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城村(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 的原始碼
←
古城村(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古城村 </big> ''' |- |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古城村 所属地区:济南市莱芜区口镇 |} '''古城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口镇,位于莱城北15公里处。南靠土妮山,西南与林马村接壤,北与小冶村隔小灰河相望。占地面积为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84.35亩,有727户,2167口人。 =行政区划= 村碑文载,古城村始建于秦朝以前的周朝,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古城村分为五个自然村:郑古城(又名大古城)、冯古城、田古城、小古城、南岭子。村中现有郑、吕、冯、田、孙、李、王、沈、蔺、牟、刘、刁、亓、孔、宁、尹、赵、景18姓,以郑、吕、田、冯、孙姓居多。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建国后,1950年至1954年建立古城乡,古城村分为3个行政村:即新迎村(现田古城、冯古城村)、大古城村、小古城村,隶属口镇区,为互助组时期;1954年到1955年隶属林马乡(还是3个行政村),为初级社时期;1956年至1958年属林马乡,为高级社时期,同时三村合并为一村——古城村;1958年后属口镇人民公社林马管区;1984年后属口镇办事处;1985年属口镇镇、口镇管区至今。 =历史文化=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党支部书记吕承德、大队长郑子云的带领下,制定了较为详尽的“三五七规划”,即三年治水,五年治山,七年实现村庄搬迁统一住进居民楼。从1965年秋开始到1979年结束,历时15年,古城村民修建扬水站3座,二级提水站两座,修大寨田1600多亩,改河造地320亩,90%以上的小灰河古城段地成了水浇田。经过15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古城村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80年代末期,遇大旱大冶水库水源枯竭,扬水站提水困难大,在书记郑庆言、主任田恒先的带领下,新一届党支部决定发扬当年的光荣传统,治水打井,组织群众投工21202个,投资2.5万元,大干半个月,在干涸的河床里建起了4眼直径3米,深6米多的大口机井,1989年在百年不遇的大旱情况下,仍然使小麦获得了丰收。1990年又新打3眼机井,1991年对北岭东的扬水站进行改造,使村里的耕地面积全能浇上水。在古城人战天斗地的日子里,涌现出了大批模范人物,有人老心红的老愚公,有钢铁八姑娘,有十五条壮汉。古城人的大干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肯定和赞赏。1968年夏阿尔巴尼亚组团来村参观、考察。同年还有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等国来村学习,1975年1月,大队党支部书记吕承德出席了全国四届人大代表会,在小组讨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大众日报》曾以“大寨红花古城开”的标题详细报道了古城人战天斗地的光辉事迹。村民吕海舰参加泰安地区组织的学大寨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整个泰安地区介绍经验10多天。田纪贤等多人出席省积极分子表彰会。在成绩在荣誉面前,古城人并没有骄傲,而是积极拓宽致富门路,发展集体经济。 古城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教育,崇尚文明,郑氏家族在清朝末年就有举人,民国初年本村就有村办小学,在原大古城村西置办学堂。建国后,小古城村西关帝庙内置办学堂,又在冯古城村建设新校1处,原土地庙小学迁往新校,规模10个教学班,可容纳500多人同时上课。先后有5人考入大学。1986年村委又在郑古城村重建一处区级规范化标准小学,原两处小学同年合并于此,成为今天的古城村小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先后有79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第一人为孙启忠,考入华东石油学院。 古城村民自古勤劳勇敢,不畏强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村里有32人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时期,古城民兵(属二区)配合山纵一旅二团一营,在古城伏击日伪军,大获全胜。解放战争时期,古城民兵巡逻队队长郑星三,在一次截击逃窜的残敌时,英勇牺牲。在这一时期,古城村积极动员青壮年参战,村民吕海洋、吕海水二兄弟,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村民牟全美、牟全水、吕海秀等人积极参加担架队、运粮队,有力支援了前线。解放后,村民积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吕奉泉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光荣牺牲。田庆东立功朝鲜,成为革命功臣。尹延法解放西藏光荣负伤,牟全福抗美援越,屡立战功。郑庆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 古城村民自古勤劳耕作,然也不乏经商之精明。如石匠孙兆孟、吕辉田打造 的石像、石狮、石雕等惟妙惟肖;织布能人吕承才、吕承树、吕承俊三兄弟,所织棉布均匀耐磨,闻名乡里,截止2001年,个体营业户在古城村已如雨后春笋,养牛大户郑庆杰发展到20多头,郑现永、郑茂合、冯现永、田庆刚等都在10头以上。建筑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养殖业等发展迅猛。村民郑茂军、郑茂祥、李耐伍、李耐斌、亓永吉、王明亮先后建起了石子加工厂,利润都在万元以上,带动了村民开山炸石,供应石料。既安置闲散劳力,又促进了小拖拉机运送石料的发展,仅小古城村小拖拉机拥有量占农户的30%多。 =人文自然= 小古城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垂阳保叫、小古城”。村中原有庙,庙内石狮上刻有元年间字样。足见元朝就有人居住。因村小,邻古城,故名小古城。隶属于古城村民委员会。 古城村中有源于和庄乡横岭(又名空顶)的小灰河,蜿蜒曲折穿村而过,惠泽村民,最终汇入浩浩荡荡的母亲河——大汶河。村中河面上原有拦河坝大桥,被雄伟的古城防汛公路大桥所取代。此桥为口镇东行,通往大冶村及大冶水库的必经之路,也是穿街而过的连接大小古城的桥梁。紧挨大桥的是位于桥北侧引大冶水库灌溉干渠水到口镇的渡槽。桥与渡槽两座雄伟的建筑,屹立在小古城和大古城之间,使村庄更增秀色。村东为大冶水库灌渠的主干渠,与北岭扬水站、庙和圈扬水站、土妮山杨水站,把清清的河水提上山岭,灌溉农田极为方便。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古城村(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