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234.1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原短冠龍屬 的原始碼
←
原短冠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原短冠龍屬'''<br><img src="https://1.bp.blogspot.com/-YQc9CEpa24E/VmSrjn9qU6I/AAAAAAAAEu0/fCBAv4MxLYY/s1600/Probrachylophosaurus.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prehistoricbeastoftheweek.blogspot.com/2015/12/probrachylophosaurus-beast-of-week.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small> |} '''原短冠龍'''([[屬名]]:''Probrachylophosaurus''),是一[[屬]][[短冠龍族]]的[[鴨嘴龍科]][[恐龍]],來自[[白堊紀]]晚期[[坎潘階]][[蒙大拿州]]的朱迪斯河組(Judith River Formation)。 本屬的重要意義在於,牠是介於沒有頭冠的[[始無冠龍]]演化成有頭冠的[[短冠龍]]之間的過渡物種,展現了鼻骨形態的演變。<ref name="Fowler & Horner">[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2Fjournal.pone.0141304 Fowler, Elizabeth A. Freedman, and John R. Horner. "A New Brachylophosaurin Hadrosaur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with an Intermediate Nasal Crest from the Campanian Judith River Formation of Northcentral Montana." ''PLOS One'' 10.11 (2015): e0141304.]</ref> ==發現及命名== 1981年和1994年,加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馬克·古德溫(Mark Goodwin)在蒙大拿北部的Rudyard附近,最初由岸恭子發現的化石點,挖出了肢骨和脊椎。在一個學校班級發現了更多骨骼之後,2007年和2008年,洛磯山博物館的一個團隊將剩下的鴨嘴龍類骨骼含頭骨給包固起來。標本由土地所有者Nolan和Cheryl Fladstol、John和Claire Wendland捐贈給洛磯山博物館,這項發現在科學報導上刊載為短冠龍的可能新種。2015年,模式種'''博氏原短冠龍'''(''Probrachylophosaurus bergei'')由伊麗莎白·福里曼·福勒(Elizabeth A. Freedman Fowler)和傑克·霍納(Jack Horner)正式命名及敘述。 屬名以短冠龍的屬名加上拉丁字首''pro''(之前)來表示牠位於比短冠龍還要下層的地層。種名紀念土地擁有者之一的山姆·博格(Sam Berge),他的朋友們也贊助了研究。原短冠龍是2015年以來於免費開放存取的期刊中發表的18種恐龍之一。<ref>{{cite web |title=The Open Access Dinosaurs of 2015 |url=http://blogs.plos.org/paleocomm/2016/01/06/the-open-access-dinosaurs-of-2015/ |publisher=PLOS Paleo |access-date=2016-0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15023246/http://blogs.plos.org/paleocomm/2016/01/06/the-open-access-dinosaurs-of-2015/ |archive-date=2017-07-15 |url-status=dead }}</ref> [[正模標本]]'''MOR 2919'''發現於朱迪斯河組地層,年代為坎潘階,約介於7980萬至7950萬年前之間(誤差小於正負二十萬年)。包含一個成年個體的部分骨骼含頭骨:右[[前上頜骨]]、成對[[上頜骨]]、左[[顴骨]]、部分右[[淚骨]]、左[[鼻骨]]後部、右鼻骨中部、頭蓋骨由[[額骨]]至外[[枕骨]]、成對[[鱗狀骨]]、成對[[方骨]]、下頜的前齒骨、成對齒骨、右[[上隅骨]]、十一個[[頸椎]]、十一個背椎、二十九個尾椎、十九個[[人字骨]]、十九個[[肋骨]]、整個[[骨盆]]、成對的後肢、第二節及第四節右[[蹠骨]]。骨骼被發現關節不連接。 MOR 1097標本是一個亞成體的頭骨碎片,發現於距模式標本1公里處,也被歸入本屬。 ==敘述== 原短冠龍是種大型鴨嘴龍科,牠的正模標本是已知體型最大的短冠龍族。因為其體型標本常被暱稱為"Super-Duck"。身長9公尺,體重超過5噸。 2015年的研究建立了數個鑑別特徵,其中兩個是[[自衍徵]]:頭冠成分為磈骨,並完全由鼻骨構成,成年個體的鼻骨位於上顳孔上方不到2公分處;頭冠中線高度加厚,而在尖角三角形剖面上構成額骨後部的過度生長位,後視其上角小於130度。其他特徵構成獨特的特徵組合,但這些特徵本身並不獨特:淚骨後部橫向加寬,如同始無冠龍但不同於短冠龍;顴骨前支上角位於下角水平之後,如同始無冠龍但不同於短冠龍;鱗狀骨彼此在頭骨中線接觸,如同始無冠龍但不同於短冠龍;鼻冠很大,幾乎與短冠龍一樣水平朝後,而不同於始無冠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Suggestion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原短冠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