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2.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韵 的原始碼
←
古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古韵</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f6a3406a949bbb43.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79461&sid=659311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古韵 汉语拼音;gǔ yùn 英文翻译;archaic Chinese rhymes 含义;先秦两汉韵文的韵 |} '''古韵'''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这些韵,从早就有人发现有些不大顺口,到[[宋代]],有叶音说:凡字用到韵文里,可以按不同的上下文随便改变平时的念法,好叫它顺嘴。汉语音韵学术语,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ref>[http://www.ichacha.net/hy/%E5%8F%A4%E9%9F%B5.html 古韵是什么意思, 古韵 的汉语解释] , 查查汉语词典,2023年1月31日 </ref> ==基本信息== 汉语拼音:gǔ yùn 英文翻译:archaic Chinese rhymes ==文献探究== 宋代吴棫著《韵补》,开始探求古韵面貌。明代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 清代顾炎武著《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著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部从鱼部分离出来归入宵部。 段玉裁著有《六书音韵表 》,分古韵为6类17部 ,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的[[理论]]。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 清戴震著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 ,每一类都阴声 、阳声 、入声三分 ,开阴阳入相配的先河。孔广森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把冬部独立;又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王念孙分古韵为21部,江有诰也分古韵为21部。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为22部。黄侃分古韵为28部。现代学者王力,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明代陈第开始提出古音不同于今音的见解,反对叶音。明末清初顾炎武写了[[《音学五书》]],开始认真研究先秦的音。因为唐以下科举要求作诗,人们都记熟了诗韵有哪些韵,每个韵里有哪些字;这些早期研究者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先秦韵文里的韵该分多少类,每类收哪些字这两个问题上去。 ==各家分类== ===罗常培、周祖谟=== 为便于叙述,现在先把分类分得最多的现代人罗常培、周祖谟合作的分类法稍加变动、注释,列到底下: ①之部。包括《广韵》的之,□(用平声代表平上去)韵和尤韵的一部分字,如期、莱、□……。这些字里的谐声偏旁,是其、来、尤……。 ②幽部。包括尤、幽韵字,如□、□。谐声的偏旁是□、求……。 ③宵部。包括萧、宵、肴、豪韵字、如苕、消、郊、桃……。偏旁是召、肖、交、兆……。 ④侯部。包括侯韵字和一部分虞韵字,如□、驹……。偏旁是□、句……。 ⑤鱼部。包括鱼、 虞、模韵的字,如琚、虞、蒲……。偏旁是居、吴、浦……。 ⑥歌部。包括歌、戈、麻韵字和一部分支韵字,如何、□、蛇、□……。偏旁是可、□、它、□……。 ⑦支部。包括支、佳韵字,如枝、提……。偏旁是支、是……。 ⑧脂部。包括脂、齐、皆韵字,如脂、萋、喈……。偏旁是旨、妻、皆……。 ⑨微部。包括脂、微、灰韵字,如遗、□、嵬……。偏旁是贵、□ 、鬼……。 ⑩祭部。包括祭、泰、□、废韵字,如泄、艾、败、□……。偏旁是世、□、贝、□……。 □东部。包括东的一部分韵字和钟、江韵字,如空、□、邦……。偏旁是工、□、丰。 □冬部。包括冬、东的一部分韵字,如宗、□……。偏旁是宗、中……。 □蒸部。包括蒸、登韵字,如蒸、憎……。偏旁□、曾。 □阳部。包括阳、 唐、庚的一部分韵字,如裳、筐、觥……。偏旁是尚、匡、光……。 □耕部。包括庚、耕、清、青韵字,如苹、耕、清、庭……。偏旁是平、井、青、壬……。 □真部。包括真、臻、先的一部分韵字,如薪、蓁、颠……。偏旁是新、秦、真……。 □谆部。包括谆、文、欣、魂、痕韵字,如□、闻、欣、□……。偏旁是□、门、斤、□……。 □元部。包括元、寒、桓、删、山、仙、先一部分韵字,如垣、翰、□、□、□、□……。偏旁是亘、□、□、□、间、□……。 □谈部。包括谈、咸、衔、严、凡韵字,如□、□、□、□……。偏旁是炎、□、□……。 □侵部。包括侵、覃、盐、添韵字,如歆、覃、僭、簟……。偏旁是音、覃、□……。 □职部,包括职、德韵字,如□、□……。偏旁是亟、或……。 □屋部。包括屋(一部分)、□、觉韵字,如□、绿、□……。偏旁是□、录、蜀……。 □沃部。包括屋(一部分),沃韵字,如□、毒……。偏旁是复、毒……(也有人称觉部)。 □□部。包括□、铎、沃、觉韵里若干散字,如谑、□、□、濯……。偏旁是虐、□、暴、翟……。 □铎部。包括□、铎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作、客、□、 □……。偏旁是□、乍、各、□、□……。 □锡部。包括锡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璧、……。偏旁是析、□、辟……。 □质部。包括质、 栉、屑韵字,如室、□、结……。偏旁是至、□、吉……。 □□部。包括□、物、迄、没韵字,如述、蔚、仡、忽……。偏旁是术、尉、乞、勿……(此外还有至、未、□、队韵的若干散字)。 □月部。包括月、曷、末、黠、□、薛韵字,如揭、褐、活、拔、□、说……。编旁是曷、□、□、□省……。 □盍部。包括盍、 洽、狎、□,乏韵字,如甲、□、法……。偏旁是甲、□……。 □ 缉部,包括缉、合、□、□韵字,如泣、合……。偏旁是立、合……。 ⑩以上通称阴声,收元音或□音;□~□ 是阳声,收鼻音;□~□是入声,收塞音。 ===顾炎武=== 顾炎武《音学五书》里的《音论》是理论性总结,他在那里强调过"什之七"、"什之三"。这反映出来他可能以为现代音跟《诗经》音不同的不过3/10,只要根据7/10的音来改这少数,就功行圆满了。他在"琴瑟友之"的"友"字下说:"古音'以'"。可见他没拟音,只是从现存甲音改成乙音。他的分类(不按原次序)是: ①之职支锡脂微质□祭月。②幽沃侯屋宵□。③鱼铎。④[[歌]]。⑤东冬。⑥蒸。⑦阳。⑧[[耕]]。⑨真谆元。⑩侵缉谈盍。他的入声是放在阴声底下(⑩是例外)。 ===段玉裁=== 段玉裁在顾炎武的基础上再分类,得17部:①之职。②宵□。③幽沃屋。④侯。⑤鱼铎。⑥蒸。⑦侵缉。⑧谈盍。⑨东冬。⑩阳。□耕。□真质。□谆。□元。□脂微□祭月。□支锡。□歌。可见,除了屋沃不分,质放在阳声底下,东冬不分,脂微□祭月不分这4点以外,别的地方都得出和[[现代]]人一样的结果了。只是入声还放在阴声下是沿用顾炎武的办法。除了分部以外,段玉裁还把《诗经》和"群经"用来押韵的字列了谱,便于查看,更突出的是他把谐声字分类也跟古韵联系起来了,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除了不该用全称肯定以外,大致是正确的。这是因为[[谐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大致和《诗经》产生年代相合,他除了列韵谱以外,还列了《古十七部谐声表》。比方他的第6部就列了:□声、梦声、蝇声、朋声、弓声…… 他还把本不在一部偶然借来押韵的字叫"合韵",列在每部韵谱后头。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出来以后,引起极大的反响。钱大昕说他"凿破混沌"。后来的人再取得进展,差不多都只是补他的不足。 段书写成以后,请他老师戴震作序。戴震回了一封长信。信里说祭、泰、□、废、月、曷、末、黠、□、薛这些韵里的字,如《□□》的掇、捋,《草虫》的蕨、□、说等偏旁是□、□、厥、兑的字可以单成一组。用上文段氏的17部来说,就是祭、月应该从15部单分出来独立。分出以后算几类呢?从后来戴震的著作看,他立过霭、遏两部,只有去入。这是戴震的一个[[特点]],他自己的创新是用影纽字代表一个韵部。比方他的东、侯、屋3类就叫翁、讴、屋。这是比较科学化的。因为他除了分部以外,还管拟音。他的缺点是拘泥等韵:凡是等韵一摄里的字,如尤、侯,他拒绝分开。所以他不听从段把尤、幽从侯分开的主张。凡是这样的学者都用"审音"作借口,坚持某些论点,有时候妨碍他们接受别人的正确[[主张]]。 王念孙曾当面纠正段玉裁的失误。在他写给江有诰的信里说:"段君以事入都,始获把晤,商订古音。告以侯部自有入声;月曷以下非脂之入,当别为一部;质亦非真之入;又质月二部皆有去而无平上;缉盍二部则无平上而并无去。段君从者二(谓侯部有入声、及分□月为二部),不从者三。"请复察上文段玉裁的17部。若是依了王念孙的[[意见]],他的屋沃不分、质附真下、脂微□祭月不分,缉盍附侵谈下就可以说全改过来了。只要再分东冬、脂微、把入声全独立,就是现代人的格局了(只有祭月合成一类)。 ===孔广森=== 孔广森(1752~1786),也是戴震的学生。他在《诗声类》里说:"唐韵一东三钟四江……合为一部。其偏旁见《诗》者有从东……同……丰……充……公……工……冢……囱……从……龙……容……用……封……凶……邕……共……送……双……□……。"又说:"凡从冬、中、农、弓、宫、虫、宗、众、戎、梦、□等声者不得阑入。"除弓、梦是蒸部字以外,剩下的就是冬部了。 孔广森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把各部分成阴、阳两大类(他主张古无入声)。本来戴震已经有"两两相配,以入声为相配之枢纽"的话,孔广森把它彻底实现出来,为后代研究部与部的关系作了个准备。不过他只图对得整齐,把分部倒弄得粗疏了,竟把真谆又合成一部(见阴阳对转)。他还写了《诗声分例》,把《诗经》里各种押韵的格式罗列出来,能使读者打破从近体诗里养成的成见。 继承并且发展了孔广森成就的是章炳麟。他在分部、拟音两方面都有贡献。在分部方面, 他把□部从脂微底下分出来,算只有去入韵的队部,说:"脂队二部同居而旁转,旧不别出。"在拟音方面,他有《二十三部音准》专讲拟音。章炳麟的话比较清楚,比方说"东当从支韵之江(江南呼' 江 '穹口而大……江西尤□)"。能让人懂他说的是用 [□]元音。他是个佛教徒,通些[[梵文]],拟音常用梵文作模式。所以他的分部和拟音都比较清楚。现在把他的《韵目表》注上音标列到底下:自注:"上列阳声、下列阴声、为'对转'。其数部同居者同一对转。" 对转就是韵前半个大体相同,后头加不加鼻音收尾的问题。他还有旁转。就是韵的介音收尾音不动(有些也有收尾音变化),主元音变化的[[问题]]。他的改进是把部与部的关系整理得比较有条理,所以他说:"孔氏所表……以审旁转则□。"他的旁转安排得合理得多。 ===章炳麟=== 章炳麟的拟音引起人们认为怪的是把青、 东、 冬、蒸不算收-□,可改到收-n、-m类里去。这是受梵文影响。梵文元音本有 14个。有一派学者只用10个,外加a□、a□,一共12个。□本是个表示元音鼻化的附加号,在摩擦音前用,在 k、t、p前头它就变成□[□]、n、m。有一派和尚把在擦音前的□也念□,这就是章炳麟的[[模式]]。他说:"印度音摩那皆在体文,而□独在声势",就是他学的那派梵文。 章炳麟的学生黄侃立28部。除了"幽沃"不分,"脂微"不分,"祭月"不分外,所有入声全独立。他在每部里找出等韵家叫一、四等的韵,叫古本韵,剩下的叫今变韵。一、四等韵虽然从古到今的确变化少,但是没说今变韵因为什么条件才变。比方"元"部有寒、桓两个古本韵,在长沙话里就用两种元音念。光说"寒桓"是古本韵,各地人看了,[[意思]]不明白。所以他的拟音学说反不如章炳麟的可以译成音标。 ===钱玄同=== 现代人钱玄同(1887~1939)把"幽沃"分立,王力把"脂微"分开,所以一共有30部。要是把"祭月"依戴震意见分开,那就是本文开头举的31部了。 ==分类分歧原因== 分类是中国学者研究古韵的最大[[贡献]],不过有一点要指出:部大字多,押韵容易守规矩。部小字少,押韵难,免不了从别部借用。有些分类犬牙交错,象侵谈分立,屋沃……几部入声独立不独立,意见分歧就从这里产生。这里免不了有些个人爱好起[[作用]]。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y08884qs4ll|480|270|qq}} <center>欢迎欣赏《古韵》</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古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