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41.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卞和洞 的原始碼
←
卞和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414bb.jpg|thumb|right| [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poi/1702/89/59c587a160f65737.jpg_480x360x95_9905539d.jpg 原图链接]]] [[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故名。洞由巨岩天然巧成,石型圆润,石表青翠。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迹。洞中可容数十人(根据现代人实际得知,实际只可容纳十几人),岩壁有“青螺石帐”镌 字,置身其中,仿佛入玉珠帐里。<ref>[http://www.mafengwo.cn/poi/33610576.html 卞和洞] </ref> 中文名称: 卞和洞 别 名: 抱璞岩、抱玉岩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省 地理位置: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 著名景点: 岩壁有“青螺石帐”镌 字,置身其中,仿佛入玉珠帐里。 传 说: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 ==相关诗歌== 和氏璧(作者笔名:景秀) 卞和半世哭蹉跎,璞玉迷蒙费琢磨。 塞马流离连祸福,泥牛懵懂入风波。 无知岂说真知少?自足偏嫌废足多。 美璧初成悄许愿,相如不佩佩萧何。 ==历史记载== 古人“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正是此间写照。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唐宋以来游人不绝,留下不少题咏。宋苏轼(东坡)《涂山荆山记所见》诗中: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洞内原有唐胡曾《荆山诗》碑,惜已毁。 [[清康熙]][[《凤阳府志》]]:“今两崖间凿痕犹存”;荆山“高一百八十五丈,周围十七里,东有卞和洞。”《中国名胜词典》:怀远县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岩壁有摩崖书刻“青螺石帐”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俗称:“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涧”,传为卞和濯璞于此,故名;右有阁,曰“青山”,又名“梓潼”,其内旧有唐人胡曾《荆山诗碑》,上刻其诗云:“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卞和在荆山上伐薪得美玉,于是将此宝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王宫里的玉石匠鉴别,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武王登基后,卞和再次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鉴别,玉石匠还是说:“就是一块石头啊!”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文王登基后。卞和“和乃抱其璞而泣于荆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使人问之,他说:"臣非悲刖,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王使人理其石,里面果然是宝,派玉匠剖璞,琢成一块价值连城的希世珍宝“和氏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天下最珍贵的和氏壁雕刻成受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定国安邦。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卞和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