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0.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叶以群 的原始碼
←
叶以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叶以群 | 圖像 = [[File:叶以群.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633035166&di=cf1c04a8d77c5763fb108deb782a27f2&imgtype=0&src=http%3A%2F%2Fs13.sinaimg.cn%2Forignal%2F55a4207fbb6957407a79c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7v6.html 来自 博客 的图片]]] }} '''叶以群'''(1911.5 -1966.8),男,祖籍[[中國]]安徽歙县, 是中國著名文艺理论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组织部长。抗战时期以群加入文协,任《抗战文艺》编委,曾任重庆文化联络社总编,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协助巴金主编《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上世纪60年代,受周扬委托,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曾作为高校中文系文艺理论课的主要教材,被大学中文系广泛使用。 叶周曾经在文章《父亲远去的身影》中这样概括父亲以群的一生:“纵观父亲的文学生涯,在他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他与同时代的文坛巨擘们都曾有过十分紧密的合作。在抗日和国共内战时期,他在[[周恩来]]副主席的领导下,历尽艰险,掩护[[郭沫若]]、[[茅盾]]撤退转移;在重庆与[[老舍]]共同主持“文协”的工作。建国前夕,他在香港执行潘汉年的指示,送往迎來四百多位著名人士,最后将他们安全送往新中国。建国初期,他和[[于伶]]并肩打造新中国上海的电影事业;稍后,他又接受[[周扬]]的委托主编高校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最终这本教材走进大学课堂,曾经滋养了无数代文学人;也难忘上世纪60年代,他辅佐[[巴金]]先生主编《收获》和《上海文学》杂志,在时风时雨的文坛上如履薄冰,殚思极虑,尽己所力,创建文学品牌,培养年轻一代…想起这些我终于觉得,父亲的生命不长,可是他活着时极尽了精彩! ” ==简历== 叶以群,安徽歙县蓝田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于1932年在上海四川路大三元酒家与田汉、丁玲、刘风斯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左联,任左联组织部长,并任左联刊物《北斗》编委。抗日战争期间加入文协,任《抗战文艺》编委。1938年与孔罗荪合编《文艺阵地》。1944年在重庆成立了文化联络社,茅盾任社长,以群任总编辑。主编《青年文艺》。1945年,主编《文哨》月刊。1946年与茅盾在上海合编《文联》半月刊,1948年,以群和[[周而复]]合编了当时香港唯一的大型文艺杂志《小说月刊》。同年以群受[[潘汉年]]委托,负责筹建“香港南群影业公司”,并由[[欧阳予倩]]导演拍摄了[[夏衍]]的《恋爱之道》,由章泯导演拍摄了葛琴的《结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协助巴金主编《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杂志。1961年由叶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曾作为高校教材,受到好评。 文革开始后,[[张春桥]]点名批判叶以群、[[孔罗荪]]等人,遭到猛烈批斗,被批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分子、周扬在上海的代理人。 1966年8月2日上午,叶以群含冤辞世。1979年1月初,叶以群获得平反,巴金在叶以群的追悼会致悼辞,沉痛悼念! ==婚姻家庭== 原配,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月不详,与叶以群结婚后,一直在歙县蓝田以群上新屋老房中居住,上世纪80年代去世。 [[梁文若]]:作家,原名[[梁文翠]],1933年加入左联,1935年与叶以群结婚,1939年离婚,嫁给[[吴奚如]],后离婚,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发配到宁夏青铜峡市三中当教师,文化大革命中服安眠药自杀。 [[刘素明]]:微生物学家,1928年生,1948年与叶以群在香港认识,1950年与叶以群结婚,婚后共同育有叶周等5个子女。 ==作品== ====文论==== *《文艺创作概论》,1933年 *《创作漫画》,1936年 *《文学低基知识》,1941年 *《文艺思想问题笔记》,1954年 *《在文艺思想战线上》,1957年 *《我们的文艺思想》,1958年 *《谈有关文学特征的几个问题》,1958年 *《苏联文学的光辉成就从哪里来?》,1958年 *《文学问题漫谈》,1959年,1963年增订本 *《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1960年,1963年修订本 *《以群文艺论文集》,1983年 ====报告文学==== *《生长在战斗中》,1940年 *《战斗的素绘》,1943年、《南京的虐杀》1946年 ====其他==== *《旅程记》,1942年,散文、文论合集 *《妹妹行》,1943年,话剧 *《新人的故事》,1943年,短篇小说集 *《在不平常的日子里》,1958年,散文 *《今昔文谈》,1962年,文论、杂文 *《高尔基画传》,1956年,传记 *《文学的基础原理》上下册,1963年-1964年;1964年合订本;1983年修订本 ===译著=== *《隐秘的爱》,短篇小说集,原著:[[苏联]][[马克西姆·高尔基|高尔基]],翻译:华蒂(叶以群)、森堡,1932年 *《英雄的故事》修订本,1941年 *《祈祷》,短篇小说,原著:[[日本]][[川绮妮子]],1933年 *《苏联文学讲话》,原著:[[苏联]][[塞维林·多里福诺夫]],1936年 *《读书生活怎样写作——高尔基文艺书信集》,翻译:叶以群、全麟,1937年 *《读书生活新文学教程》教材,原著:苏联[[维诺格拉多夫]],1937年 *《读书生活》,1952年 *《给初学写作者》书信,原著:苏联高尔基,1941年、1949年、1952年 *《苏联作家论》评论集,原著:苏联[[塞维林]],1941年 *《高尔基论儿童文学》原著:苏联[[密德魏杰娃]]编,翻译:叶以群、孟昌,1956年 [[Category:编辑]]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叶以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