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4.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吕梁山脉 的原始碼
←
吕梁山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吕梁山脉</big> ''' |- | [[File:T01b1129a87ea75d4fe.pn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b1129a87ea75d4fe.pn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5%90%95%E6%A2%81%E5%B1%B1%E8%84%8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吕梁山脉一般指吕梁山(山西省西部山脉) '''吕梁山''',中国[[山西省]]西部山脉。吕梁山原指山脉中部的骨脊山(或称狭义吕梁山),后成为整个山西西部山脉的总称,自北而南包括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向西南延伸入陕西境内。北北东走向,南北延长约400公里东西宽80-120公里。吕梁山山脉北高南低,北段不少山峰超过2700米,南段降低到1000-1500米。主峰关帝山(孝文峰)[[海拔]]2831米。 吕梁山为一自然地理分界。吕梁山以西为黄土连续分布的典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山地以东黄土断续分布。也是重要的分水岭,山西为黄河晋陕界河段,山脉东麓为汾河谷地。关帝山、芦芽山保存较多森林,2500公尺以上有发育良好的亚高山草原,为重要牧场。 吕梁山区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核心地区。历史上,吕梁山区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滞后地区,近一半的贫困县在吕梁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利益于煤、铁、铝土等资源的开发,有不少县摘掉了贫困帽子。 =='''名称由来'''== 相传禹治洪水凿吕梁,禹所凿之吕梁系指陕西韩城境内之梁山与河津黄河岸之龙门山。《水经注》载“历于吕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可见吕梁山应在其上,山水汇集而成吕梁之洪。 据吕梁地区志,古代所谓吕梁山,为现代地理所称”骨脊山“,《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命,吕,骨脊也。”清康熙41年(1606年),永宁州志载:骨脊山,原名吕梁山,“大禹治水始此。骨脊山在方山县北武当镇任家庄东侧、方山与离石交界处,海拔2535米,周长10公里,据(康熙)《永宁州志》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故名。 =='''位置境域'''== 狭义的吕梁山,系指山西省西部吕梁境内的骨脊山(属关帝山),广义的吕梁山,系指现代地理上纵贯山西省西部的山脉,也称“吕梁山脉”。该山脉由北而南包括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向西南延伸入陕西境内。其总体走向为北东,在山西省内延伸400余公里,为黄河与汾河的分水岭。地理范围上,南起禹门口(含黄河晋陕两岸山地),北至桑干河支流源子河谷与洪涛山相接,东北端云中山[[雁门关]]与恒山相接,西至[[黄河]],东至[[汾河]]西岸。行政区域上来说,自南向北大致分布于临汾市、吕梁市、太原市、忻州市西部、朔州市西南部。 =='''主要山峰'''== 从河津市、稷山县东北至汾阳、离石交界之薛公岭,山地的总体走向北北东,山顶海拔1800-2000米。延伸近200公里,山脊被黄河及汾河支流分割,形成岭谷犬牙交错的格局,主要山峰有高天山(1820米,乡宁、吉县交界处)、五麓山(1946米,蒲县东北)、紫荆山(1955米,隰县东北)、姑射山(1874米,汾西、隰县交界处)、石楼山(1956米,石楼、交口间)、上顶山(2100.7米,中阳、交口间)、起云山(1929米)和云顶山(1980.6米,离石、中阳间)等。 龙门山,在吕梁山最南端,为近东西方向延伸,位于河津、稷山县北,以断层与汾河下游盆地相接,山势险峻;禹门口为黄河出吕梁山之口,亦称龙门,两岸峭壁对峙,巨涛奔流。 高天山,地处乡宁县管头镇东团村东北一隅,海拔高度1820.5米,山系主要流域面积约为19平方公里,素有“县治东龙”“晋南第一峰”之称,为吕梁山南段之顶峰。据传乾隆题《乡宁县志》载述:“高天山,四十里。山高十里,出群山三四里。时绕云气。”还载有高天山“产花、药,山下有泉,名‘马刨泉’。东蒿地沟、马圈涧,西刘家沟各有泉达县。” [[五麓山]](五鹿山),位于山西省蒲县城北25公里处,海拔1946.3米,是全县最高点,伫立峰顶可遥望蒲县、隰县、洪洞、汾西4县。整座山峰险林密、风光秀丽,时有山鹿、野猪、褐马鸡等珍奇动物出没,是一处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半山腰有一个天然石洞,内建有"五龙"圣母庙、农历5月18日是圣母生日,四方百姓纷纷来此看戏求雨祭祀,故又名五龙山。2006年4月5日,五鹿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紫荆山(俗称上天山),紫荆山位于吕梁山脉南麓隰县,海拔1530米,北起石口黄崖山,山峰挺峙,如龙首昂立,中贯玉林山建有玉泉寺,山峦起伏,蜿蜒数十里似龙身盘旋,至上天山逐渐下行,象龙尾摆动,同五鹿山衔接,全部山势活似游龙蜷伏,气势宏伟。山脚下的谙正村有一庙,称下天庙,取上天归来之意,上下来去,天人合一。有玉泉寺和马刨泉、林隐寺、小松王、毗芦塔、龙尾寺、润国侯庙、老爷顶、蜂蜜崖、朱砂洞等自然人文景观。 [[凤凰山]],在隰县城西北1公里,以山顶千佛庵(小西天)闻名。1996年小西天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小西天景区被国家评为4A级景区。 云丘山,位于乡宁县城东南50公里关王庙乡,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高海拔为1600多米,古曰“昆仑”,俗称“北顶”。云丘山奇峰兀立,山峦叠翠,植物各类丰富多样、自然景观独特神奇,素有“汾河第一名胜”的美誉。上古时期唐尧、虞舜和夏禹之望岳、观天测时在此起步初始,中和文化在此生根延伸,中华道教龙门派在此衍生传播,素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盛誉。 人祖山,位于吉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西与壶口瀑布为邻,以人祖庙为核心的主景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忘忧山庄、人祖庙、高庙、抗战文化体验园、虎守孝子处、福寿岩等。 姑射山,又名石孔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姑射村,距临汾城西35千米,方圆40平方千米。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相传为尧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语而出名。南北仙洞及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石楼山(1956米,石楼、交口间)、又名通天山。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水经·河水注》:“蒲川水出石楼山,南径蒲城东。”即此。石楼县以此名。《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北齐文宣帝高洋自离石道讨山胡,大破之,“遂平石楼。石楼绝险,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 上顶山,在中阳、交口间,距中阳县城25公里,上顶山又名“九泉山”,因山周有九股泉水喷溢而得名,民间盛传上顶山山体里有八百里龙潭,故而千百年来水流不断。上顶山亦是县境最高峰,主峰海拔2100.7米。上顶山景区绵延40余里,气势恢宏,是一个庞大的草甸、奇石、森林宝库。山顶保存有可汗庙。 起云山(1929米),为离石区大东川以南诸山的总称,东西走向。东起薛公岭,向西延伸至壬营庄洞沟西南汝天山,南与中阳为界,长约35公里。多为疏林密灌或灌木草丛植被。南云顶山(1980.6米),在离石、中阳间。 楼山,位于永和县境内,为一处道家圣地,顶端有送子娘娘庙、龙王庙等元代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柏山,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山之巅有东岳庙。庙中泥塑艺术是中国现存寺庙中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薛公岭以北统称关帝山,山体展宽,巍然突起,水系呈放射状,群峰汇集,组成省内第二个高峰聚集区。关帝山的主峰,山西通志谓:”关帝山,海拔2830米“;吕梁地区志谓:”海拔2812米“。为山西省境第三高峰;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赫赫岩、北云顶山、骨脊山等。关帝山主峰地区山高林密,流水清澈,景色如画,是山西重要林区。郁闭度高达93%以上。是吕梁地区的主要林木基地,关帝山林区,木材积蓄量居山西省之首。 关帝山,即狭义的关帝山。一名官地山,为方山县与交城县界山,为吕梁山脉主峰,系一弯型构造山峰,四周水系呈放射状。据《交城县志》载:“明晋藩牧马地在其下,俗呼官地里,山称“官地山”后改称关帝山。海拔2812米,山下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关帝山是汾河最大支流文峪河的发源地。 [[孝文山]],一名南阳山,关帝山最高峰,为方山县与交城县界山,海拔2831米。据(康熙)《永宁州志》载:“孝文帝(元宏)丁母优,避于此山……,因以名山。”又因山西南而向阳,称“南阳山”。 赫赫岩山。亦名黑黑烟山。为方山县、岢岚县与交城县界山,与孝文山相邻,海拔2711米,是明末清初交山农民起义的重要根据地。山下富藏铁矿。 骨脊山,古称吕梁山,为方山、交城与离石交界处,海拔2535米,周长10公里,据(康熙)《永宁州志》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故名。山顶有汉代记载大禹治水的“吕梁碑”,传说大禹治水就是从骨脊山下开始的。山南脚下为小东川河之发源处。有天然森林植被。 [[真武山]],一名武当山,俗称北武当山,位于方山县曹家沟村东北,海拔1982米。山顶建有真武庙,故名。武当山区松奇,石怪,风光旖旎,尤以“春粉”“夏彩”“秋红”“冬自”称著,是吕梁山区的著名风景区。 狐爷山,原名马鞍山,俗呼放马坪。为交城县与[[太原市]]古交市界山。主峰为西峰,海拔2293米(一说2202米 [10] )。据《交城县志》载,该山为交城“一邑主山也,左右两峰屹立,中凹如马鞍,故名。西峰顶晋大夫狐突并二子毛、偃墓在焉。”故称狐爷山。山下有铁矿。 [[薛公岭]],为汾阳县与离石县界山,海拔1763米,太(原)绥(德)(国道307线)、青银高速公路由山顶通过。是扼守晋陕通衡的制高点。八路军115师“三战三捷”中的薛公岭伏击战就发生在山顶。 白虎岭,据《汾阳县志》载:“白虎山。一名西羊头山,”是汾阳八景之一(称“彪岭樵歌”)。该山丛林密布,植被良好。《山海经》谓之“怀山襄陵,古木参天”是一处山青水秀,风景独好的好地方。是文峪河支流峪道河的发源地,山下峪道河川是1920年代至1930年代时,华北地区仅次于北戴河的又一避暑胜地。 [[黄芦岭]],为汾阳县与离石县界山,海拔1871米。山上有北齐长城遗址长60余米,有46厘米露出地面,又为古黄芦关所在,古黄芦关长达80余米,集宋、元、明各代工程为一体,是颇有价值的古代长城及古关隘遗址。山东为三十里桃花洞,为古代汾、石间孔道。 云顶山,分为前云顶、后云顶。前云顶位于楼烦县,主峰海拔2708米。 [10] 后云顶位于离石区小神头乡东部与交城县交界,海拔2274.5米,南接四十里跑马墕牧场。山势险峻,有峭壁日飞人崖。此山经年多云,故名。旧称刘王晕山,相传刘渊建都离石时尝居此,山上旧有刘渊祠,已废。 石千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古交市邢家社乡东端,为太原西山主峰,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1775米。为西山绿化基地。山北坡为古交市主要煤矿区。山上有石先锋墓,并以此得名,后音讹为石千峰。山有东亭寺,为佛教净土宗派玄中寺之下院。大川河源于此,自南而北汇入汾河。 蒙山,位于南郊区开化峪南、风峪以北,距开化村2.2公里。主峰海拔1325米。[[道光]]《太原县志》:“汉刘聪攻刘琨不克,掠晋阳之民,逾蒙山遁,即指此。”开发有蒙山大佛景点。 [[悬瓮山]],位于太原市区西南30公里处,南郊区晋祠镇西。大致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 040米。东麓有晋水之源“难老”、“善利”二泉,处于晋祠左建筑群内。据《山海经》:“悬瓮之山,晋水出焉。”道光《太原县志》:“山腹巨石如瓮形,故名。宋仁宗时地震,巨石摧崩,无复瓮形矣。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南郊区晋祠镇西13公里处。周长13公里,主峰海拔1430米。顶部较平坦,著名的天龙山石窟建于山顶朝阳处。以五龙洞及洞上的北齐高欢避暑宫遗址为中心,东西两侧分列石窟21所。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北郊区北部马头水乡东境,海拔1220米,山上松柏长青,灌木丛生。山顶建有崛围寺。汾水从山东麓蜿蜒流过。秋天满山红叶,为太原风景胜地之一。 [[黑茶山]],古称合查山,位于山西省兴县城东60公里的东会乡,主峰海拔2203.8米。“茶山积雪”为兴县古代十景之一。1946年的4月8日,叶挺所乘坐飞机在此坠毁,史称“四八空难事件”,建有纪念馆。 子夏山,位于文水县马西乡神堂村北,南起洞沟,北至石堂沟,西起旋风楼,东至芦沟,周长12公里,主峰海拔1690米,此山因有泉隐而不恒流,故又名隐泉山。相传子夏设教西河游憩于此,故又称此山为卜山、商山、子夏山。 云中山,关帝山向北分支的东支为云中山,分布于忻定盆地与静乐盆地之间,为滹沱河与汾河的分水岭,东北接恒山山脉,山顶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 [[芦芽山]],关帝山向北分支的西支,位于宁武一静乐盆地与神池、五寨、岢岚间,亦呈北东走向,为汾河、桑干河与黄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2200-2700米,主山峰芦芽山在五寨与宁武交界处,海拔2745米,因山峰突起形似芦芽而得名。芦芽山区山高林密,为省境北部最重要的林区和旅游胜地。 [[落叶坪山]](地图标注为荷叶坪,待考),位于五寨、岢岚、宁武交界处的最高,海拔2783米,山顶为平坦高地,不如芦芽山雄伟。 管涔山,古称燕京山,在宁武县西南,海拔2603米,为汾河与桑干河发源地。若以山体走向与山地结构而论,芦芽、管涔本一脉相通,应为同一山脉。 [[黑驼山]],属管涔山,位于朔城区暖崖乡和平鲁区井坪镇交界处,周长约15公里,主峰海拔2147.2米。山上有唐昭宗第三子李祁的墓,名为丰王古墓。过去交通不便,1990年暖崖乡政府组织在此造林修路,开通了芦家岭一黑驼山范家岭环形公路,现可通汽车。该山高出相连之群山,百里处望之,皆见云起西北,紫气氤氲,又因此山高低起伏,好似驼峰,故名黑驼山,又名黑垛山。 [[紫金山]],属管涔山,位于朔城区东南30公里处,周长约25公里,主峰海拔2122米,山上灌木丛生,野兽出没,为朔城区南部与宁武县的分界线。此山生长一种名曰紫荆的落叶灌木,可入中药,因植被得名紫荆山,后谐音为紫金山。 [[儿女山]],属管涔山,位于朔城区西25公里,主峰海拔1938米,周长约7公里,现基本绿化。山坡宽大,是发展畜牧的良好基地。沙棘满坡,有待发展沙棘饮料系列产品。相传过去人们来到这里,从沟底往山上拿几块石头就表示以后能养几个儿女。山的主峰上有形状像圆锥的一堆石头,据说是行人路过此处扔石逐渐堆积而成的,因此取名儿女山。 =='''地质地貌'''== 吕梁地区位于华北地区东南,地质发展史和地层基本特点类似华北其它地区。山体多形成于4亿6千万年前至10亿年的地壳运动,为海底火山期。2亿7千万年-3亿3千万年前,海水最后一次退下,地壳抬升,成为陆地湖泊环境。2亿2千万前进入中生代,本区地壳运动加剧,多次火山岩浆喷出。7千万年前本区地壳才趋于稳定。吕梁山区的山体,应当是寒武纪定型者居多,岩石种类繁多。 吕梁山山体,大都属褶皱断裂中山、穹窿中山。少量分布有断块低山、侵蚀中山、侵蚀低山,局部有溶蚀侵蚀地貌,如交城、汾阳西部山区,为底层变质岩上覆碳酸盐岩,现代水系已切入非可溶性岩石。 断块低山,分布于离石、柳林间的山地。海拔1000-1500米。相对高差多不足500米;多发育于大裂谷内部或断陷幅度不大的浅盆地周围。山势虽低缓,但山体的轮廓清楚,突出于盆地中或其边缘,与侵蚀山地的浑圆外形截然不同。地形差异性明显。 褶皱断裂中山,主要是吕梁山中段、云中山和芦芽山等。山体走向与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基本一致、略呈北北东向展布,并受到一组与背斜走向大体一致的断裂构造的影响隆起成山。海拔2000-2700米、相对高差大都超过1000米。山脊部分出露古老的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等;两侧山坡主要由下古生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山势雄伟,山坡陡峭。森林茂密。山顶保存有北台期夷平面。如黄草梁、荷叶坪等。云中山、芦芽山与其间的宁武、静乐,保持着背斜为山,向斜为谷的格局;芦芽山西侧以断层与黄土高原相接,山体平地拔起,雄伟壮观。太行山中段受一组北北东向断裂的影响,形成断裂谷地,被清漳河及其支流斜切。 穹窿中山,分布于吕梁山上峰关帝山、临县紫金山等地。山体在平面仁大致呈圆形,山顶部分有岩浆岩侵入体出露,山坡部分山石灰岩、砂页岩等盖层岩系构成;因岩浆侵入体呈穹窿状侵入,致使山体亦旱育状;受流水分割后形成独特的放射状水系。关帝山位于吕梁背斜的轴部,山体的核心部分由花岗岩及二长岩侵入体及古老的片麻岩组成,主峰海拔2830米,相对高差达2000米左右,森林茂密,流水清澈。临县紫金山由i碱性岩浸入体侵入于三迭系红色砂岩中构成。山体呈馒头状,四周为黄土覆盖,是一发育典型仍未强烈分割的育窿山地,主峰海拔1822米。山坡平缓、水系呈放射状。黄河流经临县呈弧形转弯,似受到它的制约。 侵蚀中山,分布于太原西山、吕梁山南段西侧乡宁和吉县一带,多形成于古向斜盆地中,主要由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及中生界砂岩、泥岩构成,岩层产状平缓。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山体的走向及其脉络均受水系发育的控制,往往在向斜核部三迭系砂岩出露地段形成较高山峰。太原西山石千峰和吉县人祖山等均由向斜核部的厚层坚硬的砂岩组成,海拔大都在2000米以下,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有的一侧有大断层发育,太原西山主峰位于向斜核部,受岩性影响明显,不靠近断层一侧,水系呈树枝状。这类山地山势较缓,山坡多有薄层黄土覆盖,植被覆盖随高度增加而有所提高,主峰地区常有森林覆盖。 侵蚀低山,主要在晋西黄土高原有零散分布。其成因与侵蚀中山相同,仅其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差较小而已。大都呈不连续的岛状,散布于黄土高原之上,脉络不够清楚,山顶浑圆,山坡被黄土覆盖,逐渐过渡为黄土丘陵。 吕梁山东西两坡极不对称,东坡由断层出璐的原因,山势陡峭,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溶泉。如汾阳境内的峪道河神头泉和向阳泉等。西坡则由于黄土覆盖较探(一般为80-120米),山势相对平缓。山地的顶部为一个海拔在1500米左右的破碎高原。 =='''地理环境'''== 吕梁山区基本分为三个气候区,西北部神池、五寨、岢岚属晋西北轻半干旱地区。该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为全省气温最低的地区。该区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气温为3-7℃,极端最高气温34-37℃,极端最低气温-40--27℃。该区热指数在50-70℃之间,大于等于10℃积温在2000-3000℃之间。无霜冻期100-125天。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40-145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420-47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风速2.5-4.1米/秒。该区大风日数多,多年平均在20-50天,部分地区最多年份达70-80天。 [[云中山]]、[[芦芽山]]、关帝山、紫荆山一带,属属吕梁山半湿润地区。云中山、芦芽山气候区和关帝山气候区又为高寒区。全区年平均气温2.0-9.0℃。热指数35-75℃。大部分地区大于等于10℃积温在1500-3200℃之间。无霜冻期大部分在84-135天。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430-700毫米。 吕梁山南段,兴县、临县、离石、柳林、石楼、蒲县、汾阳、汾西、吉县、乡宁等地区,则属晋西晋中南轻半干旱地区该区,包括该地区年平均气温7-10.5℃,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分地区在34-39.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在-30--24℃之间。热指数70-95℃,大于等于10℃积温2600-3700℃。平均无霜冻期135-180天。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20-134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460-650毫米。年平均风速2-2·5米/秒。 吕梁山脉西侧和紫金山以北的雁北、晋西北广大地域为温带草原地带。地形为间山盆地、黄土梁如丘陵,气候寒干燥,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土壤为栗钙上与淡灰褐土。天然植被以草原为主,也有森林和灌丛,实际上属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在盆地的低洼、河流沿岸的盐生植被成斑状分布。本地带分为温带草原和灌木草原2个地区。 晋西北黄土丘陵灌丛草原地区,包括吕梁山西侧紫金山以北的晋西北地区。年均温6-8℃左右,年降水量400多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为灰褐土。自然植被为针茅、白羊草、篙类等组成的灌木草原,较湿地点有沙棘等次生灌丛。但经多年耕垦,自然植被遭受破坏,人工栽培有杨、柳、榆、刺槐及花红果。 管涔山至临县与兴县之间的紫金山一线以南地域,属于暖温带落叶林阔叶林地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由于幅员广阔,地貌多变,水、热状况差异大,植被组合有明显差别。植被区划中又分为杆林、松林、栋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和栓皮栋、福子栋、辽东栋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两个亚地带。根据植被类型组合的不同和自然条件的差异。 晋中山地杆林(云衫、落叶松)、油松、辽东标林地区,关帝山中部至吉县人祖山一线,地势起伏变化很大,海拔由盆地的700米到山地的3058米,无霜期90-170天,降水量约400-500毫米。土壤以淡褐土为主。山区有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盆地内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土呈斑状分布。自然植被以杄林(云杉、落叶松)、油松、辽东栋分布最广。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关帝山、芦芽山等自然植被较好。以关帝山为例,植被的垂直变化是:780-950米,为荆条、白羊草等自然植物的农垦带;950-1200米,为侧柏、白皮松疏林和农垦带;1200-1600米为油松、栋类林;1600-1850米为桦林,1850-2000米为青杄林;2000-2550米,为华北落叶松、白杆林,2500-2600米为天箭锦鸡儿等落叶灌丛;2600-2831米,为亚高山草地。 吕梁山是黄河晋陕峡谷段和海河、汾河水系的的分水岭,发源于西麓的河流大都注入黄河干流;发源于北段忻州一带的河流大都为海河水系的支流。发源于东麓的河流大都注入黄河支流汾河。主要有:西麓河流 昕水河,发源于蒲县摩天岭,在限县午城附近有东川河和城川河汇入,至大宁城关附近又有发源于吉县牛头山以东的义亭河汇入。河流全长174公里,在大宁西注入黄河,流域面积4326平方公里。昕水河流经黄土残源区,水量不大,含沙量高,大宁站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8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2834万吨。 三川河,包括北川河、东川河和南川河。北川河发源于方山县赤坚岭,是三川河的主流,在离石县城西南汇合东川河。南川河在离石县交口镇汇入三川河,然后向西经柳林注入黄河。三川河长168公里,流域面积4161平方公里。三川河下游有柳林泉出露。 岚漪河,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育草沟村南东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多年平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年实测洪峰流蚤2,740秒立米。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 蔚汾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至张家湾村汇入黄河。据县志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地,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较大的支流有南川河和交楼河。河全长81.8公里,流城面积1478平方公里。 湫水河,古称临水,亦名龙泉水、秋水。《水经注》谓之“陵水“。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其中阳坡水库以上面积为24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6.55%,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400万吨。 屈产河,又名龙泉水,发源于石楼县东石楼山西侧。流经城关、西卫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全长74.9公里,流域面积120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0.93%,年平均径流量0.484亿立方米,该河水全不稳定,流t季节变化较大,平水期流量为0.342秒立米,洪水期流量为130-240秒立米,给冰期由上年11月开始至下年1月开始解冻。 偏关河,古名太罗水、关河,亦作官河、毁关河,黄河一级支流,源出平鲁区西南部下木角乡利民沟,源头称另山河,西南至偏关县关河口村西南入黄河。河长154公里,流域面积1919.1平方公里。 汾河,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的雷鸣寺泉,谓“汾源灵沼;流经宁武、静乐、娄烦、太原、清徐、交城、祁县、文水、平遥、介休、灵石、霍县、洪洞、临汾、襄汾、曲沃、侯马、新绛、稷山、河津等20个县市,注入黄河,全长695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兰村站为5.97亿立方米,河津站为25.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兰村站为每立方米44.2公斤,河津站为27.4公斤。 岚河,亦名岚州河,《岚县志》称:“绿水河”,发源于岚县河口乡马头山脚下,上源亦称岚城河,有普明河、合会河等较大支流,至曲立入娄烦县境后汇入汾河。流域面积11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68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为547万吨。 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经文水、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0方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0万立方米。 文峪河,古称文谷水,又名文水,为汾何的主要支流之一。《元和郡县志》谓“文谷水,出交城县西南文谷”。又因河水多波坟,故名。河发源于关帝山脚下,经交城、文水、汾阳,至孝义县甫姚村东1.5公里处汇入汾河。全长155公里,流城面积4112平方公里。 桑干河,古称漯水,溹涫水,上游有源子河与恢河两条河流。主流恢河发源于宁武管渗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左云县截口山。两河在朔县马邑村汇合后称桑干河。流经朔县、山阴、应县、怀仁、大同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山西境为河长252公里,流域面积15464平方公里。 宁武天池,位于宁武县东南桑干河与汾河分水岭地带,是有15个大小不一、深浅不等、分布高低不同的湖泊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是马营海,当地人称之为“天池”;最深的为公海。这些湖泊已近于消亡阶段,公海以北的干涸盆地已被冲积物填充成为宽谷;小海子和马营海东面的干海和岭干海积水变浅向沼泽化演变;马营海北半部也淤浅,被垦为耕地。 =='''资源分布'''== 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多与人文旅游资源相融合。分布于吕梁山区的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晋祠一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姑射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国家一级野生动物褐马鸡为主的森林生态型)。省级自然保护区有: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褐马鸡为主)。 吕梁山区农业开发历史长,可利用的草场很少,仅分布于25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有: 荷叶坪草地,包括荷叶坪、黄草梁两大高山草地。位于岢岚、五寨和宁武县之间,面积20万亩,海拔2500-2780米。气候高寒,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主要牧草有野苜蓿、披检草、人头草、倒生草(百草)、篙类等。每年夏季,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等县的牲畜到此放牧。 赫赫岩草地,即吕梁山北段、[[关帝山]]、[[云顶山]]一带,包括大阳坪、马厂、[[黄土湾]]、刀窝、后里地、苏家湾、大西沟等地。位于娄烦、交城、方山三县之间。面积约60万亩,海拔1700-27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泉水长流,饮畜方便。方山羊场设在这里。每年夏季,[[文水]]、[[交城]]、清徐、方山、娄烦等县的牲畜到此放牧。 上顶山草地,位于吕梁山中段,交口与中阳之间,面积37.8万亩,海拔18800-2009米,牧草有山马兰、披检草、倒生草、山黍子等,并有乔、灌木杂生其中。水源较缺,只有北路岗泉流过百步远,不够牲畜饮水需要。 吕梁山区至晋朝前还是森林覆盖,晋朝该区属西河郡,“西河旧处山林”,很少设县。《水经注》描述西山地区是“杂树交荫,云垂烟接”,“翠柏烟峰,清泉灌顶”,“层松稀岩,列柏绮望”的景象。宋《太平寰宇记》载:“火山(保德)宁化(宁武)之问山林饶富”,又说太原西山多柏树,北宋时太原东西山仍是“古柏苍槐树木荫黯”,有“锦绣岭”之称。古代晋西是重要木材产区,北魏在洛阳建造宫殿,材木系取自西河。北周时,仍是“京洛材木,尽出西河”,至宋代,晋西伐木中心南移至离石一带。至元代,吕梁山区仍是重要木材产地,所产原木顺黄河、汾河运出,称“万木下河汾”。明朝大力推行屯田,滥伐滥垦,到清代,山西的森林已残存无几,治年间芦芽山已是“有限山林”,“产木之处无几”。民国年间,阎锡山进一步滥伐残林,特别是修同蒲铁路毁林甚多。日军侵占时肆意放火烧山,给森林造成毁灭性破坏。新中国建立后,将管涔山、吕梁山、关帝山残存的少数成片的天然次生林划为林区,建立专门管理局,进行抚育管理和更新,使天然林逐步繁衍扩大。 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脊一带。吕梁山的天然林自乡宁、吉县开始沿吕梁山脊蜿蜒向北直至五寨县,主要集中在蒲县、中阳、方山、交城、兴县、宁武、五寨等县,主要树种南部以暖温带的栋杨桦阔叶杂木林为主,夹有少数油松、侧柏、白皮松,往北逐渐过渡到关帝山的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一直到管渗山的寒温带青杄白杄华北落叶松针叶林。主要由管涔林区、关帝林区、吕梁林区、黑茶林区四个林区管理。 管涔山林区,分布在宁武、岢岚、五寨、静乐等县,为山西林相最好、单位面积材积最高的林区,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油松和白杄、红杄,次为山杨、桦和辽东栎。山地下部(1340-1604米)以农垦地为主,间有少数山杨、油松和辽东栎;1500-1800米则为白桦、山杨、青杄和华北落叶松、青杄、白杄,间有少数红桦。本林区林相好,郁闭度高,有些落叶桦林树直,长势很好,材积量高,林地亩均材积量为7.3立方米,居山西省之首。本林区成林多,年产木材2.5万方,是山西最大的木材产地。 关帝山林区,主要分布在交城、方山、离石、中阳、岚县等地,为山西材积量最多的林区,树种较复杂,为油松、落叶松与栎类、山杨、白桦等针阔混交林区。阔叶树多分布在山腰1600-2150米处,在下部950-1700米为低山针叶林带,以油松为主,间有侧柏、白皮松、辽东栎,1600-2150米为阔口林带,以白桦、山杨为主,1850-2500米为针叶林带,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白杄次之,青杄多分布在东侧较低处,再往上便是高山灌丛草甸。关帝山林区材积量最多,但林区年产木材2万多方,居全省第二位。其材质较差,多阔叶杂木。林区交通不便,文水县开栅镇是其木材转运中心。 吕梁山林区,位于吕梁山南段,地跨蒲县、隰县、吉县、交口、乡宁、临汾等县市。以青岗、桦、山杨、栎类等阔叶林为主,也分布有油松和落叶松等针叶树。本林区交通不便,宜林地较多。 黑茶山林区,主要分布在兴县、岚县、临县之间的山区,东南与关帝山林区相连接,森林面积34万多亩,是山西第二个最小的林区。本林区是针阔混交林区,树种以油松、桦、山地栋等为主。 吕梁山区储量较大的矿产有:煤炭、铝土矿、铁矿、钾矿等。 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吕梁山区占有了山西省宁武、西山、河东、霍西四大煤田。而且各类齐全:太原西山炼焦煤和非炼焦煤各占一半左右,西部变质程度浅,主要为炼焦煤,且随着煤的埋深增加,煤的变质程度也加深。宁武、太原西山、霍西煤田均以焦煤为主,是重要的炼焦煤基地。河东煤田位于忻州、吕梁、临汾黄河沿岸,以肥煤、焦煤、无烟煤为主。河东煤田离石、柳林、乡宁矿区的低硫、低灰主焦煤,是冶金工业之“精粉”。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孝义-汾阳、保德-兴县、轩岗-阳方口、平陆东部等地。铝土矿主要赋存于石炭本溪组底部,属浅海相沉积矿床。层位稳定,储量丰富,矿石质量好,全为一水型硬铝石,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不同地区各有差异。如孝义、平陆地区铝高、硅低、铁也低,而保德、兴县一带则铝稍低。从矿石的铝硅比值看,保德-兴县一带的铝硅比值较高,是主要富矿区。 铅、锌矿,交城西榆皮矿区为最重要,属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以硫化矿石和混合矿石为主,含铅量为2.5写,含锌量1.5%,伴生有铜、银等元素。 铁矿主要集中于岚县区、太原狐偃山区、临汾塔儿山-二峰山区。铁矿石大部为贫矿,富矿较少。沉积变质铁矿(鞍山式铁矿)为主要铁矿类型,主要分布于岚县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大型矿有岚县袁家沟村矿区。接触交替硅卡岩型铁矿(大冶式)床,集中分而于临汾地区塔儿山一二峰山区,太原市孤偃山区。中型铁矿有太原市狐偃山地区的郭家梁矿区、塔儿山一二峰山地区的张家湾、南畔、翟底、北山角、半山、张家坡和东海等矿区。 熔剂石灰岩,有岚县上天洼矿区、霍一县矿区、孝义克俄矿区、交口大麦郊矿区。 石棉主要分布于方山新民矿,产于太古界变质岩中。方山县新民矿蛇文石棉,质量较好,含棉量1一4%,纤维较长,储量1.8万吨,已开采利用。 宁武煤、铝矿产组合区,位于平鲁、朔县、宁武、静乐、岚县境内。保有煤炭储量397.8亿吨,主要为气煤、肥煤,北部煤层厚,露天开采条件好。并有铝土矿、耐火粘土等矿产。 河东煤、铝矿产组合区,位于吕梁山以西,黄河以东广大地区,北起偏关、河曲、南至乡宁、蒲县。煤质由北向南依次有长焰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煤阳、临县、兴县、保德一带有分布广泛的铝土矿,区内已探明储量145.亿吨。储量约为10275.5万吨。此外在中阳、临县紫金山有大型含钾岩石矿及各地零散分布的黄铁矿、油页岩等矿产。 太古岚煤、铁及辅助材料矿产组合区,包括太原、古交、娄烦及清徐、岚县、方山等县。其中太原西山煤田探明储量178.3亿吨,主要煤种为肥煤、焦煤、瘦煤和贫煤。铁矿主要为沉积变质铁矿,分布在娄烦、岚县县境,其次为古交孤堰山一带的硅卡岩型铁矿,总计探明储量13341.41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4%,区内有大量的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矿。此外,在关帝山北侧有全省仅有的磷忆矿、黑稀金矿及钨矿,在太原一带还有丰富的石膏矿。 霍西煤、铭、铁、石膏矿产组合区,位于霍山以西,北起汾阳、孝义,南至侯马一带。区内煤矿探明储量196.7亿吨,为炼焦用煤。铝土矿探明储量22872.4万吨,多宜露天开采,是河津山西铝厂的矿山基地。石膏矿探明储量37597万吨,在塔儿山—二峰山有丰富的硅卡岩型铁矿,亦伴有富的铜矿和金矿。 =='''社会经济'''== 吕梁山区:从方山、中阳、石楼、交口直至临汾地区的西山7县(永和、大宁、吉县、蒲县、乡宁、限县、汾西),养羊较多,此区人口密度小,荒山草坡多,牧羊有一定条件。 管涔山、芦芽山区:主要包括岢岚、宁武、静乐、岚县、兴县、五寨等县。此区有荷叶坪,黄草梁等高山草场,放牧条件较好。但过去实行自由滥牧,造成草场破坏,牧草数量和质量均有下降。岢岚为著名的绒山羊饲养基地。 晋西北高寒林牧农业区,包括神池、五寨、岢岚、宁武、岚县、娄烦等县,土地总面积为2830万亩,人口110万,每平方公里只有58人,为全省人口最稀少的农业区。本区地处管涔山和芦芽山区,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气候寒凉,无霜期只有100-130天左右。只能种植短日期的一季作物,如筱麦、马铃薯、胡麻等。但南北略有区别,北部(左云、右玉、平鲁、神池、五寨、偏关)多缓坡丘陵地,为风沙区;南部为管涔山芦芽山山脊地带,地势起伏较大,高山深谷相间,风蚀较轻,水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主要种植筱麦、马铃薯、谷糜、胡麻等作物,一些地势较低的河谷也种植少量春小麦和玉米。由于人少地多(一般人均耕地5亩以上,有些乡村甚至可达一二十亩),劳力不足,耕作粗放,轮荒现象较普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粮食亩产一般仅百斤左右,是全省最低产的地区。 晋西黄土丘陵林牧水保农业区,包括吕梁山以西黄河沿岸的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离石、方山、中阳、交口、石楼、永和、汾西、爆县、蒲县、吉县、大宁、乡宁等17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土地贫瘠、干早少雨、植被稀少,水源涵养条件差,地面径流多以山洪形成流失,造成雨过地干,水源短缺,北部黄河谷地能种植冬小麦和棉花,可以两年三作。本区耕作粗放,广种薄收轮荒制度也较盛行,北部更为普遍,区内滥垦滥牧极为严重,绝大部分山坡都被垦为农田,80%以上的耕地都是坡地,有些耕地挂在30度以上的陡坡上,被称为“挂地”。由于开垦过度,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这是本区贫困落后的根源。 作物构成南北部略有区别,离石以南以冬小麦、玉米为主,临县以玉米、高粱为主;兴县以北以玉米、谷子、糜子为主。全区各地都种大豆较多,有粮豆间作或粮豆轮作的好习惯,这对恢复地力很有利。本区经济作物南部以棉技为卞,北部以胡麻等油料为主。本区林业很薄弱,除了关帝山、吕梁山、黑茶山三大林场有大片森林外,成片林地很少,林业收入不多,主要是苹果、枣等干鲜果经济林收入。本区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由于长期滥牧,牧坡质量日益下降,放牧条件越来越恶劣,绵羊越来越少,山羊比重越来越大,而山羊多,更加重水土流失,加速牧坡的破坏,造成恶性循环。 吕梁山区开采煤炭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地理名著《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玉、多涅石。”“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位于山西吉县西部河东煤田南段,汉高诱注:“涅,矾石也。”据此,“涅石”可能即明矾煤。隋唐时期,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中记载西山矿区风峪一带采煤的情况。新中国建立后,吕梁山区煤炭工业发展很快,至1985年,已建成西山、汾西、轩岗、霍县(州)等产煤基地。有色金属方面,岚县的铁矿开采、霍西矿区的铝土矿开采都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 吕梁山区经济林及林果业主要是适应干旱地区的枣、核桃、苹果、梨、葡萄等。枣树分布很广,保德、原平以南均有分布,以黄河沿岸低山丘陵种枣树较多。山西1982年产鲜枣100万公斤以上的有15个县,大都在吕梁山区,以稷山板枣最有名,其特点是肉厚、核小,含糖分很高(33%以上),为主要出口商品。 吕梁山区是山西主要核桃产地,以孝义、汾阳生产最多。核桃品种以汾阳、孝义的龙眼核桃品质较好,皮薄肉多,出仁率高达66%,此外,汾阳南偏城的露仁核桃也很有名。核桃分布北界止于保德、原平、灵丘南山一线。 苹果分布较少,主要在太原市北郊区、临汾市等一些大苹果园,也是山西省重要的苹果外销基地。 山西最主要的葡萄栽培区在太原市吕梁山东麓的清徐县。清徐葡萄在国内也有名,是全国十多个万亩葡萄县之一。清徐马峪乡是山西真正的葡萄之乡。 吕梁山区北部的忻州市,全市辖1区1市12县中,忻府区、原平市部分地区,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保德县、宁武县大部属于吕梁山区。全市20181总人口316.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6.58万人,乡村人口160.09万人,城镇化率49.44。忻州是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的“中国杂粮之都”。拥有煤、铁、铝、钛、金等50余种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其中煤炭探明储量占山西省的9.4%,铁占48%,铝占27%,钛占54%,金占74%。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门类较全。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利用地热面积达32平方公里,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同时,忻州市是山西省横跨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贫困大市,国定贫困县11个,占全省36个30.6%;贫困村2223个,占全省的27.8%;贫困人口35.33万人,占全省的15.2%,具有典型的区域性贫困特征。其中,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保德县、原平市全部或部分在吕梁山区。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7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88元。 吕梁山区中部的吕梁市,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1971年5月,组建吕梁地区,2004年7月,正式撤地设市。辖1区(离石)2市(孝义、汾阳)10县(交城、文水、兴县、岚县、临县、方山、柳林、中阳、交口、石楼),除孝义、汾阳、交城、文水四县市部分属太原盆地外,全部位于吕梁山区。2018年总人口383万。吕梁已探明40多种矿产资源,煤、铁、铝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铁矿石保有储量13亿吨,占山西省的34.6%。铝土矿保有储量6.49亿吨,占全省的45.7%。吕梁还是全国著名的白酒、红枣、核桃、小杂粮生产基地,汾酒、竹叶青两大白酒品牌驰名中外,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20.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3元。 吕梁山区南部的临汾市1区14县2市中,尧都区、洪洞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霍州市西部在吕梁山区。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3.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排在全省11个市中第2位。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膏、石灰、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黏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煤炭探明储量占全省的14%,是中国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9.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0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005元。 由于生产条件制约,吕梁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山西省有许多贫困县分布在这里。其中: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有:太原市娄烦县,忻州市神池县、宁武县、五寨县、保德县、岢岚县,临汾市: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吉县,吕梁市:临县、石楼县、方山县、中阳县、兴县、岚县;省级贫困县有:临汾市:乡宁县、蒲县,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交口县]],插花贫困县有:太原市阳曲县,朔州市平鲁区,吕梁市:交城县等。(其中阳曲、柳林、乡宁2018年退出贫困县。 ) 吕梁山区北部,西周属并州。春秋隶唐国、晋国,静乐、宁武曾为楼烦故土,保德一带为猃狁所据,战国属赵;秦、汉为太原郡、雁门郡辖县;魏、晋归雁门、新兴郡,北朝属肆州管;隋属雁门、楼烦、马邑,唐置四州忻、代、岚、宪。北宋与辽交界,州有忻、代、宪,军有宁化、保德、岢岚、火山;辽属武州。金设忻、代、台、坚等11州;县有定襄、崞县。元代属冀宁路。明代设忻、代、保德、岢岚、宁武府4州1府,清代袭明。民国废州府,14县直属省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忻县专区、忻县地区、忻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辖忻府区、原平、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14县(市、区)。 忻州文化底蕴厚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忻州人杰地灵,先后走出了班婕妤、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傅山、徐继畲等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革命战争年代,忻州是晋察冀、晋绥两大根据地的中心腹地,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火烧阳明堡机场、忻口会战就发生在这里,高君宇、徐向前、续范亭、薄一波诞生在这块土地。忻州素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的美誉,北路梆子、二人台、挠羊赛是忻州文化体育的传统品牌。 全市有五大景区:五台山佛教古建文化旅游区、雁门关边塞古战文化旅游区、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市郊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河保偏黄河风情旅游区。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代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芦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五台山、管涔山、禹王洞、赵杲观)。其中,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忻州最富盛名的形象代表,也是世界了解忻州、了解山西的重要窗口。 吕梁山中段的吕梁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吕梁境内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汉属太原郡,三国时期,匈奴人刘渊曾在方山离石一带建左国城,自立为汉。隋唐宋元分属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明清分属太原府、汾州府。民国时期,设永宁县,后改离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新中国成立后,境内所辖县先后分属兴县专区、汾阳专区、榆次专区、雁北专区。1971年5月组建吕梁地区,2004年7月撤地设市。 吕梁古代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初唐诗人宋之问,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等历史人物。近代有红军早期领导人贺昌、被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革命英雄刘胡兰、“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等杰出人才。民俗文化,有临县道情,孝义皮影、木偶戏,孝义碗碗腔等地方戏曲,有中阳剪纸、文水鈲子、柳林盘子、临县伞头秧歌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梁山区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晋绥边区首府,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吕梁,创建了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均诞生于吕梁。有晋绥边区政府旧址、中央后委旧址、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吕梁英雄传》描写的就是吕梁山区人民献身革命事迹。境内有北武当山、碛口古镇、庞泉沟、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汾阳杏花村等一大批旅游景区享誉国内外。 吕梁山区南部的临汾市,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是中国北方早期智人“丁村人”繁衍、生息地。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商周之际,为唐国、晋国的政治中心,公元前43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都平阳(即临汾)。秦汉之际,汉景帝的大女儿平阳公主与曹畴曾在平阳居住。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出于平阳侯府。西晋,匈奴贵族刘渊建汉,公元308年,迁都蒲子(即隰县),称皇帝,于公元309年定都平阳,至公元318年为部将石勒所灭。唐宋至民国,临汾境内政区变化不大。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为专区、地区建制并有区划调整,2000年撤地建市。临汾是中国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法显的故乡。是明代移民的始发站。“洪洞大槐树”在此。临汾也是旅游大市,著名的壶口瀑布、人祖山、洪洞大槐树、云丘山、尧庙等都在临汾境内。 =='''交通孔道'''== 谷地或山口为交通要道,如黑龙关为临汾盆地通往晋西南的要道,薛公岭为太原盆地通往晋西南高原的要道;交口则为晋中至晋西南的谷地通道。 金锁关,为北齐长城重要关隘。位于山西省汾阳市黄芦岭。北齐文宣帝三保三年(522)和七年两次较大规模修筑长城,均西起此点。关隘内外山高谷深,林密路险,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尚存石砌关和瓮城券洞。是民国以前晋中通往晋西的交通要道。通过薛公岭的晋绥(太军)(国道307)通车后,此关渐废。 克胡砦,在临县西一百二十里。金大定时筑城屯兵于此,以防西夏,故名。清时改名克虎寨,又作克孤寨,今名[[克虎寨]]。 [[军渡]],旧称军铺渡,隔黄河与吴堡相对,历来为晋中通往陕西之要津。 [[西公岭]],又称[[薛公岭]],在[[汾阳]]县西北,为通往离石和陕西之要道。为国道307线和青银高速关卡。 [[洪谷堡]],在岢岚县南三十七里。《新唐书·僖宗纪》:乾符五年,“崔季康、李钧及李克用战于洪谷”,即此。旧时亦称洪谷堡隘,又称洪谷砦。 天涧堡隘,在岢岚县北五里,两山对峙,深狭如涧,俗名暗门子。 [[楼烦关]],在宁武县西南。《隋书·炀帝纪》:“大业三年,北巡入楼烦关。”《元和郡县志》释:“在静乐县北一百五十里,今宁武关,当即古楼烦关也。” [[三岔堡]],在五寨县北六十里,明嘉靖十八年筑,以东达神池,西通岢岚,北向偏关,当三路之冲,故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盘踞这里六年之久,是日寇突入我二分区腹地的重要据点,1945年4月12日解放。 [[白壁关]],位于孝义城西,与汾阳交界,为太原盆地向南的一个隘口,是中国历史名关,向为兵家争夺之地。 [[黑龙关]],在山西省蒲县东南六十里。明、清设有把总,为通往临汾之要隘。 [[永和关]],在山西省永和县西北黄河岸,具体位于永和县城西35公里的南庄乡,是历史悠久的渡口之一,也是西去陕西的交通要塞。 [[马头关]],在山西省大宁县西七十里,古称马斗关。《唐书·地理志》:大宁县有马斗关,关南临黄河。明洪武初设为官渡。旧有巡司。 [[开栅堡]],即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清一统志·太原府二》:开栅堡“在文水县北二十五里开栅镇,接交城县界。周四里,其半为文峪水所啮毁”。 [[靖安营]],位于交城县境西北中庄乡寨则村北,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30)。顺治五年(1648)所建营房被交山农民起义军焚毁。康熙十年(1671)七月重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废。 [[赤坚岭]],在山西岚县西南五十里,与方山县交界处,是方山县与岚县连接的唯一通道,堪称咽喉要道,为古代隘口,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赤坚岭修建碉堡。 [[蔚汾关]],唐置,在今山西兴县东二十里交口村。《元和志》卷14合河县:“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方舆纪要》卷40兴县:蔚汾关“盖以蔚汾水为名”。 [[泉子关]],在(宁乡,今中阳)县西南四十里,泉子山东连屏风《山西志辑要》宁乡县:“泉子关,县西南四十里泉子山。” [[宁乡关]],故址在今中阳县西南。文献《山西志辑要》宁乡县:“宁乡关,在县西,为平阳府要隘,有堡城。清《汾州府志》:“宁乡县南五十里宁乡关,宁乡水自孝义县西流,迤北径关下。”在今中阳县西20公里处。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是为晋北古楼烦(古部落名)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宁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 [[石梯山堡]],故址在今保德县东北10公里处。《山西志辑要》保德州:“石梯山堡,州东北二十里,堡在山上,有一夫当关,千人却步之势。” 国道307(岐银线)(青银高速),线路基本一致。即山东青岛-宁夏银川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20。青银高速起自山东省青岛市,沿线经过山东省[[潍坊]]、[[淄博]]、[[济南]]、德州,河北省的[[邢台]]、石家庄,山西省的[[阳泉]]、太原,在吕梁市境内穿越吕梁山及黄河,至陕西省的榆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等城市,最终止于宁夏银川市。全长1610公里,2003年4月动工,2006年3月全线贯通。 国道209(呼北线)、呼北高速,两条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控制点为: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右玉、[[朔州]]、岢岚、吕梁、吉县、运城、[[三门峡]]、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十堰、房县、保康、远安、当阳、宜都、石门、慈利、张家界、新化、武冈、新宁、资源、荔浦、平南、桂平、玉林、北海(铁山港)。呼北高速全长大约2628千米,计划2020年12月全线贯通,山西境内吕梁市以北已经通车。 灵河高速,又名繁河高速,即灵丘(或繁峙)—河曲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中的第三横。公路从宁武县横穿芦芽山。 保德高速公路,东起忻州忻府区,与忻阜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相接;自宁武县南穿越芦芽山,西至晋陕交界保德黄河大桥,出省后与陕西神府高速公路相连,穿越忻府、静乐、宁武、岢岚、保德一区四县、15个乡镇,全长191公里。 太佳县高速公路,是东起太原尖草坪区,接太原环城高速公路;在古交、岢岚、临县等地穿越关帝山,西至晋陕交界佳县黄河大桥,出省后与陕西榆佳高速公路相连,穿越太原、忻州、吕梁3市7县区,全长210公里。 <ref>[https://wenwen.sogou.com/z/q708021435.htm 吕梁是什么地形],搜狗, 2013-06-2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吕梁山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