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35.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的原始碼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2.ssl.cdn.btime.com%2Ft01d01ab1c4bdc81c72.jpg%3Fsize%3D368x305&refer=http%3A%2F%2Fp2.ssl.cdn.btime.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2574711&t=e70fc60d700e5cdef69300ad4be47cc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8E%8C%E4%BC%B4%E8%80%81%E5%84%92%E7%83%B9%E7%93%A0%E5%8F%B6%2C%E5%BC%BA%E9%9A%8F%E4%B8%BE%E5%AD%90%E8%B8%8F%E6%A7%90%E8%8A%B1 图片来源]]]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出自宋代[[苏轼]]的《[[和董传留别]]》<ref>[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467d1bd6b2ad.aspx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古诗文网]</ref>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 [[File: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2.jpg|缩略图|左|[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722227574,343564983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8E%8C%E4%BC%B4%E8%80%81%E5%84%92%E7%83%B9%E7%93%A0%E5%8F%B6%2C%E5%BC%BA%E9%9A%8F%E4%B8%BE%E5%AD%90%E8%B8%8F%E6%A7%90%E8%8A%B1 图片来源]]] 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卒。 麤(cū)缯:粗制的丝织品。麤:同“粗”。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预注:“大布,粗布。”裹:经历。 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 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瓠叶:《[[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瓠叶,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燕饮之诗。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不办:引自《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蒵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只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唐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唐赵氏《闻夫杜羔登第》诗:“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 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南史·王韶之传]]》:“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西省如故。凡诸诏黄皆其辞也。” 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语出唐人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赏析== [[File: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3.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utrhd6Nzvvo9mx9B7FZ5p2Q0MBnpziajXtzxePxunLqZamsBZOxicRZgiaLBdAyByfOv4RwWpia1PTSVo54siaTLo9g%2F0.jpeg&refer=http%3A%2F%2Fmmbiz.qpi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2574922&t=b2a1810a7b0f9a262f734ef7a107f74e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8E%8C%E4%BC%B4%E8%80%81%E5%84%92%E7%83%B9%E7%93%A0%E5%8F%B6%2C%E5%BC%BA%E9%9A%8F%E4%B8%BE%E5%AD%90%E8%B8%8F%E6%A7%90%E8%8A%B1 图片来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becb1fc64f9f45448fad721979b1f072&from=kg0&highlight=%E5%8E%8C%E4%BC%B4%E8%80%81%E5%84%92%E7%83%B9%E7%93%A0%E5%8F%B6%EF%BC%8C%E5%BC%BA%E9%9A%8F%E4%B8%BE%E5%AD%90%E8%B8%8F%E6%A7%90%E8%8A%B1 和董传留别 百度汉语]</ref>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f0a5e2a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c4.html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原文、赏析 百度文库]</ref> ==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作者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返回「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