘握重兵在远,朝廷俾以诏书从事,璘敢违诏耶?”为了避免朝廷对他的猜疑,吴璘只得仓促撤军,最终损失惨重,且力战争夺的陕西土地也尽皆沦丧。<ref>《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继有诏退师矣……初得是旨,幕府请覆奏曰:“苟利社稷,专之可也。此举所系甚重,兵不可遽退。”王愀然曰:“璘岂不知此,且三路士马,所出粮食,所聚吾旧兵已老。非假三路兵,未易与敌角。今新附之众几十余万,仰给三路圭勺,不取外府,而西民乐输,此诚恢复之基也。议者忧敌捣蜀口之虚,璘百战从军,岂不知敌情。且敌持重,必顾虑而后进。方和尚原时,我内外至危急,敌以璘兄弟扼其后,终不敢轻向蜀。况今逆亮死,敌内讧未久。合喜尽西兵顿德顺城下,犹不能抗我,岂暇他谋?但主上即位之初,璘握重兵在远,朝廷俾以诏书从事,璘敢违诏耶?”幕府语塞。</ref> * 吴璘在临终前,命幕客为他准备遗表,请求孝宗“无弃四州(指宋廷割让给金的唐、邓、海、泗四州),无轻出兵”。随后封存遗言交给家人,让他们在他死后再启封。吴璘逝世后数日,家人打开查看,发现他也只是交待了关于家庙祭祀等几件事,再无他言。<ref>《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继有诏退师矣……初得是旨,幕府请覆奏曰:“苟利社稷,专之可也。此举所系甚重,兵不可遽退。”王愀然曰:“璘岂不知此,且三路士马,所出粮食,所聚吾旧兵已老。非假三路兵,未易与敌角。今新附之众几十余万,仰给三路圭勺,不取外府,而西民乐输,此诚恢复之基也。议者忧敌捣蜀口之虚,璘百战从军,岂不知敌情。且敌持重,必顾虑而后进。方和尚原时,我内外至危急,敌以璘兄弟扼其后,终不敢轻向蜀。况今逆亮死,敌内讧未久。合喜尽西兵顿德顺城下,犹不能抗我,岂暇他谋?但主上即位之初,璘握重兵在远,朝廷俾以诏书从事,璘敢违诏耶?”幕府语塞。</ref> == 人物著作 == * 吴璘曾经自撰有兵书两篇,取名为《兵要》,分析金军的优劣之处及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法。但在阵法的部分,则是“有图而无书”。宋人李心传评价该书:“其说甚备。”然早已佚失。<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81086/2036kFrSMMmx2OlEO7zGyEqgen-4cWNqH4p4hU4ML5DisuSjWtvxqPknXI7wSPHNMbVih4nEkqDYc5OptRILlQtLN6nSZwiL7U8X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国学大师.2020-02-08]</ref> == 人物评价 == 吴璘为人刚勇,通读史书,在国家大节方面从不退避,而不拘小节,重视人才。他与兄长吴玠相继保卫川蜀,长达三十余年,“隐然为方面之重”,为一时干城,其威名仅次于吴玠。 <ref>璘刚勇,喜大节,略苛细,读史晓大义。代兄为将,守蜀余二十年,隐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ref> == 人物纪念 == [[File:97dbc8ef-a6bb-4995-b72d-d81388eeb9b2.jpg|缩略图|右|[http://szb.gansudaily.com.cn/gsrb/201801/30/97dbc8ef-a6bb-4995-b72d-d81388eeb9b2.jpg.1 原图链接] [http://gs.ifeng.com/a/20180505/6552441_0.shtml 来自凤凰网]]] * 甘肃:甘肃省存留有与吴璘相关的多处庙祠,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这些庙祠、遗址、遗迹至今大都保存完好。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城紫荆山上的吴玠、吴璘纪念馆,为紫荆山标志景点之一。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81086/51b3shDrCXMe9eMuFkBEfiy4J4Eyz_o6-jO_ng2GdzBpRadJW8IvKCRq4y95Utnx7X3JGMEoKQ89AuYHhXV_UY6-1aK6H9K6Z4tb8mPtOwyQpXEJfg4GuVG2TMC4uA 吴玠、吴璘纪念馆.平凉市人民政府.2020-02-24] </ref> * 陕西:陕西省亦留有与吴璘相关的庙祠,如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等。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南坝村的吴王坟,疑为吴璘墓。据称有宋孝宗御书“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墓碑,今已夷平,仅存一大碑座和残缺石人、石马及石羊各一。 * 江苏:吴璘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镇北部。当地百姓尊吴璘为本方土地的守护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传说是他的生日,此时都会举办庙会。<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81086/828dV8SjDFpc94U02b1bydc0F94dwNmOZxtbvme7PlwIA3gBzMVkrV5I-91CD18P9--jDfe2paf5HeFjB8n6-gaFp2dW3CDeJ4-VYHrsoba91mJuFVPJkJGvxhAjTshsUw 横泾记.安徽商报.2020-02-24] </ref> == 史料记载 == * 《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81086/20cfhI7l1BUJDZdtSTxN7PB6vpYAs6ML2axq0TC_VXNJX634CzqDpsI0FLBnlnQzClF2Otp6fSaWfC9Y1Q9Z8KhdfdFgdMxRQ2IyEA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四》.国学大师.2017-10-10] </ref> *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81086/5479sU8HA9_njpueT5vrqmtC31_SPf6gSIM0HBVvgJU4C4ZUWLovQzJDCYheYhoULxObl21WMEfPWtC4yZQneC0dJ6xsAxzIhl3uQReBmR0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国学导航.2013-11-18] </ref> * 《史传三编·卷三十七·名臣传二十九》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北宋軍政人物]][[Category:南宋軍政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吴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