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86.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北101夥伴碑 的原始碼
←
台北101夥伴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台北101伙伴碑''' </p> |- |<center><img src="http://3.bp.blogspot.com/-Vh1_0kBKC8w/Ud2it9MRFpI/AAAAAAAAORs/xB6Ws68h7HA/s1600/9255771352_483b78f119_o.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cpaper-blog.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709.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 </small> |} '''台北101伙伴碑''',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 (臺北市)|信義區]][[台北101]]前的七座紀念碑,設立緣由是紀念2002年[[331大地震]]罹難的五位工人。<ref name="陳盈珊">{{Cite news|url=|title=五震殤頭七法會 老淚縱橫 其中四人都不到三十歲 一位還是在學生|author=陳盈珊|language=zh-tw|newspaper=中國時報|date=2002-04-07|accessdate=}}</ref> ==事由== 台北101建造時,頂樓共有四座[[澳洲]]進口的塔式吊車,分架於東南西北四方位,東西兩側負載能力約三百四十噸,南北兩側負載能力約一千三百五十噸負載能力,其中只有南北兩側塔吊的夾支層有加裝以防掉落的固定護條。 2002年3月31日下午2點52分,花蓮外海發生規模六‧八的強震,位在台北101第五十六層頂樓的東、西側塔吊機具的人字臂承受不了震威應聲倒落。數噸重的鋼鐵一支掉落在松智路上,壓毀三輛轎車,另有三輛轎車半毀,駕駛與乘客都無重傷及死亡。一支掉落在另層建物的圓頂。陳又禎、陳信陽兩人自五十六樓墜落,當場慘死。林建成從五十二樓震落,現場血肉糢糊。 工人孫同英、陳錦水被送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救治,但孫同英到院前死亡,陳錦水則於深夜10點51分不治。 {| class="wikitable" |+ 罹難工人 |- ! 姓名!! 年齡 !! 備註 |- | 陳又禎 || 卅歲 || 妻子剛懷兩個月身孕。出事時,正與陳信陽在頂樓各操縱一台塔吊,一同落下身亡。 |- | 陳錦水 || 卅歲|| 與妻子育有四名兒子,夫妻開麵包店,但經營不善倒閉,加上妻子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兒子的學費,因此只好四處打工,每個月僅回家一兩次。<br /> 事後,兒子陳聖翰表示自十歲開始,父親就從事鷹架工作,他常想像父親從高空墜落,早有心理準備 |- | 林建成 || 廿四歲|| 強震之日剛好是其生日的前一天,當時他將安全帶綁住五十六樓副柱,突然發生地震,頂樓的人字臂倒塌,擊中支撐副柱,因此墜樓身亡。目睹一切的兄長林見佑急忙從樓頂狂奔而下,再一次看到弟弟時,弟弟已血肉糢糊倒臥在一樓的機具當中。 |- | 孫同英 || 廿五歲 || 退伍後,考上[[台北科技大學]]夜間部,白天在擔任水電技工賺生活費及學費。出事時,他連忙拉著一起打工的女友往樓下跑,但他卻被四樓砸下來的鋼筋身亡。<br />當智邦科技給罹難者家屬每戶廿萬元時,叔叔孫全忠出面婉拒,請求智邦公司把善款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 | 陳信陽 || 卅一歲 || 出事時,兒子出生才剛滿月。<br />邱姓妻子在現場見殯葬業者搬動丈夫遺體時,結婚戒指與金鍊子還在,但移至殯儀館後,戒指與金鍊子都不翼而飛。 |} 此次五條人命,一度引發二家殯葬業者搶生意。一家向另一家撂下狠話,將出動[[天道盟]]份子「主持公道」,並向某[[臺北市議員]]說[[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與另一家殯葬業者利益輸送,導致該議員隨後致電大罵警方。最後兩家殯葬業者經過協商,同意讓第三家殯葬業者承攬,利益由三家均分。 ==立碑== 2002年4月4日,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成員約廿人,赴[[臺北市政府]]陳情,希望臺北市政府促使為這五名勞工建立工殤碑。罹難勞工林建成的兄長林建信也在陳情行列,他說,補償都是一時的、短期的,若要永遠記下這些勞工的貢獻以及強化民眾對施工安全的觀念,建立工殤碑是可行的方式。[[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鄭村棋]]接見時表示支持此一構想,願向時任[[臺北市市長]][[馬英九]]報告,並全力促成建商建碑。 4月6日,[[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臺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辦[[頭七]]法會,由[[法鼓山]][[果東法師]]主持,時任臺北市市長馬英九率領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鄭村棋、[[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陳皎眉]]、[[臺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吳育昇]]等首長,向五名罹難者牌位上香。馬英九在場表示會支持金融大樓周邊擇地興建工殤紀念碑的想法。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共同推動、歷經廿餘次會議才定案工殤碑。原始構想是悼念六位因101大樓施工中身亡的勞工,幾經討論,最後碑取名「夥伴」,以七彩琉璃透明材質、高三公尺、厚約六十公分、寬兩公尺的規模,將上萬名勞工姓名臚列其上,共七座。 2004年4月28日,[[國際工殤日]],工殤碑動工。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以[[七巧板]]拼貼的概念,象徵來自各國的工作夥伴打造新地標的合作精神。琉璃磚委由[[新加坡]]業者製作,每顆磚頭刻上四個名字,一共有一萬五千名以上的相關人員列名,在2005年夏間安裝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台北101夥伴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