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18.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巴省藤 的原始碼
←
南巴省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南巴省藤</big> ''' |- | [[File:南巴省藤.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590794538&di=b118894387b876bbef7ccd2dd7875c6c&imgtype=0&src=http%3A%2F%2Ff.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5882b2b7d0a20cf47c9addc478094b36acaf99a6.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D%97%E5%B7%B4%E7%9C%81%E8%97%A4&step_word=&hs=0&pn=0&spn=0&di=15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416929642%2C2724204541&os=2336771448%2C96539954&simid=0%2C0&adpicid=0&lpn=0&ln=44&fr=&fmq=159858070599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f.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5882b2b7d0a20cf47c9addc478094b36acaf99a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bD%25l0%25Ec%25B0%25B9%25E0%25lC%25b8%25Eb%25l0%25A9AzdH3F890nmb8&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南巴省藤]](学名: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是曲棕榈科省藤属植物。攀援藤本,丛生,带鞘茎粗3-4厘米,裸茎粗2-3厘米。叶羽状全裂,顶端具长约1米的纤鞭,羽片部分长约3米。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三回分枝,长约1.3米,顶端具5-6厘米长的尾状附属物。果被明显梗状;果实近球形或椭圆形,边缘近干膜质,啮蚀状,具狭的内缘线。[[种子]]近球形或椭圆形,稍扁。花果期12-1月。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地或山地雨林。藤茎质地中上等,是较好的编织原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南巴省藤 学名: 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 别称: 盈江省藤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 目: 初生目 科: 棕榈科 亚科: 鳞果亚科 族: 省藤族 属: 省藤属 种: 南巴省藤 命名者及年代: Becc.,1908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丛生,带鞘茎粗3-4厘米,裸茎粗2-3厘米。叶羽状全裂,顶端具长约1米的纤鞭,羽片部分长约3米;羽片2-4片成组排列(而不象原变种为近等距排列),基部及顶端单片着生,披针形或披针状剑形,最大的羽片长50-60厘米,宽(3.5-)4-5.5厘米,渐尖,具刚毛,有3-5条叶脉,中脉稍粗,边缘具紧贴的微刺;叶轴上面具小刺或爪,背面具单生或3个合生至半轮生的爪;叶柄很短,上面和边缘多少具刺;叶鞘上的囊状凸起处无刺,其余部分具与原变种相似的刺,即具单生或多少合生的长2-3厘米的近成列的水平或下弯的刺,大刺之间有许多长1-5毫米向上的微刺;托叶鞘很短。 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三回分枝,长约1.3米,顶端具5-6厘米长的尾状附属物,每侧有6-7个分枝,下部分枝长45厘米,其基部有3-4个长约12-15厘米的二级分枝,上有20个长l-2.5厘米的小穗状花序,向上部则为不分枝的20个小穗状花序;一级佛[[焰苞]]管状,具少数爪状刺;二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三级佛焰苞为不对称漏斗形,以上佛焰苞均具条纹脉;小佛焰苞苞片状;总苞稍伸出于小佛焰苞,近杯状;雄花阔卵形,直径约2毫米;花萼卵状,3浅裂;花冠约与花萼等长(未开放);雌[[花序]]二回分枝,长约1米,约有4-5个分枝花序,顶端具皮刺的尾状附属物;分枝花序弓形,长35-40厘米,每侧有6-7个小穗状花序,弓形,长7-8厘米,每侧约有6-7朵花,小穗轴强烈之字形曲折;一级和二级佛焰苞与雄的相似;小佛焰苞漏斗形;总苞托近杯状,半伸出于小佛焰苞;总苞杯状;中性花的小窠新月形。果被明显梗状;果实近球形或椭圆形,全长2.8-3厘米,直径约2.5厘米,鳞片21-24纵列,肉桂褐色,中央有深沟槽,顶端暗色,边缘近干膜质,啮蚀状,具狭的内缘线。种子近球形或椭圆形,稍扁,长1.6-1.7厘米,宽1.2-1.5厘米,厚1.1-1.2厘米,表面具明显的瘤突和洼穴,合点孔穴椭圆形,胚乳嚼烂状,胚基生稍偏离。[[花果]]期12-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50-145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原产印度东北部。我国不产,但却有多个变种产[[云南]]西部。模式标本采自盈江的铜壁关。。 =='''主要价值'''== 藤茎质地中上等,是较好的编织原料。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每年1-2月,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母株,当全株2/3果实由绿变黄时选择生长良好的果实进行采收。[[果实]]及种子处理[[果实]]在室内堆放2-5天,堆放厚度不超过40厘米。当果肉软化时敲打、干搓、用水清洗,分离、去除果皮、果肉;种子水选后置于室内阴干。种子宜随采随播,若不能及时播种,宜在阴凉处用湿润的沙或锯末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5天。 整地作床:10-11月对圃地全面深翻,深度20-30厘米,清除草根、石块及其他杂物,暴晒2-3个月后,敲碎、耙细。宜施腐熟农家肥,施肥量12-15吨/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于土壤中消毒,或用0.5%福尔马林喷洒土壤、拌匀堆置、薄膜覆盖7-10天后撤膜,3-5天后使用。播种苗用宽1-1.2米、高20厘米的高床;容器苗用床宽1-1.2米、低于地面5厘米的低床;苗床步道宽30厘米。 种子处理:[[种子]]消毒:用0.2-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30分钟后洗净,或者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种2小时后洗净。 沙床催芽:1-2月,做厚10厘米湿沙低床,将种子置于床上,密度1200-1500粒/平方米,种子覆盖2厘米的湿沙,浇水后用薄膜或草覆盖,搭遮光度60-70%的荫棚,隔日淋水保湿,露白后移植。 播种方法:播种苗培育:点播,行距15-20厘米,株距8-12厘米,覆土厚度以埋住种子为宜,淋透水。 容器育苗:营养钵:选用直径10厘米、高15厘米、底部有孔的容器。 基质:以40%黄壤、30%赤红壤、20%火烧土和10%有机肥再加入1-2%的普通过磷酸钙配成混合土,经过0.5%高锰酸钾溶液消消毒后制成基质。将基质装至容器袋的3/5-4/5处。 播种:将催芽种子点入容器,用基质覆盖种子,基质离容器口1-2厘米,压实,浇透水,搭遮光度40-60%的荫棚。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浇水]]及除草:种子播入后,隔日浇水;第一片叶子展开后,2-3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进入雨季后根据情况实时浇水。水分过多时及时排涝。圃地每隔2-3周人工除草一次。 追肥:[[播种]]后3-6个月内,每隔1个月叶面喷施0.2-0.5%的尿素1次,施肥时间应避开正午高温时期,叶面施肥后二天内遇雨水失效,雨停后补喷一次。播种6个月后根部追施两次三元复合肥,每次230-300千克/公顷,雨季末期一次,次年春季一次,施后淋透水。出圃前三个月停止施肥,避免徒长。 去除遮阴:播种4-6个月后,逐渐去除遮荫物。 选地整地:选地:选择年平均气温17-22℃,年降水量≥1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0%,海拔1300米以下的区域栽植;栽植地宜选择郁闭度0.6-0.8的成林的柚木、石栎、台湾相思、海南石梓、麻楝、大叶相思、紫薇等林下,土壤湿润,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4.5-6.5的砂壤土或壤土。 整地:块状(80厘米×80厘米)清理,穴状(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整地,在原有林分株间行间配置,初植密度不大于300株/公顷。 栽植抚育:6-9月,阴雨天栽植,每穴栽植2-3株,栽植深度以苗根茎部与地面平为宜,覆土后稍加踩实。定植后的1-5年内,每年定植穴内除杂1-2次,雨季每穴追施氮肥50克,及时培土;定植5年后,藤丛开始抽茎后,将藤茎牵引到附近的支柱树上。 =='''主要价值'''== 南巴省藤藤皮适宜编织精美席垫、藤器、藤工艺品,藤芯可编织沙发、椅子;藤果的假种皮味甜多汁可鲜食或制作果脯;藤茎嫩尖称“藤笋”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天然森林保健蔬菜。<ref>[http://www.iplant.cn/info/Calamus%20nambariensis?t=bl 南巴省藤(nán bā shěng téng)”],植物智, 2019-12-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巴省藤
」頁面